刻紙老藝人張玉英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1.23W

一把簡單的刻刀,一張普通的紙張,經過張玉英的精心雕琢,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便呈現在眼前。刻紙,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正在慢慢遠去,目前餘東古鎮僅存著一位刻紙老人,她用刻刀一點一滴地篆刻下祝福與喜氣,和老伴共同傳承著這門行將消失的技藝。

刻紙老藝人張玉英事蹟材料

夕陽餘暉下,張玉英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安逸的笑容。她左手按壓著紙張,右手拿著刻刀在紙張上小心地篆刻,沒有注意到記者的到來。

家住餘東鎮戴青山村的張玉英今年64歲,但是心靈手巧的她沒有一絲老態,依舊如以前一般健朗。一旁的老伴,不時給她倒上一杯水,遞來一份糕點,就像一副幸福的畫卷,安靜,祥和。

張玉英說:“刻紙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年輕的時候在橡膠鞋廠做工人,時常要上夜班,既辛苦,又賺不來多少錢。後來,跟著村裡的兩個老師傅學起了刻紙這門手藝。可惜,兩位老師傅早已去世,而我現在是整個餘東鎮僅存的刻紙藝人。”說到這兒,張玉英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艱辛學藝 精益求精

在張玉英的記憶裡,一次偶然機會,她遇到村裡兩位手工藝人。看著紙張在師傅篆刻後,瞬間變成一張張活靈活現的圖畫,張玉英覺得十分神奇,便懇請師傅教授手藝。

學藝的過程枯燥乏味,每天,張玉英拿著刻刀,木墊,蠟盤,聽著師傅悉心的講解,照著書本上的圖紙,一點點篆刻。一次,因為分心,不小心把整張圖紙刻壞了,張玉英抱著僥倖心理:“反正只是一點點的失誤,沒人在意的,便沒有把那張有瑕疵的紙丟棄。”師傅看到後,嚴肅批評了張玉英的這種行為,說,我們的作品都是賣給附近的村民的,要是有人不小心買了這張剪紙,肯定不開心,這種不誠實的行為是藝人最忌諱的!年輕的張玉英感到很委屈,因為這張刻紙從選紙,裁剪,雕刻花費了她半天的功夫,這些時間她原本可以去餵養孩子和料理家務,結果就一點失誤遭到嚴厲批評。

心中難以理解師傅的訓責,張玉英想要放棄,刻紙既浪費時間,又不能為家裡創造更多的財富。然而,看著師傅滿懷期待的眼神,張玉英打消了這種念頭。張玉英明白,這種堅持是為了一份信仰,相信刻紙能為鄰里帶來福氣。帶著這種美好的心願,張玉英堅持了17年,在這期間,她的手藝一天比一天精湛,她的作品一天比一天精美。

相濡以沫 婦唱夫隨

目前,餘東古鎮還保留著逢年過節貼紙的習俗,鄉村們相信貼紙能為家裡帶來福氣。作為惟一一位刻紙藝人,張玉英常常忙得不可開交。

“我的愛人年輕的時候,他會陪著我一起刻紙,因為節氣的原因,我既要忙家務,又要忙刻紙,總是無暇分身。不過,現在的他眼睛大不如以前了,只能幫我端茶倒水,不能替我分擔嘍。”張玉英看著身邊的.老伴,甜蜜地訴說著自己相濡以沫的愛情。

眼看著元旦臨近,張玉英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老伴為她準備好刻紙,刻刀,還有木墊。“一份好的刻紙,往往需要半天時間雕琢,才能產生栩栩如生的效果。一個春節,一般需要200張以上的刻紙,由於是純手工的技藝,所以效率不是很高。”張玉英邊告訴我們,即使刻紙看起來銷量喜人,仍毫無利潤可言。張玉英向我們介紹,一般一張普通的刻紙賣到2毛,一張惟妙惟肖的刻紙最多賣到5毛,所以年輕人對這種沒有利潤可圖的傳統手工藝十分不屑。

“因為老伴的支援,我才能把這份手藝堅守17年。老伴認為,村裡的鄰居都需要這種篆刻出來的刻紙,雖然別人覺得沒有利潤逐漸放棄了,但是我們不能把信仰就這樣丟棄。於是,老伴陪著我,耐心地雕刻出一張張刻紙,再陪著我去集市銷售。”張玉英娓娓訴說這段經歷,“我們覺得一起去集市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集市上有賣冰糖葫蘆的老人,有放學經過的孩子,有匆匆下班買菜的路人……非常熱鬧,老伴總是喜歡把我當孩子一樣哄,給我買一串糖葫蘆甜甜嘴……”

一次,她和老伴一起去集市上賣刻紙,那天,一個年輕人見到我們的刻紙感到十分驚喜,畢竟純手工的刻紙已經很少見了。那個年輕人看了看剩下的幾十張刻紙,全都買走了,老伴開心得像個孩子,“小夥子真識貨啊,這些刻紙都是我家老太婆一刀刀刻出來的,可花心思了。”

幸福晚年 兒孫相伴

張玉英告訴記者,她有兩個兒子,兩個孫女,生活很知足。她把刻紙作為一種興趣,打發農閒時光。

晚年的她,在家裡飼養了8只雞,9只鴨,6只羊,一早到晚,總有做不完的農活。兒子們看著心疼不已,不止一次地對她說:“媽,你年紀大了,應該多享福,少忙,別累壞了身體。還有,你年紀大了,眼睛也不怎麼好使,就別刻紙了,跟我爹兩個人去集市多辛苦啊。”兒子的勸說,讓張玉英感到十分欣慰,因為一言一語都透著兒子對母親的無限體貼。不過,在農村住慣了,也忙慣了的張玉英總是閒不下來,樂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兒子在外工作,家裡飼養點牲口,我覺得熱鬧。雖然一早醒來就要忙裡忙外,但是這樣的生活讓我感覺充實。我不會打牌,我喜歡刻紙,靜心養性,特別是老伴和我在一起,讓我覺得幸福異常。”張玉英這樣解釋她的晚年生活。

因為小孫女年幼,所以放在張愛英家。每當張愛英拿出刻刀,刻紙,小孫女總十分好奇。有時候,小孫女也會學著奶奶的模樣,一手按著刻紙,一手拿著刻刀,皺著眉頭,認真篆刻。張愛英和老伴見著小孫女認真的模樣,不由得相視一笑。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樂意學習這種傳統手工藝,但是,我很樂意讓我的孫女學習。我希望這份傳統手工藝能有人傳承下去,並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張愛英滿懷期待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