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報告目的

才智咖 人氣:1.21W

地質實習進行的目的是什麼估計大家其實都不是很瞭解,下面地質實習報告目的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實習報告目的

第一篇:地質實習報告目的

20XX年6月11日6月22日,我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進行了為期兩週的自然地理學實習。分別在桂林市區及其周邊區域的十四個地點進行。

本次實習是一次自然地理認識性實習,是在完成了《自然地理學》和《普通地質學》課程的學習後進行的。旨在通過本次實習各個抽象知識的訓練,使我們鞏固掌握課堂的理論知識,同時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認識內地質作用和外地質所形成的各種地貌;瞭解部分植被的相關知識;認識土壤剖面分層和劃分標誌;掌握各種地質構造的觀察描述等基本工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

第二篇:地質實習報告目的

野外實習是《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長途野外實習則是在短途野外實習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對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並在此認識上進行綜合分析,在培養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地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本次野外實習要求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

1. 繼續學會利用地形圖進行野外定點;學會野外讀地質圖、地形圖;進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羅盤測量方位、產狀、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點的技能。

2. 學會掌握野外地質和地貌剖面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方法;能夠識別基本的岩石型別,對地層進行分層劃代;觀測褶皺、斷層等基本地質構造,並學會進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計工作;能識別基本的地貌型別,並根據地形圖和野外測量對地貌體進行定量量計。在此過程中應將野外實習內容和課堂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達到加深和鞏固的目的,又達到延伸和擴大的效果。

3. 在野外觀測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地層層序、接觸關係、構造特徵等分析區域地質演化歷史;根據地貌形態、沉積物特徵、侵蝕與切割的關係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歷史。

4. 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據野外觀測資料和收集的前人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養嚴謹認真的科學研究精神。

三篇:地質實習報告目的

1、 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 瞭解饅頭山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 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附:地質實習報告

一、實習位置、交通、地貌概況

實習位置:實習地點位於北碚嘉陵江觀音峽左岸水北公路朝陽橋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峽谷右岸通過。

交通:東南距牛角沱車站約35公里,西北距北碚車站2公里。而從學校乘校車出發,經由收費站上重慶主城區外環高速,最終抵達北碚實習地點,其中乘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因而交通還是比較便利快捷。

地貌概況:實習地區屬低山峽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時間是中生代末四川運動。地貌受巖性及構造控制,觀音峽的低山位於背斜軸部,高處海拔800~850米,頂部較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兩翼山坡由於巖性影響,硬質岩石凸起,軟質岩石凹下,灰巖處溶溝、石芽、溶洞、溶槽等發育。在山頂與山頂之間常形成背斜張裂帶埡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東140度方向深切橫穿背斜,兩岸岩石高聳,氣勢磅礴,相對高度差達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寬僅100米,有一級較窄的高出枯水面約30米的基岩階地(公路所在處)。

二、地層巖性、構造特徵

(一)地層巖性

實習區出露最老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而在公路上可見到地層是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嘉陵江組,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三疊繫上統須家河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佈(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二疊系長統長興組(cP2)

灰色厚層一塊狀含燧石團塊灰巖,錘擊後有臭雞蛋味,含腕足類、瓣鰓類化石。僅在白廟子大橋公路下江邊可見。

2. 三疊系(T)

(1) 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fT1) 紫紅色——暗紫紅色泥灰岩、泥岩、頁岩,夾有青灰色、紫紅色灰巖,自下部向上頁岩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 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jT

1) 以石灰岩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砂岩,中上部灰巖中夾有米黃色白雲質灰巖

及灰色角礫狀灰巖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 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lT

2) 以泥灰岩為主,夾泥岩,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呈泥狀。厚度小於10米。

(4) 三疊繫上統須家河組(xjT

3)灰白——棕黃色、厚色一塊狀,中一組粒長石石英砂岩夾頁岩和煤。

3. 第四系(Q) 殘積、坡積、沖積物。

(二)構造特徵

1.褶皺

觀音峽背斜屬川東南弧型構造帶華鎣山複式帚狀褶皺帶中南延最長之長軸背斜。自三江壩南延橫穿

嘉陵江,經中梁山,終於長江貓兒峽,延長約150餘公里,實習區是在橫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該

背斜由於風華侵蝕等外力作用嚴重,背斜樞紐並未形成山頂,而是變成了埡口。

實習區的背斜(觀音峽背斜一部分)軸線10~15度,西北翼陡(傾向300~305度,傾角60~80度),東南翼緩(傾向100~105度,傾角30~35度)。通過實際測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岩傾向大致為140度,傾角是40度。

2.斷層

實習區內有斷層分佈,主要分佈在背斜軸部和翼部,其中軸部由於地層產狀亂,垮塌嚴重加之修建了擋牆,所以出露不好。但在兩翼可以見到一些小斷層,如在甘硐子一帶小斷層還是比較發育的。 由於沿著斷層面可以看見上盤的下端岩石大致是傾向下的,所以上盤上升,此斷層為逆斷層。但這

個斷層的形成並不是由於大型的地質運動所引起的,原因是這個斷層面兩端並不是無限延伸,切斷山體的。

(三)地下水

區內可見到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質現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樑可見到滑坡,在長生橋可見到垮塌現象。

三、實習收穫和體會

通過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岩石的巖性、產狀、結構構造,以及層理層面等等特徵,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課本理論學習中,老師講岩層的產狀時,拿出一個地質羅盤,告訴我們怎麼測岩層的.走向、傾向、傾角。雖然聽的時候知道怎麼測,但到了實際的情況,看到實習地點裡的很多岩石,拿著手裡的羅盤,就變得手忙腳亂了。最後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終於成功測出了岩層的產狀,並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同時,在這次實習中,我認識了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石英砂岩、頁岩等等許多的岩石,以及造岩礦物。雖然無論是在課堂中,老師的講解,還是實驗中,我們觀察了岩石的手標本,但是畢竟現實與實驗還是有所差距,面對由各種岩石組成的山坡,突然感覺所學知識變得不適用了,分辨不出這是什麼岩石,這是什麼構造,還有出露地層的情況。但在老師的耐心細緻的講解下,逐漸有了認識,並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在實習中,嘉陵江江面上橫跨了幾座大橋,無論是以前的,還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對外行人來說只有看熱鬧,但對於學過工程地質的我們來說,就不能光是看熱鬧這麼簡單,還得看出裡面的門道。在老師的講解中,我們學到由於實習地區的特殊地形地質條件,河床的岩石是質地堅硬,強度和穩定性高的石英砂岩,所以這些橋的橋基幾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澆築混凝土。為了降低成本,減小自重,位於甘硐子的鋼架鐵路橋把橋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狀,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見鋼架鐵路橋的橋墩中有明顯的孔洞。並且這些橋基本上都選擇在了河道順直,河谷較窄,橋樑的軸線與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穩定,地基條件良好,無不良地質現象的地段。同時,公路、鐵路的隧道、涵洞選址也是選在了實習地點褶皺構造的兩翼,以及巖性均一,強度和穩定性較好的石灰岩中。

在甘硐子,我們看到了由於山洪激流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巨大沖溝。還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從山體中流出,岩溶現象在岩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體等等不良的地質現象。因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在修建這條公路的時候,如何預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樑處的巨大滑坡。原本這條公路是處於這個滑坡體的影響範圍之內,但修建渝碚公路的時候,從中間切斷了這個滑坡體,並把公路一下的滑坡體進行徹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擋土牆,但由於滑坡體巨大,滑坡體滑動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圓柱形的抗滑樁。從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體的進一步發展和形成,避免了不良地質現象對公路沿線的影響。

最後,通過本次親身經歷過的地質實習,我對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社會實踐及動手能力,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深深體驗到身為地質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職業本身所帶來的危險性、不確定性、艱苦性,以及對社會建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所擁有的神聖性、責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能力,培養自己強烈的責任心,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TAGS:實習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