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才智咖 人氣:2.06W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肇慶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肇慶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懶人有懶招~本來想把它做成網頁的,只是圖片排版太麻煩了,我又懶,只好乾脆直接複製圖片好了。只是熱點編輯也同樣要花時間的~
這篇實習報告是我感覺最滿意的一份作業,當我打印出來捧在手中的時候,心裡不知有多自豪~






砂岩、夾粉砂岩;在西江南岸侵蝕低山、侵蝕臺地和沖積平原上也有部分出露。在斷層線附近還有老虎坳組(D2l)的砂礫岩、石英砂岩夾砂質頁岩、泥質頁岩,估計是上覆新地層被侵蝕掉而出露表層的。
另有兩組為晚泥盆世地層,分別為帽子峰組(D3m)的頁岩、粉砂岩、砂岩互層、夾灰巖和天子嶺組(D3t)的灰巖和泥質灰巖、夾鎢質頁岩。

4. 石炭系(C)
石炭系的地層廣泛出露於西江北面的沖積平原上,由西江北岸出發,向北嶺方向分別從巖關階(孟公坳組)(C1y)砂頁岩過渡到測水段(C1dc)石英砂岩、泥質頁岩夾煤層。
七星巖地區也主要為石炭系的地層,石牌附近為石磴子段(C1ds)微粒灰巖夾泥質頁岩,阿波巖為壺天群(C2+3ht)白雲石化灰巖、微粒灰巖、夾角礫狀灰巖。

5. 二疊系(P)
龍潭組上部(P2lb)石英砂岩、頁岩與粉砂質頁岩互層、夾煤層只在圖中西江東南的沖積平原上找到一處,位於高要市東北部。

6. 三疊系(T)
這一時代的岩石出露得不多,可以看到只在高要市西北的山地有分佈。為礫岩、砂礫岩、石英砂岩、粉砂岩與泥質頁岩互層、夾灰質頁岩及煤層(T3r-J1a)
三疊紀時期比較重要的地層是晚侏羅世燕山三期黑雲母花崗岩(〥32(3)),這是在發生在三疊紀的燕山運動中形成的,主要分佈於西江南岸,形成黑雲母花崗岩群;另外在羚羊峽附近的西江沿岸和鼎湖山區也有較多出露。

7. 第四系(Q)
主要分佈於西江沿岸的沖積平原上,為現代河床沉積。其中南岸主要是礫石、砂夾紅黃色粘性土,北岸主要為砂、砂礫、夾粉砂質粘土;另外在市區北部公路附近還有砂、砂礫、砂質粘土、夾泥炭及淤泥層的第四系地層。

(二)構造
1. 褶皺

肇慶地區的褶皺是在構造運動中岩層受力彎曲變形所形成的,幾乎整個肇慶地區都處於這一大型褶皺構造之上。北嶺、欄柯山是桂頭群為主的背斜山,中部平原是石炭系灰巖為主的複式向斜谷。
肇慶平原的沉積主要來自西江對凸岸的沉積,大約距今三至四億年前,在肇慶地區首先沉積了砂岩和頁岩,後來又沉積了一層厚達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於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向上彎曲突起的構造,即“背斜構造”,原來水平排列的底層變成了向側斜傾的地層,兩側岩層傾向相反,分別形成南北兩翼。

2. 斷層
從地質圖上看到,在北嶺山有一段連續的正斷層,還有一些性質不明的斷層和岩層不整合面。
我們知道,北嶺山地層巖性主要為泥盆系的砂頁岩,七星巖為石炭系的石灰岩,按照地層時代來看,年代老的泥盆系地層應該在較新的石炭系地層之下,但是北嶺比七星巖高出許多,原因就在於地殼發生過斷裂,上升一側突起成山,低降一側形成低地。北嶺斷裂時上升成山,露出了古老地層;肇慶平原就斷陷成為西江谷地。北嶺山腳就是一條斷裂帶。
我們在七星巖公園能夠看到明顯的大型斷層崖和斷層三角面。北嶺南坡和雞籠山北坡的“斷層崖”實際上是由抗蝕強岩石形成的斷層線崖。北嶺南坡的“斷層三角面”實際上是該背斜山的向南傾斜的蝕餘層面;該斷層在北嶺林場場部、西江大學的北面洪沖積地形基底通過,並無錯斷這類地貌。④
這一斷層屬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北西向斷層,它的形成定型於喜山期末期,即新構造運動的主要活動時期。

三、肇慶地區主要地貌型別
(一)侵蝕低山
由於肇慶地區的岩石多為石灰岩、煤系砂頁岩、紅色巖系以及風化強的花崗岩。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這些岩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在這一地區內,相對高度大於200米的由侵蝕作用形成的山都看作是侵蝕低山,最高的是雞籠山(海拔高度1000.3m),在正斷層下降盤,由桂頭群(D2g)組成,這是由於巖性抗蝕性差異形成的。在地貌型別圖上,我們把北嶺山(從西郊三榕峽以東直至鼎湖山的一段大山)都劃分為侵蝕低山。

(二)侵蝕丘陵
在西江南岸高要市地區,多為坡度較高的侵蝕丘陵,甚至有些陡崖。與侵蝕低山相比,相對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也有個別超過200米的。在這裡一般發育有較厚的紅色風化殼。

(三)侵蝕臺地

肇慶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肇慶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零星分佈於西江北岸的沖積平原上,高度在十米上下,坡度一般小於15度。許多村莊和城市建築就位於侵蝕臺地上,在洪水時期,它們不會被淹沒。這也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一個典型示範。

(四)河流階地
在西江兩岸可以觀察到保留下來的三級河流階地:第一級河流階地多呈現半埋藏狀態,且多被交通線路和工農業生產佔據,不易於觀察其上的沖積物,習慣上把它歸於第七類沖積平原中;第二、第三級階地都屬於基座階地,即河流下切時切過了原先河谷的底部。
第二級階地分佈在上南岸碼頭公路旁小山咀、新興江江口和鼎湖等地,高程25至30m,基座高程15至25m,沖積物與第三級階地相似,時代屬中更新世。
第三級階地位於西江大橋南橋頭東側沿江四路的自來水廠高地,是中山大學地理學系劉尚仁、王鴻壽教授近年發現的階地。高程50m,沖積層是2m厚混有紅土地河床相磨圓卵礫石,屬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粒徑多小於5cm,現已被蓄水池遮蓋住,下伏為中泥盆統桂頭群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