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肇慶市七星巖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才智咖 人氣:6.08K
2004年肇慶市七星巖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2004年肇慶市七星巖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2004年肇慶市七星巖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2002級
2004年肇慶市七星巖地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洪燦哲   
02地理科學  0232130237
前言: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為了鞏固《地質地貌學》的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能力和分析能力,2004年7月9-11日,我們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2002級150名同學在高全洲老師、劉祖發老師和楊清書老師的帶領下到肇慶市七星沿地區進行為期三天的地質地貌實習。儘管只是三天的時間,而且我們目前專業知識的匱乏、能力的有限,確實很難對肇慶七星沿地區的地質地貌狀況有很透徹的認識,但在已經掌握了當地詳細地質地貌情況的高老師等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加上不少學者之前做的調查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地瞭解掌握了當地的地質地貌情況,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幹流—西、北江流域。地勢由北部、東北部漸次向中部和東南部傾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種地貌。市區背靠北嶺,面臨西江,上控蒼梧,下制南海。北部為北嶺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中部為河谷沖積平原,東西兩端重巒疊峰緊鎖江流,形成三榕峽、大鼎峽和羚羊峽。境內孤丘臺地疏落散佈,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羅棋佈,形成五湖、六崗、七峰、八洞的獨特自然景觀,成為馳名中外的七星巖風景區。正因為肇慶獨特的地質地貌風光,它才成為我們實習的首選之地。
本次實習從7月9日開始,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出發,路經中山,江門、高要等市,並在途中的西江大橋到南岸卸煤碼頭考察滑坡和河流階地,然後才到肇慶黨校。下午到北嶺考察洪積扇,最後是東崗村觀察並討論了當地地貌。10日主要是在七星巖風景區對其地質地貌進行考察,主要考察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幹溶洞,斷層帶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峽東岸的北嶺背斜,總結了實習成果,下午離開肇慶返回珠海,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具體路線如下:
7月9日:告別中大珠海校區——西江大橋——卸媒碼頭(上南岸)——肇慶黨校——北嶺山南——東崗村附近。此次的目的主要是觀察滑坡和二三級階地地貌。
7月10日:肇慶黨校——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閬風巖,玉屏巖,觀音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和阿婆巖。這次的目的主要是觀察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窪地地貌。
7月11日:上午:肇慶黨校——三榕峽(位於西江的峽谷地段)——採石場。此次目的是觀察斷層及其層理結構。下午實習結束,返回中大珠海校區。
 
我們這次考察的地區常見的七種地貌型別分別如下:
1)        侵蝕低山。其相對高度<200m,主要是指北嶺山脈;
2)        侵蝕丘陵。其相對高度<200m,主要是指西江南岸的丘陵和山地;
3)        侵蝕臺地。其相對高度在10m以上,坡度和緩,一般<15度,主要是指位於侵蝕低山和侵蝕丘陵之間的低矮的高地;
4)        洪積階地和衝洪積扇。主要分佈在北嶺山麓;
5)        河流階地。主要是指沿岸二級、三級河流階地;
6)        沖積平原。主要是指西江沿岸的河漫灘和一級半埋藏河流階地;
7)        喀斯特丘陵。巖性為壺天灰巖或石磴子灰巖,主要是指七星巖等喀斯特石峰。
 
實習內容:
7月9日早上7點,我們從中大珠海校區乘車出發。沿路可以看到公路有很多低矮的丘陵,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經風化成磚紅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儲存下來。而正是由於肇慶的基岩出露狀況比較好,所以我們選擇它作為地質、地貌實習的基地。
整體上來看,肇慶七星巖地區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沖積平原,肇慶七星巖喀斯特丘陵就是位於這個平原上。我們三天考察的地貌型別按順序大概如下:滑坡與階地,衝洪扇與洪積平原,充填構造,喀斯特丘陵與溶洞,落水洞,背斜與斷層。下面我就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明肇慶七星巖地區的地質地貌狀況。
 
第一天:
我們從珠海出發乘車經過江門、新會、高要,在開往肇慶黨校的途中順道考察了西江大橋南岸東側的卸煤碼頭(上南岸),這是一個半埋藏階地。
上南岸是一個潛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沒有再次滑坡的趨勢和跡象。滑坡是坡面上大量土體、巖體或其他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它是山區建設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自然災害。據老師介紹,該地在20年前發生過一次大滑坡,現仍可以看到當年的滑坡壁(上圖山坡凹處),滑坡體由於採山取石和植樹造林等原因已經看不出。1983年12月16日上午約9時至11時該地發生一般規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發時該處卸煤碼頭上有四個民工在小屋內睡覺,後來只有一人逃脫。據首先發現滑坡的當地民工講,滑動是首先從下面開始的,後來才看到上部滑動,由此可分析判斷此滑坡屬牽引式或稱拖帶式滑坡,廣東地區的滑坡多是這種小型滑坡。
根據老師的分析介紹,我們知道了造成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①該地處於西江凹岸,終年被流水沖刷而造成岸壁不穩定;
②滑坡的上部階地上有一個水塘(現在已經填平),並且有地下滲透帶,水塘中的水以地下水的形式與江水互滲,使中間土體遭到破壞,土質疏鬆,有些地方甚至被掏空;
③滑體主要是花崗岩的風化殼,為第四紀的鬆散堆積物,很不穩定;
④滑坡上的碼頭堆積了大量的煤,負荷太重,其重力對滑坡的發生是一個間接的推動力;
⑤整個肇慶地區的粘土含量普遍較高,滑坡發生的前天當地下了一場大雨,粘土的膨脹係數大,雨水對其影響很大,造成土質鬆軟,從而引發了這次滑坡。
此滑坡範圍寬134米,10多米厚,滑動後形成5個階梯,滑坡體伸入西江,由於規模不大,所以沒有造成西江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