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8篇

才智咖 人氣:1.4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8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找駱駝》,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說明、教學思路和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找駱駝》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6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以“讀課文提出問題”為主題展開。《找駱駝》是通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正確分析判斷,幫助商人找到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考後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富有哲理,課文共11個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二、說學習目標

根據本冊教材和本單元對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我擬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通過同桌互助、抓關鍵詞句等閱讀方法,概括課文內容,知道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重點)

3、通過自讀自悟,討論交流,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養成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難點)

三、說學情:

本班學生在經過了三個學期的語文學習後,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並且通過上一學期的觀察,我發現我班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或表演的學習內容比較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但是在遇到思考難度較大的問題時,部分學生有畏縮情緒。有少數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缺少自信心,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規範口語表達、學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但是,由於身為新教師,還未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對於課堂中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有待積極改進。

四、說教法:

我認為課堂上應該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敢於探究、樂於思考,才能對學習充滿興趣。如果學生思維活躍了,那麼上課時難免會出現和教案上不一樣的情況,因此我在教學時要靈活調整,備課時不單單是備課文,還要備學生,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採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業,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多一點時間朗讀,通過有層次地讀,盡情地讀,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五、說學習過程:

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設計了四個部分,分別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初讀課文、自學生字,細讀課文、理解問題,探究學習、學會道理。下面我一一地介紹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先出示“駱駝”的謎語,再讓學生觀看駱駝的圖片,切入課題《找駱駝》,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出示學習目標。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學要求,大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對長句、一下讀不通順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同時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

理解句子,學習生字。讓學生指名讀、糾正讀、齊讀,提問學生不好理解的詞語,讓學生自解(有些不好解釋的詞語把它放到課文的句子中,聯絡上下文去理解)。

第三部分:細讀課文,理解問題。

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至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通過反覆的朗讀,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首先,讓四個學生分角色讀,然後讓學生評,說說這些句子用什麼語氣讀,才能體現當時商人和老人的心情,並理解 “憤憤”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憤憤,並在讀中從“不緊不慢”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

第四部分:探究學習,學會道理

倒數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我把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若干組,根據老師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後劃出相關句子。通過學生合作交流,運用讀讀、議議、劃劃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我讓學生用上“……看見…知道…”的句式,讓女生男生邊讀邊說。最後,再回到課本,指導朗讀老人的話,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想品質。提問學生,老人是個( )的人。

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麼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這樣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六、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設計直觀、形象,用簡潔的文字,表現出老人的特點,來引導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找駱駝

仔 認

細 真

觀 分

察 析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篇閱讀課文。這首兒童詩細緻而形象地再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細膩,如“清涼的風”,輕柔、溫馨,宛若“遮雨的傘”,無私、無懼。詩人用飽蘸著最真摯、最自然,最動人的情感,用一連串精妙的比喻,讚頌了媽媽的愛。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根據新課程標準制定了本節課的

教學目標:1、找到文中的比喻句,並練習仿說。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瞭解詩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或聯絡生活實際進行想象。3、感受媽媽的愛的深厚,無私,偉大。懂得珍惜媽媽給予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媽媽的愛,用真實的體會感悟是個的內涵。

教 法:1、建立學習小組,創設濃厚自主學習氣氛。本班共有學生43名,一節課40分鐘,每名學生一分鐘發表意見的時間都有實現不了,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發表意見,我按學習狀況以四人為單位成立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組織大家學習,讓差生也有發展的空間。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現代社會“冷漠”是的流行詞彙,如何喚起學生感恩的心呢?在教學中我通過視訊、圖片來直觀形象的為學生創設情境,由講變成引導,研讀探究,讀中感悟。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學 法:“媽媽”這個詞每個學生都不陌生,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媽媽是如何愛自己呢?為了課堂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前收集了有關媽媽的詩歌、短文、圖片等。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讀來感悟詩歌的內涵,找到使自己感動得小節,再聯絡生活實際,回憶媽媽是如何關愛自己的,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交換意見,比如:第一小節為什麼讓你感動?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真實感受,從而突破難點。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把握時機,拓展學生思維,鍛鍊學生的動筆、動手的能力,寫一寫:你想在母親節裡對媽媽說點什麼呢?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嘗試背誦。在培養學生創新方面,可以仿造課文詩歌的結構,說一說你的媽媽對你的愛。

三、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共分四部分。

(一)聲情並茂,激趣匯入。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提問式匯入,“同學們,在這個世界上,誰最愛你?”匯入之後,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在聽的同時感受母愛的深厚、細膩、無私、偉大。

(二)研讀探究,讀中感悟。

在這一環節,通過講解、分析,讓學生理解媽媽的愛,感受媽媽的愛,從而愛媽媽。

(三)品讀想象,嘗試背誦。

在這一環節,通過配樂讀,在融入學生自己的感情嘗試背誦。

(四)拓展延伸,愛心行動。

在這一環節,通過做一做,讓學生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回報關愛我們的人吧。

四,說板書設計

清涼的風

遮雨的傘

媽媽的愛 冬天的火 偉大、無私

純淨的河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我是什麼》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分為二個部分:一、二、三自然段講水的形態,四自然段講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根據教材和二年級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為:知識目標:知道水的形態變化及對人類的利弊關係。技能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教學重難點:知道水的形態變化及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二、說理念本課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的理念。遵照《語文課標》: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一要求讓學生讀中感知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

三、說教法由於低年級兒童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以形象思維為主,和低年級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我採用了以下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本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運用多媒體整合性、圖文並茂的特點,形象地演示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讓學生了解水,喜愛水,珍惜水。鼓勵欣賞法:小組和班集體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學習信心。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精彩語句,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豐富學生的語言,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有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以上兩種學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的讀、說、演、寫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力求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五、說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水”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和學生一起學習,分享學習之樂。為此,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 讀讀“我” 上課開始,教師就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孩子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我是誰了嗎?對,我是水,是天下最棒的魔術師,很會變喲,你知道我會變成什麼嗎?快讀讀找找吧!” 1、找形態。 學生通過邊讀邊找邊勾畫,就能說出“我”會變成“汽、雲、雨、雪、雹”。這時教師及時鼓勵,“孩子們,真能幹,找出了我變的樣子,那你喜歡我哪種樣子?快來讀讀吧!先自己練讀,再在小組裡讀給你的小夥伴聽。”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 2、讀形態。在學生彙報讀的過程中,我主要利用了多媒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喜愛朗讀,讀出情,讀出味,讀出個性。下面我就按照課文的順序,說說我是如何利用多媒體,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訓練的。實際教學時,按學生回答的順序學習。當學生讀到描寫汽的句子時,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水變成汽的過程,再讓學生朗讀,評議後再讀,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認識到水是如何變成汽的。隨後教師以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創設情境:“孩子們,天空中各種各樣,五彩繽紛,色彩絢麗的雲朵,帶給了我們許多美的享受。”(播放課件)把學生帶進美輪美奐的雲的世界中,學生就會爭先恐後地起來朗讀,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慾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出自己獨特的美的感受。 “孩子們,看見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還會怎麼變?”過渡到第二自然段。教師讓學生輕聲朗讀後,利用課件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空,並讓學生說說:“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來的,為什麼不都用落呢?”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展示出雨沙沙落下,雹子大顆大顆打下來,輕盈飛舞的雪花飄下來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樣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帶著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挑戰讀、接龍讀、比賽讀這段話,就更能體會到這三個詞所包含的韻味。學到這兒,教師總結並提問:“孩子們,你們能排排我的變化嗎?”學生排出水的變化過程後,再讓學生說說這樣排的理由,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複習和鞏固,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孩子們,我從天空中落下來,又到了哪裡?”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用課件範讀:“ ”。讓學生感受倒水在地面悠閒活潑的樣子。再讓學生配樂齊讀,通過語氣、音量、氣勢由弱到強的變化感受水的靜態和動態,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孩子們,我的脾氣實在有點怪,說我老實吧,的確很乖。但是發起脾氣來又很壞,在課文裡找找我都有哪些脾氣?” 3、說利弊學生通過朗讀就能找出水“溫和”和“暴躁”的一面,接著教師提出“你還知道我幹了哪些好事和壞事呢?”這一問題進行拓展,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最後,讓學生看著圖片以“水能……水還能……”的句式練習說話。 “孩子們,你們一定了解我了吧!我是一個魔術師,會變得很漂亮,也會變得很壞,你能和你的小夥伴一起誇誇我,勸勸我嗎?”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說說“我” 學生同桌互相練習說話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要愛護水、珍惜水,讓學生明白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樣的說話練習就能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演演“我” “孩子們,剛才表揚了我,也給我提了許多建議,你能加上動作和表情在四人小組裡把‘我’表演出來嗎?” 教師讓學生戴上汽、雲、雨、雪、雹的頭飾,通過自己的理解模仿雲在天空中千姿百態和雲變成雨、雪、雹落下來、飄下來、打下來的情景,以及水在地面上睡覺、散步、跳舞、唱歌的樣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低年級兒童特別愛展示自己,安排演的訓練不僅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為背誦課文和後面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可謂是一箭雙鵰。四、寫寫“我” 《假如我是一滴水》從讀到說到演到寫,科學地遵循了兒童思維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利用了兒童愛展示自我的特點,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創新的膽識和表演表達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由一篇新聞通訊改寫而成的。介紹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後,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文章先寫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救援隊的感激,再回溯整個事件的過程。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也有細節的描寫,如搜尋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學目標:

⑴ 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⑵ 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瞭解我國人民發揚的人道主義精神。

2、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在閱讀中瞭解整個救援事件的過程,體會我國人民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

二、說教法

1、學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識,但可能還比較膚淺,所以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有關地震的知識,瞭解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中國救援隊方面的材料,為學習課文作下良好的鋪墊。

2、利用課件建立多媒體情景,幫助突破教學重難點。

3、引導學生以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說學法

1、在閱讀中,聽、說、讀、想貫穿全文始終。

2、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3、通過課外蒐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一、匯入部分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有關介紹中國國際救援隊的資料,學生閱讀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匯入新課。

2、指導學生用驕傲的語氣讀課題,特別是“真棒”兩個字。

二、整體感知

老師出示獨立閱讀的要求,學生按照閱讀提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包括以下幾個要求: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你覺得這樣做表達了我們中國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個什麼詞語來評價中國國際救援隊?

三、討論與交流

引導學生交流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補充。其中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地震發生後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了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進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隊的第一個特點。)

2、在受災嚴重,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搶救。

(不怕危險,是救援隊的第二個特點。)

3、救援隊在搜尋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

(技術高超,是救援隊的又一個特點。)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地方。

2、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地方,然後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歡的地方,並要求學生說出喜歡的原因。

五、引導學生體會我國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

(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就給學生指出來)

六、拓展練習

讓學生交流、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地震方面的資料以及有關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一些事情,如:這次的印度洋海嘯等等,老師同時適當給學生講解一些預防自然災害的知識,如海嘯和地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雨後的森林》是一年級實驗班教材第4課,在語文課本的60.61頁,雨後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雨後的森林是一首清涼精美的兒歌。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了4個教學目標:①會認本課生字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③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①瞭解雨後森林的樣子②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法:

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集中,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多種遊戲形式,寓教於樂;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應多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低年級的課堂應是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因此,在講解課文是,我採取了講為輔,讀為主的形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我是這樣實施我的教學的:

首先,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親愛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到樂園一樣的學校中游覽了一番,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採摘知識的果實吧!只有認識這些漢字寶寶,我們才能到達,然後出示蘋果形狀的的字卡,採取了開火車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的形式複習鞏固上節課的生字,採得了知識的果實,我們就去大森林吧!

接著,我範讀了課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瞭解內容,標畫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把書上要求會認的字寫在花朵形狀的卡紙上,它們的拼音寫在綠草形狀的卡紙上,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也給黑板上整體圖案增添了幾分色彩。

然後,理解課文,課文的前兩句我指導學生體會雨後的心情如何,從而引導他們用愉快輕鬆的語氣來朗讀這兩句,緊接著組織討論:①想想雨後的森林有什麼?②作者是指名介紹它們的?在講解這個環節中,以貼圖畫的形式展示這四句話,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並加以有趣生動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課文;接下來,拓展思考:雨後的森林裡或草地上還有什麼?要相信孩子,因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豐富,更美麗更多彩;最後,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重點強調要讀出自豪與讚美的語氣。

在講解課文結束後,讓學生試背課文,男女生比賽背。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裡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通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2.隨文識字5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通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5個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通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教師策略】

1.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讓學生通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通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通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通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為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板書及習題設計】

板書:

遠山有色

近水無聲

去花還在

來鳥不驚

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識字

(二)”第四課《日月明》, 鑑於《日月明》是一篇識字韻文,它通過韻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單元之前的象形識字課顯然已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日、月、火、竹等會意字的組成部分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幾個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過會意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因此,識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字音以及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上。本課出示了11個會意字,並以節奏明快、音韻和諧的韻文形式介紹了這幾個字的構字規律。

二、說目標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和朗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認了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13個生字,會寫“力、手、水”3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由讀、對讀、邊拍手邊讀等多種形式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發現會意字的構成規律,知道他們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塵的塵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為達成這些目標,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因為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並不是完全地放任學生去自由活動,而是在教師有序指導下的自主探究,我們提倡的是高校課堂。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我從四方面著手讓學生進行探究:

1、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認的會意字,因為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所以對於這些字學生很快就讀出並讀準了他們的字音,然後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仔細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組成的,鮮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而日、月、魚、羊則都是我們學過的象形字,通過反覆的認讀,學生很快就說出了日月明、魚羊鮮等這些朗朗上口的韻文。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充分地認識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小朋友都能掌握識字規律。也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2、結構上的探究

讓學生看看明、鮮、男、森等生字同樣是由獨體字拼成的,他們拼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結構分類,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認一認,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結構,哪些是上下結構,哪些又是品字結構。使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同時培養學生傾聽

的習慣。

3、筆畫上的探究

讓學生探究發現獨體字是不是簡單得相拼,學生很快就發現了一些部首的變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邊人的捺變成了豎,小土塵塵上面的小,豎鉤變成了豎等,再一次讓學生體會了構字規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編出來的韻文兒歌讀讀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4、字義上的探究

新的課程觀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杜威也主張“在做中學”,因此為了更好得讓學生理解字義,我讓一高一矮兩個學生上來,高的當樹,矮的坐在樹旁邊,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這是休,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會意字,有讓學生知道了休這個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畫冒著熱氣的魚和羊肉串,讓學生體會鮮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拿出鉛筆來觀察,學生很快就說出了鉛筆頭尖尾粗的特點,這樣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後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課沒有出現的意會字,如採、苗等,讓學生說說字義,通過討論解決的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識字、理解字義活動中,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積累學習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

5、拓展上的探究

本課課後練習中安排了一項“讀讀想想”,目的是進一步擴充套件學生對會意字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結合這項練習,我組織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我先引導學生完成“讀讀想想”的練習,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念成一段小韻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後,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與好朋友一起復習前面學過的漢字,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字,。因本冊書至此已過大半,學生已學了不少漢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會意字及形聲字,讓學生試著找出這些漢字有趣的地方,或畫畫,或出字謎,或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韻文。總之,用各種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最後,開個交流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有了展示才能的舞臺和自主發現的過程。

四、說學生

不難看出,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的東西。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構字規律,互相傾訴,欣賞別人的發現成果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思維與情感也在互動。學習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強,學習能力在增強,互相傾聽、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在逐漸形成。總之,我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時刻牢記用新課標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時時處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不動搖,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雖然在課上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終會屬於自己。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五、說教學輔助手段

根據國小生的特點我選擇動畫、小故事、拍手、對讀的形式進行訓練學生。

六、說教學程式

(一)課題匯入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件演示動畫和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1、提問這是什麼?他們和在一起讀什麼呢?2、用這樣的方法學一學其他的字。

(二)教學過程

1、小組合作學習“明、鮮、塵、尖、滅、力、男、休、手、林、森、從、眾”並上臺展示。

2、學習課文

分組讀、對讀、分男女生讀、教師學生對讀。

3、指導書寫 “力 手 水”

4、小遊戲

學習“筆尖、鮮花等詞語”

4、鞏固聯絡

小 + 土= ( ) 魚 + 羊= ( ) 小 + 大= ()

(三)教學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麼知識?說說和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這篇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著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

文章開篇並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為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

洶湧奔流的黃河足以讓作者驚歎不已,然而更使作者驚訝的是在湍急的黃河上還有羊皮筏子貼浪前進,如履平地,而且還載著六七個人,文章到此,場面驚心動魄,行文跌宕起伏,處處充滿驚奇,扣人心絃,易於引起讀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談笑風生,勇敢大膽,羊皮筏子的艄公沉著穩健、從容不迫的氣質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與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稱艄公為“黃河的主人”。

綜觀全文,課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層層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通過對課文的品讀,讀懂課文內容。熟讀成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通過觀看錄象,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

3、情感態度目標: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著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難點是對黃河的認識,因為黃河離孩子很遠很遠,要藉助媒體來突破這一難點,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有機聯絡也是難點。

二、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把她分為五大板塊

一、 詩文匯入,感受黃河的壯美

教師引導學生背誦有關黃河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講出黃河在自己心中的印象,教師相機板書(黃河)。接著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觀看黃河的視訊,一邊欣賞,一邊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詞句讚美眼前的黃河 。

之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黃河,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氣勢,讀出黃河的壯觀 。(簡評:這一個環節設計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利用學生積累的古詩文匯入新課,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訊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初步感悟黃河驚險壯觀的氣勢,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二、緊扣中心句展開學習

(投影出示中心句)

1.上節課同學們找出了全文中心句,並抓住重點詞“如履平地”等對該句作了初步理解,還記得嗎?

(A.黃河水洶湧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險。B.艄公憑著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在黃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說艄公是黃河的主人。)

2.齊讀。

 三、交流學習

第2-7節(體會艄公的品質和感受羊皮筏子的險與小

1.體會艄公的品質

(1)建議同學們細細品讀課文2-7節,想想: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艄公勇敢、智慧、鎮靜、機敏?

2.組織討論(隨機指導理解並讀好句子

(1.)寫羊皮筏子上乘客的神情——談笑風生、指指點點、從容等,一方面說明乘客勇敢,其實更說明艄公的——,筏子撐得好。(引導聯絡實際,坐車……)

(2)坐過羊皮筏子人的體會很重要。

(3)文中作者的所見所感。(興奮、驚異“像突然……”)

(4)羊皮筏子上艄公的神態和動作

(5)描述羊皮筏子特點. 羊皮筏子那麼小,那麼輕,這就

(2)感受羊皮筏子的險與小。(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會)

1.從第二節中的“小、輕、小小、整個兒吞沒”等詞來 體會。

2)從第二節中的“鼓浪前進”的場面來 感受

4、從第三節中:作者在剛剛看到羊皮筏子上有人時的驚訝的

四、突出、鞏固中心

1。再來讀一讀中心句加深理解

2。學習第8節,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五,擴充套件訓練

讓學生交流手集到的有關黃河的資料,並推薦學生讀書《大森林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