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國小語文說課稿彙總九篇

才智咖 人氣:1.8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國小語文說課稿彙總九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本單元以“朋友”為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於此,著重體會青蛙小魚說話的神情和語氣,並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裡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性。第7自然段點出了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想像“小魚還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兩處發散學生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禮貌熱情、樂於助人的美德。

依據:學生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把指導學生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做為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文兩處空白為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的好教材。因此,確立一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及依據:基於本班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佔把握欠佳,以及學生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學生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及依據:學生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本著閱讀教學應該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為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學生,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教法設計

為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設了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始終在積極奮發的狀態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學生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比一比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由讀、練讀、指名讀、小組讀、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在讀中進行感悟,激發學生興趣,發展想像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

本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本課是第二課主體課文,為使達到單元知識整合的目的,站在一定的知識高度即:讓學生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懂得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設計了讓學生先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猜一猜的遊戲,然後通過動畫進行導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結合學生年齡以及認知特點,讓學生先讀讀第一課初讀課文後都知道些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培養提煉知識的能力。接下來再讀讀課文,提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同時將語言材料變成形象感知的事物,從而為合作學習,作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三次對話。

本課的重點部分是三次對話。在利用第一次對話進行方法指導的同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通過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評讀、比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揣摸人物的心理、神態,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力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如形如影般的自然親和,體悟人性的光輝,彼此感受、溝通的快樂、感受心靈契合的愉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比賽競爭的意識。

2、課中休息。

在學生讀懂三次對話的基礎上,對小魚高興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與課中休息融為一體。藉助文章的自身特點捕捉契機,上魚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的心情,使整個教學不脫離主體,使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推到了實處,使學生體驗到青蛙和小魚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關係強加於學生。藉此,巧妙地安排了發散思維的訓練。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的情境,讓學生幫小魚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課中休息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拓展說話。

在文章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中,與課文前後照應的特點也就是青蛙答應給小魚講故事,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滲透青蛙對朋友說到做到的好品質,另外在課文結尾又抓住教材自身價值,引發學生學習青蛙“呱、呱”的叫聲,拓展說話。猜猜青蛙在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充分開掘學生的思維,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迸發熾熱的創新熱情。在充滿創造性的活動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新潛能得以發揮,不留痕跡地把人文教育寓語言訓練之中,使學生在情感態度上,又一次得到昇華。

(四)分角色讀課文。

成功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動力,為此在學完課文後本課又安排了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整合,進行再創新,使每個學生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悅和快樂,樹立良好的信心。

(五)總結延伸。

在這一環節設計中,又跳出語文學科,站在一個高度進行設計,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空間中選擇為小魚畫畫、寫字、分角色讀課文、提問題、談收穫等。企圖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培養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開發課程資源,自編兒歌讓學生閱讀,目的在於把語文的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輕輕地》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四課的第四、五部分。第四部分是帶調拼讀音節,認識五個生字,配有一副情境圖,蘊含著一個故事情節:一匹馬馱著米袋在lus走,路邊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麼時候漏了,小馬卻沒有發現,小兔子飛快地追上來告訴它:你的米袋漏了,第五部分是一首兒歌。

2、教學目標:(1)認識大、米、土、地、馬、兔六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讀兒歌。(3)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及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初步培養學生的評判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是認識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兒歌。難點是能根據畫面展開想象,說幾句簡單的話。

4、課時安排:一課時完成二、說教法、學法。指導學生認識生字,首先要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有什麼,再帶調拼讀音節,讀出詞語,最後認識大、米、土、地、馬、兔五個字,在鞏固認讀時,口頭組詞,說話。教學兒歌,讓學生初步理解意思,認讀音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讀。

二、說教學程式:

(一)學習生字,看圖編故事。

1、看圖匯入、引導詞語:

板書:大米土地馬兔

2、採用多種形式認讀生字詞看黑板讀詞語看卡片讀生字生字口頭組詞、說話

3、看圖編故事在小組內交流自願報名講故事

(二)學兒歌

1、講故事引入。剛才小朋友們生字學的好,故事講的也好,下邊老師也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好嗎?春天來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盛開著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小花,有一隻小狗和一隻小兔在草地上跑來跑去,又蹦又跳,這時,在遠處的小馬看見了,連忙大聲喊小兔小兔!小狗小狗!小馬要對它們說些什麼呢?請小朋友想一想,再說一說。

2、自由讀書中兒歌。

3、找出兒歌中紅色的音節讀一讀。

板書:detuleni

4、師範讀兒歌,生思考:哪兒讀得快?哪兒讀得慢?哪兒讀得輕?哪兒讀得重?

5、學生練習讀(採用多種形式)

(三)學生自我總結學習收穫

1、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們都知道了什麼?

(談認識的小動物,認識的字,懂得的道理,愛護花草等)

2、課外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後,把自己這節課知道的給爸爸媽媽讀一讀,說一說好嗎?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教法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以詩歌體裁的形式講述了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表情——微笑的價值之大,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人性的呼喚。備課時,從語文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出發,我在制定目標和確立教法學法包括設計教學環節時,考慮最多的是這樣幾個問題:怎樣把簡短的詩文教出內涵,不讓學生乏味?怎樣在40分鐘時間裡著眼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怎樣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怎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靜下心很久,還是決定抓住語文四功:聽、說、讀、寫。並確定了三大環節——自讀整體感受微笑、想象微笑畫面並體驗微笑價值、書寫微笑感悟激發微笑情感。在教法上,主要採用談話交流、閱讀指導、質疑探究、情境再現法、示範創作等方法,學法上注重教給學生批註學文法、多角度閱讀法、情感朗讀法、讀文聯想法、格言創作法、句式補充法等。這些方法也許並不是專業的語文教學法術語,但是我一直很喜歡用這些手段,就冠以這些名稱吧。

二、說目標。

我分別是從字詞、朗讀積累和德育三個角度來確立了本課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教學的目標。重點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詩人為什麼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教學難點是能談自己經歷過的“微笑”,能結合自己的感受,模仿詩人來創作一小節詩或者自創讚美微笑的格言。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著確立的三大目標和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三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自讀整體感受。藉助課前的互動環節,幫助學生把這首外國詩歌和自己的生活與思考聯絡在一起,激發教師、學生與文字三者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更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這個目標不容易實現:首先是聽,就要求學生學會聽並思考,發表看法;教師要快速整合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表述、文章的內涵有機聯絡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其次看品,默讀、批註談感悟、感情朗讀等等的形式都必須為進一步理解微笑內涵這個目標服務,稍微把握不好就會兩極分化,要麼過於繁瑣,要麼就是研讀不透。為此,我準備了3個探究性話題,這6個問題各有側重,關於詞語對比的:“幾秒與終生”,關於比喻的妥帖與否的;怎樣理解“一個忘記微笑的人”。總之要根據學生課堂的反映信手拈來,也就是既要預案,更要把握機會臨場生成。最終達到促使全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第二個環節是讀微笑作用的詩句體驗微笑的價值。基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個理念,當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覺得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激發學生談話的慾望,發展學生的語言,達到了語文工具性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雙重功效。

第三個環節編創微笑小詩格言激發微笑情感。當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都積澱到一個高度,我設計了讓他們編創小詩或格言,讓學生跳出文字,結合生活感受和語言積累來提升情感,也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本人創作的同題小詩在這裡只是一個導向作用,既可以準備在學生冷堂時救急,也可以在學生充分表情達意後錦上添花,讓學生也有創作的慾望。

四、說教學準備和教具。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成為口語交際的主體。教師主要的教學手段是創設情境,為搭建廣闊的可供學生充分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的語言、個性與創造思維得到發展。

本節課我把自己定位為旁觀者,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指點和限制。充分相信學生,還學生交際的自由。不過也不是袖手旁觀,是觀察和傾聽,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主動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創新。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本身特點、新課程的要求及一年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我在本課制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習用恰當的語言、歌曲、圖畫等表現春天的特點。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2、學習過程和方法目標:

主動參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勇於創新。知道傾聽是交流的前提,交際語言要文明規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有自信,有表現美好事物的慾望,敢於發表不同見解。熱愛大自然。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表現。

【教學流程】

我把本課設計為四個階段:

準備階段(課前進行)

交流展示階段

評價階段

拓展延伸階段(視情況安排在課內或課後)

一、準備階段

課前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感受春光的美好。學生把找到的春天畫一幅畫;教師蒐集春天的資料,製作相關的課件。為順利進行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積極準備了課堂交流展示才有熱情、有內容,氣氛才會活躍。

二、交流展示階段

〖交流階段〗

1、播放《春天來了》MTV,師生一起載歌載舞:

師:春天來了,你發現了嗎?你找到了嗎?春天在哪裡呢?

大螢幕顯示課題《春天在哪裡》

歌舞“熱身”,生動活潑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啟用學生的大腦神經元,為學生進入交際訓練創設愉快和諧的氣氛,為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

2、明確任務:

(大螢幕顯示教材中的三點要求)

你找到春天了嗎?跟同學交流交流你找到的春天:

把你畫的春天給大家看,給他們講講你的畫。評一評誰畫得好,誰講得好。

指名讀要求,使學生明確說什麼,安排給學生確定的交際任務,用任務帶動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3、自主合作交流:

第一組說春天;第二組畫春天;第三組頌春天。

提出要求:

不得大聲吵,要注意聽清別人說話的內容,然後提問或評論。要使用文明語言,違反規則就沒有資格參加五星級明星的評比。

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合適的小組進行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展覽和交流的舞臺。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自主學習的宗旨,同時也體現口語交際的開放性特點。目的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開

放式口語交際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探索,主動參與並體現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想說、會說、善說,並且使用文明規範語言,學生學習運用個性化語言。

〖展示階段〗(由動到靜)

各組選代表當眾演說自己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春天:

第一組合作編成一首詩;

第二組合作成畫;

第三組合作展覽。

三、評議階段

先自評,再互評。

(在評價中發展思維、提高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和深刻性,達到語言交流的目的。)

評出五星級的明星。

(欣賞、鼓勵,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

四、拓展創新

(延伸活動階段:時間允許就在課堂進行,否則可作為課後作業)

1、春天的引申意義:

說一說與春有關的詞語、句子、成語、事物等。

2、寫一寫:

把你說的話寫一寫。

五、結束階段

小鳥也找到春天了。聽(播放歌曲《小鳥小鳥》),讓我們和小鳥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師生一起作小鳥飛出教室。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春天在哪裡

說──完整聽──仔細問──明白答──清楚

【教學中要注意的'幾點】

1、口語交際的重點是交際,要使人人投入其中,重視規範語言,注意交際有條理,語句通順連貫。

2、教給學生必要的聽說及交際的方法。給學生適當的示範,有困難的要提供例句。

3、注意形成性評價,在交流過程中以積極、寬容的態度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讓他們學會充分表現展示自己,並從中獲得樂趣。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真美”和“真糟”》是長春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主要寫作者在八歲時寫了一首詩,媽媽的評價是“真美”,爸爸的評價是“真糟”。作者在真美的鼓勵中,在真糟的警示下,成長為一名著名 的作家。逐漸明白了父母對自己兩個極端的評價,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課文人文性較強,語言質樸,感情濃郁,對話較多,簡潔明快。人物語言、動作和心理貼合人物特點,特別是第一部分的心理描寫抓住了兒童鮮明的年齡特點,讀來感覺猶如自我經歷,尤為生動親切。這既是一篇訓練學生品讀感悟的好憑藉,也是一篇引領學生感悟父母之愛的好“例子”。 這一版塊的主題是“感悟成長”,即在成長中感觸,在感觸中領悟,在領悟中成長。

本組課文的重點訓練專案是: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成長。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學生理解的重點、難點,也是引發學生思維的觸點,因此理解本文的關鍵就是讀中感悟。而課文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難點是引導孩子們通過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去體會蘊涵在嚴厲批評中的愛,更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愛,這種愛令自己不會在讚美中迷失自我,對自己的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應該說文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十分接近,很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基於以上解讀,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抓重點語段、重點詞句,理解字詞的語境意義,品讀文字,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字語言特點,通過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用批註的方式品讀文字,走進人物心靈。

3、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科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以及情感體驗也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學習、理解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我從“悟”字出發,以讀為本,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 悟情明理,五中昇華,讓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都參與學習,讓課堂真正動起來。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朱熹在《孟子集註》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我準備以“以讀處思”為教學主線,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於是我選擇常規的導讀法、談話法、討論法以及練習法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都是自己成長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還要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提升。本課定位主題,通過閱讀、感悟來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重視組織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寫結合,力求在各項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語文能力得到整體提高。同時教學《“真美”和“真糟”》時,我還要凸顯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崇尚簡單、紮實中品出更濃的語文味道,關注學生、教師以及文字之間的對話,讓學生的理解更貼近文字的主旨,走進文字人物的心靈。 正是有了以上的理解,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策略,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多方面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閱讀期待的“質疑”,走進人物內心的“讀”,回憶自己少年故事的“說”,融入自己感悟的“寫”,努力體現著語文學科的特質。 與此同時我還打算引導學生通過“批註”的方式,透過語言,紮實地走進文字,較好地規避以往教學“走過”文字,浮光掠影式對話的淺薄。

四、說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真美”和“真糟”》這篇課文內容簡短,語言平實,但字裡行間都蘊含著父母的愛。我不打算過多使用電教手段和其它輔助手段,打算通過引導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所以上課開始,我用回憶式直接揭示課題之後,結合板書(課件出示板書)向學生髮問:同一件事情,面對父母截然不同的評價,年僅八歲的小巴德會有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呢?面對這一發問,學生會帶著積極的思考自覺地走進文字。接著要求學生:(點選課件出示)自由讀文用筆圈畫出能表明巴德感受的相關語句,並記錄下自己的理解。 我所以這樣設計目的有二:一是引發學生帶著思考走進文字,增強閱讀效果;二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這一環節的第二步我命名為“品讀心路,感悟關愛”。

在這一過程中,我首先設計了導讀:引導學生梳理性地去品讀課文,加深體會,內化語言,然後再進行引讀。具體是這樣設計的: 我的引導是填空式的,我在孩子們讀文之前給出了這樣的提示:(點選課件)孩子們,巴德寫下了第一首小詩最初的心情-----(興高采烈);他的興高采烈來自於----(媽媽的誇獎);媽媽的誇獎讓他有了----(足夠的自信);於是他----(急不可耐)地盼望爸爸的回來;面對爸爸讀詩的表情,小巴德的心裡----(忐忑不安);聽了爸爸的評價他----(痛苦不堪)。 孩子們帶著這樣的提示讀文,一定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一定會內化文字的語言,之後我再進行引讀相關的重點語句,來幫助孩子們達到與巴德產生情感上共鳴的讀書效果。進而為體會後文巴德那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做好鋪墊。

導讀和引讀過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角色朗讀進一步體會巴德驕傲、自信、緊張、傷心的心裡變化過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並學習巴德〃舒爾伯格這位美國著名語言大師的表達方法。 為了引發學生的思維個性,讓學生充分走進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我在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交流,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同一首小詩,為什麼會引起巴德如此複雜的情感變化呢?你是怎樣理解爸爸媽媽的評價的?假如你是巴德,你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學生憑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此時一定會躍躍欲試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觀潮》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裡,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說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說教法】

“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學法】

根據材特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趣匯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學也是如,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2.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我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學,抓住重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國小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後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三、迴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螞蟻的救助》這篇課文是語文S版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螞蟻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從而也告訴人們應該學會關愛動物,關愛生命。

二、說教法

由於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對同學們來講是既熟悉又很陌生的,熟悉是因為螞蟻是大家常見的一種動物,而陌生適應為大家對螞蟻能夠在遇到危難時相互救助這件事很陌生。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相結合,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默讀感悟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默讀能力,讓同學們進行默讀,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中自我管理、不干擾別人學習的自制力。這篇課文所體現的主題思想也需要同學們用心去感悟,而默讀是非常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在讀的訓練上多采用默讀。

2.講解法。由於學生對螞蟻的救助行為會產生諸多的疑問,所以在教學中我對這一部分內容作了充分的準備,通過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3.蒐集資料法。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螞蟻,在課前我讓學生對螞蟻的知識進行蒐集,尤其是螞蟻在火中能抱成團,進行自救,讓同學們對本課螞蟻的救助行為有了更深層面的理解。

三、說學法

1.圈點批註法。“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讀書的時候我都要求學生進行圈點批註,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畫“?”,把螞蟻之間進行救助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能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進行積極的思維,提高讀書的效率。

2.自主學習法。在課堂上,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我主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大量的時間都留給學生,讓學生去讀,去談讀後的收穫,去說讀後的感悟,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競爭法。小孩子都有爭強好勝和不服輸的天性,把這種潛質合理的引導,就會在學習中發揮巨大的推動力。簡單一點的可以個人競爭,難度較大的則小組競爭,把競爭、挑戰引用到朗讀上也能起到較大的作用。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 理解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按順序瞭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能夠體驗作者的情感,認識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觀察小螞蟻,收集有關螞蟻的資料、故事。

2、簡報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昨天的課上,我們結識了一位可敬的動物朋友。我們瞭解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齊讀課題“螞蟻的救助”

1、聽寫。

2、齊讀課題匯入新課。

二、讀中感悟,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語句:我沒有對它們實施救助,因為花盆中的水很快會滲下去,螞蟻就可以著陸了。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這句話。

(4)提問:讀讀改寫的句子,你明白了什麼?書中為什麼這樣寫?(強調原因)

2、學習螞蟻的救助的內容

文稿出示:螞蟻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默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同桌交流。

彙報交流:

①區分“用力”與“奮力”兩個詞。

明確:“用力”與“奮力”都是使勁的意思,“奮力”比“用力”程度更深;從“奮力”一詞,體會到什麼:作者為了與第三自然段區分,避免了重複。

② 瞭解冒號和破折號在文中的作用。

③畫出描寫獲救螞蟻被救出後的動作的詞語,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④我看到還在水中的螞蟻時,是怎麼想的?又是怎樣救助落難的螞蟻的?

出示句子:我極其小心地用針尖挑開泥土,使這隻小螞蟻露了出來。③④⑤品味帶點詞語,說說從中感受到什麼?

⑥螞蟻被救出後,又有怎樣的舉動呢?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⑦品味“立即、親吻觸撫、試圖、銜、碰”等詞語並想象它們當時想什麼呢?說什麼呢?

(6)指名讀第二部分,用“先??接著??然後??最後”等詞語說一說螞蟻相互救助的過程。

三、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寫螞蟻的救助這篇文章是為了什麼?

2、歸納板書

螞蟻的救助 關愛他人 關愛生命

用力 互相關愛

奮力 互相幫助

繼續 銜捨身相救

3、總結:

小螞蟻雖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險時,它們奮力相揪,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面對它們,我們怎能不升騰起敬重之情呢?從它們身上,我們也得到了啟示,那就是——(看板書總結)。

四、佈置作業:

小練筆:小螞蟻,我想對你說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一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在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群,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悅的心情。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的現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

四、說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錄音磁帶。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主要設定四個環節。

1、複習檢查。

通過檢交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眾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圖畫並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並粘上)。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教師趁機提問:

a這是什麼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說成什麼?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為什麼覺得像小船?

c你看著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願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裡,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樂)現在人聽著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著,想著,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說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

當學生睜開眼睛,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引導學生說出:宇宙飛船上天,太空梭登上月球等。接著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說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麼?我在藍藍的天上幹什麼?不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

接著進行引讀激情。在這裡引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採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2)小小的船兒怎麼樣?

(3)我在小小的船裡坐,只看見什麼?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著眼睛的小朋友彷彿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境,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感受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元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象聯絡,而且實現表象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在這叫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

b個別演讀

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體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並體會到詩的意境。

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後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於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為其中一份子。

4、創作想象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著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採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後,我在太空旅遊。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

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渲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著遨遊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麼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閱讀,初步理解內容,學習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憎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讀後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學情: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一篇和戰爭有關的課文。對於已經有所瞭解,這是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但由於四年級學生閱歷淺,對本文中涉及環保的科學道理較難理解,根據這些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圖畫展現、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

四、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字和文字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通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文雖是略讀課文,但由於篇幅較長,可以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中要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先通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瞭解雨來是哪裡人,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麼稱他是小英雄?大體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全文研讀時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思考,特別重點理解“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

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最後進行總結擴充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