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十篇

才智咖 人氣:2.22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十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我的舞臺》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要求學生能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沒,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還要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我的舞臺》以“我”的成長為線索,圍繞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敘述了我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故事,反應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毅力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時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本課語言風趣而又充滿童趣,描寫細緻而又生動,雖然要體現的是艱辛,而筆下卻出處流露著樂觀。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且能體會文中關鍵此舉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他們對藝術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但是感悟還不夠深切透徹。根據國小語文課標要求及學生學情,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扌周、抻、拽、溺愛、身段、興趣盎然”等生字詞。

2.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3.感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現在的學生對戲曲藝術瞭解甚少,對學習戲曲過程中所要付出的艱辛也難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

2.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由於本篇為略讀課文,並且文章內容條理清楚,學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課時來完成本篇課文的講授。

二、說教法、學法

我據文絡清晰這一特點,緊緊抓住了文章總領全文和總結全文的兩句話,提綱挈領的牽動全文的學習,這樣有助於為文章內容的展開做了鋪墊。圍繞總起句“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瞭解文章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內容。然後再慢慢深入課文,分析重點句子。以總結句“舞臺如一爐火,煉就了我的勇氣和毅力”為突破口,讓學生體會作者在藝術道路上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緊扣題眼,感悟舞臺,層層展開,將文章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主動、愉快的參與學習,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通過本課,我要教給學生將文章讀短,再讀長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融會貫通,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在你們的眼中“舞臺”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舞臺是專拱演員表演的臺子。)

3、《我的舞臺》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學戲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心中的舞臺是什麼呢?

(二)、初學課文,瞭解課文層次。

1、文章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橫線劃出(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圍繞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寫了那幾件事?概括地說一說。

學生彙報,教師彙總。

共五件事:

A、還沒出生時,把孃胎當舞臺,在肚子裡“登臺唱戲”“大鬧天宮”。

B、剛會走路時,把小床當舞臺,模仿母親“演戲”。

C、隨母親演出時,每場必到舞臺,察言觀色,學形記詞。

D、六歲的時候,把練功毯當舞臺,拜師學藝,署去寒來,刻苦練習。

E、學藝幾年後,把客廳當舞臺,給家裡做客的客人開“個人晚會”。

再次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與這五件事

相對應的段落。分別讀一讀並思考:在這件事中作者把什麼當作舞臺了?

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孃胎、小床、院子、客廳。

(三)、精學課文。

根據自學要求,進行自學。

自學要求:默讀課文思考,這五件事中的哪些具體描寫體現出了“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用橫線劃出句子。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交流以下句子:

1、爺爺、奶奶還有小花貓,都是我的觀眾。“演出”中途,哪位觀眾要離開“劇場”,都會引起我的不滿。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床。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的觀眾無處不在,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眾。

一個“躥”字生動地寫出了小花貓的可愛,而對“我”的描寫更是充滿了童趣,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使人忍俊不禁。

2、無論多忙遠的劇場,無論演出到多晚,我是場場必到,直至演出結束。每次演出,我一定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裡,憋悶得滿頭是汗,也興味盎然。

怪不得母親的學生忘詞的時候,會向“我”請教。不難看出,“我”的成功離不開藝術的薰陶,母親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小小的心靈裡埋下了藝術的種子。

3、六歲的小女孩柔弱的身體成了黑臉大漢手中的一塊生麵糰,翻過來、周過去、立起來、橫過去,抻、拉、壓、拽,為所欲為,奶奶看不過我被整得滿臉的淚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視地躲到裡屋。

作者抓住了幾個動詞,寫出了“我”學藝的艱辛。也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我”這個被寵壞的小公主的勇氣和毅力,以及“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薰陶,更離不開“我”常年不懈的努力。署去寒來,幾年後,“我”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齊讀課文的第八自然段。

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內,作者能打下堅實的基本功憑藉的是什麼?(勇氣和毅力)

看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毅力讓我走向了成功。

(四)、總結全文。

正是在家庭的薰陶、母親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影響以及自己在藝術與生活的舞臺上練就的勇氣與毅力之下,“我”走向了成功。讓我們看看成功的吳霜。

課件展示,介紹吳霜。

吳霜小時候就被稱為“天才兒童”,現今又被人們稱之為“金城才女”,這都得益於她心中有一塊神聖的舞臺,這塊舞臺就是“她”在藝術和生活舞臺上成長的艱辛歷程。(相機完成板書)

(五)、課外拓展。

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扮演的角色不同,所展示自己的舞臺也不同。作為你們,心中一定也有一個美好的願望,為了實現你的願望,在你的舞臺上,你準備怎樣去奮鬥呢?

學生彙報交流。

(六)、佈置作業。

1、把自己閱讀本文後的感受寫在積累本上。

2、寫一寫自己在學習成長之路上得到的鍛鍊和收穫。

課外收集藝術家們的艱辛成長故事。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1.文章結構。

文中有三次“親切、舒服”,體現了文章感情深化的三個層次:(1)引入初進大興安嶺;(2)描寫“嶺、林、花”及由此產生的感想;(3)林場所見,頓悟“興安嶺”的含義。

2.本課教學內容的選定。

全文以“引入”、“嶺、林、花”、“感想”三塊劃分,設計為三課時。本節課為第二課時,教學內容以體會景為主,只滲透情感。也就是通過教學“嶺、林、花”,體會大興安嶺的那種柔美,朦朧感受作者在字裡行間中流露出的一些真情實感。這種設計,也是符合本單元教學訓練重點的考慮。

3.設計思路及指導思想。

(1)教學觀念大膽突破、創新實踐。

全課力求體現一種“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情感體會來替代老師對文章內容單一講解”的主流教學思想。通過有目的,有層次的讀,整句整段的讀,重於情感體會的讀,來形成以讀為本的特點,和學生由“讀通—讀熟—讀懂—想讀、想體會”的層次。

貫穿全文“嶺、林、花”三方面的,是同一個問題“你體會到什麼?從哪兒體會到的?”這兩個問連起來提出,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說出一段完整的話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要求。這也是啟發式教學最有力地措施、表現!

本課教學共六大環節:

一.情景引入;二.理清內容層次;三.學2自然段(“嶺部分”);四.學3、4自然段(林);五.學5自然段(花);六.結尾總結。

教學一開始就是默讀全文並思考,以此分清內容。緊接著齊讀2-5自然段,理清層次。在學習2自然段的“嶺”時,也是通過學生朗讀體會特點,在回答中再讀再體會這樣來理解的。突破這部分難點後,又以老師的小結激情再讀,更深一步體會。

第三至五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分別設計了3個、3個、1個教學點。第三部分的主要訓練點是“體會嶺的多”、“體會嶺的溫柔”、“體會作者的情”,三個教學點是以讀為主;而第四部分的三個訓練點“理解綠顏色的多”,“理解為什麼大興安嶺,被稱作林海”和“理解寫法”,則主要採用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模式,力求體現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創新。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本課重要指導思想。

學生創新,首先老師應有創新。因此在教案設計,教學細節處理的考慮上,頗下了一番功夫。

“創新從質疑問難開始。”於是本課採用了局部質疑問難來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處理問題。在第四部分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回答不求唯一,允許發表不同見解。老師對於問題的答案,是以尊重學生的各自見解為基礎,進行總結定性的,而非事先預備。

老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設計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讀,一步一步地體會景中流露出或激發出同感產生的那種情。老師的講解在文中安排所佔比例僅有,屈指可數。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體會讀,讓學生說感想,表達見解。

並且,此部分的教法和教學流程設計是靈活的:隨學生而應變。採取以學生讀“體會最美,最喜歡的句子”來引出三個教學點,相機對三個教學點作出不同形式的處理—有設問、有討論、有朗讀指導。學生的理解明顯地輕鬆到位。

文章結尾部分設計了“用一句話表達自己感想或者讚美林海”這一環節。既是在反饋學習情況資訊,也是在創新思維,是設計的一個擴充套件訓練——全課的高潮。

另外,縱觀本課還設計了、包含了一個學習方法的指導:先在講第三部分“嶺”時,提出學習方法——1.讀書;2.體會特點;3.批註特點;4.體會作者感受。再在第四部分的教學引入時,有意地提到“同樣的”用剛才的方法自學。最後,過度到第五部分自學。使學生通過本課學有所獲。

實際上,整個過程主線就是:充分相信六年級學生的能力,儘量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結合交流討論,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一種理解文章的學習方法。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讀文感悟,學習寫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農村,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平淡,那如何從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 "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說一說感興趣的景色,抄一抄優美的句子。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絡。

閱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課標提出這一學段的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詞語的運用,朗讀的訓練,寫法的提煉,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及意圖。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將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及精讀課文第1~4自然段。第二節課的任務是品讀5~7自然段及識字。下面我說說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

1、激趣導題。通過教師語言描繪,引導學生觀察插圖,讓學生對鄉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課題,這樣過渡比較自然,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中心引領,品讀佳句。抓住“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首先(品讀第一自然段)直奔“構成了一幅別有風趣的裝飾”這一要點,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美景,在比較中享受鄉村生活。接著(品讀第二自然段)通過讀一讀句子,圖文結合,拓寬學生想象花的顏色、香味及“雨後春筍”的畫面,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讀第三自然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邊讀邊演,並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說話,享受鄉下人家的生活樂趣。最後(品讀第四自然段)通過小練筆,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3、渲染詩意,總結全文。根據板書設計總結課文,再出示詩歌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激發學生對鄉下生活的熱愛。

板書設計:

屋前搭瓜架

鄉下人家 門前種鮮花

(迷人、獨特) 屋後春筍冒

院裡雞覓食

河中鴨嬉戲

《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事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道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1、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景展示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題

1、師描繪引入

同學們,當我們遠離喧囂的都市,步入鄉村,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學們,我們今天共同走進鄉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園的詩情畫意吧!

2、出示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指導看圖。

(1)通過看圖,你知道這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

(2)從圖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體給你什麼感覺?

3、匯入

這樣自然親切、優美恬靜的鄉村風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我們一齊來學習第2l課鄉下人家(板書課題)。

二、研讀品味,感受鄉村生活的美

1、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呆會告訴老師鄉下人家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師: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樣嗎?他是怎樣說的?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

師:那作者寫了哪些獨特、迷人的風景呢?請找出一處你認為最美的風景讀一讀。

3、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A、直奔要點,勾畫美景。(品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自願讀。

(2)理解“別有風趣的裝飾”。

(3)比較城市與農村的差異,再指導朗讀。

師:你知道作者為什麼會說可愛多了嗎?

師:現在讓我們用朗讀來把鄉下人家的可愛表現出來吧。

B、圖文結合,拓展想象(品讀第二自然段)

1)讀一讀描寫花的句子,拓寬花的顏色及香味。

(2)啟發學生想象“雨後春筍”的畫面。

( 3)抓住“探”指導朗讀。

師:這個"探"字讓你聯想到什麼了?

(出示文字)

師:你能邊讀邊做做這個動作嗎?

師:多可愛的一群小筍芽啊,告訴老師你探出頭來想幹什麼?你用充滿好奇/調皮地讀讀。

(出示圖片)

師:於是它們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畫面啊!我們一起讀讀。

C、品讀第三自然段

師:植物們生氣勃勃,富有情趣,動物們也不甘示弱,你們看那是一群怎樣的雞?

師;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他們說得更具體、生動了?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那麼我們來看看水中的鴨子又是怎樣的?誰來讀讀。

D、品讀第四自然段

師: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見過水中嬉戲的鴨子吧?看看插圖,想象生活中的情景,誰能把這一情景寫下來呢?

四、總結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鄉下人家的生活是多麼淳樸、自然,又富有情趣,很多有名無名的作者詩人都曾用優美的詞句來描繪鄉下人家,你們看(出示詩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詩歌,如果願意的話,可以把詩歌和課文中的好詞好句記到本子中去,積累起來。(音樂)

螢幕出示:

長藤綠葉瓜架,春雨竹筍鮮花。

雄雞悠閒自在,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如畫,紡織娘高唱甜蜜。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說課來源於中國基層教育實踐,現在已發展為教學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國小語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一、說教材

《寫人要凸顯個性》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的表達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訓練。本單元寫人。寫人的什麼呢?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便各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就是個性。寫人一定要寫出人的個性,所以,本單元在寫法上要注意凸顯人物的個性。寫人在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中至關重要。

二、說學情

在國中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寫人的幾種基本寫作手法,在上一次課《園丁讚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的記敘文》的記敘文寫作中,也穿插了刻畫園丁形象特徵的練習,因此,對於寫人,學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是由於我們學校是農村高中,學生的基礎及素質都不盡人意。學生在描寫美女的時候,都會說是“櫻桃小嘴,柳葉眉,曼妙的身姿”。在他們的筆下,美女都是一個樣,毫無個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記敘文訓練階段,我們必須加強對人物個性的塑造。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①學習寫作中選材應運用典型事例。

②學習用多種方法刻畫生動形象的人物,凸顯個性.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凸顯個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有困難的地方。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

①、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②、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因此,針對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學情,我確立本課的教學方法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文字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人物的個性,通過討論交流,協助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 佈置任務講練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1展示習作,匯入課文。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習作,讓學生猜猜他是誰?來匯入課堂學習內容;

2討論交流,明確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課本中最具個性的人物,由學生分析出描寫方法 。

3各個擊破,解決重點。

首先是如見其人,分析肖像描寫。在肖像描寫分析中,著重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經典的肖像描寫片段,來讓學生直觀的體會肖像描寫,然後是如聞其聲,分析語言描寫。用多媒體展示經典語言描寫片段,師生一起品味片段,歸納出寫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個性,應該緊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動作描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動詞運用進行,再通過兩個學生上臺完成老師所說的任務,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發現其性格,並進行片段訓練,描寫其中一生的動作。

4,講練結合,佈置作業。請以“校園裡的——(人)”為題,寫一個片段。

五、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中,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課堂的容量,也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如何進行人物描寫。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索意識 。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我總覺得在多媒體的課堂上,學生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略了老師的講解,就感覺在看熱鬧一樣,一下課,我就有點擔心學生在課堂中什麼都沒有學到。所以,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體。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良好的頭腦品格教誨融合在生動風趣,沁人心脾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臨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極重繁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裡的水桶視而不見;而誰人“沒有什麼分外的地方”的兒子,卻能資助媽媽拎水桶,如許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難怪老爺爺說他只看到一個兒子。這是一篇非常淺近的課文,二年段門生已經具備了肯定的閱讀本領,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並能簡樸談談本身的感覺,具備開端的明白、闡發本領。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1個字。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索。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利用“三步預習法”進行自主預習,課堂上,我會努力落實“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動起來”的新理念,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時運用小組捆綁式評價的方法,把競爭引入課堂,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過程

第一環節檢查字詞匯入

老師開始有重點的檢測學生的生字情況,如:指名讀“沉甸甸胳膊晃盪”等詞語。在檢查完課文字詞之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疑問,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出示,如:老爺爺為什麼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第二環節品詞析句在文字中動情

在課堂教學中,走進課文:“明明是三個兒子,老爺爺什麼說只有一個兒子呢?還是讓我們看看這三個兒子吧,他們又是怎樣的孩子?”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主動去閱讀課文,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以學生彙報的思路帶動課堂教學,學生在閱讀、自學、研討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揣摩媽媽的神態和語氣,用自豪的語氣讀前兩位媽媽的話,感受母愛的無私和無我的愛,用平穩的語氣讀第三位媽媽的話,表現他平和的心態。

結合句子:

①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②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③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裡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抓住“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進行句式訓練,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練習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

聯合重點的文句:胳膊累酸了、走走停停、沉甸甸來領會這通水的極重繁重,讀出媽媽提著這通水的費力。讓門生置身於課文的腳色中,不但要讀出語言出現的畫面,還要讀出語言的深刻意蘊——那便是媽媽的費力和對兒子孝行的等待。通過賞讀,讓門生明確"誰人用現實舉措來分管母親重擔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兒子"。訓練讀好老爺爺幽默滑稽而又意味深長的話,交換討論:為什麼老爺爺說他只瞥見一個兒子?是誰人兒子?從而弄清孝順怙恃才是真正的兒子。

第三關鍵、與“生存”相連,將孝心連續

保舉門生課後閱讀讀故事《黃香扇枕溫席》”、“誦記《三字經》”將語文學習延至課外,信賴也將孩子對怙恃的孝心延至生活之中,這才是人文情緒的深遠影響!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本課是形聲字歸類識字。教材由插圖、4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兒歌三部分組成。插圖中的卡片“包”、“火”、“艹”、“ 飠”通過組合拼圖具體地告訴學生,“包”字可以分別與“火、艹、飠、氵”4個偏旁組成新字。接著是一組“包”為聲旁的形聲字及其組成的詞語,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區別字行,防止混淆,提高識字效率。兒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從該組形聲字中選取的。這就為學生識字、理解字義提供了語言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識字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學習本課,進一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重點是: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的意思。

難點:通過學習課本,進一步瞭解形聲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說教法;

1、課件演示,激趣識字。

教學時,通過教師演示字詞圖片,看到包是聲旁,給“包”加上不同的形旁:“火、艹、飠、氵”則構成了意思各不相同的幾個形聲字:“炮、苞、飽、泡”,從而再次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將有關形聲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2、藉助拼音、自主識字。

教學中讓學生自學生字,把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首先要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接著要求學生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看圖和實物、理解“花苞”、“飽滿”、和 “水泡”的意思。

3、指導朗誦、讀中感悟

教學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說說水下有什麼,水上有什麼,它們怎麼樣。再練習把兒歌讀得流利,最後讓學生看圖想象,伴動作有感情地朗讀。

4、新舊聯絡、溫故知新

通過複習以前的識字方法和內容,加深學字印象,加強學字能力,在熟悉的方法下能自主學習,培養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安排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匯入課題。

第二環節:學習由“包”字和四個部首組成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第三環節:設定謎語填空,複習前面所學知識。

第四環節:看圖學習兒歌、朗讀兒歌。

第五環節:書寫生字的課堂練習。

這個教學過程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構思,把時間、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我們的民族國小》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簡介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藝術的再現了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國小,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做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裡對所提內容進行思考。學習本課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一會貫穿全文的自豪和讚美之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度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國小的喜愛之情,並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的過程中,自讀、自悟,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讚美之情,並感受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瞭解我國各少數民族兒童之間的團結友愛。

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過程

我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

我會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提前準備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瞭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因為我課前留有預習作業,並示了孩子從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生活習俗去了解,所以這時孩子們根據我提示的內容來展示。我也會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來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民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的資料。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看圖片,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引入課題,提出問題

1. 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集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所學校學習。大家願意到這一所民族國小去參觀一下嗎?

2. 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國小

3. 我會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再將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小黑板上,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初讀課文。

第三、初讀課文,解決問題,並隨文識字

1. 在引導學生讀完一遍課文後,便讓他們自己說說都解決了那些問題。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重點處理“為什麼叫我們的民族國小”問題。在答案確定是“傣族的、有景頗民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民族的。還有漢族的”句話後,我便拿出我事先準備好的生字卡“頗、昌、昂”讓學生認讀,並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生詞的?並組詞。這樣一來學生會很快的記住這幾個生字。我再根據這句話的特點,教學排比句式。我會告訴學生如何判斷排比句,並讓學生自己在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其他的排比句式。達到了新知識鞏固的目的。

2. 由於文章第一自然段出現了泡泡型的提示,在學生找到排比句“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個排比句後,我先讓學生體會學生在上學路上心情是怎樣的?(快樂的),然後我會讓學生閉眼想象這一情景,說說你都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訓練說話,引導學生圍繞“當同學們碰見小鳥時會怎樣向它們打招呼?碰見老師時會怎樣問好?經過國旗時,又是怎樣做的?”

3. 理解重點段落,加深感悟。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第3自然段,我會讓學生充分的閱讀這一自然段。並用筆劃出能概括民族國小上課情景的句子,當學生找出“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我便繼續追問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聲音真好聽?學生彙報:

(1) 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2) 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隻猴子。這些上林裡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

齊讀這兩句話,不僅寫出同學們讀書的聲音很好聽,同時還寫出了當時窗外的環境怎麼樣?(安靜)

再次齊讀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同學好聽的聲音,讀出周圍環境的安靜。通過多次的讀,引領學生感悟民族國小裡學生上課的認真,讀書聲音的好聽……

第四、隨堂練筆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課文中的插圖,看到插圖,你想說些什麼?那我們一起來寫一寫,可以寫一寫當時校園的環境是怎樣的,同學們上課的情景是則樣的等等。這個環節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平臺,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昇華。

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民族國小裡同學們上課時情景,那下課後又怎樣呢?讓我們下節課一起來學習。

四、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一說的我板書,當學生體會出上學路上是快樂的,我便板書上學路上孩子們是快樂的,上課時周圍的環境是安靜的。這樣,整篇課文學完後,這則板書就成了理清課文脈絡的載體,可以一目瞭然地理清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重點。

我們的民族國小

上學路上 快樂

上課時 安靜

下課後 ?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藉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資訊,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藉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鵰的功效。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瞭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

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一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式在鑽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匯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鬆愉快。

(二)學習第2段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麼?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過形象一-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

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麼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柺杖(看圖)到去掉柺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裡也有兩句話,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駱駝和羊》是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看圖學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誰也不服誰,因而爭論不清,最後只好找老牛評理的故事。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處的。要學會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老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圖文對照,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當全面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

3、說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flash課件,目的是利用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讓學生學得輕鬆,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1)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童話式的教學情境,師生共同暢遊在童話世界裡,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鬆,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2) 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學法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著說,認真讀,仔細找。

四、說學情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獨尊,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總是向老師告對方的狀。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適時教育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童話匯入新課

出示駱駝和羊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駱駝和羊的特點(高、矮)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他們和你們一樣,也經常發生矛盾。這一天,駱駝和羊碰到了一起,他們就吵了起來。想知道他們為什麼爭吵嗎?請同學們快開啟書,讀讀課文就知道了。讓學生置身於童話情境之中,情緒必然高漲,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能主動地參與活動就能主動地獲得知識。

第二環節學習第一自然段

創設情境讓前排矮個同學表演羊,後排高個同學表演駱駝,分角色朗讀,讀出雙方的不服氣。再同桌對讀。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體驗角色心理,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這樣學生在有趣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朗讀興趣。

第三環節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說說——讀讀——找找”的順序學習。看,看圖。說,說他們幹什麼。讀,自由讀課文。找,在讀的過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詞語。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朗讀駱駝吃樹葉的輕鬆和羊吃樹葉的辛苦,並讓學生表演羊吃樹葉的動作,從而感受駱駝的得意。通過找動詞和表演來理解羊吃樹葉的辛苦和吃力,讓學生明白只有用詞準確語句才會生動。

在總結第二自然段學法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放手讓學生閱讀。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他們學會學習。

第四環節學習第四自然段

先讓學生談談是高好還是矮好。然後聽聽老牛的觀點。最後讓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峰駱駝或你是那隻羊,聽了老牛的話,你會怎麼想,怎麼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個環節

學生談自己這節課的收穫,結合日常生活說,這樣能引起他們對事情的反思,學會全面地看待一個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讓他們能唯物辯證的分析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人都是有優點的,世界上沒有全優的“完人”,也沒有全劣的“庸人”,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讓每一個同學都對自己充滿自信。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的精華,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重點讓人一目瞭然。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本組教材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為專題,選編了兩篇精讀課文和兩篇略讀課文,本篇是本組教材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法國大雕塑家羅丹邀請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裡作客,自己卻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記了客人的事。文中通過對羅丹語言、神態和動作的描寫,充分表現出了羅丹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和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

本組教材訓練的重點是通過學習課文對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描寫,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式。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言行體會“全神貫注”的含義,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教學難點是聯絡實際體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根據本組訓練重點及本課重難點,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結合上下文體會新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並學習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及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二、說教法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重點把握好以下兩點:一是把握好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即關注“導讀);二是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本課教學設計上我選擇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為主,並從中穿插了想象說話、感情朗讀、拓展延伸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三、說學法

“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充分地閱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產生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這就是本課學生所要採用的最主要的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略讀課文不要求對文字進行“細嚼慢嚥”,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與主題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自悟、交流感受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板塊。

一、初讀:複習匯入,瞭解課文大意

1、師引讀:通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感受到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今天我們學習《全神貫注》,又會讓我們感受到法國大雕塑家羅丹的什麼可貴精神呢? 出示課題,說說“全神貫注”的意思。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清故事的內容。)

設計意圖:心理學家加涅認為,人的認識規律可以表述為“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為此,閱讀一篇課文首先要先弄清它寫的“是什麼”,再瞭解作者是“怎樣寫”的,最後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因而教學一開始先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並且要求學生把話說得簡潔一些,這樣就落實了“課標”中“粗知文章大意”的略讀要求。

二、細讀:略中求精,聚焦“全神貫注”

1、抓住要點:仔細閱讀課文,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請把這些句子畫下來,並讀一讀。

2、領悟寫法:再細讀剛才畫的句子,體會作者通過描寫羅丹的什麼來寫出他的“全神貫注”的?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線條畫出描寫羅丹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並反覆朗讀、體會。

從這些語言、神態、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呢?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通過人物言行、動作描寫寫出人物性格”的寫作特點。

3、想象說話:此時此刻,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羅丹?如果這時候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想些什麼?

4、感情朗讀:採用師生讀、男女聲讀、分角色讀、同桌合作朗讀等多種朗讀方法,讀出羅丹工作時的如醉如痴。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教學在結構教學設計上應顯得簡約、粗線條,避免過多的設計,給學生完整的、大塊的自讀時間。但是,略讀課文並不排斥區域性的精讀。對於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並進行必要的語文基本訓練。

三、再讀:聯絡實際,暢談學習感受

1、你喜歡文中的羅丹嗎?學習了課文,你有什麼話想說?

2、羅丹的摯友斯蒂芬。茨威格經歷了這件事之後又有什麼感觸呢?找到文中相關內容,讀一讀。

3、讀了斯蒂芬。茨威格的話,你是不是還有什麼話要說?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這段話的含義。

設計意圖:課文學完後,讓學生簡要地說說“喜歡文中的羅丹嗎?”“ 讀了斯蒂芬。茨威格的話,你是不是還有什麼話要說?”既是全文閱讀的總結,又是學生情感的提升,更是對難點的突破。

四、拓展讀: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語文

1、拓展閱讀: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內容以及課前收集的有關羅丹的圖文資料,更進一步走近羅丹,感受羅丹的偉大。

2、拓展延伸: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表現“認準目標,不懈努力”這一主題的文章,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其他“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這一專題的文章,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

設計意圖:此設計可放在課外進行,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享受閱讀的快樂。

五、說板書

26、全神貫注啊,不,全 嘰哩咕嚕 語言神 一會兒 一會兒貫 踩 揮動… …動作注 如痴如醉閃著異樣的光神態像喝醉了酒……

設計意圖:此板書清晰展現了文章的主線和文章的結構,體現了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便於學生一目瞭然,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