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我愛我的家》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65W

一、說教材。

國小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我愛我的家》說課稿

《我愛我的家》是國小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家庭、學校和社群”的第一課。本單元以家庭、學校、社群這些學生的生活舞臺為範域,以兒童所熟悉的生活為教學的基本素材,引導學生在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中,學會做人和做事。本課注意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將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與時空相結合,引申出相關知識,以逐步形成學生看問題的整體視野。本課是本冊書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要對學生進行該門課程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本課總目標為讓學生體會家庭生活的溫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增進對家庭愛的情感。本課由兩個話題“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兩個活動天地組成四部分內容組成。

二、說設計理念:

1、科學整合重組教材,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為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創造和開發課程留有一定的空間,是教師設計、組織活動,引導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知識的一種資源。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根據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補充,進行再創造,從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2、創設情境,重視情感的陶冶。本節課注重培養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情感,重視實際生活中現實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加深學生對家庭的瞭解和對家深深的愛。

3、體現參與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品德與社會》教材作為一門思想教育意義的綜合性課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學生的參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節課通過看溫馨家的圖片情境匯入、介紹家庭生活、講述我家的故事、彙報家庭調查表等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這種積極參與有意義的、真實的活動過程加深對家的瞭解,認識到人的生活離不開家,激發愛家的情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確定本課的`知識目標: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講述日常家庭生活,

瞭解家庭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與人合作交流、觀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激發愛家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難點:通過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 瞭解,體會家人之間的關愛,懂得人的生活離不開家。

五、說教學準備。

學生:畫一張自己家居的圖畫或拍攝自己家居的照片,並做好介紹自己家故事的 準備。

教師:蒐集人們的家居圖片、準備音樂《回家》、《讓愛住我家》、家庭資料、照 片;做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活動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預計用時7分鐘)運用多媒體幻燈再現一個溫馨的家居圖片,創設情境,激發情趣,在優美 的“回家”背景音樂下,展現溫馨的家居圖片,引導學生談對家的感受,從而引出本課的話題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貼出家的圖片,說一說自己、家人什麼時候最想家?

[這樣的設計,與自己的科研課題相結合,用直觀的圖片、學生生活中的事例來幫助學生體驗,獲得對家的認知與感悟。]

(二)活動二介紹自己家的環境與日常生活。(預計用時11分鐘)先由老師拿一張自己小時候的照片,介紹自己家庭的環境,再引導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課前蒐集並整理的自己家庭環境的情況,然後讓學生全班交流,將家庭的圖畫貼在黑板中。[《品德與社會》課程準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教學要從生活中來,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設計緊扣“生活”二字,同時,讓孩子們從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實的生活中來,在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氛圍中,加深對家的認識、瞭解,]

(三)活動三講述“我家的故事”。(預計用時12分鐘)教師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後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後的故事,教師要注意從照片和學生的語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髮現家人之間的關愛、家庭的溫馨。並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學生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活動形式,從自身的生活出發在與教師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過直接參與各種實際活動,獲得對自我、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各種能力。本設計根據這一思想,設計了師生的互動活動,讓學生不再成為被動受教育者,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四)活動四

彙報調查內容,主題昇華。(預計用時10分鐘)首先讓學生彙報自己在對家人的調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興趣的事,接著明確這使我們更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更愛家人。然後引導學生思考:那我們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做一個爸爸、媽媽的好孩子呢?再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同時播放背景音樂《讓愛住我家》[品德與社會課程,其內容來源於生活,還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導學生的生活,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切入口,以獲得真實的體驗與感悟,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課堂的針對性、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