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說課稿錦集七篇

才智咖 人氣:3.16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國小說課稿錦集七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小英語PEP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中的第一課時,內容包括P.A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兩部分。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生詞friends,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以及會運用句型 My friend is… He has…

2.教材的地位

本單元圍繞“My friends”展開教學,重點學習描述外貌特徵和愛好的詞彙與句型。教師在教學中,可聯絡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描述動物外貌特徵,通過以舊引新的方式,進行教學,降低知識點的難度。同時,教師在教學描述人的體貌特徵的形容詞時,可適當介紹語言背景。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本課的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聽、說、認、讀本課時的主要的單詞friends, long hair, short hair, thin, strong, quiet

聽懂歌謠,並按節奏念出本課時的chant.

技能目標:能綜合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朋友及其特徵。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樂於聽、說英語,樂於模仿,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學重難點

(1)重點:描寫人物相貌特徵的詞彙。

(2)難點:quiet的發音

三、說教法

1、教法設計

英語的習得過程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交替復現的過程。在本節課匯入新課時,我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絡溫故知新。在操練單詞時,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相同點強化記憶。我還發揮英語歌曲、chant、遊戲比賽以及TPR活動的激趣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通過多種活動來操練重點單詞和句型,突破教學重難點,並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

2、學法指導

通過說、唱、玩、演、比賽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得英語,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和發展合作意識。

3、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並藉助實物、圖片、單詞卡片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以及利用活潑的歌謠、激烈的競賽、有趣的遊戲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

四、說過程

(一)、熱身(warm-up/revision)

Let’s do

T: Make yourself tall. Ss: 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short. Short,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long. Long, long, long.

Make your eyes big. Big, big, big.

Make your eyes small. Small, small, small.

(二)新課呈現(Presentation)

1.教授friends

Sing a song” Friends”,引出friends 是“朋友”的意思,並強調其單複數。

練習:同學之間握手,然後說 We are friends.

2.教long hair, short hair

(1)由老師的頭髮,引出hair,再引出long hair

(2)隨便找一個男生,對比老師的長髮,引出short hair.

(3)大螢幕出示長頭髮和短頭髮的圖片,加強記憶。

練習:招學生起來說I have long hair or short hair.

3.教thin, strong

(1)老師做動作讓學生理解老師很強壯,從而引出strong.

(2)找一個瘦弱的學生,同樣與老師對比,從而引出“瘦弱的”thin.

(3)出示圖片超人和流浪者,讓學生形象的理解strong 和thin.

練習:I’m strong. I’m thin.

4. quiet

(1)由平時經常說的“Be quiet.”引出quiet 是“安靜的”意思。

(2)再由紫薇和小燕子的圖片對比引出它還有“文靜的”意思。

(三)操練

1、首先再複習一下三年級學過的臉部器官

2、然後同學練習用所學過的單詞描述自己的朋友。

3、聽錄音,模仿發音。

(四)總結這節課所學內容。

(五)佈置作業:寫單詞,聽錄音。

國小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依據教材自身特點,新課標指出:“讓孩子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於是我把“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積累語言材料,領悟描寫方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鎮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熱愛。背誦喜歡的句段。

2、認字11個,寫字9個,學習新部首四字頭,學習多音字“著”,繼續練習獨立識字。

3、體會先總後分、由分而總的描寫順序,練習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目不暇接”“歡鬧”“熱情”“忙碌”等詞語。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文章描寫細膩,語言淺顯易懂,的散文,敘述方式也特別明朗,。根據本單元本章節的訓練重點,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在學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試著獨立閱讀,通過探究小鎮的早晨美在哪裡?從而體會到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說教法、學法

1、以讀促講。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更適合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只有把讀作為理解與感悟的手段,才能體會文字背後蘊藏著的美。

2、讀悟結合。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而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和體會。

3、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生學習、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醒、點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說教學程式

針對這篇課文內容簡單、結構清晰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分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滲透由 “總——分——總”的描寫方法。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體會小鎮早晨“恬靜”、“熱鬧”、“忙碌”的特點;感受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水鄉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主要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共分三個環節進行。

匯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一下: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小鎮的特點的,用橫線出。

教師板書:“恬靜”、“熱鬧”、“忙碌”,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品悟質疑板塊

一、出示:小組研討提綱:

1、自由朗讀全文,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是從哪些詞句中具體體會小鎮“恬靜”、“熱鬧”、“忙碌”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畫出並圈出重點詞,小組成員輪流交流,及時補充。

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說自己的想法,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學生根據思考題在文中圈圈劃劃,並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彙報交流:

1、指一小組上前來彙報:一人一個自然段,先說自己的感悟,體會,再請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最後朗讀。

2、彙報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靜得透明,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的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型的橋洞中悄悄鑽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2)、第一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抓住重點句子再相機啟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恬靜”。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配樂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彙報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啟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熱鬧”。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小組比賽朗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4、彙報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是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啟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小鎮的“忙碌”。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男女生賽讀等方式,使學生真正把體會到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感悟,並引導學生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5、彙報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個小組成員彙報自己的體會,下面的同學補充完善,教師再相機啟發、誘導。指導學生邊聽邊修改自己最初的批註。

(3)、激發想象,感情朗讀。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個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總分總”的描寫方法。

寫作板塊

一、積累: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採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法。

二、1、 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校園(公園、菜市場….)的早晨 的,(熱鬧、整潔、忙碌……)

2、領著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文庫(教師出示),欣賞一篇文章。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因此在教學結束時引導學生閱讀《巷》這篇文章,讓學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至此,本文的學習已經結束。但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學習完本文後,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優美的作品產生興趣。所以,最後提倡孩子去閱讀更多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創設情境,明白為何而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在這節課中,這個價值的體現,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白這個四則混合運算學了以後有什麼用,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學習。針對這一點,我就創設了跳繩比賽這個情境,意在通過學生列式解答,比較後發現,綜合算式和分步計算雖然都能達到目的,可謂是殊途同歸,但是,很明顯兩條路是不一樣的,綜合算式顯得更簡潔、更概括,體現了它的優越性,說明我們今天的學習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要用到的,這樣設計為後面的繼續學習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索,明確運算順序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中括號的出現是第一次,從這個符號的名稱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一部分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根據這樣的學習實際,我就安排了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想讓已經知道的學生用中括號來體現它的作用,讓還不知道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想辦法來使原來的題目跟現在的運算順序符合。就像課堂中出現的情況那樣,有一個學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號以表示區別,通過比較發現,可是可以,但區別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搞錯,而形狀不同的中括號,用在這裡比較合理。這樣的安排,使已經知道中括號的學生進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還沒有聽說過的學生從這裡更明確了,它只是改變運算順序的一個符號、一個記號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號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對運算的順序就更加明瞭了。

三、角色換位,培養逆向思維

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還是被動的。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最後,我安排了考考老師的題目,讓學生當老師,來考老師,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想把老師難倒的心理,所以積極性非常的高,個個參與,小手舉得高高,而在這參與中,無形地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四、時時提醒,注意有效閱讀

“閱讀”一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用得很多,特別是高段,老師都很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時刻刻都含有閱讀,如何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有效閱讀來幫助解答問題,在本節課中,我特意安排了這樣幾個環節:

1、在情境中,看完題目後,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在哪個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來引起學生通過閱讀概括要點,為問題的解決搭橋鋪路。

2、在計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兩個題目中,我有意讓學生說說怎麼樣會做得更快?你有什麼發現?學生通過閱讀題目,比較兩個題目的異同,發現在做第二個題目時可以“偷懶”,把中間的答案抄過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學生明白了仔細閱讀、認真看題的必要性,給解題速度帶來了方便。

3、錯例分析,提高閱讀的能力。在完成了題目後,我安排讓學生在數學小家庭中交流,並要找出成員錯誤的原因。這裡的意圖

一是概括存在錯誤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

二是培養學生的有效審題的能力,判斷做得對或錯很簡單,但要看出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就不簡單了,這需要非常認真地去看、去觀察才能完成的,這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處:1、題目的難度有所偏大,導致時間緊張

2、因為考慮面面俱到,重點突出不到位。

國小說課稿 篇4

一、說新課程標準。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瞭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初步瞭解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說明方法。

4、 培養學生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我從目標入手設計教學思路。

二、說教學重點。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領悟一些基本的說明方法。

三、說教學難點。

我把教學的難點與精彩的故事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樂學之中突破了難點,滲透難點的技巧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最後學生明白了鯨魚為何沒參加那次魚類運動會,是因為鯨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四、說教學過程。

1、 通過講故事匯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慾望加強了。

2、 交流有關於鯨的資料,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3、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這個環節我設計了讀書小建議,旨在指導學生學會讀書,是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也是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建議性意見,有助於學生對內容的整體感悟。

4、 合作研讀課文,彙報交流這個環節,旨在鼓勵小組合作的意識,我以尊重的態度、飽滿的熱情,鼓勵學生談出合作收穫。對於提出的問題,不論是淺顯的還是深刻的,只要是讀書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彙報,可以寫,可以畫,可以繪製表格等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 迴歸整體突破難點這一步我與開課前精彩的故事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探求答案過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課文的難點,使得難點不攻自破,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 創設情景滲透教育者是學習文章的最終目的即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這一個環節設計也非常好通過觀看鯨“自殺之謎”“人為的殺害”的圖片資料,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慾望,使學生認識到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是我們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否則就是自取毀滅。

五、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瞭,又一目瞭然,還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與難點,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這節課所學的內容,更可貴的是讓學生參與了板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說教具使用。

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更為了適合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直觀效果,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 把握《課標》,說教材

《藍色的樹葉》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後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於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以學生為本,讓每個學生都能用心去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去著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還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學習,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思維廣度,同時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生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習語文的重點,識字是學生再學習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學習本課時,要求會認“鉛”、“盒”、“皺”等9個生字,會寫“注”、“課”、“鉛”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思考課文的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3、注意課文中描寫人物表情和動作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教師用問題匯入新課,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故事中兩個小女孩的心態;讓學生思考“我想對林園園說……”的部分,替課文補充一個不同的結局。本課採用合作式學習為主,實踐學習為輔的教學方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能夠體會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態,感悟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快樂。

2、 培養學生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質。

3、 能夠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

重點和難點

緊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重點,突破課文難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李麗為什麼沒有接林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教學突破

對本課的拓展式學習,不必把教學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評和說教上,而要結合具體例項,如現實生活中一些助人為樂的英雄事蹟或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故事,用實際的生活作為教學材料,使學生學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二、 訓練思維,說程式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匯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後,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麼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體現課堂上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藉助拼音,自主識字

1、 圈記生字,自學生字。

2、 師生共同學習生字。

(三)教師範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學生自讀,讀通課文

1、 學生逐段讀課文。

2、 教師指導朗讀,如長句要注意停頓、斷句。

(五)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採用引讀,然後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後一段

思考:林園園看見李麗畫了藍樹葉,為什麼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林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麼,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林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李麗的角度提問:“李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髮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七)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語文課程標準》上指出口語交際的關鍵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法的興趣和慾望。口語交際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創新精神,引導學生髮表一點新思想,談一點新見解,說一點不一樣的話,不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在課後的學習夥伴提示“我想對林園園說……”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擴充套件。這一擴充套件性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這件事情進行說理和評論,也可引導學生結合一些具體例項進行溝通和交流。

(八)呼應拓展,開放學習

趁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興致高昂,要學生給課文補充一個不同的結局,真正做到“興趣寫話”。這個寫話練習,憑藉“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讀、說、思、寫於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餘的講解,訓練紮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三、 促進發展,說教法

1.引讀法

李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採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結合文中的兩幅插圖就更理解內容,學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願借”的四次對話,著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後一段,結合課後學習夥伴的話題,實現由讀話到說話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於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四、 培養能力,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麼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3.課後交流入門法

每篇課文後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文最後一段“林園園為什麼臉紅了?”為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突破重點和難點後,根據學習小夥伴提出的問題,聯絡實際,暢所欲言,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著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國小說課稿 篇6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邊遊玩防意外》,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與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以及板書這六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據統計,全國每年因意外死亡的近5萬名兒童中溺水身亡者佔到6成之多,達到近3萬名。這其中又以游泳溺亡居多,游泳溺亡已成為暑期青少年的第一殺手。

江西省國小生安全教育讀本《我的安全我知道》國小6年級版本中《安全游泳 謹防溺水》這一知識點體現在第三章意外事故與自我保護中的第六節。根據教材中游泳要掌握的安全知識以及國小生懵懂過於自信、自我調控能力較差的特點,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揭示溺水原因,瞭解游泳安全好習慣,掌握溺水自救措施。 能力方面:通過掌握溺水自救方法,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情感目標:懂得生命的來之不易,感悟生命的可貴。 根據孩子的特性,我把揭示溺水原因,瞭解游泳安全好習慣,掌握溺水自救措施作為本課的重點。其中“掌握溺水自救措施”為本課難點。 隨著暑期的來臨, 游泳的學生將越來越多,游泳不僅能增強體質,還可以磨鍊意志,有益身心。但是游泳時的輕鬆愉快往往導致學生的安全意識嚴重不足。

加上孩子“好奇、好動、好嘗試”的心理特徵,“衝動、盲目、愛冒險”的行為特徵,給安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同時我校位於贛江之濱,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孩子的特性更是讓我校把安全游泳謹防溺水的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正確的教學應該激起學生求學的慾望,對學習感興趣並感到愉快”。

因此,我將在教學過程中分別設計不同的方法.針對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匯入新課時我將採用創設情境法,意圖把學生帶入那個嚴肅而又悲痛的時刻。

在孩子學習游泳安全知識時,我又採取了圖文演示法,引導學生在饒有興趣中自主學習,自行感悟。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於是我還穿插了合作探究法。學法上我主要從合作交流法、競賽討論法、表演展示等方法上入手指導。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本節課我做了較充分的教學準備,有豐富的視訊、趣味的兒歌、富有挑戰的競答題,還有學生期盼的安全小衛士徽章,力求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 為了使本次教學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讓學生的安全意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事例匯入,觸發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使於親”,教師只有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於是,課伊始我這樣匯入:夏天到了,又是游泳的好季節了,你在盡情暢遊的時候,想到了自身安全嗎?你可知道,水下涼爽,卻暗藏著危機?? 歷年游泳溺亡事件已經層出不窮,而許多孩子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在今年的5月6日,一個極為平常的星期日,宜春天台鎮一戶人家的五名留守兒童因私自下河游泳而全部溺亡。就在19天前,6月9日,山東萊蕪7名學生,湖南邵陽5名學生均游泳溺亡,同日,黑龍江哈爾濱市又有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竟有16條鮮活的生命殞落,令人痛惜。 我通過講述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事件來觸動學生的情感,自然引出課題《安全游泳謹防溺水》。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這樣獲得的知識更直接,更有效.這時我又讓學生先說一說身邊的游泳溺亡事件,再讓學生談感想,讓學生明白游泳若沒有好習慣的危害之大。根據生成性的特點,我預設到有的學生可能會談到在河邊釣魚、捉蝌蚪等玩耍溺亡現象,我將針對現階段出現的溺亡事件和同學們一道小結:在水邊玩耍是極其危險的。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游泳若沒有好習慣而出現溺亡的事件不是偶然,我又列舉了數個游泳溺水事件(視訊),之後我又出示溺亡人數統計資料,在觸目驚心的資料面前,學生將會認識到盲目游泳是如此可怕.激發了學生渴望獲得游泳安全知識的慾望。

(二)揭示隱患, 重視安全 人人都知道生命寶貴,為什麼又會屢屢發生溺水事件呢?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我將肯定他們找出的每一個原因,之後又將總結出溺水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麻痺、掉以輕心。那如何安全游泳呢?我會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探究應該注意的每一個環節,應該養成的每一個好習慣。為了完善他們的認知,我還會藉助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來告訴同學——豐富的視訊中告訴同學們:不到不明水域游泳;游泳需有大人陪伴;泳前熱身避免抽筋;水中不開玩笑少說話;避免太過疲勞,太飽或太餓,遇到有人呼救先確保自身安全再想辦法救人等游泳安全知識。 利用動畫形象,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又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避免了老師直接講授的無趣局面出現。 為了讓學生積極地獲得更多的游泳安全知識,在下一環節,我又將引導學生進行遊泳安

全知識競答。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找出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內化了知識,凸顯了重點。 同時,為了體現寓教於樂的特點,我還為學生準備了一首琅琅上口的《游泳安全兒歌》,

配以快板形式讓學生熟讀熟記。讓學生把游泳安全知識真正做到入腦如心。

(四)演練結合,內化新知 為了化解難點,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安全理論知識後,我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模擬不同的場景如腳抽筋、腹痛、水草纏腳、眼見有人呼救等情況,讓同學進行合作演練自救知識,同時演練之後說說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對於演練出色、觀察仔細的同學,我將授予“安全小衛士”徽章. 同時,為了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我又安排了讓學生設計標誌,銘記安全。我將引導學生在一些較為危險的地方,如小河、水塘等地方設計安全警示語或標誌,提醒自己也警醒他人。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根據生成性教學的特點,我預設學生設計的標誌或警示語可能會五花八門,我將及時引導他們緊扣安全主題,力求簡潔明瞭。對於優秀作品,我將予以獎勵並張貼。

(五)課後延伸,珍愛生命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們已經深深意識到“安全重於泰山”,安全與自己的行為息息相關。為了讓學生化知為能,遷移應用,我引導學生爭做“安全宣傳小天使”,用繪畫、兒歌或手抄報的形式,宣傳游泳安全知識,讓平安之花常開不敗。 我的板書依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來設計,力求言簡意賅,我想學生在記住這個等式的同

時,本課的主要內容也就銘記於心了。 最後,我會送上我的祝福語:願同學們繃緊安全這根弦,養成游泳好習慣,牢記溺水自救法,我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康!我們的生命之花將會開得一片燦爛!

國小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和學情

《我的興趣愛好》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一單元《我們在成長》中的第一課,本單元闡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交往能力的培養,本課則著重於引導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它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豐富知識,提高本領,發展智力,都是有好處的。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鍛鍊毅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但是,隨著知識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變化,三年級學生對接觸到的更多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而比較缺乏選擇能力,對興趣愛好的選擇還處於從不穩定性向穩定性過渡的階段。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愛好的活動範圍並不廣泛,有侷限性。所以根據這個現狀,從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特點出發,本課教育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什麼是健康的興趣愛好,如何培養興趣愛好,以及瞭解這些興趣愛好對人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確定的。

認知目標:

1、知道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2、知道興趣愛好的培養需要持之以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有利於自己成長的活動產生興趣,並願意持之以恆地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

行為目標:

1、能選擇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

2、能用自己的興趣愛好為集體服務。

三、教法

在本課中,我採取一系列適當的方法與手段去引導學生自身去參與、體驗、感悟,只有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才能轉化為外在的正確的道德行為。

1、媒體教學法。

運用這種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出示直觀形象的物品,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故事討論、案例辨析、愛好展示等環節運用多媒體形、聲、色的渲染,還有展示的學生作品,使得學生自然受到吸引,產生共鳴,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展示給學生的場景是具體的、生動的、直觀的,有利於形成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在課始,採用我校武術班學生練武的一組鏡頭引出課題,這也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受到感染和啟發。在案例辨析中,我創設幾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充當評判,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主動的發展。

四、學法

比較多地採用小組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這種方式為他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臺,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匯入 初步體驗

兒童認識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匯入,能迅速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並引發道德感性認識。

在上課開始時,先多媒體展示我校武術班學生晨練的幾組鏡頭,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課的教學活動中來。然後又出示這些圖,讓學生交流自己參加過哪些興趣小組活動或自己的興趣愛好,以此將興趣活動初步分類,展現興趣愛好的多樣性。營造了這樣一個輕鬆的教學氛圍,能很好地使學生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故事討論 明白意義

出示文中故事《圍棋迷——昊昊》的插圖,同時播錄音故事。在講故事前,出示兩個問題:

1、昊昊的興趣愛好是不是健康的?為什麼?

2、昊昊是怎樣堅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取得成功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就有一定的教育導向性。要求學生聽完故事後,進行小組討論並回答問題。

然後由這個事例引申到學生實際,提出:你覺得有益的興趣愛好會對你有什麼好處?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走向學生中間,參與他們的交流,做到有所準備。之後,有針對性地選擇幾位學生代表從不同種類的興趣愛好來闡述“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身的成長、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這兩點。此時,順勢引導學生歸納出: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自身的成長, 培養興趣愛好要持之以恆。這樣,本課的認知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3.辯論分析 加深認識識

開設小論壇,讓學生就教師出示的兩種情況進行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已有的道德認知的基礎上,檢驗其正確的道德判斷能力。由此,學生通過判斷分析來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斷能力。接著,教師展示學校及教室環境佈置的圖片、書法作品、板報等畫面,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能為班級服務,為學校爭光,從中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4.情境體驗 深化理解

學生受到正面榜樣的感染,知道了有益的興趣愛好有利於人的成長,學會正確選擇有益的興趣愛好。但在實際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來自主觀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我根據文中以及來自學生實際的四個小故事創設四個情境,由每個小小組選擇一個參與角色表演,通過演一演、評一評,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

5.結合實際 指導行為

在這一環節,我採用快板與表演相結合的形式展示班級學生在各方面的興趣愛好,這會使學生感官受到一定的觸動的同時,內心也受到震撼,因為現實中身邊的榜樣對學生更富有感染力。然後讓學生說說今後如何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通過以上一系列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道德意識得到了強化。接著,出示兒歌《興趣愛好》,既起到了歸納知識點的作用,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又一次得到了昇華。

6.課外延伸 知行統一

要求學生課後蒐集有關名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故事,以榜樣來激勵學生培養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伴我成長”的隊會活動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來說是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也會對他們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

教學的空間不再侷限於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認知與體驗感悟,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得到強化,真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