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國小語文說課稿錦集六篇

才智咖 人氣:1.7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國小語文說課稿錦集六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雲雀的心願》。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雲雀的心願》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9課的文章,本單元主要講的是生態環境。《雲雀的心願》文章記敘了雲雀和媽媽進行一場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看到黃沙漫天、洪水氾濫,並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點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文章條理清楚,以擬人的修辭手法敘述整個故事的過程,字裡行間包含著對生態環境的擔憂以及呼籲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的授課物件是四年級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有著強烈的求知慾。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閱讀分析能力較弱,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著重教學生用默讀、略讀、指明讀等方式展開教學,學生跟隨雲雀旅行的過程中看森林消失後的恐怖現象,並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結合新課標對該學段的具體要求,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生字新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瞭解雲雀旅行的全過程及所見所聞所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瞭解雲雀旅行的全過程及所見所聞所感。難點是體會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在上課伊始我將採用談話法進行匯入。同學們,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想帶領大家一同走進動物的世界,來領略動物們優美的身姿。邊看邊跟老師來分享一下,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聽了剛才大家的分享,老師覺得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很愛小動物,很有愛心的人。今天,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種可愛的鳥類,看看它身上有什麼精彩的故事。一起走進今天的課程《雲雀的心願》。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樣的匯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為本節課的講解鋪設一個良好的感情基調。

(二)初步感知

對於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習慣,整體感知的教學環節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此環節,我首先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回答以下2個環節的問題。

1.初讀課文,學習詞語。土壤枯枝敗葉亂砍濫伐樹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明確:文章記敘了雲雀和媽媽進行一場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看到黃沙漫天、洪水氾濫,並逐步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點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最終雲雀有一個心願,沙漠變綠洲。

這樣的問題解決學生已經把文字的概況瞭解透徹,為深入研讀環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瞭解之後,我安排了第三個教學環節--深入研讀。閱讀是深入地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要想完成多重關係的對話,就需要我們對文字有著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此環節我會引導學生默讀,邊讀邊展開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與討論:

1.雲雀的心願是什麼?明確:沙漠變綠洲。

2.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請同學們朗讀全文,找一找雲雀和媽媽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麼?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飛舞的黃沙,睜不開眼睛。

(2)在大河上空,渾黃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沒村莊。

2.旅行中遇到這樣的場景,雲雀和媽媽有怎樣的感受呢?明確:埋怨、心疼、嘆息、害怕。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3.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場景雲雀媽媽找出了造成這樣場景的原因,你能說一說嗎?明確:人們對樹木的亂砍濫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嚴重。

4.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呢?明確:植樹,讓森林起作用。

5.小組討論:為什麼森林能改變現狀?明確:森林有“大水庫”和“空調器”的作用。

(1)大水庫:森林可以蓄水,樹冠充當大傘的作用,苔蘚和枯枝敗葉吸收水分儲存水分。

(2)空調器:夏天遮擋陽光,冬天儲存熱量。通過以上深入研讀環節,學生能對整個文字有一個清晰的把握,也能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有所掌握。

(四)鞏固提高化身森林小衛士,你該如何保護森林?寫幾句標語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本節課我們從雲雀的心願感知到了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現在正值植樹節,希望同學們能從今天開始有實際的行動,為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業:植樹節去郊外植樹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好的板書應該結構清晰,構思新穎,內容高度凝練。因此,我對本課的板書進行了如下設計。便於學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我是什麼》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分為二個部分:一、二、三自然段講水的形態,四自然段講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根據教材和二年級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為:知識目標:知道水的形態變化及對人類的利弊關係。技能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教學重難點:知道水的形態變化及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二、說理念本課設計遵循了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的理念。遵照《語文課標》: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一要求讓學生讀中感知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

三、說教法由於低年級兒童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以形象思維為主,和低年級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我採用了以下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本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運用多媒體整合性、圖文並茂的特點,形象地演示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讓學生了解水,喜愛水,珍惜水。鼓勵欣賞法:小組和班集體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學習信心。朗讀感悟法: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精彩語句,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豐富學生的語言,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有興趣。

四、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以上兩種學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的讀、說、演、寫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力求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五、說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水”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和學生一起學習,分享學習之樂。為此,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 讀讀“我” 上課開始,教師就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孩子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我是誰了嗎?對,我是水,是天下最棒的魔術師,很會變喲,你知道我會變成什麼嗎?快讀讀找找吧!” 1、找形態。 學生通過邊讀邊找邊勾畫,就能說出“我”會變成“汽、雲、雨、雪、雹”。這時教師及時鼓勵,“孩子們,真能幹,找出了我變的樣子,那你喜歡我哪種樣子?快來讀讀吧!先自己練讀,再在小組裡讀給你的小夥伴聽。”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 2、讀形態。在學生彙報讀的過程中,我主要利用了多媒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喜愛朗讀,讀出情,讀出味,讀出個性。下面我就按照課文的順序,說說我是如何利用多媒體,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訓練的。實際教學時,按學生回答的順序學習。當學生讀到描寫汽的句子時,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水變成汽的過程,再讓學生朗讀,評議後再讀,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認識到水是如何變成汽的。隨後教師以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創設情境:“孩子們,天空中各種各樣,五彩繽紛,色彩絢麗的雲朵,帶給了我們許多美的享受。”(播放課件)把學生帶進美輪美奐的雲的世界中,學生就會爭先恐後地起來朗讀,從而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慾望,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出自己獨特的美的感受。 “孩子們,看見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那我還會怎麼變?”過渡到第二自然段。教師讓學生輕聲朗讀後,利用課件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空,並讓學生說說:“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來的,為什麼不都用落呢?”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展示出雨沙沙落下,雹子大顆大顆打下來,輕盈飛舞的雪花飄下來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樣子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落下來的情況也不同。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帶著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挑戰讀、接龍讀、比賽讀這段話,就更能體會到這三個詞所包含的韻味。學到這兒,教師總結並提問:“孩子們,你們能排排我的變化嗎?”學生排出水的變化過程後,再讓學生說說這樣排的理由,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複習和鞏固,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孩子們,我從天空中落下來,又到了哪裡?”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用課件範讀:“ ”。讓學生感受倒水在地面悠閒活潑的樣子。再讓學生配樂齊讀,通過語氣、音量、氣勢由弱到強的變化感受水的靜態和動態,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孩子們,我的脾氣實在有點怪,說我老實吧,的確很乖。但是發起脾氣來又很壞,在課文裡找找我都有哪些脾氣?” 3、說利弊學生通過朗讀就能找出水“溫和”和“暴躁”的一面,接著教師提出“你還知道我幹了哪些好事和壞事呢?”這一問題進行拓展,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最後,讓學生看著圖片以“水能……水還能……”的句式練習說話。 “孩子們,你們一定了解我了吧!我是一個魔術師,會變得很漂亮,也會變得很壞,你能和你的小夥伴一起誇誇我,勸勸我嗎?”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說說“我” 學生同桌互相練習說話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要愛護水、珍惜水,讓學生明白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樣的說話練習就能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三)、演演“我” “孩子們,剛才表揚了我,也給我提了許多建議,你能加上動作和表情在四人小組裡把‘我’表演出來嗎?” 教師讓學生戴上汽、雲、雨、雪、雹的頭飾,通過自己的理解模仿雲在天空中千姿百態和雲變成雨、雪、雹落下來、飄下來、打下來的情景,以及水在地面上睡覺、散步、跳舞、唱歌的樣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水的認識和理解。低年級兒童特別愛展示自己,安排演的訓練不僅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為背誦課文和後面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可謂是一箭雙鵰。四、寫寫“我” 《假如我是一滴水》從讀到說到演到寫,科學地遵循了兒童思維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利用了兒童愛展示自我的特點,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創新的膽識和表演表達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藉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資訊,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藉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鵰的功效。

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瞭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

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

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說教學方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一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說教學過程】

在鑽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匯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鬆愉快。

(二)學習第2段

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

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麼?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過形象——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

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麼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柺杖(看圖)到去掉柺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

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裡也有兩句話,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

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三)學習第3、4段

3、4兩段通俗易懂,我同樣引導學生換位來讀,讓學生一起來當先生誇誇他,同時自然地悟出小寇準語文學得認真又好,我們都要向他學習的道理。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本課時安排學習古詩中的三個生字,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書寫上。

【說板書設計】

本文重點段第2自然段無論是寫景寫詩都緊扣一個“高”字,針對課文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我只板書了一個“高”字,突出重點,一目瞭然。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王戎不取道旁李》。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部編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國小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國小生剛接觸文言文,對於文言的停頓、斷句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所以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範讀,學生模仿,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採用誦讀,感悟的方法進行文字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戎、諸、競”3個生字,會寫“戎、諸、競、唯”4個字,理解文言詞彙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劃分文言文節奏。瞭解故事情節。

3、體會王戎善於觀察分析,不盲從的優秀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流利朗讀這篇文言文,能夠理解文中大意。

教學難點:學習王戎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品質。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通過展示多媒體圖片,並且談話匯入:同學們,你們看,這有顆碩果累累的李樹,你們想不想摘幾個吃啊?但有一個小朋友並沒有去吃,你們說這是為什麼呢?由此匯入本節新課《王戎不取道旁李》。(板書: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上注音及工具書,認讀本課生字詞。

其次,播放範讀音訊,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朗讀,學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同時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然後糾正他們的讀音與停頓。

最後,品讀課文,感受文中大意,簡單瞭解文中思路,對照註釋閱讀課文,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情感基調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並設定問題。我的問題是:簡要說說王戎做了什麼事。(板書:王戎)學生經過再次朗讀後回答。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奔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板書:道旁李樹、唯戎不動、此必苦李)

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王戎為什麼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學生朗讀後,我會指定一兩名來回答。經過總結,我們瞭解到:因為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別人摘光了。

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從中可以體現出王戎怎樣的品質?在這裡設定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析得出,王戎善於觀察、思考和分析,他是一個聰明、機智、善於動腦的孩子。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這件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同學們應該怎麼做?本題是讓學生學習王戎的優秀品質,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板書:善於觀察、思考、分析)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介紹本篇課文出處是出自《世說新語》,作者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在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書中有許多小故事,歷經千年,依然鮮活生動。通過資料的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為:搜尋《世說新語》的其他小故事,並在下節課前與大家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識字(一)的第三課,有一幅圖,一組詞語和一篇短文。詞語是圖中事物的名稱,多為家庭陳設和物品。

圖畫內容是一個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報,媽媽在看電視,“我”讓他們吃水果,家庭充滿溫馨。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8個片語和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和識字,讓學生們練習說句子,認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說重難點

重點:認識沙發、報紙、茶几、檯燈、電話和掛鐘等8詞語。

難點:讓學生想辦法記字,結合識字,認識8個生字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1、看圖識字。

2、用熟悉的事物來記生字。

3、在遊戲中識字。

學法:

1、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

2、藉助熟字記生字。

3、在玩中學字。

五、說教學過程

1、激趣匯入,看圖感知。

教學伊始,用談話匯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本課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幻想。然後讓學生觀察圖,說圖中有什麼物品?

2、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通過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上有什麼?讓學生根據實物初步感知即將學習的八個詞語,從中訓練學生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話。

學會八個詞語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找尋方法。有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不少漢字,因此在指導認字前,我先讓學生在即將學的生字中找一找自己已經認識的漢字,並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並給予積極的表揚,從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藉助圖與拼音識字。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圖與拼音是幫助識字的最有效手段,學生可以藉助圖猜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時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拼音。教學時,通過與詞語交朋友、找朋友使學生讀準字音。

﹙3﹚、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4﹚、認識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

﹙5﹚、《課程標準》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力求實用結合,因此教學時通過亂字排列、組詞使學生得到詞語的拓展練習。

六、課終遊戲記生字。

如果說,一節課是老師與學生雙邊活動的橋樑的話,那麼老師對學生課後和教學鞏固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抓住課終時機,滲透識字方法,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舉和願望。

一節課40分鐘,一年級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沒那麼長時間,那麼是讓最後的幾分鐘就在嘈雜聲中結束嗎?回答當然是不!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向這最後的幾分鐘再要效率。這時遊戲是個好方法,如“挑戰記憶力”。讓學生自由讀,也可以集體讀,個別讀,既鍛鍊了反應能力,又是對生字的鞏固;也可以讓學生給生字再找朋友,這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運用。如猜謎語,又給孩子一種新的驚喜,讓孩子在激動興奮中結束這節課。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一、充滿童真童趣的教材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特別是最後一節“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頑皮地說:‘我就是冬天’”,即描繪繪出了冬天的特點,又反映了孩子們的心聲,把冬天裡一幅打雪仗,堆雪人的場景再現在孩子們面前。為了讓這充滿童真童趣的教材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①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朗讀,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朗讀課文,在課文中識字。

因為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剛入學的六、七歲的孩子,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兒歌中所涉及到的“穀穗彎彎”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做了形象直觀的教具,在讓學生理解“鞠著躬”和“大肚子一挺”等語句時,加上動作和表演相結合,既有趣生動,又符合低年級兒童好動、好玩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這樣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便於學生理解課文。

二、走近孩童心靈的教法

《四季》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二篇課文。在設計學生學習方案時,我緊扣“走近孩童心靈”這一理念,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特點這一條線,創設“到四季媽媽家做客”這一童語氛圍。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中說,說中議;從讀中習得語感,發展語言。同時,又以生字教學為重點,通過整體識記,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從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1、走近童心的遊戲——主動探究從入學開始

學習過程除了被動接受知識外,還存在大量的發現與探究等認識活動。新課程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轉變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倡導探究學習。這是閱讀教學的第二課,我們就重視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主動學習,鼓勵自己回家尋找四季的特點,如:春天,燕子飛回來了;冰雪融化了,青蛙冬眠後蹦了出來;荷花開了;農民伯伯豐收了;下雪了,大家又開始堆雪人了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有能力收集而且又樂於收集的。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我設計了“猜四季”這一遊戲作為開課,並通過多媒體課件把四季的景色再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對“四季”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2、洋溢童趣的生字寶寶——識字型現多元化

新課標對低年級提出了多識少寫,整體識字,在生活中識字的新的識字教學理念,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幾處體現以多種形式復現,加強識字的效果的設計。如:引入新課時——“四季”兩個生字,我讓學生和我一起識字,生字寶寶展現在學生面前之後,充分喚起學生已有舊知,並且鼓勵學生當小老師,讓學生通過角色互換增強識字型驗,針對低年級學生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生字花”的識字遊戲:把生字做成一朵朵的“生字花”,會認的字就摘下這朵花作為送給學生的禮物,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這樣就達到鞏固識字的目標了。

3、貼近童心的詩歌——自主選擇閱讀內容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第一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從讓學生理解課文詞語、句子到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應注意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尊重學生的個人愛好特長,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保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了閱讀的興趣。比如教學中過了生字寶寶這一關之後,我帶著學生一起四“四季媽媽”家做客,可是遇到了“春”、“夏”、“秋”、“冬”四扇門,該如何走進這四扇門,我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喜歡的季節走進去,這不僅符合學生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原主動發展。

4、內化童心的展示——兒童詩歌創編

在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同時,我還安排了拓寬思維訓練,例如,當我隨著學生去冬天家裡去做客的時候,有意的讓學生邊表演邊讀詩歌,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增長了知識,學生樂此不疲。詩歌學完之後,我和學生

不滿足於“草芽、荷葉、穀穗、雪人”,我鼓勵學生想像各個季節的景色,並給學生提供了幾幅各個季節的景色圖片,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小詩誕生了“花兒朵朵,她對蝴蝶說:‘我是春天……’”。當然,也許學生的詩還很稚嫩,但這是孩子們創造性思維火花的閃現。

三、我的思考

1、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朗讀?

2、如何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