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說課稿國中範文彙總8篇

才智咖 人氣:3.25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國中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語文說課稿國中範文彙總8篇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1

一。 大綱對國中閱讀的要求

大綱對國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2 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國小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瞭解小說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 .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發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物件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 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 《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五。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次採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主要採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字對話。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節,三個課時來完成。由於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節裡,我都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匯入新課的: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後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麼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後說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七年級的學生還處於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瞭解他們課後查閱資料的情況 :作者的情況,故事發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後,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 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

(2) 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脣、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後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節裡,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節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如何在這一步裡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臺階,引學生思維上路。

首先先讓學生閱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麼?文中為什麼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個話題是:《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嗎?並說說這種不一樣說明了什麼?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後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第三個話題是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叢冢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嗎?並說說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繼續第二個環節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裡,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

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1)在最後一課裡韓麥爾先生為什麼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讓同學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麼?(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後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後,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啟用思想,創新寫作。歸納本文通過典型的環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佈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後一課》之後,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寫。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感染、啟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範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十二轉”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勳級。“舊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裡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後面的句子銜接。“見軍帖”、“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麼辦呢?這裡可以略作停頓,然後用堅定的語氣讀“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在“從此”之後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徵”三個字讀得沉著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後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誇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赴”、“度”、“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鍊。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十二轉”、“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還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著梳妝小弟忙著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湧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後要有一個停頓,以示夥伴們反覆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後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後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徵,要重讀,最後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3、複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佈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中文0803班的朱雅麗,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懶惰的智慧》。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懶惰的智慧》是語文版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三單元的第9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議論文的特點,培養閱讀欣賞議論文字的興趣和習慣,發展思維能力,培養思辨習慣。21世紀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新已成為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有必要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的疆域是我們兩耳之間的空間”。 《懶惰的智慧》以不同凡響的立意,提出論點;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以別緻新穎的論證,幽默傳神的語言展開評述,本文是對傳統思維觀念的抨擊,是培養創新觀念,激勵創新思維的好教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面對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當“勤勞的人”呆乾和死幹,還是做“懶漢”巧幹實幹,這是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是否、能否、善否進行創新思維(用心智技能去偷懶取巧),進而有創新、有創造,已成為每個人在知識經濟社會的立身之本。鑑此,我們學習本文的意義就更重大了。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因此,針對本節課我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使學生學會作者不同凡響的選題立意,學習本文新穎別緻的論證過程,欣賞文章幽默傳神的語言。

b、能力目標

啟發學生從多角度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逆問思維和創新意識。 c、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的需要。

2、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文字幽默傳神的語言,從而培植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學情校情分析

a、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接觸議論文,前面都是學習記敘文、說明文、散文,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文字中提出的觀點或主張是什麼,對這個觀點或主張提出的理由或根據是什麼,理由和觀點之間的聯絡方式是怎樣的,學會品讀議論文。

b、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語文學習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四、教法與學法

課標指出:在課堂上,教師為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物件,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我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創設情景,誘導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縱向深入,歸納論點。

②自主探究法——自主實踐,鞏固提高,分析論據。

③默讀法——反覆閱讀,感知課文,品味語言。

④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學習論證方法。

⑤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以此倡導教師從必要的索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構建師生間平等和諧互動的語文課堂。

五、教學設計

(根據學生主體因素,全文共設兩課時)

我就第一課時進行說課

a、再現生活情景,激趣匯入新課

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生活中遇到的懶事、懶人及其社會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然後出示“世界知名賓館年終評選十位“最懶惰”工作人員作為”年度最優秀員工的故事並提出質疑,賓館經理這樣做有無道理?以此激發學生思考,產生學習興趣,隨後引出美的作家凱莉運用逆向思維讚揚懶惰的文章,板書課題《懶惰的智慧》

b、巧設疑問,粗讀課文感知文字

葉聖陶曾說過:“學問千千萬萬,起點在一問”,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設定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a、圈出文中生字詞的質疑,標準文章段落。

b、勾劃出作者對“懶惰”與“懶反”議論性的文字。

(通過以上環節使學生能準確、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煉觀點,初步分析文章結構,並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

2、在反饋閱讀資訊後,學生對文字已經有所瞭解,教師作簡單點評,讓學生根據獲得的閱讀資訊,提煉本文的論點。古人云:“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師與其告訴學生文章的論點,不如教給學生提煉論點的方法。(這一環節設計符合新課標“以學生為主,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的教學理念)。在此我首先提示:論點在形式上應是一個完整的議論性的句子,一般說來它所處的位置相對固定,常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中間或結尾??許多學生在這些固定位置去尋找,琢磨仔細辨別,能快速而準確有效地提取本文的論點。

(這一環節採用討論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舉一反三的授教方法,對以後自主閱讀議論文,自主提取論點有很大幫助)。

c、深入探究,昇華主旨。再讀文字,學習例證法

1、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以下問題。

a、作者運用了哪些事例來使說理更充分。

b、這些事例分別用來論證什麼觀點?

通過快速閱讀,讓學生再次與文字對話,整理文字內容,列出事例在班上交流,互相質疑,互相補充,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教師把握時機,引導學生聯絡論點分析事例材料的特點,經過學生的討論可得出事例材料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社會普遍現象的材料,個別典型事例的材料來論證,懶惰激勵了發明:而懶反發明萬有引力定律和建立“2+2=4”規則則論證懶惰促進社會進步。

(本環節設計的作用,在於讓學生理解議論文中材料與論點之間的關係,明白議論文中觀點、統帥材料、材料支撐觀點,同時也是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性學習能力)。

2、討論事例論證的作用

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歸納,來學習本文運用事例論證的寫作特色和議論文這一論證方法。

d、聯絡實際,拓展思維,走出文字

聯絡社會生活和本課生活和本課論點,設定拓展題,作者在文章中列舉了大

量的事例來證明了正是懶惰促進了文明的發展,讓學生例舉相關事例,自由暢談。

(這一環節滲透目標c、讓學生在與文字對話後,用實際例子來說明自己對“懶惰”這一詞語選向思維的理解)。

六、說課後作業(我設計了兩道作業題)

1、字詞積累

針對本班學生語文素質差,基礎薄弱而設計

2、拓展題: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運用《懶惰的智慧》來解決,即想一個最有創意的聰明的“懶辦法”。

(該題結合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這樣的思考題不僅是對課本內容的補充,而且是對課本內容的深化與拓展,實現一種能力的遷移)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設計原則是簡潔、形象、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八、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三個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師教的活動,也指引著學生的活動,學生正確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確定論點,瞭解了本文新穎的論證結構,把文字與生活實際相聯絡,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總結本課教學有以下特點。

1、激趣引入,調動積極性

2、師生、生生互動,有效教與學

3、體現學生的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提高創新能力。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鄒翔,來自後港西湖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斑羚飛渡》,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鶴群翔空》等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裡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絡”,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敘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為人的'高尚犯瘛?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上。

3、 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七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 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覆毒、讀反覆,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 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 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都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 激情匯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森林裡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很猛,一大群螞蟻被大火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眼看他們就要被大火吞沒。這時在一隻大螞蟻的示意下它們迅速地聚攏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一個大球。大球快速滾出了火勢的包圍,大火燒死了不少螞蟻,但一部分螞蟻因此得以存活。

同學們,在這生死關頭,小小螞蟻這種犧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舉動深深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今天,我們將來看看沈石溪筆下溫順可愛的斑羚經歷的那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壯的一幕。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1、 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 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複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協作質疑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動詞進行復述,同時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後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給課堂評選的明星發星以資鼓勵。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定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本作業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譴責狩獵隊的違法行為,喚起學生動物保護的意識。)

時間安排:激情匯入 3分鐘

整體感知 10分鐘

協作質疑 10分鐘

品味賞析 10分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師生小結 3分鐘

作業設定 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5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爭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瞭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鬥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瞭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技能:A認識戰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說設計:

總體理念;1)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2)做到三個結合:文字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匯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昇華(滲透我校五步教學法:讀標-預習-初檢-精講-測評進行)

三.說教學: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1)通訊的相關知識;2)課前蒐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的瞭解。

(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為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情境匯入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著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匯入:

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二戰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場上感人的一幕。

(設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設情景,為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匯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三)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敘的六要素);

2.文中的哪個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資訊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四)人物賞析

1.老婦人為紅軍戰士都做那些事?

學生:援助—安葬—悼念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在於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瞭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

(設計說明:這一環節為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學生語感。總之,讓學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

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

(設計說明:此環節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五)質疑研討

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提出來。

(設計說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後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絡)

(六)拓展昇華

投示“鑄劍為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作。

(設計說明:此項設計在於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並且通過創作激發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戰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得到昇華)

教師結語:二戰的槍炮聲早已成為歷史的迴音,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仍遠遠多於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七)學生心得

結末,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再讀課文,並把自己最深刻而真切的感悟以圈點評註的形式寫出來,然後與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王春紅,來自鞍山市寶得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斑羚飛渡》,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荔枝蜜》、《貓》、《斑羚飛渡》、《心中的鷹》、等四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裡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絡”,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認知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情感價值觀:理解斑羚在生死關頭所表現出來的美德,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定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3、遷移法:

三、學法指導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環節一:設定情境,激情匯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侃侃《可可西里》的歌曲)

給同學們講“跪拜的藏羚羊”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斑羚飛渡》將又一次震撼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靈魂低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去感受那悲壯而感人的場面吧。

(我的導語設計意在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音樂,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引出本課內容。)

環節二:整體感知,理解大意:

學生在有了預習的基礎上,利用三分鐘快速瀏覽課文,進行填空:

文章寫了 事情;我被 精神所感動。

(這一環節讓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並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環節三:口語訓練:複述故事,加深理解

(學生分小組互相複述,然後小組代表參加複述比賽)

環節四:交流體會,情感體驗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環節五:拓展故事,聯絡現實

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知道的自我犧牲精神的故事。

(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環節六:設計對白,把握主旨

讓同學們設想自己就是這一群斑羚群中的一隻,或者是一隻老斑羚,或者是一隻小斑羚,現在正面臨著飛渡,心裡會想到什麼?會對對方說些什麼呢?並設計一段心理對話。

(同學們的對話設計要注意利用語言表現斑羚們的可貴的自我犧牲精神。)

環節七:設計口號,深化主題

(讓同學們來設計一條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口號或標語。完成價值情感目標。)

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提出保護動物的倡議。(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作業設定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以“小斑羚的哀鳴”為題,試給人類寫一封信。

時間安排:

激情匯入2分鐘/整體感知8分鐘/口語訓練8分鐘/交流體會7分鐘/

拓展故事5分鐘/設計對白7分鐘/設計口號5分鐘/師生小結2分鐘/

作業佈置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斑羚飛渡

沈石溪

完型填空:

1、課文寫了_____________的事情;

2、我被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所感動。

小組交流:

最讓我感動的是______頁_______段______情節,因為_____________。

思考: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的口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孔乙己》。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五篇課文,該單元主要是把握情節的前提下,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瞭解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孔乙己》魯迅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窮困潦倒,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故事,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九年級的學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體會,對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多交流、多質疑,讓學生有自己的感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與文字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從而正確理解文字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既要注意作品創作背景,又要注意用學生本有興趣牽引,創設情境。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與背景,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學習運用語言、動作、肖像和神態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環境描寫,把握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感受作者對孔乙己的批判與同情,明確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和封建社會的腐朽與病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進一步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習運用人物刻畫和環境描寫方法;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作者對孔乙己的複雜感情及對封建制度的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實現教學難點,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引生入境,增強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的教學過程是我此次說課的核心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它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學生,吸引住學生。因此,在本課伊始,我採用的是名言匯入的方式並配以這樣的匯入語: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著名作家魯迅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依舊警醒著世人,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著名作品《孔乙己》,去體會魯迅先生筆下的封建社會。從而引導學生走進文字,並順勢書寫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對文章的一個初步的感受,一個大致的解讀,因此,在此環節,我會首先請學生結合之前知識的學習積累談一談對魯迅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結合文字及課下注釋感知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背景。以此達到感知文字內容的目的。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深入的與作者對話,深入的與文字對話,因此,在這一環節,我會設定幾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問題:

1、閱讀課文1—3段,回答回答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一問題較為簡單,學生根據原文不難找出答案,地點是魯鎮咸亨酒店,時間是20多年前。接著我會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

2、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有幾類人,分別有什麼特點?掌櫃更喜歡哪一類人?並在此設定小組討論,在此過程中我會下臺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加以指導。這一步是為了真正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根據小組代表發言我進行總結:長衫客:衣著長衫,坐著吃酒,趾高氣昂;短衣幫:衣著短衫,站著吃酒。掌櫃更喜歡長衫客,從掌櫃對他們極力逢迎的態度中看出。

最後提出第3個問題:作者描寫咸亨酒店的環境有何作用?結合學生答案進行總結:對咸亨酒店的環境描寫屬於典型環境的描寫,有助於刻畫孔乙己這一典型人物形象,也揭露了當時森嚴的等級制度,揭露小說反封建的這一主題。

然後我會緊接著讓學生閱讀文章的4—9段並提問:

4、分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及性格人?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雜傷痕”“花白鬍子”表明他備受生活折磨,也能夠看出他竭力保持讀書人架勢,體現出他自視清高的性格特點,充分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本文的寫作手法是重點教學內容,所以我順勢提問:第四、六段的動作和神態描寫,以及孔乙己教小夥計寫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能夠看出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從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迂腐窮酸、自命清高的性格。在這幾段落中的學習中我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思考第九段的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各個場面不同人的笑,下啟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內容上寄託著作者對孔乙己既同情又批判的複雜感情。

最後是文章10—13段的學習,我抓住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提問,首先問到:“忽然”一詞的含義。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忽然”說明偶然想起,上承“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下啟“他打折了腿”。在第三個問題時問到:“大約”“的確”該如何理解?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沒有人確切講過孔乙己死了的訊息,但從孔乙己的處境和遭遇來看,推測出他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死亡是必然的,即使是死亡也不會有人關心,又因事隔20多年,小夥計說孔乙己死亡但並沒有確切的訊息,所以說“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其中第二個問題則設定為: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和最後一次出場不同,有何作用?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通過對比說明封建制度不僅毒害了他的思想,還毒害了他的肉體;人們仍對他取笑,則說明了人的麻木不仁。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為:

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集體思考:孔乙己的最終命運如何?自由發言。

在小結環節,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結束課堂,並佈置如下作業:對比魯迅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找出魯迅先生筆下人物的共同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賞析意蘊,領悟作品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之美。

2.能夠領悟作品主題,領悟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以“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匯入。家是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避風的港灣,是幸福的搖籃。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所以人們才會產生讓愛永遠住我家的美好願望。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課文內容,體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聽教師誦讀課文。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3.品讀課文,體味意蘊

提出問題:文章敘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麼,你覺得這篇文章美在哪裡?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該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語言美。

(1)景物美

學生欣賞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覺在景物描寫的句子中,作者通過什麼樣的詞語、寫作手法來表現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很美,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和詞彙,如“新綠”、“嫩綠”、“冬水”等這些詞彙中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

(2)人情美

提出問題:文章為我們描繪了4個人,在這4個人中,你最欣賞哪個?找出描寫的文字,簡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分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通過和他人交流,瞭解他人的觀點,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領悟。

(3)語言美

提出問題: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來進入欣賞的第三個環節“語言美”。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如學生覺得文章第一句話很美。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提出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一同在散步中進行了一次感情的薰陶。這美麗的一幕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先來看一段視訊。

播放公益視訊《給媽媽洗腳》,讓學生對該視訊進行評價。

5.小結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摘抄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於親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