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國中模板彙編8篇

才智咖 人氣:4.83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國中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說課稿國中模板彙編8篇

說課稿國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縱觀整個國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並且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講授的。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後面學習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條件的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數學思考:

1、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使學生掌握證明與舉反例是判斷一個數學命題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決問題:通過平行四邊形判別條件的探索過程,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感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嚴謹的書寫表達,體會幾何思維的真正內涵.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邊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時它又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聯絡,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是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是本節的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較多,綜合性較強,能靈活的運用判定定理證明平行四邊形,是本節的難點.因此在例題講解時,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根據題目中具體條件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根據分析法解題程式從條件或結論出發,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靈活掌握熟練應用各種判定定理會有幫助.

二、教法學法分析:

鑑於教材特點及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二主方針(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於一種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使課堂洋溢著輕鬆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而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決策者、創造者和參與者。同時藉助實物教具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本堂課立足於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讓學生經歷發現,說明,完善的過程,培養其操作說理、觀察歸納的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採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驗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式設計

(一)、回顧交流,逆向思索

在複習了平行四邊形定義和性質,提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從舊知識問題引入新課, 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也為下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二)探索方法,發現新知

⒈ 提出問題後我安排瞭如下兩組探索題

探索一、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或用硬紙片),用小釘鉸合在一起,做成四邊形,如果等長的木條成對邊,那麼無論如何轉動這四邊形,它的形狀都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並與同伴交流。

探索二、若將兩根細木條中點用釘子釘合在一起,用像皮筋連線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轉動兩根木條,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此時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熱烈的氣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度量、旋轉、證三角形全等等多種方方法來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力求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可組織組與組之間的評比,這樣也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後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讓學生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後教師和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1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3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從個人學習到合作交流。這樣的活動教學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一種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三)範例點選,應用所學: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我安排了坡度適中,題型多樣的系列題組:

例1、 ABCD的對角線AC,BD交於點O,E、F是AC上的兩點,並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例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教師要及時查缺補漏,規範解題格式,讓學生著重講清判斷的理由,起到及時鞏固判別方法的作用。同時也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機動)演練題:在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CD的中點,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證明你的結論.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機動題,時間允許就在課堂完成。本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平行四邊形判定,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讓學生反覆認識,學會分析,此題完成後,學生已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1.課本P97“練習”1.

設計意圖:題1的綜合性,靈活性比較強,學生能夠順利解決,對培養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大有好處。

(五)佈置作業,專題突破1.課本:P100習題19.14,5,

2.選做:P100習題19.110,12

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預習:探究: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精神,“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作業時給出有梯度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且通過題2的探究,讓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更多的判定方法。為下節課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礎。

(六).評價分析: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設定,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討論發現新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本節內容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說理上存在一定困難是正常的。但在問題討論、引導發現、鞏固訓練的過程中,師生的資訊交流暢通,反饋評價及時,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思維活躍,教學活動始終處於教師的期盼控制中。

說課稿國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外研社三年級上冊Unit2Iamgoingtobeadriver、本課在於靈活運用句型,並進行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計劃。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強,並有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儲備。所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在課堂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談論理想,提供一種真實的語境,讓他們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理解和運用語言。

三.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從以下三個方面設計本節課

的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

(1)讓學生能聽、說、認、讀driver,nurse,teacher,doctor,policeman.等單詞。

(2)通過學習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Areyougoingtobeateacher?

Whatareyougoingtobe?Iamgoingtobeadriver.Sheisgoingtobeanurse.

2、學習技能目標:

根據圖片或在場景下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表達,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有興趣聽說英語,培養學生注意觀察、樂於模仿的良好習慣和主動競爭意識。

(2)讓學生在鼓勵性評價中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學習新單詞driver,nurse,teacher,doctor,能正確認讀。

2、鞏固已學句型:Whatareyougoingtobe?並能用Iamgoingtobeateacher.進行回答。

五、教具準備

PPT;單詞卡片;

六、教學策略

1、教法和學法:為了突破這堂課的重難點,根據國小生好奇、好勝、好動、模仿力強、表現欲旺盛等生理和心理特點,我主要採取了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運用了任務型教學法、採用創設真實情境和遊戲等手段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法。

2、課堂評價主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課上恰當使用激勵性評語和獎勵個人貼畫、畫在黑板上的五角星的方法,讓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滿足,這也是激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學習的一個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七、教學過程

Step1Warmming-up:

1、Greetingsstudentsreadyforlearning

1>Greetings:Goodmorningeveryone.

2>Routinetask:dutyreport

2、Singasong

Iamgoingtobeadriver....

3、Let’sdoandsay

I’mateacher,teachyouA-B-Cs.I’madoctor,helptheill.I’manurse,giveapill.I’masinger,singasong.

4、Freetalk設計說明:學生在一年級學過一些關於I’ma….句型,通過doandsay這個環節為即將學習的“I’mgoingtobea….”句型打下伏筆。

Step2Presentation:

1、Leading-inPPT出示關於職業的圖片teacher,driver,nurse,doctor,singer,fireman、pilot,policeman等。

2、Learnthewordswithgames:Askstudentstoactdriver,pilotandpoliceman設計說明:通過道具和不同的遊戲進行單詞教學,使他們加深對單詞的印象並且能檢測學生對詞彙的掌握情況。

3、Sentence:Whatareyougoingtobe?I’mgoingtobea……學生通過進行pairwork,加深對所學句型的瞭解。

Step5Summery

Step6Let’ssingWhatareyougoingtobe?Ateacher,adriver?I’mgoingtobeapoliceman,apilot,afiremanoranurse、設計說明:用Themorewegettogether這首歌的旋律,好聽而且學生熟悉,再配上今天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複習鞏固知識並且結束此課

八、設計評估說明

本節課體現了興趣第一,動態真是的原則。不論是新知的呈現,還是遊戲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讓學生全員積極參與到課堂。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是一定能圓滿實現課堂教學任務的。

說課稿國中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

課文《 》是人教版國中語文()年級()冊第()單元中的第()篇課文,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 )。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作為中/外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對陶冶學生的情操,意義非凡。

2、教材特點:

《 》是( )(體裁)主要寫了 (主要內容),表達了 (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語言優美,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教學這篇課文計劃安排()課時,我今天要說的是第一課時,在學習《 》之前,本單元已經學習了( ),學生們懂得了一些( ),有助於學習( )。

3、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國中學生實際以及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項:

(1)、 知識和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瞭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a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b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字意境。c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d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 )。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4、教學重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以及(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

5、教學難點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 如,國中學生現階段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有限 或距今時代久遠)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

二、說學情

就是分析教學物件。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說課必須說清楚學生情況。這部分內容可以單列,也可以插在說教材部分裡一起說。說學生包括:

(1) 說學生的知識經驗。這裡說明學生學習新知識前他們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這種知識經驗對學習新知識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 說學生的技能態度。就是分析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所必須具備的學習技巧,以及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態度。

(3) 說學生的特點風格。說明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由於身體和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所形成的學習方式與風格。

三、說教法

根據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採用以下教法學法:

a情景匯入教學 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環境,使學生能迅速進入角色。

b討論法:(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討論)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發表個人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靈感。

c講授法和點撥法:由於國中學生接觸文字的時間較短,生活經驗和知識積澱有限,要理解( )有困難,所以教學中利用課件補充作者生平有關重要資訊和時代背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非常必要。

d點撥法。運用點撥教學法,以突破重點。運用點撥法,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障礙、思維障礙等,

e多媒體演示法,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f情景設定法。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景,如世界盃短片、配樂誦讀、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產生思想共鳴。

g朗讀教學法。新課標重視朗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採用(初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獨特的意境。指導學生通順、流暢、有感情地反覆朗讀,深入體會。並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於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誦讀法。每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h教師引導、師生合作探究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合作交流法,開放學習,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i設疑導學法。(課文寫了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的?學到什麼?步步深入,幾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由整體到區域性地學習把握課文。)

j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為輔。

k比較閱讀法 在語文教學中,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運用網路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讓學生在課後以 為專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路環境進行小組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意識)。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把握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感悟優美的情趣。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合作、探究法。葉聖陶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氛圍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3、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合作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解決難點,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

五、說教學程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1、情景 匯入:我設計的導語是:( )。預計用時兩分鐘。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方法

直接匯入(高年級學生,慎用)

溫故匯入(第二、三課時使用)

懸念匯入(語文:贈汪倫)千里桃花、萬家酒店

經驗匯入(物理:搓手會熱)

實驗匯入(物理、化學)

歌曲匯入(語文、英語、美術、歷史等)

情境匯入(萬能匯入法)

笑話匯入(語文:藥)

故事匯入

問題匯入

2、 整體感知(讀、思):預計用時15分鐘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樣做,既為學生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補充相關資料,1. 介紹作者,(名、時、地、作、評)方法上講究特色,

2.說明寫作意圖,3.介紹作品的社會影響,4.播放有關音像資料。

然後,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請其它學生邊聽連圈劃每段的關鍵詞語,根據段義,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教師邊引導學生歸納文章脈絡,邊完成如下板書:

理由: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問題,鍛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 研讀賞析(討論、交流、合作):預計用時10分鐘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如下一組思考題,請學生小組討論,然後班級交流,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給出答案,進一步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 質疑問難(探究、展示、評析):預計用時5分鐘

教師啟發:這篇課文中,同學們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待學生提出問題後,師生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養成學生參與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5、 拓展延伸

1圍繞中心,補充材料: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讓閱讀與寫作互相促進。

2教師介紹相關材料,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豐富同學們的知識儲備。

6、 課堂總結:預計用時3分鐘

通過教師的總結,使本課知識要點化,系統化,給學生以強化記憶。

7、 佈置作業:

1選用5個本課所學詞語,寫一段話

2關於學後感悟

注意:量,分層

說課稿國中 篇4

一.說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開頭先交代趙州橋的所在地,設計人及建橋時間,然後重點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後講作者由衷的讚美。全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說明,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二.說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瞭解趙州橋的建造的特點。

②技能目標: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③情感目標:瞭解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雄偉、堅固、 美觀的建築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四、說教法、學法

A.教法

1、 “以讀代講”法

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寫趙州橋“美觀”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2、 “直觀教學”法

通過圖片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啟發孩子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B.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問——讀——說——畫——議——說”的學習方法,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程式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你們見過哪些橋呢?那些橋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出示圖片。

為什麼課本不說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不介紹精鋼做的橋、木頭做的橋,而偏偏介紹一座石頭橋呢?

2.以讀促悟,說說收穫。

教學開始,我引導孩子們大膽發言,說說自己想知道關於趙州橋的知識。然後帶著自己的問題走進課文。通過讀,從課文中知道趙州橋在哪,有多久的歷史,什麼時候建造的和是誰建造的等等。

3.集體探究,解決“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在初步感知課文後用課文中的詞來說說這是一座怎樣的橋。通過學生的反饋板書關鍵詞:世界聞明、雄偉、堅固、美觀等等.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些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重點圍繞趙州橋的設計展開深入的學習。

4.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1、體會趙州橋的雄偉。

2、理解趙州橋的設計特點

(1)運用簡筆畫的方法,直觀地表現趙州橋的設計特點。

(2)理解趙州橋設計的優點

(3)初步認識過渡句。

5、總結全文,昇華感情。用課文中的最後一段話來讚美趙州橋

六、板書設計:

長:五十多米

雄偉

寬:九米多

沒有橋墩

趙州橋 堅固 一個大橋洞洞 古代勞動人民

四個小橋洞 的智慧和才幹

美觀 精美的圖案(有的……有的……還有的……)

此板書力求突出本文的重點和難點。

說課稿國中 篇5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長江之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第一節的第三首歌,是一節鑑賞課;採用的是領唱與合唱的方式進行演唱;旋律出現琶音、大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作者對長江的讚美與歌頌,體現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對“長江”風貌簡單的瞭解,並通過歌曲的學習,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二、說學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僅僅對教材瞭如指掌還是不夠的,只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瞭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並結合新課標理念,我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長江之歌》的學習,感受自然的美好壯觀,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演唱、小組討論等方法,瞭解歌曲背後隱含的故事,以及表達的深刻情感。

知識與技能:說出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樂特色,並掌握混聲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的設立,以及對教材與學情的整合,我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混聲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學難點: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樂特色。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本堂課我主要採用講解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進行學習與交流。

六、教學用具

為了輔助課堂更好的展開,我採用以下的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環節,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教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部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我採用視訊匯入方法,我會先播放“母親河”黃河的視訊,並提問學生:視訊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你能夠想象到什麼場景?學生通過觀察視訊與日常經驗的總結,可以回答出:給人一種雄偉、壯麗、澎湃的感覺;想象到中華英雄兒女不畏艱險、勇敢與惡勢力鬥爭的場面。

由此,引入到我國另一條歷史長河“長江”的學習,感受一下“長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內容,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學習,新課教授

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三個活動進行學習。

活動一:聆聽音樂

初次聆聽,我會設定問題: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學生通過聆聽音樂,進行自由回答;之後我會進行總結:歌曲的情緒為熱情、激動、親切地;給人一種壯闊、震撼的感覺。

再次聆聽,我會順勢接著設定問題:歌曲的演唱形式什麼?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演唱方式?學生思考回答;我總結為:採用領唱合唱的方式,“一領眾合”的方式進行演唱;這樣設定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從巨集觀的角度,對歌曲的整體風格特點初步瞭解,捕捉最表面一層的音樂資訊,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活動二:學習歌曲

首先,我會進行彈琴,組織學生髮聲練習,並提醒學生用圓潤、優美的聲音進行發聲。

其次,我會與學生一起演唱歌譜,在演唱的過程中,請學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樂元素?又分別有什麼樣的作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後自由回答;我總結為:旋律中出現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營造一種堅定、跳躍的感覺,間接描繪長江水流的特點、以及感覺;旋律中出現大跳,主要是通過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後,我會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誦歌詞;思考:歌曲表達人物怎樣的情感?學生聽過對歌詞的研究與音樂的結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過對長江雄偉、壯麗的讚美與歌頌,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與愛國之情。

通過這樣具體、循序漸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系統的學習歌曲,瞭解欣賞時,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分析與鑑賞能力。

活動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並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生通過將歌曲與情感的結合,可以回答出:用堅定有力、稍顯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

然後,我會請學生推薦代表進行領唱,用堅定有力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循序漸進的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參與音樂知識的學習,發散思維與想象力,對於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鑑賞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聽歌曲《黃河頌》,與《長江之歌》進行對比欣賞。

這樣做既能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課堂小結,點題昇華

採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本節課內容的總結;

我會提問學生,本節課學到了什麼內容?學生針對歌曲,進行總結分析;最後我會進行總結,並呼籲學生熱愛生活與大自然,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熱愛生活。

對於本節課作業的設定上,我會請學生課下蒐集一些關於“長江”的有關內容,下節課進行交流學習。

說課稿國中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節課所要講授的運動的快慢是在學習了機械運動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運動的有關知識。這節課既是對運動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它擔負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學物理運動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並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處理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因此,這節課在本章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分析在運動路程相同時,通過比較時間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時間相同時,通過比較運動路程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比較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理解並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單位,通過利用公式的簡單計算來掌握速度單位的換算;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瞭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學情分析

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於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體的探討。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教學梯度,注重基礎教學,同時,儘量運用實物演示、多媒體課件等使教學形象直觀。每個知識點都儘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經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根據上述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能進行速度單位間的換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現象的主要特徵,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具有對科學求知慾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難點:

1.速度單位的換算

2.利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下面我重點講一下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故事激趣------觀察比較------形成概念-----應用新知----加強鞏固-----體驗成功-----歸納總結

1、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運動的視訊資料。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發現問題:視訊中物體有什麼共同點?運動情況都一樣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並得出結論:視訊中的物體都在運動,有的運動得快,有的運動得慢。然後,引出新問題: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這樣,利用視訊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的例項分析入手,來引出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易於學生輕鬆的融入到課堂氣氛中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故事激趣,觀察比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龜兔賽跑

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開始階段誰跑的比較快?判斷依據是什麼?最後裁判認為誰跑的比較快?判斷依據又是什麼?

以小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上的氣氛,讓同學們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比較,並互相討論,充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較、討論中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並能描述所觀察現象有什麼主要特徵,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學生從交流討論中找到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開始階段兔子跑得快,是因為在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跑的路程長。最後裁判認為烏龜贏得比賽,是因為在整個比賽過程中,路程相同而烏龜花的時間少。

據此,對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總結並提出新問題:若路程、時間均不相同時,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這樣,採用邊觀察、邊引導分析,層層設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組織教學,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看”、“想”、“說”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物理教育的教學目標。

展示問題:學校的百米冠軍的成績是12s,而24屆奧運會一萬米比賽冠軍的成績是28min,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老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激疑啟思,採用啟發式教學,啟迪學生的智慧,使學生通過演練得出:可以比較他們在1秒內或1分鐘內通過的路程,由此引出什麼是單位時間,得出並理解速度的物理意義是什麼,這樣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根據速度的定義直接得出速度的計算公式和單位以及它們的符號含義,並能進行單位換算。

在講解單位換算時,要引導學生根據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來逐步的推匯出米/秒與千米/小時之間的換算關係,使學生慢慢的領會和理解單位之間是如何換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學會理解的記憶,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3、應用新知,加強鞏固,體驗成功。

利用多媒體展示例題:

例題1: 瓊斯以10秒75的成績獲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請運用知識計算出美國田徑運動員瓊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 v=S/t=100m/10.75s=9.30m/s

答: 美國田徑運動員瓊斯百米短跑的速度為9.30m/s

例題2: 例題:五指山至海口的路程為220Km,一輛汽車從五指山市開往海口,這輛汽車的速度是55Km/h,幾小時後可以到達海口?

已知:S=220Km ,v = 55km/h

求:t

解:根據公式 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這輛汽車4小時後可以到達海口。

例題3:例題:20xx月7月12日,我國優秀運動員劉翔在洛桑田徑黃金聯賽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傑克遜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欄世界紀錄,則這項記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輛正在行駛的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30km/h,哪一個速度比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計算出劉翔的速度為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車的速度為

v2=30km/h=30/3.6m/s=8.3m/s

所以,劉翔的速度比摩托車的大。

第一道題是公式v=s/t的直接應用,這道題比較簡單易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做出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二道題是根據五指山市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寫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變形,學會變形公式的應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第三道題涉及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學難度稍大一點,目的是讓學生領會速度的物理意義。

通過這三道習題的講解,讓學生養成先分析題意,再規範解題的良好習慣。

勻速直線運動的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想想議議的內容,使學生知道頻閃攝影也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兩幅圖中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的不同,通過比較分析來引出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

同時指出,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幾乎見不到,因為它是一種理想化的運動。我們有時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簡化物理問題,會近似的把一些運動看做是勻速直線運動。

老師簡單介紹變速運動、平均速度,使學生注意區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課堂小練習:

1、單位換算:

(1)21.6 km/h=____m/s

(2)5 m/s=____km/h

2、汽車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駛,1 min通過了1800 m的路程,汽車的速度是( )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歸納總結

最後,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本節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養成先學習後總結的良好習慣,並培養、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式教學、觀察比較法、多媒體演示

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就應遵循人們的認識規律,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就決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學,要重視直觀性,即以直觀為基礎來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本節課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觀察比較來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有了直觀的感覺認識,再結合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學法:觀察實驗討論、對比歸納、練習提高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分析點撥和幫助下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為主,老師的提問分析為輔進行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循序漸進的歸納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體課件能較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觀察,分析現象。更能方便的進行對比、歸納,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儘量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練。通過練習,來學會應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以及速度單位的換算。再次,通過動手做實驗,來加深對速度的物理意義的領會。

六、作業佈置

1、1m/s=_____km/h

72m/s=_____km/h

10m/s=_____km/h

15km/h =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別是3.5 km/h, 64m/min,1m/s,則三人的速度的關係是?

3、汽車以25m/s的速度行駛了2h,它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人對著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聲,聽到回聲經過的時間是( )

A.1.25s B.0.625s C.0.8s D.2.5s

七、效果評價:

通過這節課師生的共同學習和探討,同學們基本能夠掌握速度公式及其變形,能夠運用速度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同學們也學會了從生活中發現物理問題,並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類問題,使物理知識有效的運用到生活中去。

說課稿國中 篇7

一、說教學背景

1、說教材分析:

我所說的教學內容出自首師大版國小《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燦爛的歷史文明》中的第四課。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屬於歷史常識,是從燦爛的歷史文明角度來看世界。具體到《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這一主題,包括兩部分內容,其一,古老的絲綢之路,其二,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在兩部分中又都包含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內容,我把本主題從新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進行教學,每部分中都介紹路線的開通、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我將有關陸上絲綢之路的內容(即絲綢之路的路線和友好使者張騫、玄奘的故事)做為第一課時,也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

這樣做,能在第一課時中既讓學生清楚認識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又能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孩子們能應用第一課時中用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是以一種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2、說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社會現象開始關注,開始有獨立見解,但仍有片面性;好奇心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

他們已經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接觸了一些相關的資訊,他們對絲綢之路這個名詞有印象,但是不太清楚絲綢之路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對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張騫也是知其人但是不太知其事。因此本節課上,既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又要利用學生的這種淺顯的已有知識經驗,充實和豐富學生對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友好使者的認識。

3、說教學方式與手段: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本課時採用“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二、說教學目標:

目標確立的依據: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依據以上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本課教學內容特點,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通過讀圖查詢、聽、讀故事、小組交流、說感受等方式,使學生知道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張騫、玄奘;培養學生讀圖及分析資訊資料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絲綢之路開通的艱辛及開通的重要意義,認識、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作用,體會平等、友好往來的重要。

在以上教學目標中,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知道絲綢之路的簡單知識,二是,體會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和重要意義。第二個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通過以下五個環節完成。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我使用的是“看圖片說一說”的活動,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讓孩子們認識就說出名字,從學生生活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順序效果)

2、“你們知道嗎,它們在過去還有一個名字,一起看看!”(遮擋功能的使用),讓孩子們再讀一讀。這時孩子們會很自然的想到:他們為什麼還叫這樣的名字啊?在孩子們表達出他們的這種感受後,我說“它們這樣的名字和它們的來歷有關係。”

3、(下拉圖6)指圖說明:“它們來自我國古代的胡人生活的地區,在我國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為胡,來自那裡的東西就被稱為胡瓜、胡豆了。古時候,還把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稱為西域,也就是現在的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區。”進而提出問題“那麼在古時候,這些胡人的物品是怎麼來到中原地區的?”

引出本課的重點學習內容絲綢之路。板書:絲綢之路。

4、通過和學生的談話“關於絲綢之路,你知道些什麼?想知道什麼?”瞭解學生對本課學習內容的認知程度。

(用學生熟悉的物品圖片引入,激發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

第二個環節,認識絲綢之路,是通過看路線圖,查詢、交流的活動完成的。

1、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提供的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圖7),將圖提供給學生,並引導全班學生共同交流“看圖的時候,我們應該先看什麼”(明確看圖要先看清圖的名字、圖上方向、圖例,然後再看圖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你從圖中獲得哪些資訊?組織2人一組的學習。

2、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本環節教學是在學生2人一組的自主讀圖活動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使學生獲得絲綢之路的出發地、到達地,絲綢之路到達的範圍等知識。培養學生讀圖,從圖上獲取資訊的能力。同時,教師補充到“絲綢之路全長有7000多千米,聯絡了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是一條線路長,範圍廣,所到的地方多的道路,它是聯絡東西方的重要通道。”從而落實了本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節,瞭解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是通過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這樣三個活動完成的。

1、聽故事前,先用課件出示圖8,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張騫這個人,進而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張騫手裡拿的叫“節”,節是代表使者身份的信物,使臣持節就表示是國家派出去的,現在“使節”一詞還在使用。(通過此介紹,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文明對現在的影響。)

2、“張騫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你知道為什麼嗎?”引領後面的學習。

3、講故事,教師就結合圖9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讓學生聽故事時帶著這樣一個任務:“邊聽故事邊想一想:從這個故事中你能知道些什麼,你的感受是什麼?”

利用拖動複製功能,將故事中重要地方停頓,更明確張騫出使路線。

教師在故事講到“張騫從長安出發,向西行進,一路上他們必須走在崇山峻嶺、人煙稀少的地方”時,出示圖10,故意停頓,讓學生此時此地設想一下:“張騫他們會遇到什麼困難或危險”。幫助學生體會張騫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艱辛。

4、在聽完故事後繼續追問:張騫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他是不是白去了?說說你的理由。

(在本環節中,我用故事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回到了xxxx多年前,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瞭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瞭解張騫這個人,瞭解他不怕困難、信念堅定的個人品質,設身處地的理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艱辛,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突破了“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這一難點。)

5、瞭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學生閱讀的是課本78頁上“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文字”,讀後,不僅讓學生說一說“知道了什麼”,還進一步引導學生算一算“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多少年了?”出示圖11,學生從圖中標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年份公元119年、標出現在的年份xxxx年,然後在白板上進行計算第二次出使西域距離今年多少年。

說課稿國中 篇8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落實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本課以發展學生心肺耐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磨練頑強的毅力為目的。教材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努力營造一種愉快、科學、合作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在形成常規的情況下,養成學生與教師的配合習慣,並從多變而有序的教學中感受到奔跑的樂趣,陪養學生深層次的紀律感和體育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體育基礎理論的及時傳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

二、教材分析:

耐力跑一直是師生不願提及的話題,學生感到枯燥和“折磨”,老師感到教法匱乏,學生懈怠無法監控,師生、生生難以互動等。而耐力跑是提高學生體能水平的的有效手段。本節課通過變速跑、團隊競賽跑的方法,用恰當的階段性速度要求和合理的分組,使學生通過快跑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通過慢跑的呼吸調節得到適當恢復。通過在預設路線上反覆完成一定強度的不同速度的跑得練習,最終達到改善和提高人體心肺機能,促進身體均衡發展的目的。

三、學情分析:

目前青少年的耐力素質普遍降低,耐力練習因其枯燥、“痛苦”而受到學生普遍抵制。而耐力一直是我們對學生素質考核的重要一項,甚至是初升高體育測試的必考專案。

四、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學會把握個人跑動速度、掌握耐久跑呼吸的方法;

2、知識與技能:發展心肺耐力,提高下肢抗疲勞的能力及柔韌性。

3、心理和社會適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五、組織方法:

在組織方法上,改變過去那種單一跑圈的教學組織形式,解決了場地小圈數多的枯燥,避免了場地大難管理的苦惱,增加了練習的樂趣。根據跑的能力自由結伴,照顧了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受益。採用小團隊的形式,使同伴間相互鼓勵、激勵,培養了集體意識。在內容設計和組織方法上尊重科學,達到有目的、有效果、有必要。隊形的設計和跑動路線的變化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養成學生關注教師,關注同伴,融入練習的習慣。

六、教學過程:

根據目標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情趣匯入階段: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喜歡上體育課,通過慢跑和跑的練習達到熱身的目的。

2、保持興趣、掌握技能階段: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心肺耐力,提高學生耐力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圍繞著目標選擇了兩個練習內容:①變速跑②團隊比賽。

3、興趣延伸、身心恢復階段:①通過呼吸調節和遊戲消除學生疲勞,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和對下一節課的期待。②課後小結,師生暢所欲言、共做主人、科學評價、體驗成功。

在教與學的方法上主要採用了以下形式:①教師講解各環節的學習目標與要求。②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組,按學習內容的要求在小組內互相鼓勵。③教師示範。④教師巡視指導。⑤發現不足,根據具體情況及時糾正。⑥實踐與應用。

七、場地設計:(分組學習任務書)

第一組體驗跑和團隊比賽跑圖形:

從原點出發,跑完一個正方形再接跑一次中心圓為一次迴圈,最後一次迴圈跑完正方形後衝刺到圓裡。

變速跑路線圖:

為等待區。沒有輪到練習的小組暫時在等待區為同伴加油。

為起跑區。

實線為快速跑,虛線為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