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國中模板彙編7篇

才智咖 人氣:6.08K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國中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說課稿國中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國中 篇1

一、 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運動與力第1節二力平衡。力學是國中物理的重點內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學中的重點之一。第八章《力》,為學生學習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而二力平衡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力和運動的關係以及壓強和浮力知識的重要基礎,所以,本節知識是聯絡新舊知識的紐帶,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解決力學問題的理論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善於觀察,熱衷於動手實驗。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相關概念和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知識鋪墊;他們也經歷了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條件。

(2)知道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3)進一步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4)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並對物體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過組織實驗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3)通過運用知識分析例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形成從實際現象中分析並獲得物理規律的推理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平衡現象,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四、重點難點

二力平衡條件是本節的重點,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的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

情境引入、引導探究、指導討論、演示突破的教法,

觀察現象、親歷實驗探究、小組協作、討論歸納的學法。

六、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幾幅圖片(如靜止在桌上的花瓶、黃山飛來石等)引導學生分析它們分別處於怎樣的狀態?它們分別受到那 力的作用。引出凡是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由生活中見過的事物和手指支撐起杯子和傘的有趣實驗引入新課,覺得新奇有趣,學習積極性被調動。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目的明確,引出二力的平衡的概念。

2、新課教學

(1)二力平衡概念的教學

分析課本圖9-1中的各種物體的狀態、受力情況。學生上黑板畫受力示意圖,既複習了上一章“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又調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由學生分析概括出"平衡狀態”及受力情況。教師適時進行引導總結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這時用“搶答”的方式使學生注意力更集中,並加深對“平衡狀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2)二力平衡的條件的教學

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物體的其它狀態,例如,火車剛出站或將要進站的時候處於平衡狀態嗎?顯然不是!那麼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呢?設定這樣的過度語能夠為學生探究新知留下懸念,激發其解決問題的慾望。

1、實驗步驟:重點放在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上,不直接告訴學生該如何實驗,而是引導學生“探究木塊或小車在木板上有摩擦力;掛在空中小車重力太大,不是二力平衡了。考慮不受摩擦力和重力影響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物體作為研究物件呢?”展開討論,考慮摩擦力、重力等因素,最後制定用硬紙片、鉤碼等作為實驗器材。設計環環相扣的問題步步誘導,層層遞進的方式深化思路,引出問題。

讓學生更多角度地參與學習活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變灌輸教學為引導學習。

2、進行實驗:為了克服學生實驗的盲目性,實驗前按①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相同的鉤碼;②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不同的鉤碼;③把卡片扭轉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④將卡片從中間剪開,四步對學生提出要求,使學生思維清晰,明確目的。

在整個學生的探究實驗中,教師的及時引導再加上前面演示,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3、在得到二力平衡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結論進行提煉處理,使學生易記、易用。教師最後總結成八個字:同體、等大、反向、共線。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條件的記憶和理解,也能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趁熱打鐵,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隨堂練習,能夠起到緊扣重點、化解難點的作用,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內容、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說小結

這節課學生從已有認知出發,以觀察平衡現象為切入,經歷探究、分析、歸納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和動手活動,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發展了能力。

六、說作業

作業要儘量少而精,既達到鞏固本節課重難點的目的,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說課稿國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介紹無理數、實數的概念以及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關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第十三章最後一個小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以後,接觸過“2”、“π”等具體的無理數的基礎上,引入了無理數的概念,從而將數從有理數擴充套件到實數。在中學階段,大多數問題都是在實數的範圍內研究的,因此,它對今後的數學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無理數的引入,數系的擴充套件充滿著對立和統一的辯證關係及分類思想,實數和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蘊含著數形結合的思想。所以這節課不僅僅是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還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滲透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美的有效載體,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

二、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並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無理數、實數的概念和實數的分類;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一一對應。

能力目標:讓學生感知無理數的存在,經歷數系從有理數擴充套件到實數的過程。通過無理數的引入,培養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數形結合及分類的思想,體驗數系的擴充套件源於實際,又服務於實際的辯證關係;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2、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無理數、實數概念和實數的分類。 由於學生有了一次從整數擴充套件到有理數的體驗,二次根式的學習又為有理數擴充套件到實數作了一定的準備,學生學習實數的困難在於無理數的引入,因此難點是正確理解無理數的意義;關鍵是把數化為小數形式以後區分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特徵。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回顧認識數的過程,通過合作探索, 經歷無理數的產生過程,精心設問,適時、適度採用激勵性語言,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較好地

完成實數概念的建構,達到教學目標。 並結合計算器、多媒體、實物投投儀等現代教投手段實施教學,體現直觀性。 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活動,主動探索、發現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問題設計,真正的讓學生進行探究, 突出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

四、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顧書本 82頁探究活動,複習前面所學的有理數的規律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迴圈小數,而發現如2和π不是有理數,但2確實是存在的,同時π也是如此。出現矛盾以後,來探索無理數的特徵,學習實數。

2、概念學習

由上面有理數的規律從而得出無理數的概念,然後通過舉例,先從形式上認識無理數,再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解無理數的概念。教師小結:“無理數”和“有理數”僅是名稱而已,據說是清朝末年從日本引進時,翻譯的訛誤,因此不能從詞義上理解,它們根本的區別,就是凡是有理數,都可以化成兩個整數之比(可看成一個分數),而無理數,無論如何也不能化成兩個整數之比(不能化為分數),從而突破本課第一個難點。這樣理解無理數的概念了,實數的概念和分類就容易理解。 然後練習討論,反饋調整,鞏固概念。

3、數形結合,突破難點,深化概念

前面我們從數本身的特徵上探討了數除了有理數外還有無理數,接下來我們再利用數軸來進行說明。

每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那麼數軸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有理數嗎?無理數是否也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呢? 你能在數軸上找到表示

(思考) 老師用課件演示有在數軸上表示2和π2和π這樣的無理數的點嗎?這樣的無理數的點,學習在數軸上用構造法表示無理數。也就是說: 數軸上的點有些表示有理數,有些表示無理數.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所有的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軸上所有的點都對應著一個實數,即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然後練習討論,反饋調整,鞏固新知。

利用課件顯示幫助理解以上內容,由此形象、直觀展示實數除了有理數外還包括無理數,深化了實數的概念,數形結合,突破本課的難點。通過練習鞏固實數概念,分析實數的分類,弄清帶根號的數並不都是無理數,無理數指的是無限不迴圈小數,不能化為分數的數,這才是它的本質特徵,明白數的範圍擴大後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仍不變。

4、實數的相反數、絕對值

說課稿國中 篇3

一、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聲樂》是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課程,是整體音樂教育的重要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技能表現為主要特徵,全方位地反映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如:音樂基本素質:基本樂感、音準、節奏;理解、表現和欣賞作品的能力,以技能和修養駕馭作品的能力等;

可以培養人的多種素質。如:穩定、細心的品質和自我調節的能力,聲樂作品給予人的修養、情操和人格的再造和提升;

對於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歌唱技能是必須掌握和今後從事國小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

二、課程教學設計及改革思路

(一)教學目標

以全方位素質教育為依託,基礎與速成、技能與素質的平衡和統一的高職聲樂教學目標體系,具化為三個素質能力的達標:

專業技藝素質:切實駕馭聲音的基本能力

聲樂綜合素質:聲樂學科內的全面素質

歌唱教學素質:基本職業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所用教材為:《聲樂教學曲庫》(自編)

《聲樂教學曲庫》(自編)是在現有正式出版的聲樂教材基礎上,結合我院實際生源情況,圍繞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我們進行了聲音類別、程度難易的分類,共分為八個級別五個聲部,按照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突出實用性、應用性的特徵,適應我院的教學情況,同時也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高職聲樂教育教材提供了可借鑑的參考。

(三)主要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

敘述講解

演唱示範

啟發討論

2.教學手段

“望”:以視知覺為媒介的教學手段

“聞”:以聽知覺體現教學功能

“問”:聲樂教學中的語言、思維交流功能

“切”:聲樂教學中觸知覺教學功能

(四)實踐教學內容及環節的確定

1.課程匯入

提出本課堂的要求,瞭解學生對本課堂的準備情況(身體、心理、課前功課準備等)

2.技能訓練

機能訓練:呼吸肌能、聲音支點肌能、咬字吐字肌能等

技巧練習:連音練習、頓音練習、跳音練習等

3.作品重點、難點訓練

4.作品分析

5.演唱作品

6.總結

(五)課程所需的教學條件

琴房,鋼琴,琴凳。鏡子,音效條件(建設當中)。

(六)課程教學的參考資料

1.主要參考文獻

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版。

林俊卿著:《歌唱發音的機能狀態》,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版。

俞子正、田曉寶著:《聲樂教學論》,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2.參考教材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組編:《聲樂》,上海教育出版社。

《聲樂教學曲集. 中國作品》(1—4),人民音樂出版社。

《聲樂教學曲集. 外國作品》(1—4),人民音樂出版社。

霍立等編:《新編中國聲樂作品選》(1—9),遼寧人民出版社。

(七)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狀況

本課程為技能課,暫時無多媒體計劃課件。

三、教學物件分析及教學效果預測

(一)教學物件分析

本課程教學物件是音樂系所有學生。

五年制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年紀偏小,發聲器官未發育成熟,聲音處於變聲後期,聲音能力較弱;且音樂基礎較弱,接受能力參差不齊。

三年制音樂教育專業、三年制初等教育(綜合藝術)專業:發聲器官基本成熟,有一定的聲音能力,掌握了簡單的音樂知識和發聲技能,能演唱簡單聲樂曲目。

三年制表演藝術(音樂表演)專業:發聲器官基本成熟,有較強的聲音能力,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知識和發聲技能,能演唱一定難度聲樂曲目,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

三年制文化管理專業、三年制表演藝術(計算機音樂)專業:發聲器官基本成熟,有一定的聲音能力,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知識和簡單發聲技能,能演唱簡單聲樂曲目,對流行音樂有著特別的求知慾。

(二)教學效果預測

五年制音樂教育專業、三年制音樂教育專業、三年制初等教育(綜合藝術)專業:能瞭解、掌握聲樂發聲基本技能,熟練掌握視唱技巧,具有一定的聲樂教學能力。

三年制表演藝術(音樂表演)專業:熟練掌握髮聲技巧,能完整演唱、表現作品,具有一定的聲樂輔導能力。

三年制文化管理專業、三年制表演藝術(計算機音樂)專業:有正確的聲音概念,瞭解發聲原理,掌握基本發聲技巧,對聲樂作品有一定的鑑賞力。

(三)總體教學效果預測

專業技藝素質方面:熟練掌握歌唱發聲技巧,能切實解決駕馭聲音的能力。

聲樂綜合素質方面:通過聲樂學習達到人文素養的一定提高。

歌唱教學素質方面:能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具備今後從業中所需聲樂教學、輔導技能。

說課稿國中 篇4

一、說複習內容

1、動詞時態的重要性

知道動詞是句子的脊樑,動作發生的時間不同,它們在英語中的表現形式也不同,使英語句子變得生動而富有生命力,這就是動詞時態。同學們只有通過了解正確的時態才能把單詞、短語連成一體,形成活生生的句子,從而組成有生命力的篇章。因此動詞時態在英語語法中具有不可動搖、不可替代的位置,是英語語法中的基礎。國中階段應瞭解的時態共有八種,即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而本節課複習的是:一般現在進、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四種,也就是兩個一般時態,兩個進行時態。

2、複習目標

本節課的複習目標如下:

A:知識目標

1) 瞭解動詞的三種基本形式(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過去式、現在分詞)

2) 瞭解四種基本時態的概念、結構及基本用法

B:能力目標

通過在練習中比較學習,學會如何分析句子的時態並能正確運用基本時態寫出語法正確的句子和篇章。

C: 情感目標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同學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培養互助互學的美德,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3、複習重點和難點

四種基本時態的概念、結構及用法;教學難點為如何區別四種基本時態。

二、說同學們

由於各個時態都是在以前各個單元教學中分散學習的,那時很多同學還是學得不錯,滿臉是笑。但後來由於時態的不斷增加和其他語法的不斷出現,同學們困惑了。隨著時間推移所產生的遺忘,使同學們對各種時態產生了混淆,主要是時態名稱和結構容易張冠李戴。同學們困惑了,畏懼了,怎麼越學越不會?那麼怎樣使同學們對基本時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過複習對同學們進行查漏補缺,鞏固提高,讓他們都笑逐言開就是老師的任務。

三、說教法

新課程要求同學們在“用中學,學中用”,複習課的任務是梳理知識,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所以在教學程式上充分利用準備好的複習資料,由淺入深,步步深入;在教學方式上以練為主線,讓同學們在練中分析,練中比較,練中探究,練中互助,練中提高,練中促友誼;通過練習由混亂變清晰,由糊塗變明白,由理解到運用。

四、說學法

同學們是學習的主體,個體差異各不相同。在複習過程中,儘量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同學們充分利用對比分析法、歸納總結法、合作探究法、互助學習法和練習法進行復習。

五、說複習過程

在複習過程中儘量通過設疑激趣引入複習;通過化整為零,展開復習;通過合作探究,提升複習質量;通過互幫互助,讓同學們愉快複習;通過精練精講,在運用中深化複習。

六、說板書

一般現在時 主語 + am/is/are…

主語 + 動詞原形/動詞-s/es

一般過去時 主語 + was/were…

主語 + 動詞過去式

現在進行時 主語 + 助動詞am/is/are + V-ing(現在分詞)

過去進行時 主語 + 助動詞was/were + V-ing(現在分詞)

板書這幾個時態一是為了突出這幾個時態的基本結構的重要,二是為了便於完成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之間的句型轉換,讓同學們更清楚更容易地瞭解四種時態的結構和用法。

七、複習反思

在這節課中,同學們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學會了比較歸納,互助學習,合作探究;明白了八種時態的基本用法和結構;弄清了它們之間的區別;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說課稿國中 篇5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對家鄉的熱愛,對中國民歌的喜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練習,認識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3.知識與能力:認識民歌種類,學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唱《沂蒙山小調》;

2.教學難點:“魚咬尾”的創作手法。

三、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練習法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提問學生中國民歌的種類有哪些,我們之前學過哪些體裁的民歌,引入新課;

2.新課講授

(1)範唱歌曲;

(2)講授“魚咬尾”的創作方法;

3.鞏固提高

練習歌曲,運用“魚咬尾”的創作方法進行音樂創造;

4.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作業為課後蒐集相關資料。

說課稿國中 篇6

我今天講課的內容人教版七(下)數6.3“實數”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在數的開方的基礎上引進無理數的概念,並將數從有理數範圍擴充到實數範圍。從有理數到實數,這是數的範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對今後學習數學有重要意義。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以及實數的分類。

2 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關係。

過程與方法:

1 經歷對實數進行分類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分類意識。

2 經歷從有理數逐步擴充到實數的過程,瞭解人類對數的認識

不斷髮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了解數系擴充體會數系擴充對人類發展的作用。

2 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能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實數的分類。 難點:對無理數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前,學生已掌握對一個非負數開方運算。課本對學生掌握實數要求不高。只要求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意義。但實數的知識卻貫穿中學數學始終,所以我們只能逐步加深學生對實數的認識。本節主要引導學生熟知實數的概念和意義,為後面學習打下基礎。

三、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為了更好的把握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連續性,我採用問題情境匯入法引入新課,用類比歸納法和探究分析法展開數學活動。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經歷:觀察、比較、交流、歸納、反思等理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學法分析: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採用以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啟發學生進行觀察、類比、分析,讓學生多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概念的建立,問題求解當中來,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四、教程分析:

針對本節教材的特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四個環節:

最後,我說下教學評價分析:

本節課的設計,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通過自主學習得到“實數”概念,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對實數概念的理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適時調整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他們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淺認識,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國中 篇7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長江之歌》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第一節的第三首歌,是一節鑑賞課;採用的是領唱與合唱的方式進行演唱;旋律出現琶音、大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作者對長江的讚美與歌頌,體現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對“長江”風貌簡單的瞭解,並通過歌曲的學習,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二、說學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僅僅對教材瞭如指掌還是不夠的,只有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瞭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並結合新課標理念,我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長江之歌》的學習,感受自然的美好壯觀,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演唱、小組討論等方法,瞭解歌曲背後隱含的故事,以及表達的深刻情感。

知識與技能:說出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樂特色,並掌握混聲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學目標的設立,以及對教材與學情的整合,我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混聲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學難點: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樂特色。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本堂課我主要採用講解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進行學習與交流。

六、教學用具

為了輔助課堂更好的展開,我採用以下的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環節,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教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部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我採用視訊匯入方法,我會先播放“母親河”黃河的視訊,並提問學生:視訊給你什麼樣的感覺?你能夠想象到什麼場景?學生通過觀察視訊與日常經驗的總結,可以回答出:給人一種雄偉、壯麗、澎湃的感覺;想象到中華英雄兒女不畏艱險、勇敢與惡勢力鬥爭的場面。

由此,引入到我國另一條歷史長河“長江”的學習,感受一下“長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內容,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學習,新課教授

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三個活動進行學習。

活動一:聆聽音樂

初次聆聽,我會設定問題:歌曲的情緒與速度是怎樣的?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學生通過聆聽音樂,進行自由回答;之後我會進行總結:歌曲的情緒為熱情、激動、親切地;給人一種壯闊、震撼的感覺。

再次聆聽,我會順勢接著設定問題:歌曲的演唱形式什麼?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演唱方式?學生思考回答;我總結為:採用領唱合唱的方式,“一領眾合”的方式進行演唱;這樣設定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從巨集觀的角度,對歌曲的整體風格特點初步瞭解,捕捉最表面一層的音樂資訊,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活動二:學習歌曲

首先,我會進行彈琴,組織學生髮聲練習,並提醒學生用圓潤、優美的聲音進行發聲。

其次,我會與學生一起演唱歌譜,在演唱的過程中,請學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樂元素?又分別有什麼樣的作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之後自由回答;我總結為:旋律中出現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營造一種堅定、跳躍的感覺,間接描繪長江水流的特點、以及感覺;旋律中出現大跳,主要是通過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後,我會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誦歌詞;思考:歌曲表達人物怎樣的情感?學生聽過對歌詞的研究與音樂的結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過對長江雄偉、壯麗的讚美與歌頌,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與愛國之情。

通過這樣具體、循序漸進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系統的學習歌曲,瞭解欣賞時,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分析與鑑賞能力。

活動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並思考: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生通過將歌曲與情感的結合,可以回答出:用堅定有力、稍顯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

然後,我會請學生推薦代表進行領唱,用堅定有力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循序漸進的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參與音樂知識的學習,發散思維與想象力,對於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鑑賞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聽歌曲《黃河頌》,與《長江之歌》進行對比欣賞。

這樣做既能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課堂小結,點題昇華

採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本節課內容的總結;

我會提問學生,本節課學到了什麼內容?學生針對歌曲,進行總結分析;最後我會進行總結,並呼籲學生熱愛生活與大自然,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熱愛生活。

對於本節課作業的設定上,我會請學生課下蒐集一些關於“長江”的有關內容,下節課進行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