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說課稿國中彙總五篇

才智咖 人氣:6.86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國中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國中彙總五篇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1

一、說教學理念

我將在錢夢龍老師的“三主”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我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以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以訓練的為主線,突出學生在訓練中進行鞏固性學習

二、說教材

《像山那樣思考》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中的“湖山沉思”版塊,該板塊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本文是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鑑》中收錄的一則隨筆,是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處理方式的良好建議,是這種建議的詩意表達本課的學習可以強化學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我將用一課時把它上完

三、說學情

從知識與能力上來說,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品味鑑賞散文的能力,而且剛剛學過梭羅的《神的一滴》,對本版塊的教學已有一定的認識,解讀文字的難度不會太大,本次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在賞析散文的過程中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應該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四、說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學生能夠體味賞析文中富有詩意和思辨色彩的語言,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上,通過分組討論,進行文字研習,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上,培養學生建立起和諧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意識,激發學生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賞析文中富有詩意思辨的語言來體味作者對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的思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品讀賞析法,通過品讀文中富有詩意思辨的語句,讀出文意,理解文章意蘊

學法:合作探究法,學生通過討論探究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七、說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我把教學過程分為情境匯入,整體感知,文字研習,重點突破,拓展延伸五個環節

1、情境匯入我的設想在播放舒緩的的音樂的同時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環境惡化的相關圖片,如沙塵暴、地震、洪水等,然後讓同學們談談感想,以此來匯入新課《像山那樣思考》的學習我認為如此匯入可以讓學生對現在的自然環境狀況有一個直觀深切認識,為學習像山那樣思考埋下情感鋪墊,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2、整體感知我將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中與文字進行對話,把自己的感想寫在書中空白的地方朗讀結束後,學生交流朗讀後的感受,自主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只有山能夠“山”能夠地聽狼的嗥叫?二是作者希望我們像山那樣思考,那麼山究竟是如何思考的?朗讀是課堂對話的開始,可以讓學生獲得最初最真實的閱讀體驗,學生交流感受,自主發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文字研習我將帶領學生一起研習文字,學生分成諾幹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討論人一味的捕殺狼,當狼減少消失之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狼的消失對山對我們人類又意味著什麼,從中我們又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示?

討論完後每個小組選一位代表進行發言,闡述小組討論後的結果,其他小組可以點評和質疑教師只需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我這樣設計是因為教師對文字的解讀不能夠代替學生對文字的解讀,教師起到的引導點撥的作用,而且學生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後可以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4、感悟賞析課文中有很多富有詩意美和思辨色彩的的語句,非常值得學生去品味咀嚼鑑賞,因此在本環節我將安排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他們所喜歡欣賞的語句,並加以解讀賞析,說說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如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這是一種不馴服的,對抗性的悲鳴,是對世界上一切苦難的蔑視情感的迸發等語句我如此設計主要因為這篇文章是一篇富有詩意美和思辨色彩的散文,學習這樣的散文,鑑賞品味語言,感悟散文的思想內涵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提高鑑賞散文的能力,還可以對課文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5、拓展延伸學生自主發言,談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現象,人類應該如何處理與自然的關係,作為個人的自己又應該做些什麼,課後要求學生寫一篇小短文我設計的意圖是為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字寫作能力,而且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讓學生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更深刻的理解,激發學生珍愛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八、說板書設計

像 山 那 樣 思 考

奧爾多·利奧波德

捕殺

人 狼(減少) 鹿(增加)

反作用 導致

環境(惡化) 生態(破壞) 植被(減少)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2

1.目的明確。

總體上做到三個面向:即面向全體學生,符合學生實際,如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你對傷仲永瞭解多少?"根據認知的水平高低都可尋找答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既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學,也重視智慧的培養。文言文離不開字詞的理解,但這種理解不是停留在分解肢節。陳老師把生字落實的同時,又引發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給學生思考;面向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即注意發揮教材的主體作用,又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每個問題的提出時,都做到緩慢有梯度。從整體把握到字、詞、句,再到"你從中讀懂什麼?"同意仲永曾是個天資過人的人嗎?……你又想到了什麼?”一系列問題不斷地用"努力"等鼓勵的話語讓學生想方設法跳一跳品嚐成功。在展示和實現教學目標分層次進行,使教學目標讓師生明確,使各學生學有所得。

2.知識新,資訊多。

在完成雙基教學的基礎上,又新穎新鮮,如從網上查詢劉小源和仲永的相似點,給學生思考,發散的餘地大,提問恰到好處,為學生製造"為學生製造"憤、悱"情境,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與熱情。課堂的結尾用自制的動畫課件結束,既生動又耐人回味,首尾呼應的讓大家惋惜傷仲永式的人物。

3.密度大,節奏快,設計精,結構巧。

一節課學生三次朗讀課文:一次聽音朗讀;一次有組織的小組討論;一次課件小製作,又把雙基夯實,圍繞仲永的各種境展開討論。這之中,緩急有序,起伏有致。課堂教學環節嚴密,環環相扣,充分發揮每一分鐘的作用,利用書本的有用資料,組織教學,當堂完成若干習題實屬不易之事。且整節課出現了百家爭鳴,但卻不是各自為陣,有了爭議問題暴露無遺之後才易找到方法解決。

4.氣氛和、方法活。

教師樸素大方,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帶著啟用課堂的意識去組織教學,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本校難以達到的境界,要麼一放就無法收攏,要麼小心翼翼地固守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學生勤於動腦,動手,做到五種感官的協調配合,學生學得心情愉快,思想輕鬆,若有所思。我們的新課改需要這樣的課堂氣氛,不是繁而空,是精而實,因此說整節課師生相互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賞析意蘊,領悟作品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之美。

2.能夠領悟作品主題,領悟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以“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匯入。家是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避風的港灣,是幸福的搖籃。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為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所以人們才會產生讓愛永遠住我家的美好願望。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課文內容,體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讓學生帶著下列問題聽教師誦讀課文。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3.品讀課文,體味意蘊

提出問題:文章敘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麼,你覺得這篇文章美在哪裡?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該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語言美。

(1)景物美

學生欣賞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覺在景物描寫的句子中,作者通過什麼樣的詞語、寫作手法來表現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很美,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和詞彙,如“新綠”、“嫩綠”、“冬水”等這些詞彙中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

(2)人情美

提出問題:文章為我們描繪了4個人,在這4個人中,你最欣賞哪個?找出描寫的文字,簡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分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通過和他人交流,瞭解他人的觀點,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領悟。

(3)語言美

提出問題: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來進入欣賞的第三個環節“語言美”。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如學生覺得文章第一句話很美。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提出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一同在散步中進行了一次感情的薰陶。這美麗的一幕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先來看一段視訊。

播放公益視訊《給媽媽洗腳》,讓學生對該視訊進行評價。

5.小結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摘抄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於親情的文章。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首先,我對本課內容分析如下:《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2)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標: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2)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德育目標: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二關於教法: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呈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詢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五、教學程式:

一)提前佈置好預習:1)劃出自己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師範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保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不足,課外私下交流。)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現。)

六)總結: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 1-2節 :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 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迴應

語文說課稿國中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我先來談談我對於教材的理解。《桃花源記》選自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九課,文章借漁人行蹤,將現實和理想聯結在一起。作者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學生學習此文,能夠感受桃花源的人美和景美,感受作者所處時代的特點。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加之,本文言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較為流暢易懂,文字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著重引導學生學習“事物的美”的歸納方式以及引導學生學習透過背景看文章抽象的情感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學生解決文中的關鍵詞句,以及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解決基本問題;

2、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3、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2、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取如下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研讀發、小組合作探究法和圈點勾畫法等方法,實現課堂的生動高效。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匯入是課堂教學的伊始,是課程學習的第一步。良好匯入往往充滿激情、引發互動。我將通過提問學生問題來匯入課題:提問學生——“有沒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經歷以及在沒有前進之路時,突然發現三兩處美景,頓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是怎樣的心情?”通過提問,引出今天的課題《桃花源記》。

(二)整體感知

通過問題匯入,學生對文章產生一定興趣,新授環節也水到渠成了。整體感知是學生對文章進行的整體的、巨集觀的解讀。此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兩步:

1。首先,安排學生初讀文章,找出關鍵詞句,解決基本問題——“儼然”“嘆惋”“垂髫”;

2。安排學生再次閱讀全文,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通過世外桃源的刻畫,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此程式的設計在於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提高整理與概括資訊能力。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環節是教師傳道授業、答疑解惑、解決重難點問題的重要環節。我將設定如下重難點問題:

重點問題1:桃花源是曠世美景,更是世外桃源,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學生自主研讀相關段落,教師啟發學生可以分為兩部分回答,學生隨後給出自己的見解——①自然風光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體現優美的自然美景和純粹無暇的世外花源;②人文社會之美:“黃髮垂髫,怡然自樂”“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體現出熱情好客和淳樸的民風。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滿無限嚮往和沉醉。教師隨即補充——此外,還可酌情答“朦朧的意境”之美等。

重點問題2桃花源總是令很多人讚不絕口,不同人有什麼態度和做法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態度?

此問題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準確定位給學生答題區間,學生找到答題範圍且進行嘗試歸納,教師提問學生並轉述回答

①漁人——甚異,欲窮其林——好奇,驚奇以及想要一探究竟;

②太守——遣人隨其往卻不復得路——嚮往,急切之情,無功而返;

③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期望。教師順勢補充——正是由於:當時社會,百姓居無定所,朝野動盪不安,人們對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與無奈,充滿了對虛幻世界的嚮往與期盼。才會有幻想出來的“桃花源”。

難點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重點是要體現怎樣的意旨?此問題屬於文章主旨情感類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並且相互補充。教師提問學生並轉述學生回答——“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虛構出來的圖景。教師隨即補充——虛構桃花源,主要是為了反襯社會現實的黑暗和不堪和寄託自己對於和平、安穩和淳樸的社會生活的嚮往。陶淵明心懷大志,想要“救濟蒼生”,但是,政治黑暗,相互傾軋,賦役繁重,一腔熱血無處施展、壯志難酬,加之其性格耿介、清正廉明,不願攀附權貴,因此,自我與現實之間產生極大的隔閡和矛盾,這才想要一個脫離人間的世外桃源。最後,學生總結歸納出——文章體現了作者——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環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到課外,由理論到實踐。此環節,我將講解滲透有關“世外桃源”的成語。啟示學生——如果用成語概括文章,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指的是與世隔絕、不受戰亂危害的美好世界,更是我們嚮往的精神家園或者美好願望。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業環節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課程回顧、收束與總結過程,小結是收束和總結課文的過程,課下作業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過程。於此,我將採用通過板書總結本次課程:請同學捋順板書內容。課下作業可以佈置為: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中漁人從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的行程。

七、說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