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教師資格證說課教案

才智咖 人氣:7.38K

一、教學目標

國中生物教師資格證說課教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明腎單位的各部分組成及作用。

2.簡述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對錶格的討論,提高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

2.提高自學感知、動手探索、小組討論的形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初步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樹立愛護自身身體健康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腎單位的結構,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

尿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直觀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ppt出示一病人與正常人尿液化驗結果單,提出問題:他怎麼了?學生比較思考,順勢匯入新課:尿的形成。

(二)新課教學

1.腎的微觀結構——腎單位的組成

課件展示:腎單位動畫、血液迴圈動畫。

教師啟發:當血液由腎動脈流入腎時,腎將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和多餘的物質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淨化。腎靜脈將淨化後的血液運往身體各處。那麼,腎中的什麼結構擔此重任?尿液在腎中的什麼結構形成呢?這需要進一步探究腎的微觀結構。組成腎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的.結構如何呢?

(1)自學感知,探索交流

觀察ppt上的腎單位結構圖,思考如下問題:

①腎單位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特點?

②組成腎單位的各部分結構分別位於腎的什麼部位?

③標出腎單位各部分名稱。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2)動手製作,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紙、紅毛線、藍毛線等),小組合作製作一個腎單位模型,並作簡要介紹和評價。

(3)模擬演示,深化理解

教師演示自制腎單位的結構模型,並配合講解在黑板上黏貼。

2.尿的形成

課件展示:血液在腎單位流動的動畫。

(1)分析資料,澄清問題。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較表,引導學生分析資料,思考:為什麼血液從入球小動脈流入,從腎小靜脈流出後,就會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師生歸納總結。

(2)模擬活動:篩糧食

教師出示一包帶雜質的糧食(有花生米、大豆、綠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啟發學生:你怎麼有效去除雜質呢?(篩子),請兩名同學到講臺參與活動,動手將雜質的糧食篩乾淨。

師引導:篩出去的雜質能否直接丟掉呢?(不能,因為雜質中還有一些小粒的糧食),教師由此繼續引導:應該把漏掉的小粒的糧食從雜質中重新撿回來。那麼我們回顧下,剛才“篩糧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過程?(篩出去和撿回來)

課件展示尿的形成動畫。

師引導:“篩出去”的過程發生在腎小球,即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篩出去;“撿回來”的過程發生在腎小管,即把篩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質重新撿回來。

(三)總結昇華,知識拓展

1.課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圖。

師強調:人工腎是模擬腎臟濾過作用的原理,依靠體外迴圈裝置淨化血液,又稱“血液透析”。

2.學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麼了?學生回答。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畫概念圖總結本節知識點。

作業:課後大家查閱資料當人體的腎臟功能出現問題時人體機能會出現什麼變化?水對人體非常重要,而排尿時會失去大量水,那麼為什麼人體在缺少的情況下還是要排出尿液呢?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