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33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

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國小數學關於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並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係,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一)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教材特點,充分考慮五年級學生思維水平,確立如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探究知識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探究並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通過轉化,發現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絡,從而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關鍵點:通過實踐—理論—實踐來突破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重點。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三)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剪刀、4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彩筆。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學生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國小生個性與特長髮展實驗研究》這一課題旨在通過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形成愛好,(轉自數學 吧 )使學生掌握學習策略,並最終能夠發展特長。因此,整節課我始終堅持構建和諧的課堂,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真實想法,關注學生真實的思維世界,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在平等、民主、和諧中進行真誠的“對話”和“互動”,形成了思想與情感的真正交流,做到了“以人為本”,這樣師生彼此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整個教學過程變成了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另外,《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自主探索”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是先讓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麼與底和高有關係,再讓學生明確到底有什麼關係,這樣,是在學生自己思維指向性基礎上的探索,也就是讓學生明確了“我要探索什麼,我為什麼探索”,避免了人為地提供探索的方向,真正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樣,學生的自主探索既有利於教學的合理進展,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獲得,同時還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做到了有效的探索。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1、發展遷移原則: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打算主要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反饋教學法: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在教學中,採用反饋教學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形成和運用的機會,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學法: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本節課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學生初步感知和運用轉化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行為來解決新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

五、說教學程式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課堂教學環節:

整個教學過程大致是這樣一個教學流程:

1)通過“你發了哪些圖形?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問題,鞏固和加深了對已學過的圖形的認識。再由解決“兩個花壇哪個大?”這個實際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2)初步感知用數一數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侷限性,從而激起學生進一步尋求簡單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資料,說說你發現了什麼?由此你猜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大膽猜想。通過細心地觀察、交流明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然後再探索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學生經歷著比較、分析、動手操作、觀察、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體驗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理解和經歷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4)進行綜合性的練習,使學生體會“學以致用”。

5)最後讓學生談談在本節課對自己最滿意的地方,學生暢所欲言,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課。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讓學生猜一猜。

2、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長方形的面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算。揭示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究歸納

1、嘗試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

2、學生展示、交流

3、對比、總結、提煉

(三)分層訓練,理解內化: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四)總結評價,昇華提高

師生共談本節課的收穫,引導孩子用轉化的方法嘗試解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

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世紀版數學五年級上冊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從以下幾方面來說明:

一、教材分析、學生分析

教材分析

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紮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學生分析

新課程沐浴下成長的五年級學生,在市級實驗校的靈活開放的課堂中,學生們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本單元前幾節內容中,學生已經對數格子法、平移重合法、剪割拼補法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是一個難點,需要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操作與觀察,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處理

依據新課程對圖形與空間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體現《數學課程》的“過程性”目標,同時根據學生憶有的知識水平,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難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

教學方式: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靠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他們建立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學習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充滿著觀察、操作、推理、比較、交流、實驗、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活動,本課多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

評價方式

1、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學習狀況、學習態度的評價。

3、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評價主體多元化,採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

四、教學手段

為了再現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採用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過程與內在聯絡。

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說課稿3

內容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關於幾何初步知識的安排特點是:從一年級第一冊教材起逐步安排學生能夠接受的幾何初步知識,其中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八冊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清楚了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九冊)教材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在學生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為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這一內容學習得如何,直接與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1、用Flash對照教材上的插圖製成複合課件為教師的演示教具;

2、剪成一個長為40釐米,寬為30釐米的長方形和底為40釐米,高為30釐米的平行四邊形硬紙片為教師演示教具;

3、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和一把剪刀。

教學環節

根據新課程理念,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從而妥善的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完成好,我安排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複習遷移

由已知到未知,即由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引導學生進行類推,掌握新概念。這是教學抽象的數學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絡,適合用這一途徑進行教學。

具體做法如下:

1、出示長方形教具:一長方形的長是40釐米,寬是30釐米,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出示平行四邊形紙片,提問:這是什麼圖形?什麼叫平行四邊形?誰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釐米,高30釐米)

3、比較黑板上長方形與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誰大誰小?

在這裡通過第1、2兩道題的複習,使學生清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並清楚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義,為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打下了紮實的基礎。通過第3題的練習,產生懸念,引起學生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動機與慾望,教師由此引出新課。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僅靠肉眼觀察是不夠的,必須科學地計算出它們的面積才能正確比較。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 引導發現

在這裡,我化抽象為具體,將書中的插圖整合到一起製成課件,便於學生觀察比較。

首先通過數方格引導學生髮現:當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時,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具體做法如下:

1、出示複合Flash課件,從中取出一個小正方形,使學生明確,每一個小方格的邊長都是1釐米,面積是1平方釐米。

2、讓學生觀察圖中出示長方形,讓學生數一數,長、寬及面積各是多少?

3、在圖中出示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數一數,它的底、高及面積各是多少?(出現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4、觀察數出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

然後藉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引導學生髮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具體做法如下:

1、引言: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面積很不方便,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索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一般方法,你們有信心完成嗎?

2、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從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向對邊做一條高,然後沿這條高線用剪刀剪開,將剪開後的兩部分拼成一個長方形。

3、出示課件“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過程,加強學生印象,輔助學生理解,讓學生分組觀察思考:把剪拼後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比較。

提問:

①面積是什麼關係?為什麼?

②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什麼關係?為什麼?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

5、公式用字母表示。這一步驟需要使學生清楚每個字母的含義,並且知道S=a·h也可以寫成S=ah。(板書)

6、引導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首先讓學生看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回答:若想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知道哪些條件?然後讓學生比較新課開始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大小,解除懸念。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書中的例題,在教師的扶持下,讓學生在黑板前和黑板下齊做,教師巡視指導,共同訂正。

三、鞏固深化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為學生設計了梯度練習,以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深化,習題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增刪。

1、 求下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單位:cm)(給出幾個平行四邊形圖形。)

2、在兩條平行線間畫出兩個平行四邊形試判斷甲和乙誰的面積大?談談你有什麼發現?

3、鋪一塊底20米,高15米的平行四邊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售價15元,鋪這塊草坪總共用多少元?

四、課堂總結

我總結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圖略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S=a·h或S=ah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求者,教師的作用是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所以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實現發現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