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9W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五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再通過對資料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通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為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並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剪一剪、拼一拼,並帶著自己的操作經歷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課堂是充滿未知的,在課後我認真總結了這節課。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在本節課中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數方格和通過剪、拼的方法將圖形進行轉化上,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我的教學目標就確定為:1、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方格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底和對應高有關,再通過剪、拼進一步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根據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在操作、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滲透轉化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獲得探索圖形內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經驗。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本節課,注重“轉化”思想進行了有效的滲透,讓學生學會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生長點,是認知前提,是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識。因此,在匯入環節首先引導學生複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再出示了一個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得到它的面積?此時,少部分學生想到了用數格子的方法,大部分學生想到了將這個不規則圖形轉化成長方形,在這裡為本課要運用到的轉化思想作了鋪墊。有了這樣的感悟,然後放手讓學生將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轉化成長方形,這樣將操作、理解、表述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非常直觀的“轉化”感受。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生學過的長方形來計算它們的面積,這時教師可以進行適時的小結:探索圖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可以把沒學過的圖形轉化為已經學的圖形來研究。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問題轉化成學生相對熟悉的問題的方法。我們可以將數學方法傳遞給學生,這樣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通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這節課中,設計了數一數、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拼出的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拼出的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拼出的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原來平行四邊行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也為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推導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注重學生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1、基礎練習(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底是 6米 ,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2、提升練習(給出平行四邊形兩條相鄰兩條邊的長度,算出它的面積。)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題量雖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師,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五年級上冊幾何圖形計算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我可以看到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為本節課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大膽放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國小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迴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徵。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併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所以新課程強調突破學科本位,砍掉學科內容的繁、難、偏、舊,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視窗,學生活中的數學,獲得合作的樂趣,生活融入甚至成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行為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