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6W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教師相當熟悉的一堂課,我曾多次聽這課,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存在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教師認為學生學習數學就是要掌握知識,所以教學注重對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知識鋪墊,僅僅關注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識記與演練,掌握;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第二種狀態,教師開始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但重視過程是為了更快地接受知識、更好地理解知識,卻忽視了過程本身的價值。第三種狀態,希望學生不僅獲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知識,而且能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能夠正確地應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這一公式的來源。在學習中,展示探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真實思維過程,凸顯“重知識更重方法,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價值追求。我一直在苦苦追求著第三種狀態,因此在課前、課中我一直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國小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1、數學學習,除了關注知識的傳承,還應關注什麼?

2、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

3、怎樣讓數學課堂變得厚重?除了顯性課程外,學生還能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隱性課程)?

一節厚重的數學課,總是能夠讓人看到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一節厚重的數學課,總是能夠讓人看到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學生有潛力,並非這個孩子考試的分數高,而是這個孩子的後勁足。這些後勁足的孩子思維活躍,往往能在複雜的資訊中抓住關鍵點,能透過複雜的現象抓住數學的本質。也就是,這些孩子會數學地思考問題。

4、如何優化課堂結構?

基於以上四個問題的思考,我把“有益的思考方法和應有的思維習慣”放在本節課教學的首位。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我在設計與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獲得一些啟示。

一、以數學知識教學為載體,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轉化”法是開展數學研究、解決數學問題常用的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小階段的幾何形體面積、體積計算公式都是運用“轉化”法推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第一次運用“轉化”思想方法推導得出的。因此,本節課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明白什麼是“轉化”,深刻理解“轉化”的本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於“轉化”思想,本節課不在是滲透的朦朦朧朧,而是把這種學習方法明朗化,讓“轉化”本領成為學生思維的“主角”,並當作學習的一個重點讓學生掌握。

教師首先出示三個圖形讓學生通過比較,在直觀的基礎上,利用圖形的轉化,直接說出了它們的面積,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學生面對“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新問題,就很自然地得到了兩種猜想:用平行四邊形相鄰兩邊相乘(以前學習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等知識的負遷移)和用平行四邊形的底乘以高(轉化思想方法的運用)。進而,教師提出問題: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會有兩個答案呢?

激發學生進一步去探究。迫使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用割補方法進行問題轉化,驗證了用“底乘高”的猜測是正確的,通過觀察圖形的動態變化,從比較中發現用“相鄰兩邊相乘”是錯誤的。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割補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練習階段的“你會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不僅是鞏固新知,而是將“轉化”本領內化成解題技巧。在課堂小結時,我不滿足於學生的認識僅僅在對具體知識的獲得上,而是啟發學生提煉出數學的思想方法。教師最後的評價,既給學生以鼓勵,更給學生以導向,導向在數學的思想方法上。因為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學生擁有了它,其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將會得到提高,創造力的發展就有了基礎。

二、以探索解決問題為主線,運用“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現代科學的探索活動,常常是人們在已有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想象、直覺等多種思維方法,提出猜想性假說,建立起新的概念和理論框架,推出具體結論,最後通過實驗予以驗證。這種“猜想—驗證”的方法已成為科學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這節課,採用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小心求證”的教學思路,教師有意識地把經歷“猜想與驗證”蘊涵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數學活動中。當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獲得兩個合理的猜想後,教師不做否定,而是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檢驗,學生通過思維頓悟、教師的直觀演示,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這不但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透徹,影響更深刻,而且給學生學生探究發現知識的方法指導。

這樣的過程,既不同於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也有別於由具體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它是一種發現並填補認知的空隙,即定向探索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這符合數學知識發現的一般規律,因而具有比較一般的方法論意義。這樣的數學思維方法的運用,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綜合運用思維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受到了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