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數學說課稿《面積和麵積單位》

才智咖 人氣:1.77W

 一、說教材:

國小三年級數學說課稿《面積和麵積單位》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麵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國小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麼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於面積和麵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麼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計表明:

關於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於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五、說教法和學法

我選擇的基本教法、學法有:

活動教學法: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例項,創設數學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循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知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在真實的感受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

自學輔導法: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通過自學,學生能迅速瞭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 (長度)大小又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3.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這一環節中,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 “物體表面”的經驗呼之欲出,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別,為下節學習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 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麼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一詞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說?

2. 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數學方法就是數學的行為。比較中,我會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割補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 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簡單說說什麼是面積?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互動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