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彙編五篇

才智咖 人氣:8.44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彙編五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___好!(曾經有同學對我的名字這樣解釋道:“樹林裡有香水”,我覺得樹林裡應該是有花香的味道才對—鳥語花香,玉樹瓊林。xxx就是我,我的名字就叫xxx。)我來自教育科學系的一個讓我們迴歸快樂童年的專業——學前教育專業。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祕》。我將從以下七個板塊來分析此次

說課的內容:

一、說設計意圖 二、說活動目標 三、說活動重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五、說活動準備 六、說活動過程 七、說活動延伸

(下面我來具體分析,首先看第一板塊-)

一、說設計意圖:(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說設計意圖-第一,第二,)

(首先我們來看)

(一)說教材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

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是科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求。

(二)說幼兒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

行科學學習,再結合著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髮展特點,所以我設計的是幼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祕》,通過讓孩子親身體驗,親自觀察探索,對風有初步的瞭解和認並嘗試製造風,以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並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分享。(以上是我對設計意圖的分析,闡明瞭設計意圖,接下來根據設計意圖來看第二個板塊—說活動目標)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結合著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髮展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分別從情感,認知技能,社會性出發)

1、 試著感受風的大小、探索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根據《綱要》,以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奧妙,為幼兒提供觀察、

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2、 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辯證地看待問題以形成初步的科學思維意識。

(根據《綱要》,以引導幼兒注意身邊的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其認識能力。)

3、 學會與同伴合作,並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髮展特點,這個時期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即與人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識。)

(有了目標便有了前進的方向,下面來我們來看第三個板塊—說活動重難點)

三、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重點的依據是隻有初步的瞭解才能嘗試著去做,才能理解和掌握。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所以重點是)對風的初步的瞭解與認識,嘗試製造風,以培養認識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難點:(難點的依據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孩子沒有基礎知識,對一些抽象的東西無法理解。所以難點是)初步瞭解風的利弊,在合作中進行交流學習。

(孩子是活動的主體,如果想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更多的提升,那麼就要有一個正確的適合孩子的方法,所以我們來看第四個板塊—)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根據《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的過程應該是幼兒動手動腦主動探究的過程,所以我採用以下教法:

1、提問法:通過提問引起孩子的思考然後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孩子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去探索,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

3、集體討論法:針對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培養孩子的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二)說學法:(根據《綱要》指導要點,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教師要讓孩子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所以活動中涉及的主要的學法是:

1、觀察法: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

2、實驗法:通過實驗,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的能力

3、討論法:培養孩子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從小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前面我想大家分析了活動的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難點以及教法學法,接下來似乎該進入活動的過程了,但是,如果想要活動能更順利的進行,必須要先有充分的活動準備。所以接下來是第五個板塊—)

五、說活動準備

(首先,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有利於孩子更好地認識自然環境,初步瞭解自然與自己的關係,所以首先是)

1、 知識經驗準備:1)孩子每天記錄天氣狀況並著重關注與風有關的內容;

2)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對不同風力的風進行記錄;

3)請家長配合,事先收集一些與風有關的資料。

(既然是探索那麼就少不了探索的工具,所以)

2、 物質材料準備:1)吹風機、打氣筒、氣球、羽毛、扇子、紙板、風車等;

2)分類板、記錄筆若干;

3、自然環境準備:既然是探索風的奧祕就要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活動的目標是通過活動的過程來實現的,過程是一個活動的存在方式和展開形式,下面我要具體來說第六個板塊—)

六、說活動過程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要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在這個活動中我突出重點,把握難點,最大限度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所以活動過程我講從以下三塊來說:(一)說活動匯入,(二)說活動展開,(三)說活動總結

(我們來看 –首先-)

(一)說活動匯入

根據《綱要》要求,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我採用的是自然匯入法,以激發孩子對接下來活動的興趣。

例如,老師:“孩子們,過幾天我們就要出去旅遊了,大家都應該非常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最勇敢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近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進行設問。例如,老師:“南風2—3級,我們是怎麼知道有風的呢?”

(孩子可能會根據以往的經驗說:柳條在擺動,紅旗在飄舞等。為了讓孩子證明自己的說法,剛好帶孩子去戶外進行觀察探索)(所以接下來重點說第二塊活動展開”)

(二)說活動展開(我主要從以下三點來說活動展開)

1、探索並感受風

《綱要》要求,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並學會跟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所以接下來我採用教法一提問法)例如,老師:“寶寶,你們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讓幼兒用圖畫或者幼兒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在分類板上,進行集體討論後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覺到的,體現了本活動的活動目標。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們對風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根據《綱要》並結合活動目標,所以接下來的活動是--)

2、探索判斷風向

首先我將採用教法一提問法引導孩子到戶外進行觀察探究以證明前面討論的結果。例如,

(老師:“天氣預報說今天是南風。‘南風’這是什麼意思呢?”(南風就是從南邊吹來的風)“那我

們是怎麼來判斷風向的呢?”······)

然後採用教法二活動探究法,帶孩子到戶外可以觀察也可以動手操作。例如,

觀察:柳條擺動、紅旗飄揚; 動手:讓把孩子羽毛或氣球放在地上,讓其隨風飄動。

(在對風做了初步的瞭解後,鼓勵孩子在經過討論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風的方向)

(根據《綱要》指導要點:學習科學活動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並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學會交流與分享。所以接下來的活動是--)

3、嘗試製造風(我講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 《綱要》指出,科學活動首先要激起孩子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所以我將採用教法一提問法。例如,老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說呀他想跟小朋友們一起玩,大家看看他是誰呢?dadadada(拿出風車)咦!好好的風車為什麼轉不起來呢?”

(孩子們利用之前的經驗肯定會說“沒有風!”)

老師:“沒有風,那我們能不能製造點風呢?”“那我們怎麼製造風呢?”

(2) 根據《綱要》指導要點,接下來帶孩子去活動區,開始讓孩子自己動手尋找製造風的材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靈活的動手能力,培養合作意識。也很好地體現了活動目標。

(3) 採用教法二活動探究法,鼓勵孩子主動探究,用各種方法嘗試製造風,例如,有的孩子用扇子扇,有的孩子用吹風機吹,等等

(4) 經過操作試驗之後,讓孩子與大家分享各自採用的製造風的方法。

(依據:活動過程是一個完整活動必不可少的部分,為了進一步鞏固活動的內容,突出活動重難點,所以要對活動過程進行一個總結。下面我來說第三塊—)

(三)說活動總結

主要是與孩子一起回顧活動的內容及過程,加深孩子對活動的印象。例如,

“我們已經知道風是存在的,那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以孩子集體回答為主,加深孩子對風的瞭解與認識。)

“哦,剛才我們在操場上看到:柳條在擺動,紅旗在飄揚,?(與小朋友一起回顧,讓孩子對風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小朋友剛才還嘗試了許多製造風的方法,有:用扇子扇,用吹風機吹?(與小朋友一起回顧,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掌握製造風的方法。)(以上這是我對活動過程的分析,最後我們來看第七個板塊--)

七、說活動延伸

根據《綱要》的教育要求,要鼓勵孩子表達發現的愉快並與他人分享,也為了把握好活動的難點,結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其心理特點,我設計的活動延伸是:

探討風的利弊

老師對孩子的表現先進行簡單的總結評價,然後引出討論話題。例如,

老師:“今天你們呀想出了很多製造風的方法,有的用紙板扇,有的用吹風機吹等等,你們的小腦袋真聰明!”“那,小朋友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呢?”(集體討論交流)

(一定是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不喜歡,讓孩子們討論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通過與夥伴的交流分享瞭解風的利與弊,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形成初步的科學思維意識。)(好,這是我對活動延伸的簡單介紹。)

以上這七大板塊就是我對本次說課課題(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探索風的奧祕》)的分析。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說活動來源: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難過!”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後我和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嘆。近日,又和孩子們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個孩子說:“老師,爸爸說我們人類要保護水資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沒有了”。這句話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討論:“不是的,水是從大海里來的,大海很大,不會沒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們用的水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水哪裡來的?用過的水到哪裡去了?誰會用完嗎?怎樣讓水用不完?一連串的問題從孩子們的嘴裡問出來,也預示著孩子對生活中的水資源有了一定的興趣。抓住這個孩子感興趣而又有價值的教育點,故預設了本次活動。

說活動價值:

我們常常在有水的日子裡一點都不覺得用水的方便,沒水的日子裡才發現一點一滴水的珍貴。環境在我們身邊一點點惡化,但我們每個人卻常常視而不見。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就是想通過現場的實驗活動使孩子們親身感受到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以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通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3、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目標定位:

目標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明確細緻的目標將幫助教師精確地描繪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本次活動中,我把目標定位在三個方面:

第三組觀看視訊——“處理髒水要到專門的水處理廠,運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經過一次次的過濾最終才變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過程中同時關注各小組的記錄方式,幫助幼兒知道記錄也是很好的交流表達方法,同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歸納總結。

教師對各小組的探究活動進行客觀的評價,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尋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通過活動總結出:水變髒的容易和髒水變乾淨的困難,知道珍惜水資源,知道少使用化學物品,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延伸活動。

護水小衛士:還有很多人們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護水資源,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護水小衛士,提醒大家:你認為可以告訴他們什麼話呢?如:水龍頭,擰小些,節約水,好處大。洗碗少用洗潔精,身體健康好處多等等,與幼兒一起製作成護水標語,貼在班級、校園裡。

說活動亮點:

水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有了水才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當人們人人都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後,我們的環境惡化的腳步才可能越走越慢,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燦爛。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種下一棵保護環境的種子,使“保護環境”的願望能最終實現,使地球母親越來越健康美麗。

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是本次活動力爭闡述清楚的主要問題。這個目標是整個活動展開和幼兒能力提升的載體平臺,在教學活動的兩個對比實驗環節中能夠非常顯性地達到,也是具體的基礎知識目標。

目標2——價值目標: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更是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在兩大環節中,不論是第一環節“水變髒了”能幫助孩子感受到水無處不在,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懂得珍惜水;還是第二環節“把水變乾淨”使孩子們懂得水處理的困難和複雜,知道要愛惜水資源,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開展的,這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線,更是本次教育活動最具價值的教育點。

目標3——情感能力目標: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的幼兒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學活動能夠完成的。在本次活動的特定情景中,我預想我的孩子們在獲得知識意識的同時,能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和能力培養,為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此目標的設定是為了放大並著力進行養成教育,以期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大的收益。

說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生活中哪裡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經驗就是孩子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只需要通過教師的提問幫助其會憶和再現。

材料準備:生活中用水的圖片,生活廢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過濾物若干(紗布、濾紙、活性炭、網兜等)選用的材料不脫離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學物廢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廢水。這些不同的廢水為孩子進入下一環節“把水變乾淨”提供了不同的實驗平臺和實驗結果。也預示了我的預設價值。二過濾物的選擇也是基於不同的過濾要求挑選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在本次的活動中,根據科學活動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問題教學法來對幼兒常見的“水”的情況進行設疑。圍繞從幼兒最有生活經驗的“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難情境的“怎樣把用髒的水變乾淨”——運用已建構經驗的“如何保護地球上的水”等主要問題的展開,使活動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地展開,而幼兒因此產生的疑問與驚奇正體現了其主動思維的開始。

其次在活動中運用比較教學法來強化了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認知。因為水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為乾淨水變髒和髒水變乾淨的互逆過程有著很大的差別:乾淨水變髒是極其方便快速的過程,而髒水變乾淨則是非常複雜和繁瑣的過程。因此在這鮮明的對比過程中,幼兒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愛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等有價值的知識。

探究實驗法是本次活動中最主要的學法:當幼兒針對問題情境“如何把水變乾淨”有了主動探究的慾望後,提供多種探究實驗的機會就成了幫助幼兒解決實際困難的良好平臺。在多途徑(實驗、看視訊、現場採訪等)的探究活動中,幼兒不僅瞭解的是知識,更收穫了學習知識的多種方法,這比單純習得知識要有意義得多。

說說活動過程:

1 、提出問題,刺激幼兒思考。

活動開始,開門見山,提出第一個疑問:哪裡有水?(海、河、水管、身體、植物、地下、瓶子裡)幫助幼兒建立水資源存在於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概念,為目標“樹立環保意識”埋下伏筆。緊接著出示一盆清水後提出第二個疑問:地球上的水是哪裡來的?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有關水迴圈的知識經驗,瞭解水是迴圈利用的。提出第三個疑問“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後及時通過洗毛巾、洗蔬菜的生活情境再現,讓幼兒感知水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同時,親自體驗清水很快變髒的過程。最後提出本次活動的重要設疑點: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迴圈利用的,那麼我們用下來的髒水怎樣才能再用呢?

2 、自主探究,教師適時點撥。

本環節提供三個可選情境開展分組活動:

1是電腦觀看水處理視屏,瞭解髒水變乾淨的過程;

2是詢問現場教師瞭解髒水變乾淨的大概過程;

3是現場實驗水過濾的過程。

要求三個小組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將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供交流材料。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尋找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

1是幫助幼兒知道尋找問題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2、感知髒水變乾淨的過程是複雜而又漫長的;

3、學會用自己的符號記錄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在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需求,及時進行點撥,如:幼兒遇到記錄困難時的點撥,幼兒遇到操作困難時的點撥等等,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探究活動。

3、交流互動,呈現探究結果

本環節讓各個研究小組展示自己的記錄單,交流自己的答案,進行經驗分享和遷移。順序依次是:第一組現場採訪——達到“知道處理髒水是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步驟,而且有的含有化學物質的髒水很難再利用,會汙染環境。”第二組過濾實驗——通過一些簡單的過濾能吸掉髒水裡的髒東西,要讓水變得更乾淨需要許多次的過濾,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過濾材料過濾,代價很高。”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教材

另外,今年國小的課改也已全面啟動,開啟國小一年級的《數學》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在幼兒園中圖文並茂的形式已處處可見,內容、層次上都向“下”延伸了許多,更注重所學的數學對孩子是否有用這一點上。如學完10、20以內各數後,都有讓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操作活動。所以,選擇本次活動,可以說是為一年級作了一個鋪墊,積累更多的此方面的經驗,也是為實踐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為未來生活作準備的一個活動。

本次活動,是以幼兒的生活為課程開發的新的生長點,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特點的一個嘗試性的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達到: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使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二、活動基本流程流程:

暢談自帶的上面有

數字的物品

即可瞭解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又可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源於生活

⑴發散性思維,哪些地方

有數字,有什麼用

⑵新用教學媒體,展示生

活中有數的圖片

⑶探討:沒數字會怎麼樣

三、遵循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原則,設計活動

1、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內容生活化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應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驗,捕捉貼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選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拮生活數學例項,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如①幼兒自帶的生活物品,是幼兒每天看到的、接觸到的、用得著的,拿來用於課堂上,他們非常熟悉,又具有一定的經驗,能喚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所帶的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②教師採集生活中不同場景且上面有數字的物品的圖象供幼兒觀察,由於來源於生活,幼兒很願意看和說。通過看和說,能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兒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更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利用生活經驗——寓於生活——探究生活化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他又是寓於生活、紮根於現實。數學活動中充分藉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以理解,更能讓孩子體會出數學的真正價值,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更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數學運用意識。如①數字遊戲活動。通過5個數字、編碼、中獎的遊戲,一方面是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另一方面是讓幼兒感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中獎在生活中是常見的,對於幼兒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遊戲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幼兒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知道了多個數字可以編出許多不同的號碼,從而體驗到數字的有趣和神奇,也感受到學習數學有著無窮的樂趣。②對於“生活中如果沒有數字會怎麼樣”的問題,幼兒也有自己的經驗,如公交車如果沒有幾路車號碼,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輛車了;鬧鐘上如果沒有了數字的話,就不知道上班、上學時間了;電視機如果沒有頻道號碼的話,就不知道很難找到要看的電視節目了等等。通過系列活動,使幼兒理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對於生活有著重要的價值。從而培養幼兒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幼兒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3、迴歸生活空間——用於生活——實踐生活化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迴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堂上,教師很自然地啟發、引導幼兒應用數字來幫忙:師生留電話號碼這一活動,也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決了師生以後聯絡的辦法。這一環節很簡單,但從中能激發幼兒在生活中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聯絡生活學數學是新《綱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致力於使數學知識與孩子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絡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

本次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孩子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孩子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孩子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

1、教師教學的方式與孩子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如:

①課堂上較多地體現了幼兒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找上面有數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兒要觀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數字的,進而會研究物品上面的數字有什麼用?這個找的過程,則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資訊和經驗體系,將教師的角色由“教”轉變為“導”。

②近年來,幼兒的主體性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變的更加多樣化,平等化,要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必須形成師幼雙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課堂上安排幼兒同伴交流(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夥伴,也帶了物品參與其中),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既提供給每一位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又可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還能體驗分享的快樂。

③相對於幼兒的學習方式而言,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如為了讓幼兒體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教師設計安排了玩數字遊戲,讓幼兒在看認數字、編碼、對獎的情境中,積極的學習著,並感悟數學的巨大魅力。

④教師採集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幼兒看教學媒體,直接地來說,可以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了數字生活很方便,間接地說,可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激發起幼兒以後進一步關注生活、探究生活。

2、教師課前準備的關注點和備課的方式

“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除了寫教案,教師更需要走進孩子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教學活動的設計也隨著有所改進。如①教案並行設計“教師教學行為”和“幼兒學習行為”兩大部分。教師的“教”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學”。不是說教案設計很好,就行了。在現實條件情況下,要求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教學要富有彈性,更關注的是教師的隨堂機智。

②課前準備中的物質準備,如讓幼兒帶自己家裡的上面有數字的物品,很方便快捷,家園合作,能充分利用家庭可利用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不象以前開課前,要化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製作大量的教具。

由此引發的幾點思考:

1、《綱要》中對於數學教育的論述較以前有很大的變化,從形式上似有所降低,實際要求並沒有降低,在某些方面反而提高了,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那麼,對我們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就要考慮:怎麼選內容,選什麼內容?《綱要》還強調——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有關的數學經驗,這就涉及到:怎樣設計課程?教師怎麼指導等,顯然,這對我們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有一句話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確實能學,孩子學習的正面效應也確實使我們有成就感,它的負面卻是使孩子沒有興趣,那麼,這種思想是否可以讓孩子持續有力地發展呢?值得思考。所以,我們現在迫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樣發現內容,二是需要提供很多資源幫助教師,讓她們很快上路。

3、過去的課堂教學比較關注數學知識,但孩子學會了不用,結果對數學失去了興趣。現在教師正在探索通過多種途徑讓孩子運用數學知識。從數學感知和數學意識教育看,怎樣將數學更深層次地運用於生活,還比較欠缺。教師對活動中所蘊涵的數學教育因素的挖掘能力比較欠缺,而這是數學教育生活化更追求的一個方面。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轉變實際上是教師準備的問題,原來準備內容,現在強調從兒童發展、兒童原有經驗出發,為其準備適宜的環境。我們已經站在了兒童的角度,但我們沒有走進兒童的世界,可是,只要我們掌握一個原則:孩子是否快樂、積極、有需要和興趣,我們探究的形式則可以靈活多樣。只要我們堅持幼兒的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主體性,成為教學的研究者,反思者,努力成為課程教材開發,設計的主體,那麼,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教材分析

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生活性,這是指數學教育活動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些內容是幼兒所熟悉的,也是他們所能理解的,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可以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周圍環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體上有數字,這些數字表示什麼。例如:房屋上的門牌號碼、書上的頁碼、汽車和汽車站上的數字、日曆上的日期等等,它們分別表示著不同的意義。若能通過與幼兒生活實際相聯絡數學活動,讓他們感到學習的內容是熟悉的,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是很有用的,並能激發幼兒更加註意,發現周圍與數學有關的事務和現象。大班數學活動《設計門牌號碼》就是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引導幼兒體驗生活中數字的作用。

二、活動目標:

1)、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學習用數字表示。

2)、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這也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目標,通過觀看錄影、及在生活中觀察記錄門牌號碼,幼兒討論等形式讓幼兒明確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即:前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後面一個數字表示樓層中的第幾間房。難點是幼兒嘗試給小動物家設計門牌號碼。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門牌號並不陌生,通過幼兒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激發幼兒那種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意識。

四、活動準備

課前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親屬家的門牌號碼。為給幼兒以視覺方面的直覺感知,準備錄影或課件。教學掛圖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個。幼兒人手一份的設計門牌號碼材料紙、鉛筆等。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出現,恰當的使用教學方法,引領幼兒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的基礎上,運用情景法、遷移法、觀察法、比較法、嘗試操作法理解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關係併為小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六、教學活動分析

這次教育活動我試講過,通過以上的教法和學法的恰當使用,幼兒通過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觀看錄影,加之觀察比較樓上樓下和樓層間的關係,幼兒能夠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小動物設計門牌號碼,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意義與地位。

《顏色變變變》是大班主題活動《變變樂園》的一個子課題,是一個顏色變化的探究活動。藍天、白雲、紅花、綠葉,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裡,多彩的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大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為幼兒解開了這個疑惑,幫助幼兒瞭解了紅、黃、藍三原色其中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的神奇,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激發幼兒探索、發現顏色變化的慾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2、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符合幼兒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基於現代“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及教育上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孩子之間缺乏交流、不懂得協商、合作,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等方面問題的考慮。本人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環節,引導幼兒相互協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討、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現,從中滲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顏色變化的發現。

3、教學重難點。

《綱要》指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孩子們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把“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定位於本次活動的重點。考慮到這是幼兒第一次自主探索顏色的變化,在操作中會異常興奮和忙亂,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發現、記錄這一探究過程,本人把幼兒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我給每組幼兒準備了一個調色盤,一張記錄表和一支筆。還在最後環節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個製作陀螺用的硬紙片和若干牙籤。準備的每一種材料都是要讓幼兒通過動手使其發生變化,從而獲得啟發,得到發展。

二、說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環節觀摩小魔術表演,讓孩子觀察顏色由無到有的變化過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運用在,記錄表的講解上,通過直觀的記錄表,更好的為孩子做示範,讓他們清楚地感知操作和記錄的方式方法。同時,演示調顏色和做記錄表的時候,本人只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留給孩子們足夠的想象、探究空間,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結果。

2、談話法。

主要體現於調色和記錄結果的小結評價。孩子們在配合調色和做記錄的時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發生衝突、有的調色時意見不統一需要商量等等,談話法促進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從中也圍繞目標滲透了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

3、觀察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動手操作調色,探索顏色的變化時,本人通過觀察,幼兒調色之前的協商分工情況,觀察幼兒的調色和記錄過程,以便及時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評價。

三、說學法。

1、觀察法。

科學活動中的觀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開頭引題激趣環節,幼兒觀看小魔術演示,觀察了顏色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繼而又觀察了教師示範調色和記錄的方法,為下一環節的操作及記錄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依據。

2、實物操作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調色盤、棉籤、紙片等進行調色操作,在調色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過程,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在活動延伸部分,幼兒又利用自己所調出的顏色和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制五彩陀螺,最後在輕鬆愉悅的背景音樂中玩轉陀螺的遊戲,充分體驗操作的樂趣。

3、討論法。

科學教育內容要求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討論法主要運用於兩個環節,一是幼兒調色及記錄之前的角色分工問題,以及完成調色、記錄一系列探究過程的交流、探討;另一處是運用於操作結束後討論、交流操作結果。

四、說教學過程。

1、觀摩小魔術表演。

我設計的小魔術表演目的在於讓幼兒通過觀看錶演、觀察其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魔術演示特意請個別幼兒嘗試,有的幼兒能變出顏色,有的幼兒卻變不出顏色,什麼原因呢?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把疑問留幼兒,讓他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幼兒親手操作。

通過觀看老師小魔術表演,孩子們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這時,老師通過直觀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驟教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啟發,同時,老師又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而是留有一定餘地的讓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只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讓孩子自己調配。因為,如果老師把所有的顏色都調配出來呈現給孩子,等孩子們自己變顏色的時候,可能新鮮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3、談話小結。

小結環節是增進孩子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從中滲透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創設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

4、活動延伸:《我的陀螺轉起來》。

孩子們利用剛才變出來的顏色給陀螺上色,這個環節,很多孩子會有意識去尋找漂亮、鮮豔的顏色,有的把三種顏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顏色了,他們開始尋求幫助,向別人借自己想要的顏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體現。而且,通過這一次,他們一定懂得,下次應該怎樣操作才能調出漂亮的顏色。最後在愉快的音樂中快速旋轉自己製作的陀螺,讓幼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五、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我設計的小魔術演示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後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顏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於不能把握顏料的用量而影響到調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過程也比較忙亂,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他們從活動中學到自己需要的本領,比如說,通過合作他們完成了記錄表,他們知道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他們通過語言交流,獲得自己沒有的,但又想要的顏色讓自己的陀螺變得更漂亮,就是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如何想辦法解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很需要培養孩子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處理的比較粗超的細節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後還需更加努力學習經驗,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