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才智咖 人氣:9.43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美術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美術說課稿範文集錦8篇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美術課本第三冊《撕紙拼貼》。這一課是在學習了樹葉拼貼及刨花拼貼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對拼貼已經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從原來簡單的“拼”到“貼”,到本節課的“撕”、“拼”、“貼”,是對原有已學知識的深化,加深了製作的難度。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認識水平以及我對本節課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能巧用紙的花紋和顏色,撕拼出一幅美麗的畫。

2、 從撕、拼貼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

3、 養成認真作業、細心工作的作風。

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難點:使每個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巧用紙的顏色和花紋、撕、拼貼出造型生動、富有情趣的撕紙拼貼作品。

課前準備:蒐集各種顏色廢掛曆、廢報紙等,膠水、鉛筆,電腦課件一個。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根據國小生年齡小、意志薄弱、上課好動等特點,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演示練習法等。

1、 情境教學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上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觸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撕紙拼貼》教學中,我用《狐狸與烏鴉》的故事作為引子,把學生帶如一個情境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

2、 發現教學法

發現教學法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突出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內部聯絡,從中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本課中,我設計“看一看”、“說一說”,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撕紙拼貼的製作步驟及方法。

3、 演示練習法

在美術教學中演示法用得比較多,在《撕紙拼貼》教學中,我把《狐狸與烏鴉》中的狐狸作為演示的物件,分析製作方法及步驟,給學生直觀的形象,讓學生更好得掌握製作方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在《撕紙拼貼》教學中,讓學生自由選擇內容、大膽地去探索、設計圖案,給他們充分的創作空間。

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並無一定之規,根據教和學的需要,在《撕紙拼貼》教學過程中,處了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外,我還交替綜合使用了範例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觀賞法等常用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分四部分來完成的。

一、課題引入

我以講《狐狸與烏鴉》故事引入課題,利用電腦課件的動畫效果,邊演示邊講述《狐狸與烏鴉》的故事。其中整個動畫畫面都是由撕紙拼貼而成的。低年級的學生一般都愛聽故事,看動畫片,這樣思想很容易被集中到故事中來。接著向學生提問:“今天我們看的動畫片與我們以前看的有什麼不一樣?”乘機引導學生觀察動畫中的狐狸與烏鴉,以及大樹、草地,並提問它們是畫的嗎?它們都是用什麼做的?形式會很驚奇地發現這些全都是用廢紙撕、拼貼而成的。老師接著說:“原來這些沒有用了的廢品也可以做出這麼美麗、可愛的圖片,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自己的撕紙拼圖呢?”這樣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自然地進入了課題。

二、新授

在這一節課中,當學生進入了美術意境後,我恰當把握時機,用電腦出示故事中出現的動物以及場景,讓學生觀察,這些動物及場景是怎樣撕拼出來的?

教師乘機說明在製作撕紙拼圖是要巧用紙的花紋和顏色,找與動物或人物顏色相近的紙撕貼。接著以製作狐狸為例子,歸納撕貼方法及步驟,同時用電腦出事步驟,老師演示製作過程。

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找出撕拼的方法及步驟:

1、 選紙:先想好要撕貼什麼小動物,像狐狸的身體就用紅色的紙,尾巴選用灰色的紙。

2、 畫稿:畫出你要撕拼的動物的簡筆畫,為下面的撕紙打好基礎,降低難度。

3、 撕:按照所畫的稿子,把動物的各個部分撕出來。

4、 拼:把撕好的各部分零件在背景圖上擺出來。

5、 貼:根據擺好的圖案用膠水小心的貼在背景圖上,還要注意前後的層次關係。

傳授完製作步驟後,師提問:“狐狸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一種小動物?學生肯定會說到非常狡猾、奸詐,很多壞心眼等等。這時教師就創設一種情境,舉例假如你是一種小動物,會輕易地被狐狸騙了嗎?”學生肯定會說不會,師接著提問:“你會用什麼方法對付它?”這時就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設想出多中不同的故事版本。師同時把學生所講述到的動物或植物以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出來,並對這些動物或植物的顏色、動態、神情等做必要的分析。緊接著提出作業的要求撕貼一幅“x x和狐狸的故事”,x x可以是各種小動物,也可以就是自己。

這樣做一是為學生頭腦中的形象充填所需要的形象,二是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在經過學生認識、理解、選擇、組合,再按照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對美術的興趣從中都得到培養。

三、練習過程

在學生明確了作業要求後,進行實際作業,除了進行個別輔導外,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的靈感,鼓勵學生追求新穎、獨特的風格,解放他們的創造力,並且通過聽音樂,創設輕鬆的氣氛,最後再為自己的作品命名,同時也使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

四、小結

在這節課將結束時,為了達到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我在講評時,請幾位學生自己上臺說說自己所編的故事,並講出撕貼得怎麼樣?好在哪裡?例如顏色怎樣?構圖怎樣?整體效果怎樣?以提高起參與意識。最後我再作鼓勵性的小結:小朋友們撕貼得漂亮,故事也編得不錯。大家看!這些本來沒用了的東西現在全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我們可以把它們掛在牆壁上欣賞呢!這節課學生了以後,小朋友還可以把更多的童話故事給拼貼出來,這就需要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怎樣去變廢為寶了!

總之,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創作興趣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2

人教版國小美術說課稿(一)

《小鳥的家》是人教版第5冊第6課。本課教材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其主要內容是讓學生用粉畫顏料、吹塑紙等多種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讓學生體驗造型的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

粉印版畫是用不透明的粉質顏料來套印版畫,顏色厚重,具有較強的覆蓋性,因此在印刷時可以先印重色,後印淺色。在講到畫面色彩搭配時,提醒學生回憶第8課"風景色彩畫"中講到的"色彩的明度對比和冷暖對比".粉印版畫學生從沒接觸過,而本課後面"快樂的小鳥"、"有趣的臉譜"、"美麗的瓶花"這幾節課又都是屬於版畫類(有脫膠版畫和吹塑紙版畫),那麼,要上好這一節課就顯得尤其重要,可以說這是一節"承前啟後"的課。而教參中本課只設1課時,我認為這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根據學情的需要,我把它改為2個課時。

根據《課標》提出的目標,本課教材的特點,聯絡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思維的特點,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 知識目標:讓學生關注小鳥和它的家,並能學會用粉印版畫的方法表現他們。

2、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透過開放式的小組討論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3、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小鳥的錄象,感受母愛的偉大,感受祖國大自然的美,從而喚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通過粉印版畫的製作,讓學生感受藝術表現形式的美感及與生活美之間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粉印版畫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粉印版畫的方法把小鳥的結構形態及鳥窩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

二、 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特點的需要,本課我採取了情境法、啟發式教學法、賞析教學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1.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創設融形、聲、畫為一體的優美的教學情境,擴大學生視野,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教師則只在關鍵之處作出精要的點撥或總結。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主高效地掌握了新知。

2. 引導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我注意引導他們感受藝術的形式美感,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3.賞析教學法:賞析、品味祖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對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三、 說學法

1.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重要。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教學中的疑點和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你知道這是怎麼畫出來的嗎?"等,啟發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逐步解疑。引導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探求新知。體驗到喜獲知識,邁向成功的歡樂,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

2. 自學嘗試法: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那麼他將再也無法生存和發展,更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說,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時代的需要,是美術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在講到粉印版畫的製作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他們說說、談談、畫畫,動腦、動口、動手,自己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不斷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 合作學習法:我們培養的是跨世紀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能夠處理好與他人的協作關係,集眾人之智慧取長補短,是跨世紀優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交流的機會,讓他們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鑑。

四、 說教學程式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我按照審美激趣、賞析探究、練習感悟、評價提高四個環節來設計這節課;還根據學情,將學生分為8個組,每組6—7人,設有一個小組長。組長負責做好小組記錄和記分工作。下課前,將小組的分數統計,得分高的組會得到大家的表揚。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意 圖

(一) 審美激趣

1、 創設情境:在輕音樂聲中,我讓學生輕輕的閉上眼睛,接著把音樂換成森林裡鳥鳴的樂曲。"讓我們用心來感覺,用耳朵去"看",呆會兒,請大家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2、 在音樂漸漸的由小變大時,我也讓學生漫漫的睜開眼睛。這時學生也七嘴八舌的說開了:看到了小鳥、森林、天空等。

板書課題:小鳥的家

3、 教師引導提問:播放有關小鳥生活記錄的課件,適時的放一些特寫鏡頭讓學生觀察,並不時的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這小鳥的嘴是怎樣的?它們有什麼特點?

小組內討論並回答,小組長作好記錄。(引導學生從外形、羽毛、色彩、鳥窩等去觀察、討論)4、 引導學生聯絡自然科知識,分析小鳥與森林的關係(食物鏈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 賞析探究

1、欣賞幾幅有關小鳥的家的美術作品(課件演示),讓學生分辨作品的種類(國畫、油畫、剪紙、粉印版畫)及不同的構圖所帶來的形式美感,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對作品的感受。

2、指出粉印版畫這幅作品(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幅,便於學生觀察)問學生:你知道這是怎麼畫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在紙上試一試,找出正確的製作步驟。

3、小組內試著合作一張粉印版畫,注意表現出小鳥的神態特徵、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色彩的冷暖對比、鳥窩的多種表現形式。

(三) 練習感悟:每人制作一張粉印版畫的作品,引導學生注意用各種線條來表現鳥窩的機理效果。不斷的運用一些鼓勵性及強的語言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此時,教師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

(四) 評價提高

將學生作業全部在黑板上展貼,學生之間互評,引導學生從色彩、構圖、小鳥形態、等方面去評價。

(五) 評選出本課優秀小組及先進個人

(1)在音樂聲中,學生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引起學生們情感上的反響和共鳴。學生愉快的心情馬上高漲起來。

(2)電腦多媒體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持續長久。

(3)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習慣的培養,鼓勵獨到性和多樣性,教師不是把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問題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是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去得出結論。

(4)綜合自然科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增強其環保意識。

(5)初步感知作品藝術美與生活美,激起學生藝術表現的慾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6)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深入感知階段,強調感悟和創造意識,培養學生在感悟中愛美、審美的情趣。

(8)使學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去品、審,發現自己與他人作品中的閃光點,提高他們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9)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競爭意識。

五、 說板書設計

美術課要突出 "美"的原則,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簡潔、形象,並充分體現課文重點。

小 鳥的 家

粉印版畫的製作步驟:

1、 制模版

2、將模版與印紙重 疊,固定

3、上色、印

人教版國小美術說課稿(二)

一 、教材分析:

這節課我所執教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二冊第八課《獅子大王》。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裡面的內容。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剪、貼、撕、畫的基本技能基礎上來學習的。本節課通過展示自然界中獅子的形象,各種以獅子為題材的作品,引導學生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特點,掌握突出表現動物特點的方法是後續學習第九課《可愛的動物》和第十課《介紹我的玩具》這兩課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學好這一課的知識是學習後兩課的基礎。

本冊教材的重點之一是,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體驗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動物的特點,在表現過程中突出動物的特點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貼、畫等方法進行創作,表現自己的想法。可見本課在本冊中的重要位置。基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確定如下教學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抓住獅子的特點,並能夠進行創造性的表現特點。

難點:獅子頭部特徵的表現。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初步瞭解如何利用觀察、比較方法抓住獅子五官特點,以及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藝術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創新的能力。

3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畫畫、做做、演演獅子的形象,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 、教學準備

獅子"吼"的錄音,獅子、猞猁、小熊貓的圖片,表現獅子的藝術品,範作,手提袋,舊報紙,彩紙等。

三 、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要立足於學生的‘學’使每位學生堅信自己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的‘學點’".幫助他們在學習美術中去發現自己學習能力的學點"閃光點",從而為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樹立信心,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做好鋪墊。因此,我結合一年級學生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特點,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四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課的一開始,我用猜謎語和聽獅子"吼"的聲音引出課題。通過聽—憶—看—說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喚起學生對獅子已有的記憶和認知,使學生感受體驗獅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強烈的學習動機,營造輕鬆活潑的學習氛圍,為下一步教學環節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二)、分析自然界中獅子的特徵

教師出示自然界中獅子圖片,提出問題:獅子一家中誰最具有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抓住雄獅子長著鬃毛這一特徵。所以,雄獅子在獅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點。它的突出特點是頭部長著鬃毛。然後,教師出示一組圖片:雄獅子、猞猁、熊貓。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觀察、比較、分析,獅子大王與猞猁、小熊貓比五官上有什麼特點?在前面利用了觀察、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在教師適時引導下,準確地歸概括出:獅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圓,六個特點。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於引導學生利用觀察、比較方法分析雄獅子特徵,培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三 、分析藝術作品中獅子五官的突出表現

新課程理念強調,美術學科要注重於其他學科的聯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絡的聯絡。美術教學也是文化教學。這一環節我利用中國傳統的獅子形象,以北京故宮門前的銅鑄獅子和民間藝人雕刻的石獅子為例,讓學生感受藝術家是如何抓住特點創作、怎樣突出表現特點。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獅子的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藝術做品中獅子的嘴巴比真實的還大,露出的牙齒更尖利等。

解決教學難點。增加了美術文化的含量。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觀察、分析,自然的把學生帶入到深層次的思維空間,在學生觀察、對比、發現的過程中,不僅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有所提高,而且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得到了心裡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四 、分析學生優秀作業和學生範作中獅子的表現《美術新課程標準》為美術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藝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探索的過程。"這一環節,教師根據這一要求引導學生分析小朋友優秀作業中的獅子大王的表現方法;分析學生優秀作業是怎樣突出表現獅子五官特點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業是用什麼材料製做的以及製作步驟。

人教版國小美術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國小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通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為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於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國小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型別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為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國小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為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為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為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裡的景物。(教師)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匯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為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匯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裡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緻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為它們設計製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願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影象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後一組圖片有什麼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後再來欣賞一下作品:開啟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為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裡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並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製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製作

教師板書示範步驟:1、用紙對摺。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後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為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才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學生開始製作,教師巡迴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製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後,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貼上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 會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五、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製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先後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國小美術教材第一冊第九課。課本開頭便以一首明亮純樸的兒歌,敲開了師生記憶想象的大門。教材中撲面而來的一大片飛翔形象,造型豐富、色彩亮麗,讓人不由自主的有了飛起來的嚮往,也使學生很快能融入其中、樂在其中。這樣優美的教材,應該是很利於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想象轉化成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而且完全可以不加限制地自由發揮。於是,在精心研究教材後,我將本課確定為綜合探索領域,容納的'範圍更廣,可以說是對造型表現、欣賞評述等其他領域或多或少的都有所涵蓋。另外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本課教材的意義也在於進一步矯正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打破美術就是“畫畫和手工”的舊觀念,在學生心目中逐步形成美術是一種審美現象、一種文化、一種藝術行為、一種綜合活動的理念。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豐富學生視覺觸覺和審美體驗,激發創造精神,發展實踐能力等理念,我從以下三個層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記憶展開想象,將自己“飛”在空中的姿態及看到的景象表現出來,提高造型能力、畫面組織能力及想象創造能力。

2、過程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想像,體驗在空中“飛”的感覺,自由表達所見所想,體驗美術創造活動的樂趣,並在其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3、情感態度:豐富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我覺得本課不應該單純的去教會如何學生畫或剪貼飛翔的人物形象,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造型進行有主題的想象製作表現和展示。所以本課教學重點就在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發揮自主性、創造性,感受更豐富的活動樂趣及審美心理體驗。教學難點在於鼓勵學生對錶現形式進行大膽嘗試、突破,採用與眾不同的形式進行創作表現。

教法和學法:

教法上我採用創設情境、欣賞、談話、展示、巡迴指導等綜合性手段,根據學生髮展環節需要自由變化,重在積極主動的引導、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學法可根據教材特點及個性差異,通過觀察、探究、合作、討論、展示、評論等手段,進行綜合創作活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匯入:

你在生活都見過哪些會飛的動物?(各種鳥,蝴蝶,蜻蜓,蜜蜂等)除了動物還有什麼東西能在空中飛?(飛機,風箏,火箭等)那麼你在動畫片上或神話故事中見過哪些會飛的東西?(精靈,仙女等)老師出示蒐集的圖片。你有沒夢見過自己也飛上了天空?這節課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在空中飛的感覺。(板書課題)

這一環節目的在於,用有關飛翔的話題,激發學生參與本課活動的慾望。

二、情境想象、感受與交流:

1、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你想怎樣在天上飛呢?你想借助什麼工具呢?你怎樣才能讓自己飛起來呢?(坐飛機,乘降落傘,坐在龍身上,長一對翅膀等)

2、閉上眼睛,表現一下自己在空中飛舞的樣子。此時教師適時放上一段輕鬆飄渺的音樂,與學生一起體驗飛翔的感覺,大家好象都已經真的飛上了天空,飛翔時師生之間可以進行談話交流:你現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下面的風景美嗎?

這一環節的情境想象,既拉近了師生距離,又讓學生體驗到想象世界中人與自然的情景交融,有利於啟用學生創造思維。

三、自由表現,合作創新

學生朗誦教材上的兒歌,並欣賞優美的風景圖片。

先要求學生進行自由嘗試,用繪畫或拼貼的方法表現在空中飛的場面。然後小組交流做法,遇到困難可以討論解決或者求助。此時教師可以對飛翔人物動態略做演示。

巡視指導時鼓勵學生就手頭已有的材料創造新的表現方式。如,想表現夜晚在空中飛的景象,可在深色紙上作業。拼貼時還可巧妙運用照片等。

這一部分教師對錶現形式沒提出過多要求,而是為孩子提供了可選擇的廣闊空間,讓學生處於積極自然、無所羈絆的創作狀態之中,真正成為美術活動的主動參與者。

四、作品評價展示:

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思與創意,評價時可才用自評他評集體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出若干飛行明星、快樂天使、金點子大王、最新創意獎等等。

五、課後小結:

收集宇宙的資料,探討人在空中飛行的可能性。如果人類能夠克隆一對鳥類的翅膀在肩上,一定能夠飛起來嗎?

設定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後的拓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開放想象及探索慾望,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美術學習的生活化、多元化特色。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美術課程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發揮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在造型中體驗樂趣。

(二)理論依據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還要作用於生活。魯迅先生說:“美術有利於世,倘其不爾,即不足存。”美術課程中的設計·應用領域課業內容是美術服務於生活的最直接的體現。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是繼《花衣服》、《看誰的風輪跑得快》、《不倒翁》之後,又一課對生活中用品的繪畫設計課程。旨在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利用身邊的廢棄物進行小鐘表的設計製作與裝飾,體驗生活設計的樂趣,。

(二)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課下對學生訪談了解到:學生正在數學課上學習認鐘錶,瞭解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如:時針、分針、秒針的特徵),但缺少對鐘錶整體結構的觀察和認識。

2、學生的思維活躍,想法多樣,但是在動手方面的能力較弱,從而對孩子將想法轉化成手工作品的過程有一定的制約。會出現作業進度慢和手工粗糙等現象。

3、學生在前面幾節課《花衣服》、《看誰的風輪跑得快》、《不倒翁》學習、掌握了一些紙工的知識與技法,製作上有一定的剪貼基礎。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主要採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在啟發式教學的基礎上交叉運用了直觀對比法、談話討論和演示法,通過觀察分析、探討交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和設計,拓寬學生設計思路,領會設計與應用的關係。

(四)技術準備

教師準備:1、簡報:新穎的小鐘表。

2、課件、教具、彩紙、剪刀、膠棒、廢棄的包裝盒、廢掛曆紙。

學生準備:彩紙、剪刀、膠棒、廢棄的包裝盒、廢掛曆紙等。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時鐘的基本結構,並能運用造型元素進行時鐘的造型設計與裝飾。

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學生設計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簡報及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究,利用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學習、實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製作鐘錶,教育學生知道珍惜時間。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養成細緻認真的觀察習慣。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抓住時鐘的基本結構進行想像與設計製作。

(二)教學難點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對錶盤的設計。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滴答、滴答”聲,問,這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

學生答:鬧鐘、鐘錶發出的聲音。

描述它的樣子。

2、引導學生欣賞師生課前準備的各種鐘錶實物及圖片。

3、引出並板書課題《新穎的小鐘表》。

二、講授新課

1、師提出問題:你能給這些鐘錶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按機械錶、石英錶、電子錶分類。(隨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讓另外一名學生找出相應的鐘表圖片)

2。放映ppt 欣賞各種小鐘表圖片,仔細觀察,鐘錶的特徵

(1)小鐘表由哪幾部分組成?

錶盤,指標,表符(數字)三部分組成 (板書)

(2)分小組討論

A、表的外形:

各式各樣(動物,人物,物體……)

B、錶盤形狀:

圓形、方形、三角形、多邊形……

C、表符種類:

點、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

簡單介紹阿拉伯數字和羅馬數字(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XII

3、 師展示課前收集的古今中外不同種類鐘錶的圖片以及教材中的鐘表圖片,引導學生賞析。重點討論、交流分析美術作品中鐘錶特點。

(1)師提問:觀察鐘錶的造型和錶盤的位置,想一想人們是怎樣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進行巧妙設計的呢?

學生討論:

有的利用了小動物的肚子,有的利用了大蘿蔔、五角星……

(2)師提問:人們為什麼這樣來設計錶盤?

學生髮言:

這樣可以突出錶盤,讓我們看清楚時間,發揮鐘錶的作用。

4、演示啟發

重點演示:(1)利用學生(中等水平的)準備的作業材料講解示範。

(2)對摺剪造型、剪圓形。

三、藝術實踐

1、佈置作業:

(1)利用彩紙、廢棄材料(包裝盒、紙盤、光碟、日曆數字等)製作一個外形新穎、錶盤精美、顏色漂亮的小鐘表。

(2)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以及不亂扔垃圾。

2、巡視指導:

(1)詢問了解學生構思,提出建議或適當演示,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材料。

(2)及時將學生作業中好的構思和表現在班中共享。

(3)關注後進生,必要時協助製作。

四、展示作業

選5—6幅設計較好的作業投影展示。

五、評價作業

自評:介紹設計意圖,自評優點與不足,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完善的內容。

生評:舉手評選自己喜歡的小鐘表投票,評出“最具人氣獎”。

師評:對整體學習態度、作業表現進行評價;點名表揚審美與實用結合較好的作業,和本節課進步明顯的同學

六、拓展延伸

1、將自己的設計介紹給家長,徵求家長意見。

2、用花草構建的園林大鐘使城市更美麗,希望同學們在課下能設計出個好的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環境。

六、本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課特點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在教學中力圖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聽、看、說、做多種感官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參與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記憶、分析、想象、創造能力,使學生充分表現,發展個性。

七、板書設計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學習內容,是色彩知識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編入了法國畫家安德烈·德蘭的繪畫作品《查靈克羅斯大橋》,該畫運用了大量的對比色,表現出畫家對城市清晨的強烈感受。畫中的樹木、道路、汽車、行人都有一種動感。野獸派畫家的藝術共性是色彩明朗、筆觸粗獷,不為舊的畫理所囿,大膽施彩。這幅畫作正是畫家時斷時續地追隨野獸派風格的代表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此畫引導學生感悟對比色在繪畫作品中的強烈、活潑、跳躍等美感。課本還選用了一些運用對比色畫的圖案,這些作品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對比色在畫面上的作用。課本的幾幅學生作品,有助於學生對課題的理解,啟發學生創作構思。

二、學情分析

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用自己的小手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例如前~課的教學內容《色彩的對比》,使學生對色彩的對比關係有了基本的認識。本節課,可以說是從前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的色彩對比知識。利用強烈的色彩對比讓作品“跳躍”起來。進一步增進學生對色彩的視覺規律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心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學思想,教學設計中我以色彩為主線貫穿,依託視覺形象引導,在動起來做,在教學中採用活動探究法,直觀教學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律,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富有動感的作業。

能力目標: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關係,提高色彩感知和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利用色彩的對比關係來表現畫面動感。

難點:對比色的運用及畫面動感的表現。

六、教學準備

教具:教師範畫、備用的學生用具、多媒體。

學具: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知

教師(播放):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張很有意思的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圖上內容感覺是動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圖片是靜止的,但是卻給了我們動的感覺。那麼大家再來看看這組畫面,哪幅給你動感呢?(黑白的很安靜,彩色的有動感。)

教師: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畫面產生強烈動感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讓色彩動起來》一課。

【設計意圖】以兩張神奇有趣的圖片引起學生注意,設疑激趣,再觀察內容相同的黑白和彩色兩張圖片,一步步、由淺入深地引發學生思考,進入學習情境。

(二)探索新知

1.複習對比色知識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色彩的對比,你還記得哪幾組對比色呢?誰來說一說?(紅一綠、黃一紫、藍一橙。)

教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盤水果(盤子與水果的顏色分別是三間色和三原色),你們覺得老師把水果這樣擺在盤子裡,水果和盤子間的色彩視覺效果是最好的嗎?怎樣擺放才能讓他們看起來更有視覺美感呢?

(學生表述,教師貼上。)

2.感受生活中的強烈對比

教師(出示圖片:兒童滑梯、室內裝潢、鸚鵡):像這類對比強烈的色彩也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3.感受藝術品中的強烈對比

教師(出示圖片:農民畫):畫家分別運用了哪些對比強烈的色彩?(農民藝術家們大膽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彩,讓畫面有強烈的視覺印象,從而表達他們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師(出示一幅國外作品:安德烈·德蘭的作品《查靈克羅斯大橋》):他運用了哪些對比強烈的色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運用了紅色與綠色,藍色與黃色等對比色……)

4探究總結

教師:是不是畫面中只要有對比色就能使畫面有更強的動感呢?來看這樣一組圖(出示圖片):同樣的5種色彩,哪個給你的動感更強呢?為什麼?(第二幅動感強。色彩的排列順序發生變化,相鄰的兩個色彩對比強烈。)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組圖。這兩幅圖排列順序相同,哪個動感更強烈呢?為什麼?(第二幅用了波浪形的線條,形體上增加了動的感覺。)

教師肯定學生們的觀察很仔細,分析也很到位。

學生總結,教師板書——1.畫面中相鄰兩色之間強烈的對比;2.造型的動感。

(三)教師示範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兩組色彩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從相鄰色的順序和造型變化兩方面的不同,得出結論,體現探究性學習。

教師展示兩張分別用水彩筆、油畫棒完成的範作。

教師:作品分別是用什麼繪畫材料表現的?”

學生欣賞並回答教師提問:油畫棒、水彩筆。

【設計意圖】老師以談話式的教學形式,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色彩感受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如何恰當地運用對比色;引導學生感悟畫家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可以採用的三種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愉悅的心情。

(四)創作表現

(一)佈置作業,提出要求1.創作一幅具有動感的色彩作品。

2.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彩。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表現形式。

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選擇材料進行創作。

(二)教師輔導

在學生們繪製了十分鐘左右時,教師巡視學生的創作情況,並及時結合學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議。對畫得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同時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路。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進行有目的地創作。在學生進行創作時,不要馬上進行輔導,等十分鐘左右再輔導,這樣更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創作思路,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引導式輔導,能保護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五)作品展評

完成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讓學生從色彩、造型、內容、情感表達四方面,對作品給予評價;同時教師及時點撥、引導,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

教師:在這節課中同學們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色彩帶給我們的富有動感的美,希望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每個同學都能有善於發現美的雙眼,有善於創造美的雙手。

【設計意圖】在評價這一環節中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培養學生自評與他評的能力,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促建學生的發展。

(六)拓展延伸

1.播放,展示拓展內容:生活中色彩對比強烈的建築類、服飾類的圖片。

2教師小結,延伸本課主題。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瞭如何“讓色彩動起來”,瞭解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在藝術品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正是認識到強烈的色彩對比,我們的生活才能像色彩一樣跳動起來,生機盎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選一步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的實際應用,發現對比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七、板書設計

一幅漂亮的板書能喚起讀者的情感,給人美的享受。這課的板書分三部分,課堂,知識點,師生作品三部分,這樣的設計清晰直觀,簡潔易懂,重難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

上午好!

我是面試國小美術的__號考生,下頭我將進行我的說課,說課的資料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遠近的奧祕》。我將著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教學程式七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本次說課。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教師多多指教。

一、教材分析

《遠近的奧祕》一課節選於人教版國小美術第十一冊第1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學生對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和對視平線,消失線的概念理解。

二、學情分析

國小生具有十分豐富和活躍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美術基礎知識,他們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所明白的東西。他們喜歡按照自我的想法自由的表現;但觀察本事較差,只能用簡單的描繪來表現自我的想法。結合國小生的學齡特點,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本事和藝術創造本事,學習正確的透視規律。讓他們在簡便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我的想法,貼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確定了: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學習,瞭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生活情景中,經過觀察,探討,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養成有序思考問題的思維,並以這樣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經過觀察遠近的實踐活動,搭建美術與生活的橋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利用有序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經過對周圍的事物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理論和規律。並在繪畫實踐中應用。

教學難點是:如何講透視知識應用於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備好教學材料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畫具,範畫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畫具,作業紙等。

六、教法學法

(1)教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及本課的資料,本課主要如下的教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看路的寬窄、欄杆的疏密、樹木的大小

2、創設情景法,經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藝術源於生活,並服務與生活。

(2)學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講究方法,學習也不例外。科學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它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經過設問,觀察,合作交流,創作,互評,讓學生進取參與並親身經歷知識構成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七、教學程式

(1)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畫具準備與分組情景。

(2)創設情境欣賞圖片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圖片”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生活中一些遠近奧祕的圖片,把學生帶入圖片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圖片,為後面同學自我創作做好鋪墊,引導學生經過體會圖片的意義,從而引出本課課題—《遠近的奧祕》

(3)引導啟發瞭解透視根據本課教學目標,讓同學們瞭解透視變化的規律。由於每個學生成長曆程不一樣,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一樣,所以,我設計了“引導啟發瞭解透視”一環節。先出示一組圖片,經過“近大遠小”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探索。從而得到本課的重點,透視的變化規律以及視平線,消失點的概念。

(4)大膽創作繪製遠近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設計了“大膽創作—繪製遠近”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生活的事物進行自我的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透視規律的使用,以及視平線和消失點的尋找。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X,營造簡便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5)展示欣賞自評互評我之後設計了“展示欣賞—自評互評”環節,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

1、自評:讓學生自我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我的作品名稱,講述自我作品的構思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我的看法,講出各自的優缺點。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本事。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一樣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進取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本事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7)課堂小結擴充套件延伸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所以我最終設計了“課堂小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麼?”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課堂學習到的知識。這一環節對歡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最終,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圖畫拿到學校來,把自我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書的設計圍繞著突出重點展開。總之,本節課經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進取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本事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本事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必須會事半功倍。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多謝各位評委教師!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7

設計意圖

《快樂塗鴉》是遼寧省編教材幼兒園小班的美術活動。我注意到孩子們平時喜歡用筆自由塗畫,3—4歲的孩子正於繪畫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塗鴉期中的命名塗鴉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們的畫面上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線條,在我們大人看來,這些線條是比較抽象、甚至是難以理解的,但它卻能表達出孩子們對生活中事物的理解和想法。在平時的繪畫活動中,一般都是老師規定主題,這往往限制住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他們不能隨心所欲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不知該如何下筆。讓孩子們“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快樂塗鴉,正是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自由創作的機會,無拘無束的想象、隨意地塗畫,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固定的繪畫模式,讓孩子們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繪畫的自信心。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畫線、塗色。

2、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3、增加幼兒繪畫的自信心。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夠大膽畫線塗色。

活動難點:會運用線條和色彩,通過想象進行創作。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保羅克利的抽象畫,貼有彩色線條的場地及創意畫廊的掛畫牆。

學具準備:圖畫紙、蠟筆、自制小畫框人手一份。

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快樂遊戲法、演示法、提問法等,激發孩子們的繪畫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學法:孩子們則通過欣賞、想象、表達,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塗畫。

活動過程

活動分為:欣賞—想象—繪畫—展評,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遊戲與欣賞,初步感知線條與色彩。

一、走線遊戲。

我是這樣引導幼兒的:“孩子們,你們看這裡有什麼?我們到這些有趣的線條上走走看好嗎?”

通過走線遊戲讓孩子們對線條有一個最初的感官體驗。

二、欣賞抽象畫。

在走線遊戲的基礎上,我向孩子們進一步提出問題:“剛才你都過走什麼樣的線條?”

在孩子們充分描述之後,引導他們欣賞抽象畫。“老師這裡有一幅漂亮的畫,上面也有一些有趣的線條,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老師出示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抽象畫,並提問:“小朋友,請你們說說在這幅畫上你都看到了什麼?這裡都用了那些顏色?你最喜歡那種顏色?畫裡的這些線條像什麼?”

通過欣賞與提問,讓孩子們對線條與色彩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第二個環節:運用想象,進一步理解線條。

有了以上的體驗和認識,我繼續引導孩子們對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條寶寶,它可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能看到它,不過它最喜歡在我們的畫紙上散步,今天,它要和我們玩一個猜猜看的遊戲,請你們說說畫紙上的線條寶寶像什麼。”

一、 教師畫線條,請小朋友說說線條像什麼。

二、 請個別小朋友畫線條,請其他的孩子來進行想象。

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他們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線條展開豐富了的想象,藉此也對線條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幼兒隨音樂塗鴉繪畫,體驗繪畫的樂趣。

在上面兩個環節的基礎上,我請孩子們進行塗鴉繪畫。並且播放輕快的背景音樂。在指導的過程中,我關注孩子們之間的個體差異,肯定孩子們的獨特表現方式,鼓勵不自信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塗畫。

第四個環節:幼兒欣賞自己的作品。

我請完成作品的孩子自選一個小畫框,把自己的畫粘到上面並掛到創意畫廊中。欣賞著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孩子們的眼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就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一樣。他們作品中,線條的勾畫和色彩的運用讓我驚歎,豐富的想象更是讓我自嘆不如。

活動反思:

看到那一張張興奮的表情和精彩的作品,讓我感受了孩子們的快樂,真正體現了這次活動的主題——快樂塗鴉。這次快樂體驗,超越了繪畫本身所固有的含義,它是孩子們一次情感上的宣洩。通過塗鴉,我也從另一個側面瞭解了孩子們的情感變化。在愉快得氛圍中自由塗畫是解決重點的關鍵所在,有趣的遊戲和輕快的音樂,讓孩子們始終保持著一種愉快的情緒,從而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塗畫,難點的解決則通過引導孩子們欣賞世界名畫。在對線條進行充分想象的基礎上,讓他們運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在活動指導的過程中,我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體,我則是他們活動中的支持者和引導著,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國小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新穎的泥名片》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對作品、媒材、工具、製作過程的體驗及探索,培養學生初步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2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體會製作泥名片的意義,形成用泥設計、製作文字和圖形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泥名片,嘗試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設計和製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生活情感的表達能力,發展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1、瞭解美術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習用簡單的圖形和文字裝飾。

2、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學會表達、學會交往。

教學難點是:製作得新穎,生動,作品美觀,富於個性。

二、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2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學生自我介紹

2、引出課題。

3、教師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穎之處,欣賞名片。

4、出示課題。

(二)、欣賞分析。

1、通過分析老師的名片,瞭解名片的組成部分。

2、瞭解更多的名片造型,開闊學生眼界。

(1)欣賞名片,總結特點。

(2)放手討論探究,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問,並自己解決。掌握製作方法。引導學生解決:

a 、這些名片是用什麼來裝飾的?裝飾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藉助哪些工具?(還可以用壓、印的方式,尋找身邊的工具,請學生示範)

b、底板的形狀可以怎樣做?不同顏色的底板是怎樣做的?(教師發給學生各種形狀的卡紙底板,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底板進行製作。同時示範在卡紙底板上製作泥底板的過程,可採用搓、壓等方式。)

c、名字用什麼方式來製作?應注意什麼?(不要太粗了)

d、製作步驟:底板——名字——裝飾。

e、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小結:

這些同學的泥名片顏色鮮豔,形狀各異,圖案豐富,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五)、作品展示。

1、師:你學會了自己設計名片,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也可以讓自己認識新朋友。(請學生拿著自己的名片來介紹)

2、活動:找朋友。

師:在找朋友的活動中你欣賞了很多新穎的名片,你最喜歡誰的?說說他的名片好在哪裡?

3、總結:同學們的名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色彩,給了我們美的享受,我們生活中還有很的美的東西,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吧!

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和家長共同創作一個更漂亮的泥名片拿到學校來,把自己的創作感想和樂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臺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板書設計:

(課件)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新穎的泥名片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他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學效果很好,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