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冬眠》

才智咖 人氣:3.12W

 一、說教材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冬眠》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冬眠》。本單元安排的三篇課文都和科學知識有關,讀這樣的文章要把握文章介紹的知識要點,即寫了什麼?還要琢磨文章的詞語是怎樣把科學知識介紹的準確、生動的。即怎麼寫?《冬眠》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了觀察到的刺蝟冬眠的情況,告訴我們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教學《冬眠》這篇課文,其目的是學習作者運用語言文字將科學知識介紹準確生動的方法,為後面3篇課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研讀課文過程中,我感覺到文章很長,但是文章的內容卻淺顯易懂,在課堂,如何讓學生除了讀懂文章,又能體會科普文章的表達方法?如何在科普文章中上出語文味來?這是我思考最多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目的和要求,再聯絡學生實際,從三個維度出發,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8個生字,通過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理解“蕩然無存,野性難馴”等詞的意思。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動物冬眠的一些知識。

3、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觀察,探究的興趣,初步學會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將科學知識介紹準確生動的方法。

4、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根據學習科普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目標中的2,3兩點又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學習課文中,讓學生自讀自悟瞭解刺蝟冬眠的特點。歌德說過:讀書應該用兩隻眼睛,一直眼睛看文字表面,一個眼睛看到文字背後。通過對“甜”“於是”的感悟,通過角色體驗,在多次朗讀中感受作者對小刺蝟的喜愛。

 六、教學過程:

本課我打算在兩課時中完成。

下面我來說說我設計的教學流程:

第一、創設情境,走進文字。

“同學們看到這個眠字,你會想到了哪些詞?那冬眠你又會聯想到哪些動物呢?”直接揭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瞭解的談談對冬眠的瞭解。這裡將“冬眠”與學生的舊知相連,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從學生的回答中,捕捉到令學生最充滿興趣的問題,以此為切入口,進行教學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第二、圍繞主線,多層研讀。

於永正老師說過:“語文味在哪裡?在朗讀裡。”“朗讀是教語文的根本大法。”課堂中我抓“我決定把它帶回家去,看看它怎樣冬眠。”展開教學。

(一)、研讀小刺蝟冬眠的特點,第9——12自然段

課文的哪幾自然段寫了刺蝟冬眠的情況呢?這裡的研讀,我又分3個層次進行。

1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裡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瞭解小刺蝟冬眠的大概情況。

2讀、邊讀邊思,知道刺蝟冬眠的特點。用表格的形式將刺蝟冬眠的情況展現出來,看誰的表格設計的`最為合理。我們常說,語文教學應發展學生的思維,這裡,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所讀懂的列舉出來,不僅讓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更是在讓學生感受到作者觀察的順序,敘述的順序。“半個月來” ——“第三週開始”——“第二天早晨”——以後的“每隔兩三個星期”,從文字表面的寫了什麼,到感受到文字背後的構思怎麼來寫的,使本文的重難點加以落實。

3讀、讀中品味,感悟。正所謂“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這裡我主要抓住“半個月來,刺蝟蜷成一團,睡得真甜,小鼻尖從刺叢中露出來。”中的 “睡得真甜”來感受作者對小刺蝟的滿心歡喜。從哪裡看出小刺蝟睡得很甜?為什麼不說睡得沉,睡得很死,而說睡得很甜呢?這甜甜地睡著了,彷彿讓你想到了誰?看著這小刺蝟,作者彷彿看到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你說該怎麼來讀呢?這裡我抓住“甜”,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細節,通過“睡得甜”和“睡得死”的比較,感受語言,又採用角色體驗法,讓學生進入課文特定的情境,深入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獨具,而後又通過學生輕緩,充滿柔情,滿懷愛意的感悟朗讀,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小刺蝟的熱愛,同時也引發了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歡之情。

(二)、快讀進入冬眠,即第3——8自然段。

那從課文的3——8自然段裡,你又懂了什麼呢?請同學們快速的默讀課文3——8自然段。閱讀時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只要是學生言之有理,不違背科學常識的,我都加以肯定。然後我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抓住“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進行教學,旨在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冬眠,並從字裡行間感受到科普說明文用詞之準確。這裡我分兩步進行教學。

1、“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這是作者從書上看到的一句話,真是這樣嗎?你能用作者實際的觀察來解釋說明一下嗎?這裡的解釋說明既可以是照本宣讀,簡述文字內容,從而提高處理文字資訊的能力,又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打亂第四自然段的段序,通過再次排列,感受句子的嚴謹和“一般地說”,“但是”“因此”的用詞之準確。

第三、總結全文,昇華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