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才智咖 人氣:8.38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國小說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國小說課稿 篇1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叫xxx, 我說課的題目是《游泳》。本課選自高中《體育與健康》必修全一冊的教材,專案選修指南水上運動(游泳運動)。 內容是:自由泳打腿技術動作(第2節課)

一、指導思想

根據“以學生髮展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營造自主體驗、愉快合作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

二、教學分析

游泳是全身運動,任何一個部位的活動都離不開全身的協調配合。從表面上看,自由泳依靠划水和打腿產生推進力,實際上,軀幹的作用也不能忽視。首先,軀幹應保持一定的緊張度,腰部如果鬆軟,整個人就像一攤泥一樣。其次,身體的轉動能夠有效地發揮軀幹部大肌肉群的力量,減少阻力,提高工作效果。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育物件是高一的學生,男女各30人,共有學生60人(其中百分之十學生基本會自由泳,百分之九十不會)把男女分開,組成兩組學生進行教學。學生活潑好動,對游泳有著很大的興趣,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很快,模仿能力強,具有一定的探索知識、自主創新的能力。但是注意力的指向性較弱,認知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尚處於中等水平,自我保護意識不是很強,團結協作意不強。應該加強學習發展他們的保護意思和團隊意思,同時開展他們的智力和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

四、重點與難點

授課內容:自由泳打水

教學重點:大腿帶動小腿,腳腕鬆緊適度,防止屈髖打腿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打腿動作,鞭狀打水 五、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教學要求學生基本瞭解自由泳打腿,知道其動作路線 技能目標:使百分之五十以上同學在本節課學會自由泳鞭狀打水

情感目標:使學生身體協調性得到發展,提高在水裡面的感覺(即水感)。

五、教學設計

1.鏡面示範法:教師做出正規動作,同時對動作要點進行詳細慢動作和連貫動作示範。

2.正面示範與講解: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以及分解和完整動作示範,使學生能較清楚地認識到“自由泳打腿的角度與發力著力點”等技術。

七、教學流程

(一)開始部分(5分鐘)

1、教師集合整隊

2、宣佈本次課的內容和要求

3、強調紀律和安全問題(防止意外發生)

(二)準備部分(8~10分鐘)

一、進行徒手操8節(4×8拍):

1、頭部運動

2、振臂運動

3、擴胸運動

4、腰運動

5、體側運動

6、弓步壓腿

7、僕步壓腿

8、肩繞環

二、牽拉訓練:

1、腰部牽拉練習

2、腿部牽拉練習 目的:徒手熱身操和韌帶牽拉可使學生身體各關節充分的舒展開,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易受傷,使身體能起到保護的作用。

(三)基本部分(25~30分鐘)

1、陸上模仿練習:坐在池邊,身體宜往前靠,一臀部接觸支撐身體,以免影響大腿的打水,上體稍後仰,腳面伸直,足踝放鬆,坐直腿和屈腿的打水練習,打水幅度約30-40cm。

2、水中扶邊打水練習:雙手扶入池邊,將肩浸入水中,套圈在腰部上,身體保持平直,髖關節伸展,練習時可要求打腿帶動小腿打水,向下打水時稍用力,向上則放鬆,可做快速和慢速的交替練習。學習新技術

(一)學習自由泳腿部技術動作

自由泳打水動作要領:五個口訣1.打腿帶動;2.屈膝下壓;3.直膝上移;4.雙腳輪流;5.交錯打水;

〃⑴打水時,雙腳略直,膝蓋放鬆,腳板打平,成內“八字“,雙腿活動的角度在水中上下的距離為30-40cm左右。

〃⑵上舉時,由大腿帶動整個腿部,小腿放鬆,抬至接近水面。

〃⑶再由大腿開始下壓,膝蓋自然彎曲,力量漸漸地傳至小腿,帶動小腿下壓。 〃

⑷最後當大腿和小腿呈一直線時,剛好力量傳至腳板,即由腳板將力量傳至水中,並馬上藉此力量的反作用力,將整條腿上抬。

〃整套動作如鞭子在甩動,最大的力量剛好在整條腿的尾端,即打平的腳板,而兩腳互動的甩動,產生一種持續的力量,成內”八字“的腳板恰好將力量集中在一起,產生最大的推動力。

2、遊戲:組織套圈扶板打腿接力比賽(2組)

遊戲目的:讓學生體會鞭狀打腿技術(從中發現錯誤技術及時糾正),同時促進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學習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步驟:

1、教師講解自由泳的技術要領及常見錯誤動作,並做示範。

2、自由泳打腿的陸上模仿練習:坐池邊上打腿模仿練習。3、水上練習:

1)扶壁套圈打腿:5組(20次) 2)套圈扶板打腿練習50米

要求:在規定的泳道上內完成;教師統一組織進行,用哨音指揮。 組織形式:分組進行練習。

安全保護:在淺水地方練習,統一聽口令,統一練習。易犯錯誤:自由泳打腿時成:木魚式打水;木棍式打水;腳踏車式打水;鋤頭腳式打水; 糾正方法:

1、強調向上打水時腳跟不露出水面。多做趴池邊直腿打腿練習,要求身體充分伸展略成弓形。

2、多做趴池邊直腿打腿練習,要求身體充分伸展略成弓形。

3、水中練習強調展髖,注意大腿上擺,適當抬高頭部位置,利用狀態反射幫助髖關節展開。

4、多做跪壓踝動作,發展踝關節的柔韌性。:要求腳掌稍內旋。有意識地繃直腳尖打水。 結束部分

教師組織課後總結學生自評,然後讓學生自由發揮,表述這節課的感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和反思的意識,然後我對這節課進行總結,佈置作業。 運動負荷

一、運動時的心率控制在150左右

二、運動時間為20分鐘,密度約為50%。 場地器材分析:

本課中的場地為學校游泳池岸上、淺水區池邊、淺水區兩條泳道。 器材方面:

陸上模仿練習需要游泳圈30個、扶板30個

【謙語】我的課說完了,請個位教師多多指教。

國小說課稿 篇2

下面,我先分析一下本課的教學目標。由於教學內容的加深,從五年級上冊開始,每兩課為一大課。單課為情景會話,雙課為詞彙與句子以及各種活動製作等。本課為第一課,根據《英語課程目標》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結合這一目標要求,以及本冊書的特點現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一:知識目標:

1:能夠聽,說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能夠聽說並區分單詞:horse和foal, cow和calf.

二:情感態度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大膽開口,主動模仿。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愛護小動物的良好品質。

三:學習策略目標:

1)能夠在學習和課堂活動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鐘。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對比能力並能區分不同動物的成年及幼崽。

四:文化意識目標:

注意漢英兩種語言中對幼小動物的不同稱呼方式:英語中很多小動物有專有的名稱作稱呼,而不是在名稱前加“小”(small).

結合本單元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定為:

1:重點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cow.

Is that a cow over there? No, we call it a calf.

What do you call it in English?

We call it a foal.

2:難點 horse與foal ,cow與calf.

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關鍵是要先讓學生明白horse與foal ,cow與calf的區別。我採用了圖片對比的方法先讓學生明白同樣是一種動物成年的與幼崽的英語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經過一系列單詞教學活動之後再通過圍繞教材,設定語境——回到教材,強化感知——拋開教材,自由交際三個教學環節完成本課重難點。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對學生進行一下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此時對英語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有效的學習策略,他們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渴望獲得更多的鍛鍊機會。因此“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將是本課的主要學習方法

國小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國小銜接的國小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脈絡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體,兼顧語言句法,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交際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的運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突出興趣的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有機結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異,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部分為選修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理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於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於教材的內容,迷信於教材的安排。

基於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製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現進行描述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出恰當的應答;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鬆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幫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4) 文化目標

瞭解卡片的製作以及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標,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傑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常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他們有著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成功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它對於學生感知、領會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學生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學生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佈置學生借用yo-yo, 製作卡片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說學生、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策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於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佈置後,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幫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穫。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避免了大班教學中部分學生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國小生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複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鬆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孩子們合著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著,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快速說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複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絡的舊知識"Where is…"及"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學生,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呈現新知

複習完後,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麼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學生們關注著事情的處理,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把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學生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學生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學生感知和領悟語言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孩子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昇華。

3. 反覆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學生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接著,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笨拙地擺弄著,總也不成功。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都爭相想上臺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說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臺,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幫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部分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後小組互相幫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學生操練的"面"和"度",使學生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學生學習 的興趣。"此設計就抓住了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激起了學生學習慾望。該任務的設計也體現了為做而學,學了就做的任務型原則。

4. 學以致用,運用新知

在這個部分,教師首先展示課件:在優美的輕音樂中,一張張精美的卡片在眼前不斷閃現,色彩斑斕,造型美觀…… 一張完美的卡片應該是這樣的。而此時,師生手中卻只有一張事先做好的半成品卡片——全都沒有著色,而且現在每個孩子手裡只有一種顏色的蠟筆。為了使自己的卡片也色彩豐富,孩子們必須要主動向他人借筆。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任務的要求:運用所學英語借蠟筆完成卡片製作的任務;注意恰當地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同學間應當互相幫助。

此時,同學們在老師建立的一個貼近生活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的壓力,積極主動的用英語進行真實的交際。這一刻,英語不再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是成為了一種幫助他們做事的工具。這時,英語教學也跳出本學科的狹隘範疇,與美術、手工學科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學科間進行了有益的滲透。這個活動,不僅是讓教師達成了教學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更是讓教師完成"塑人"的任務—— 加強學生品德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互相幫助,懂得共同合作,懂得分享,懂得做人的道理。

5. 家庭作業,學習延伸

u 向你的父母或朋友展示你的作品,請他們做出評價;u 教你的朋友或父母製作一張window card.

在作業佈置上,我採用了展覽式、拓展式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同時也延伸了學習的空間,給學生課後創造了機會運用英語,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做到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便於師生歸納總結。

八、歸納小結

綜觀整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為主導的原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設計教案時,我努力遵循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多樣性的評價,深思自己的教法是否科學,學生的學法是否可行……但我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責任。對於孩子們,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道德的養成、心靈的健全、人格的完整。我們通過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快樂和自信,讓每一顆心靈都感受到平等、尊重,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贏得未來。

曾在某本教育雜誌看過這樣一段話:學習從需要開始,反思從課堂開始,超越從探究開始。最後以這段話結尾共勉,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超越自己,為我校國小英語添磚加瓦!

國小說課稿 篇4

《浦江的訴說》一課是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上海在前進中的首篇。教材為我們講述了黃浦江的一些概況,包括地理位置、流經區域、長度以及功能能等涵蓋地理、歷史、社會、品德諸多方面的知識,容量較大。

從學生角度來看,我們的孩子對於這條母親河有一定的瞭解,但對一些具體的問題還是留有空白的,需要補充大量的資訊資料;從本課在單元中的地位來看,黃浦江見證了上海的發展,應該說本課是本單元中舉重若輕的一課,是條聯絡這上海昨天、今天、明天的重要紐帶;從設計教學活動的角度看,鑑於本課在單元中的地位,同時也借鑑了《備課——規範從這裡開始》中田林一小孫易燕老師的經驗,我將本單元進行了單元整合,因此本課是在完成“拓展與合作”和《上海“亞古都”》之後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對上海這座城市發展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之上,同時,學生還將帶著學習完本課之後激發起的學習探索*望進入《綠色的家園》和《相約世博會》兩課的整合學習。

當然剛才也談到,本課的知識容量極大,這就意味著課中會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獨立收集、整理、歸納資料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同時值得我們重視的是這種能力對於他們今後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堂課中我將孩子們的觀察、整理、歸納資料的學習能力作為學習目標之一,並且初步嘗試使用學習評價表的形式來檢驗這方面的能力訓練情況。

本課中我首次指導觀察、整理、歸納資料的學習能力是通過一張名為“上海過江通道知多少”的表格完成的。這份表格分為四次完成,所涉及到內容為過江的四種方式、四種方式具體的數量、具體的名稱以及四種方式的特點,與學生一起逐步觀察、整理、歸納,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有了初步的認識。

本課中的第二次培養是在學生了解“昨日黃浦江過江情況”的時候出現的,運用一張調查表,指導學生在教科書中通過同伴的互助完成資料的整理與歸納。其實細心的老師會發現,這份調查表在落實前,我是有一定要求的,即我提出了活動是要注意的四個方面:成員要參與、介紹摘要內容要完整、談感受要貼切以及介紹表達要流暢。這樣的話,學生不但瞭解了幹什麼,也明白了怎麼幹,這兩點在學生實踐中很重要。在這裡,需要大家重視的是,有了要求一定要有相應的檢查,因此我在這個環節中還加入了評價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在本課的最後一個活動中,我又一次設計了一個指導學生課後活動的資料收集、整理和歸納的活動作業——找找“黃浦江的作用”,這既是一種對本課教學內容的知識延伸,也是一種學生學習能力得以獨立運用機會。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只有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意訓練的坡度,相信,孩子們的能力會得到穩步提升的。

當然,今天的這節課,只是學生這方面能力培養的開始,我一定會在實踐中會遇到問題,有待改進。同時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給我提出寶貴建議,謝謝!

國小說課稿 篇5

一 教學理念

古希臘人對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有深刻的認識,他們在公元前6世紀,在埃多斯山涯上刻下了這樣膾灸入口的名言:

"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

現代科學研究和實踐證明,經常合理地參加體育鍛煉,能全面增進人的健康,使人充滿生命活力。跑作為鍛鍊身體活動的基本手段之一,不論任何年齡,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古代或現代還是將來,都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所以為了你的健康,為了你的美麗,為了你的聰明,跑步吧!

二 教材分析

1. 起源與發展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於通訊兵在戰場上進行軍事聯絡和傳遞戰物品,需要在戰場上跑得快,又能迅速傳遞物品的戰士,首先在軍隊裡進行選拔。久而久之,發展演變為今天的接力跑比賽,並在19世紀末,被列入田徑正式比賽專案。當時的比賽規則規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區內跑進中從傳棒人手中接棒。20世紀後期,規則規定從接力區後沿向後延長10米,作為預跑線,接棒隊員可以在10預跑區域內任選一處開始起跑,但傳接棒仍然必須在20米接力區內完成。從中也可以看出,在快跑中完成傳接棒和提高跑速是接力棒今後發展的方向。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接力跑是由短跑和傳接棒技術組成集體配合的徑賽專案。它既能發展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又能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學校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田徑正式比賽的接力跑專案有男女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少年女子有4*200米接力,它是由四人配合,各跑一段距離完成全程跑。學校中以4*100米接力運用練習的比較多。

3.教材內容

田徑場上正式比賽的接力跑傳接方法的上挑式和下壓式兩種,起跑方式採用蹲踞式起跑技術。

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後伸出,手臂與軀幹約成40-50度角,掌心向後,拇指與其它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下。傳棒人將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這種傳棒方法的優點是接棒人向後下方伸手臂動作比較自然,傳棒人傳棒動作也比較自然,容易掌握。缺點是接棒後,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換手再傳給下一棒時,則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影響快速前進。

下壓式

也有稱"向前推送"的傳棒方法,應當強調指出,在傳棒時,手臂不要太高,而是用手腕動作將棒向前下方推送入接棒人手中。並且,傳棒人可以用手腕動作來調整傳棒動作的準確性。所以在做此動作時,接棒人的手臂向後伸出,手臂與軀幹約成50-60度角,手腕內旋,掌心向上,拇指與其它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後,傳棒人將棒的前端由上向下傳給接棒人手中。下壓式傳接棒技術的優點是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於持棒快跑。缺點是接棒時,接棒人的手臂比較緊張,不夠自然。採用下壓式傳接棒方法,練習時應培養運動員雙手都能掌握傳接棒技術,雙手不但會傳,而且也會接。

持棒方法 :

右手握住棒的後部,拇指與其它在指分開撐地,拇指與其它三指分開撐地,棒前端上翹。

國中接力跑有迎面接力跑、圓周接力跑和不同距離的團體接力等內容,迎面接力跑一般用立棒式傳接棒。本次課學習上挑式、下壓式接力跑左右傳接棒的方法,其中以學習下壓式左右手傳接棒為主要內容。

4.接力跑教學技術的重點和難點

接力跑技術教學的重點是傳、接棒技術和速度的衍接,難點是在接力區內用高速度跑完成傳接棒技術。如果傳接棒技術差,勢必影響跑速耽誤時間。在擇各棒隊員時,必須根據各個隊員的特長,即各隊員起跑手技術,彎道跑技術,衝刺跑技術和傳接棒技術等,發揮每一個隊員的特長,把最有特長的隊員安排在最合適的棒次上。另外,無論是採用哪一種傳接棒方法,接力棒傳遞的順序,都應是第一、第三棒沿跑道內側跑進,以右手將棒傳給第二、第四棒隊員的左手,第二棒隊員沿跑道外側跑進,以左手將棒傳給第三棒隊員的右手。

三 教學目標

1. 學習掌握傳接棒技術,以學習下壓式左右手傳接棒技術為主要內容。

2. 明確各棒分工和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掌握好傳、接棒時機與配合,控制好情緒,增強自信心。

3.在課外活動和校級運動會等能夠操作運用傳接棒技術。

4.增加趣味接力賽,讓學生在活動中用智慧和技巧與同伴協作,體驗成功樂趣,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四 教學方法與措施

1. 分組練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多次和反覆練習,達到熟練。

2. 組織小組間接力賽,增加競爭性和娛樂性氣氛。

易犯錯誤:

起動標誌不準確;伸臂過早;傳接棒不準。

糾正方法:

初步確定起跑標誌後,根據傳接棒同學的具體情況,作具體的調整,可在起跑處放小紙團作為標誌物;未聽到到訊號,一般不做伸臂接棒準備,熟練後可不採用訊號;明確傳接棒時機和方式,只有通過多次反覆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無誤。

五 教學流程:

一 開始準備活動

1.集合整隊,師生問好,常規檢查

2.宣佈課的教學內容

3.分組活動

遊戲"闖關"

方法: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分別站在兩側拿兩個球,打另一組同學的腰部以下,被打到的同學站在場地後面,另一組學生分兩排站好,()兩個兩個通過封鎖線到達對面。要求:兩邊擊打同學不得越過兩條線進裡打人。

二 傳接棒教學

1.教學匯入

介紹接力跑在學校中地位和作用及今後發展方向,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動機。

2.教學方法步驟

(1)教師學生互動,相互配合演練展示。

(2)循序漸進練習分組練習:

(a)起跑練習。

(b)在跑道內原地傳接棒練習,前後相距約1.5米,內外側跑道站位。

(c)兩組相互觀察、交流、練習,相互提高。

接棒,起跑距離約5.5米

教學設想與要求:

通過講解練習,讓學生明確並掌握知識點及動作要領,經過多次反覆練習,達成合作默契。並提醒學生控制好情緒,增強自信心。

3.教學實踐練習:

(1)分組按跑道接力比賽

(2)分組往返接力比賽

教學設計現要求:

要求學生嚴格按規則完成遊戲,開發集體智慧,發展學生想象力,體驗成功樂趣,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三 課堂小結放鬆活動(4分鐘)

1.學生間相互放鬆,教師指導意念放鬆。

2.課堂小結,師生間相互交流。

3.整理場地器材。(8根接力棒,兩個排球)

4.師生再見

本課預計:

1.目標達成效果較好

2.運動強度在中等以上,平均心率在130-140左右

3.社會交往活動目標達成水平四

4.運動密度在30-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