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唱法的特點

才智咖 人氣:2.21W

唱法;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有的演唱模式, 這種模式直接影響著演唱的外在表現風格,不同唱法表現不同風格。主要分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又叫通俗唱法)、原生態唱法等種類。唱歌是從古到今都有,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聲樂唱法的特點,一起來看一下吧。

聲樂唱法的特點

我國聲樂的唱法基本有三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義大利的美聲唱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盛行的通俗唱法。這三種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賞群體。

美聲唱法這個詞出自義大利語Bel canto,意思是精美、優美的歌唱。是一種著重聲音華採優美,詠歎性重於朗誦性或戲劇性的歌唱方法。其顯著特點在於通過人體解剖學倡導的一系列迫使發聲機構以最精細和微妙的變化自我調整的方法,獲得與人類語言有關的音質、強度、音色以及共鳴進行協調變化出樂感的聲音,來積極參與音樂形象的表現,從美聲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這些概念。因此說,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科學性,特別講究聲音,追求聲音的光彩、力度和連貫、流暢、柔美。要求氣息通暢,高、中、低三個聲區統一,音域寬廣,聲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終含有增強音響的“微顫”(Vibrato),即絃樂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顫動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廣義地講,是指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具有這三類風格的創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狹義地講,主要指演唱民族風格較強的聲樂作品時運用的技術方法與規律,是“民族民間唱法”與“中西結合唱法”的統稱。其特點在於:在提煉和繼承傳統唱法的基礎上,借鑑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優秀技巧,從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正確發聲方法。民族唱法注重聲音的民族性,音色較真實、明亮、靠前。講究聲情並茂,要求氣息深,多用區域性共鳴,高音多用真聲,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氣聲唱法、假聲唱法和低吟唱法。從演唱的風格角度,大致可分為勁歌型,柔美型和藝術型三大類。通俗唱法一般以輕唱為主,共鳴運用不多,喉嚨不要求開啟,呼吸運用普遍較淺,聲音自然流暢,無多大修飾,音域不寬,聲帶及喉部肌肉用力較多。但注重情感表達,有重情輕聲的傾向,表演具有隨意性。

下面對三種唱法在嗓音運用上的異同進行綜合的比較:

一、呼吸的運用

美聲唱法有一整套訓練呼吸的方法,可見其對呼吸的重視,它多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飽滿,氣息流暢自如,聲音託在氣上。民族唱法要求氣沉“丹田”,即用橫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識運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於某些風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與吸的控制上還是有相同之處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吳雁澤先生的一句話叫做“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通俗唱法不太講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為多,吸氣部位偏高,只有少數藝術型歌手,演唱深情類歌曲時,呼吸才運用較深。

二、喉位的區別

美聲唱法要求喉頭下降,保持在吸氣時的低部位,喉嚨開啟,特別要把喉嚨低部開啟,發音管拉長,穩定喉器。認為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開喉是發聲的關鍵。民族唱法認為喉嚨開啟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應就作品風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嚨開大,允許喉頭上下挪動,唱山歌或某些風格性作品時,喉頭可上移。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較美聲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嚨開啟得也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聲都以真聲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嚨開啟不大,一切服從風格的需要。

三、共鳴方面的對比

美聲唱法講究混合共鳴,強調整體歌唱感,整個聲區充分發揮共鳴作用,要求聲區統一,轉換音區不能有痕跡,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強,不必藉助麥克風來擴大音響。民族唱法多用區域性共鳴,允許中間換氣,形成獨特風格。民族傳統唱法中稱頭腔共鳴為“腦後音”,胸腔共鳴為“膛音”。通俗唱法,由於藉助話筒擴音,不需要強大的共鳴(少數勁歌除外),輕唱為主,多用真聲,下部共鳴較多,多用口腔共鳴,盡力保持自然狀態,就像朗誦、說話一樣。

四、聲音走向的比較

美聲唱法,聲音成管狀,豎向執行,即聲音從喉室發響後經過喉腔、口咽腔,往上通過鼻咽腔到上部共鳴腔體(鼻腔、額腔蝶腔)後再送出來。主張聲音從後面上去到頭頂,再從前面出來,有如拋物線,象投擲鉛球一樣,聲音可穿透得更遠,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對聲音直接從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聲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聲音親切、自然、直接,也講究高位置,忌“窩”著唱或“包”著唱。而通俗唱法,發音管短小,聲音靠前,親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聲唱法由於上下聲區貫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甚至三個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寬,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動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間。部分民歌改編曲音域稍寬,某些勁歌或戲劇性作品音域寬廣,嗓音條件一般或未經訓練的較難勝任

六、咬字部位的異同

美聲唱法要求聲音圓潤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後,母音講究“圓”嘴巴呈圓形。民族唱法,母音發音較靠前,聲音反射至硬顎部分,嘴巴呈扁平狀,嘴角向兩邊分開,讓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與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時更靠前些,齒音、脣音較重,強調吐字,因而語言清晰,感情親切。

綜上所述,美聲唱法強調共鳴與音質,演唱偏於唱“聲”,注重發聲的科學性,歌者不易患聲帶疾病,但由於其來自異域,與本民族的審美觀有些差異,因此還不能被廣大民眾普遍接受,是一種高雅和寡的聲樂演唱形式,隨著我國嚴肅音樂的推廣,現在也逐漸被大家接受和欣賞了。民族唱法講究吐字清晰,以字帶聲,字正腔圓,注重聲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種符合民族審美習慣的質樸感和親切感,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注重直與平,發聲自然,崇尚口語化,對聲音考究偏於“情”與前兩種唱法的相似之處在於要求歌者有良好的樂感和表達能力,關於這種唱法有褒貶不一的爭論,但作為一種演唱風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強烈的感染力使其成為一種大眾喜愛的演唱方法,是一種客觀存在,擁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熱愛它的聽眾。

【拓展】聲樂唱法介紹

1. 美聲唱法

簡介:在人類聲樂藝術的發展歷史上,Bel Canto是最重要的發展主線,Bel Canto應翻譯為“美好的歌唱”,在我國一般譯為“美聲唱法”。《格羅夫音樂詞典》、《牛津音樂詞典》及《辭海》中都從各個角度,用各自的方法對此進行了闡釋。《辭海》中說:“Bel Canto是17世紀產生於義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它以音樂優美、發聲自如、音與音連線平滑勻淨、花腔裝飾樂句流利、靈活為特點”。Bel Canto自產生以來,經歷了數百年發展,已具有深刻的內涵。它既是科學的發聲方法,也代表著歌劇發展中的—個重要的歷史時代、一種音樂風格和一種歌唱風格,同時也貫穿著規範的歌唱技能技巧的一種發聲訓練法,因此,也可視為“美聲學派”。作為科學的聲樂學派,Bel Canto自產生,經歷了歷史的考驗,才逐漸形成了完整、系統、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演唱風格。“美聲”的誕生,是有各個方面的原因和前提的。

2.民族唱法

廣義地講可以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帶有這三類風格的創作歌曲的唱法。

這裡所指的民族唱法則是作為狹義地來理解,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風格較強的聲樂作品時所用的技術方法及一些規律。它們既是從戲曲、曲藝、民歌這些民族傳統唱法中提煉和繼承下來的,同時又借鑑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優秀的結果。 研究民族唱法尤其不能離開民族語言,因為歌唱語言是生活語言的藝術加工。 我國民族傳統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頭,韻是肉”、“字領腔行”,甚至帶有藝術誇張地說:“千斤白,四兩唱”,可見對語言因素的強調與重視。 因此語言規律的差別以及對咬字、吐字、語言在演唱上的不同處理與強調程度,是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原則區別。 語言既是咬字吐字的依據,也是發聲、用氣、共鳴等技術手段的依據,又是音樂曲調的依據。而語調、語氣、語勢則是形成風格的主要因素。

民歌和民歌風格的歌曲帶有濃郁的地方音調,在演唱時如能用方言更能表達其內容與色彩,但是地方語與漢語普通話的總規律是相同的,因此用普通話來演唱也是行得通的。

在風格處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悍獷一些,南方民歌則要委婉靈巧一些,高原山區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區民歌要舒展自如一些。我國是個多民族、地域廣大的國家,因而語言豐富、民歌風格多彩,不能一言以蔽之。 一首歌曲是先有歌詞後再譜曲的,演唱者不僅是在重視詞作者和作曲者的歌詞和音樂,而且是在進行一次藝術再創作,要使詞曲溶為一體。既要考慮到曲調的規律又要照顧到語調的起伏,用咬字吐字的技巧將語言加以藝術化、音樂化,才能達到詞曲結合的要求。

3. 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又名通俗唱法) 始於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得到廣泛的流傳。開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後來稱通俗唱法。為適應與國際接軌,現在又改回流行歌曲唱法,簡稱流行唱法。

其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

流行唱法聲音的主要特點是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

流行唱法以青年為中心,可以說是:寫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聽。

古己有之的那種通俗唱法,並非我們目前所指的典型意義的通俗唱法。現代通俗唱法,有兩個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風格樣式國標化;二是它與現代高科技電子技術結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政治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文化上的禁錮被解除,國門大開,首先是港臺通俗音樂一擁而進,形成熱潮。這決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的獨立,而是由於流行音樂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們是如何生活的意願。

同時,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斷湧現,並風格各異,五彩繽紛。流行歌曲從此也受到了國家和人民以及音樂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

在如今這個各類流行音樂充斥於大街小巷電臺電視網路的時代裡,也許流行唱法這個詞大家一點也不陌生了,我們可以這樣膚淺的認為流行歌手演唱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就是流行唱法。曾經有朋友在聚會的時候當面質疑過通俗歌曲有唱法嗎,唱流行歌曲需要學嗎?雖然普遍意義上來說流行歌曲應該是以易於上口便於傳唱為前提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當它發展到一定高度和層面的時候大俗的東西往往會變成大雅,流行音樂發展了這麼多年,已經從曾經的所謂的“自然聲區,不足一個八度”的演唱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隨隨便便抓一大把最近相當走紅傳唱度很高的歌手,比如周杰倫,林俊杰,陶喆,其實他們的歌並不是很好唱的,做一個不太適當的比較,其實在唱法上被許多人有相當程度質疑的周杰倫在《發如雪》裡面高音的高度甚至比帕瓦羅蒂還要高,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和他的歌曲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就說明了其實流行音樂和流行音樂的聽眾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的水平了,所以流行歌曲有唱法,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學習,如果僅僅還停留在“自然聲區,不足一個八度”的層次,那麼它最終會被時代淘汰.

4. 原生態唱法

原生態民歌,顧名思義,就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原汁原味”的民間歌唱音樂形式,它們是中華民族“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

民歌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各個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生動寫照。這些歌曲直接產生於民間,並長期流傳在農人、船伕、趕腳人、牧羊漢以及廣大的婦女中間,反映著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各個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生動畫卷。這些歌由大眾口頭創作,並在流傳中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歌詞越加精煉,曲調漸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民歌的語言生動傳神,它並不是將簡簡單單的生活語言直接拿來,而是也講究韻律,講究比興等傳統的詩歌手法,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是百姓的傑作,是大眾語言的精華。

我國民歌的種類極為豐富,主要有內蒙古的長、短調牧歌,河套及周邊地區的漫翰調、爬山調,陝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寧地區的花兒,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陝南、川北的姐兒歌、茅山歌,江浙一帶的吳歌,贛、閩、粵交匯地區的客家山歌,雲、貴、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彌渡山歌,藏族聚居區的魯體、諧體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據專家介紹,“原生態”這個詞是從自然科學上借鑑而來的。生態是生物和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一種生存發展狀態,原生態是一切在自然狀況下生存下來的東西。原生態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達出的東西,而把很多民歌進行改編等則是原生態狀況的變異,屬於非原生態。

原生態唱法只是區別於學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種說法,學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態唱法卻是一種原始的未加工過的唱法。

TAGS:聲樂 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