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職業人物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64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訪談職業人物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訪談職業人物心得體會

訪談職業人物心得體會1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xx省教育廳組織的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班,聽了xx教授關於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專題講題,現把我聽後的心得體會談談。

首先我作為一個才走出學門到工作崗位的人,分配到學校做教師,可以說是瞬息而變的事實——學生的身份變為教師。然而,真正能成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說要有一個過渡過程,而實際工作又希望每位老師要縮短過渡時間,儘快成熟。聽過專題講座後使我受益非淺,讓我體會做一位高等學府的好教師,是黨和人民,也是學校,我們先輩和學生對我們的希望和要求,也將是各位老師“嚴以律己”的必然結果。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如何做好一名高校教師的感想:

一、大學教師的地位與作用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這一事業的承擔者就是教師。教師傳遞人類的文化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師的歷史使命,光榮而艱鉅。人們用“百年樹人”來表達教師工作的深刻意義,用“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表達對教師的崇敬。“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民族希望之所託,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教師又以其特定的歷史任務,起特殊的社會作用,構成其特殊的社會地位。

大學教師不同於一般教師的特殊的作用是:其一,大學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培養高階專門人才,而高階專門人才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中起骨幹的作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最終取決於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數量和質量;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昌盛,綜合國力的增強,社會的整體進步,很大程度取決於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的數量與質量。而高階專門人才的質量,又取決於大學教師的工作。

其二,大學教師,既是文化科學的傳遞者,又是文化科學的創造者。歷來對人類社會有偉大貢獻的科學家、思想家、活動家,不少是薈集於高等學府或當過大學教師。人們往往把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同文化發達、科學昌盛、政治民主、人類進步緊密聯絡在一起,用“學者“、“專家”來稱呼大學教師,把大學教師的聲望作為一個國家學術水平的標誌,把大學教師的社會地位作為一面文明建設的鏡子。

其三,大學教師,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社會活動家,以其專家、學者的身分,對科學、文化、經濟、政治的遠見卓識,參與社會活動,直接為社會服務。在現代資訊社會中,大學教師對社會改革的高見,對重大事件的評論,在報刊電臺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起著輿論導向的作用。

由此可見,大學教師的社會地位,就其實質來說,不是人為規定的等級,而是由其對社會的作用與貢獻決定的.。中華民族,歷來有“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人民對於教師,懷著素樸的崇敬感情。碩學巨集儒,有著更高的社會地位,因為他們代表著學問道德。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即使是剝削階級最高的統治者帝王,對於自己的老師,也不得不“執弟子禮”,所謂“當其為師,則弗臣也”,以表示對教誨自己的師長的尊敬。

二、大學教師的任務

高等學校一般有三個基本職能,第一培養高階專門人才;第二發展科學;第三直接為社會服務。高等學校要實現這三個職能,主要依靠廣大教師。

大學培養高階專門人才,主要是通過教學形式。因此,教學工作是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每位教師必須努力教書育人。根據專業設定,培養目標,教學大綱,認真備課以及編寫講義教材,有計劃地進行教學,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與教育關係的規律,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大學生的智慧,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訪談職業人物心得體會2

通過這次的訪談,我瞭解了許多大學生所面臨的選擇與彷徨,在嚴峻的就業壓力形勢下,部分畢業生選擇了讀研,繼續深造自己,也有的選擇了就業,但我個人覺得這要視每個人的性格,興趣,價值取向而定,無論哪種選擇,最好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目前對大學生來說由於連年的擴招帶來的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企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私企就業崗位少,全球性經濟危機又雪上加霜,大學生就業仍然存在很大困難。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都轉向考研,引起新一輪的“考研熱”。也就是說現在的研究生情勢也不樂觀。因此只有脫穎而出的人才會有更好的優勢考研進而就業。這也是組多大學生需要認清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對我個人而言,讀研以後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一定能緩減就業壓力,高學位並不等於高職位、高薪水。其實就業難不難,主要看個人能力與內心期望值之間的差距,綜合素質很強,到哪裡都是搶手貨;但如果是眼高手低的話,現實與期望落差會很大,高不成,低不就的,自然很難找到工作。所以,給自己一個合理客觀的分析,定位,是很重要的,克服浮躁情緒,踏下心來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社會。

這次訪談的結果真的印證了老師在上課時所講授的內容,可以稱之為實用知識。這種實用知識相當於哲學上的理論知識。首先,一個人應當對自己的職業有個大致的規劃,而不是毫無目標。只有這樣確定了方向,我們才能更好的朝著目標努力。其次,影響人們選擇職業的方面真的是多方面的,正如老師上課讓我們選擇的:待遇,福利,工作環境,發展前景,個人興趣愛好。而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不同選擇自己的職業。其實,我個人覺得,個人的興趣愛好還是很重要的。試想,如果邵秀英對考研完全不感興趣,那她又怎麼會在豐富多彩的大學裡,當週圍的人都去忙於社團、交際、娛樂活動等時,而她卻一直默默地學習,對考研矢志不渝呢。只有有了興趣愛好,才後有動力,有進步,才會像邵秀英同學一樣取得那麼多的成績,進而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最後,我覺得人應該認清自己,認清自己包括很多,比如明白自己的優勢、劣勢;知道哪些對於自己來說是機遇,哪些是威脅;更要明擺自己的方向所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機會,勇往直前,達到我們自己想要的目標。而在我們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後,就應該逐步向目標奮進了。應該有目的性的,一步一步向前走。明白將來那個工作所要求的是什麼,我們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技能、素質。如果自己還有所欠缺,就應該抓緊時間做功課了。只有讓自己足夠配得上那份工作,我們才有十足的把握贏得那份工作。

然而,理論最終是要付諸到實踐中去的。我們不能只靠理論生存。在現實中進行訪談是有根據性,有目的性的,跟自己所學的專業有很強的掛鉤性,這樣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去考察實際情況,比如借鑑他人的學習模式如何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增加也他人的交流,不閉門造車,開啟我們的視野,多與實際接軌,這樣才能更加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

課堂上所講的畢竟不是我們的實際經驗,所以不能完全依賴課堂。我們要把課堂的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當然,人的實踐活動需要理論來指明方向。但是也不能唯理論是從,應以理論為指導,以實踐檢驗理論。在這次訪談中,我瞭解到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不再是決定職業發展中達到的高度的唯一因素。就算我將來考取了研究生,有了高學歷,獲取了更豐富的知識,到頭來我還得迴歸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實踐來檢驗我的實力。所以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是個人品質和能力。這是課程教授中所沒有提到的。其實,現實訪談結果與課程講授內容的差異性是我所預想到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理論知識有時候有一定的滯後性,需要在實踐中發現。這就更要求我們在掌握好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高效的做好本職工作。

訪談職業人物心得體會3

一次簡短的訪談到這就結束了,首先感謝我朋友能在百忙的學習中抽出時間接受我這個人物訪談,通過這個訪談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感受也收穫。

想當初剛步入大學時,一心想著四年後一定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職場天下的,到時候就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並抱著這個信念努力著。那會兒的確很單純,很天真,空有一腔熱血並躊躇滿志。等大學上到現在心緒開始慢慢沉澱,也開始認認真真的替自己的未來考慮了。那些不著邊際的理想、空想也從我身上蒸發。我們所關心的不再是烏托邦,而是現實的世界。大學,一個從理想世界到殘酷社會的跳板,讓我們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會現實的殘酷的一面。我想,對我們這群沒有見過世面,整天呆在校園裡的莘莘學子來說,就業是一個不能再遙遠的話題。但是,我覺得,我們就更應該好好考慮就業這個問題,那樣才不會被將來的就業打個措手不及。

聽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很有感觸。似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原先的天真爛漫的想法從腦海中浮現,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觀念,穩重了,踏實了,似有驚醒夢中之人。這才發覺,現實不如理想般美好,我們也不應該對現實渴求什麼,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現實是有著不可越過的鴻溝,但經過細心經營也會別有洞天,讓人痴迷、讓人嚮往。從這堂課中得到的最大收穫不是理論部分,現在想想,理論知識,在腦海中的印象似乎蕩然無存。但讓人記住的是那些老師向我們講的身邊實際經歷的事情,身邊的事情總是最真實、最具震撼力、最讓人有一種與社會接觸的感覺。所以作為快要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將面臨著很繁重的壓力,而在我們認識了這一嚴峻的課題,我們就得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只有正確地認知就業形式,分析就來形式,我們才能更好地為自己邁出第一步鋪下平磚,只有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式,我們才能更好地不斷訓練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實自己,為自己在迎接挑戰前做好武裝,只有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式,我們才能趨利避害,排除我們前進的障礙,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因此,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對於我們每個在校大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以上是我通過這次訪談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活動的一些感受。下面再來談談我在這次訪談中的收穫。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選擇考研與選擇就業是一樣的,我們現在都站在人生的交叉口上,無論是選擇考研還是選擇就業我們首先要做的都必須是完善自己,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在思想上重視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不能只重視皮毛,要學得精,鑽得深,此外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拓展知識面,豐富自己。因為我將來是考日語的研究生並從事與日語有關的工作,所以我就要在專業上多下功夫,不僅熟識現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同時我還要繼續充分運用學校圖書館這一優越的條件,尋找與之有關的書籍進行閱讀,從多角度、多方面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當然我也會利用網路瞭解這一專業有關的資訊,在適當的時候,我也會向自己在別的學校的朋友瞭解相關知識,做到全面瞭解。

(二)、要端正心態,認真負責的對待每一天的學習,謙虛穩重的處事,樂觀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時刻保持自信心。在競爭形勢如此激烈的今天,我們要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俗話說的好“是金子總會發光”,我們不能因為一件小事的不順就自怨自艾,也不能杞人憂天,對待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我們時刻要認真對待,要謙虛謹慎的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面對生活中不知何時出現的考驗,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欣然接受,哪一個成功人士不是在磨練中錘鍊出來的,儘管如此,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永遠對自己有信心,這是成功的法寶。

(三)、要培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經營良好的人際交際網,要學會做人。當今社會的客觀形勢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善於與他人友好相處,在這一點上我要堅持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不管何時何地給需要的人一隻手,或許在你有困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熱心幫助,不能因為一味的付出而未得到回報而放棄自己的做事原則。朋友的關心永遠是無私的。

(四)、要不斷培養自己的交流能力,積極參加對自己有益的各項活動,從活動中去體驗、感受。也許由於自己一些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一直不願徹底放開自己,始終壓抑著自己,從這次與劉育紅姑姑的交流中,我深刻認識到鍛鍊的重要性,今後要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來不斷地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現在還在學校的我們並不知道社會的複雜性,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磨練自己。

(五)、要有自己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處理事情、獨立面對困難。我們不是溫室裡的娃娃,父母不可能永遠陪在我們身邊,我們總要長大,脫離父母的懷抱,正如鳥兒離開窩獨自飛向遠方。因此在紛紛擾擾,燈紅酒綠的社會中,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要自立、自強、自信。面對問題要沉著應對,多方面考慮問題。如果我們無法獨立,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何以生存,談何生存。

(六)、要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對於已既定的目標要不畏的走下去。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對於自己的目標就要有一顆堅韌的心,腳踏實地的走下去。

總之,通過這次的生涯人物訪談,我學到了很多,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已經得學會去面對將來要發生的一切,對於將來我們要做好準備,就業形勢的嚴峻,專業的發展前途,人際關的營造,能力的培養,信心的樹立,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這是我們進入社會前的必修課程,如果我們修不好這門課程,殘酷的社會將會無情的把我們驅逐。

這次的人物生涯訪談讓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為了自己的目標我也會一步步走下去。相信自己,沒有什麼不可能。在屬於自己的人生舞臺上,我們是自己的導演,前半部分如何殘缺不全,我們都無法改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後半部分日臻完美。因此接下來的大學生活,我要充分利用每一天去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挑戰自己。對於自己的薄弱點,這次訪談暴露出來的缺陷和不足我要有意識的去提高,加強。對人待物親善,爭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融入時代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