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07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成就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就心得體會

成就心得體會1

清楚地認識自己是為了更的完善自己。如果我們本身是月亮,我們就不要夢想成為太陽;如果你是一頭驢就不要想成為馬;如果你只是一棵小草,那就不要想成為大樹和花朵。我們如果能清楚認識自己,那就是如果我們是月亮,就不想太陽的事,只想要怎麼樣成為最好的月亮;如果是一頭驢就認真地拉磨吧;如果只是一棵小草,那就做最獨特的一棵吧。月亮它想成為太陽,但是不管它怎麼樣努力它還是一顆不會發光、發熱的月亮;一頭驢不管它怎麼樣努力地去奔跑,它還是一頭個兒不高的驢;一棵小草,不管你多麼努力地長高,還是要遭遇春生秋死的宿命。

所以我們不要被別人華麗的語言所矇蔽,也不要被別人有口無心的讚美而沾沾自喜,更不要盲目地去相信別人。

如果你是一塊金剛石那就不要去聽別人怎麼評論你只是一塊石墨。如果你是一塊石墨也不要去在意別人說你:那只是一塊石墨罷了。因為專家知道,其實石墨與金剛石只有一步之遙。

我不漂亮,也沒有一個好的出身,更沒有一個高的學歷,甚至是我連工作要求的年齡都達不到。人們常常都把我當小孩子看,但是,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始終都自信地認為,在同齡人當中,我是優秀的。甚至我可以認為我比那些出身好的和學歷高的都更努力。我也清楚地知道我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上進和努力將會是我最特別的地方。

成就心得體會2

有幸能聽到王光蓉老師做的《研讀教材、走進教材、成就高效》的培訓報告會,下面將談談我的培訓心得。

王光蓉老師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具體成顯地講述怎樣研讀教材。一、學段目標比較表;二、從課標入手,關注導向;三、研讀教材,1、從單元入手,關注整體;2、從文體入手,關注課型;3、從課文入手,關注要點;四、研讀教材設計與賞析。有效學習評價的內容應該是多元化的,對於評價的內容應該注重全面性和深刻性。學習評價應該關注學生學科素養的全面發展,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還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學習評價的方式也應該是豐富多樣的,按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根據評價的歷時,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還可以分為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等。之所以評價的方式這麼多,就是希望對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正確地看待學生的學習情況。

新課程標準為學習評價賦予全新的內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是於種種原因,許多老師對課改背景下有效學習評價的理念理解得還不夠透徹,對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習評價認識得還不夠深刻。中國目前中國小生的課業壓力比較大,素質教育發展不夠全面,學生的課餘生活被繁重的作業佔據著,對知識的探究與創新匱乏。

王光蓉老師殷切希望與會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總有走進教材並善於深入研讀教材,賦予教材鮮活的生命力,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閃現智慧的火花,學生靈活思維才會發生碰撞,語文課堂才有可能洋溢位強盛的生命活力。

成就心得體會3

我曾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課堂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可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並不認可這一點,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時,往往表現得極不耐煩,有的老師因怕學生的錯誤回答浪費時間,粗暴地打斷學生的發言,立即請其他學生重新說;有的怕學生不著邊際地亂說,打擾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一說完,老師就忙不迭地予以糾正,不給學生反思的時間;更有甚者,對學生的錯誤回答乾脆不置可否,把正確的回答作為重點研究的物件,以求樹立起正確的榜樣,甚至不給回答錯誤的學生下達“坐下”的指令,可憐的孩子只能一臉尷尬地站在那裡……凡此種種,都表明不少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很好地、藝術地進行評價。使寶貴的“軟性教育資源”白白地浪費掉了。

我曾聽有位教師執教《園的認識》一課。一開始,這位老師讓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學生畫完後,老師展示了學生的一些作品,其中有的同學畫的很規範,可有的學生畫得很不規範。老師先讓學生進行評價,看哪些畫得好,哪些畫得不好,並說說畫得不規範的原因。學生爭先發言,有的說是帶尖的腳沒有固定好,有的說是因為畫圓時圓規兩腳的距離發生了變化,等等。這時老師及時提出問題:“你們認為畫圓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怎樣才能畫出一個規範的圓呢?”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很快就總結概括出畫圓的方法。

這位數學老師善待學生的錯誤,對錯誤不是劈頭蓋腦地否定,也不是訓斥和不屑,而是認真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幫助學生認識錯誤,不僅徹底“根治”了錯誤,而且將教學引向更深處。我們在敬佩這位老師的同時,更應對我們的教學進行反省。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也許我們更多的教師不願像這位數學老師這樣直面學生的問題,進而循循善誘。而是害怕浪費時間,而刻意去迴避錯誤;而是盲目發飆,對學生冷嘲熱諷,或者不理不睬,來個“冷暴力”;而是因為害怕駕馭不了課堂,而有意忽略了學生出現的錯誤;而是在單純重視結果的心理指使下,老師對待“正確”肯定比“錯誤”更為關注。老師的這些做法,讓珍貴的課堂教育資源白白流失的同時,扼殺了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更深深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回答錯誤,我們應該做到,一要學會積極評價。用柔性的分析的話指出錯誤所在以及出錯的原因,同時肯定正確的部分並予以鼓勵。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慾,同時也營造了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二是要學會“耐心等待”。當發現學生的回答有“越軌”的苗頭時,不要一下子扼殺,要鼓勵他們“言無不盡”,把想說的話全部說出來,給足學生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才能徹底“診察”出學生出錯的癥結所在,從而“對症下藥”。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學生出錯並非全是壞事,若果教師有一顆寬容的心,有“化腐朽為神奇”素質,那麼錯誤一定會成為引領學生從疑惑到頓悟的橋樑,錯誤也會讓課堂精彩紛呈。

成就心得體會4

到前瞻學習三天了。在這三天中我感受最深的是:18年來,我一直都活自己為自己製造的假象中。這種假象甚至讓自己開始自負。總覺得自己的思想是多麼的成熟,自己的做法是多麼完美。可是在這三天中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從前是被自己的言語欺騙了。說著容易做著難

速度決定成敗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還真的不明白。思考了兩天,總算是想出了一點頭緒。結合自己來說:走路時是否想過是要先出左腳還是右腳呢?如果想著這個問題開始走路,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應該先出左腳還是右腳。關於這個問題你至少也要想十多秒,更糟糕的可能會浪費掉一個小時或是一天或是一個月或是更多的時間。但還是沒有得到是先出左腳還是右腳。如果一開始就不要為這個問題想得更多,自己試著走走看左腳和右腳究竟誰是誰非。其實根本沒差別。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就是為了類似的問題而讓自己優柔寡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要維護表面上的自尊和優越。問題就出在這裡了,我們為了那些毫無價值的東西而浪費了時間和機會。所以我對自己說: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吧!哪怕錯了也是經驗。

成就心得體會5

我們經常說好孩子和壞孩子,其實就是好孩子有好的習慣,壞孩子有壞的習慣,歸根到底父母必須給孩子制定好習慣,經常碰見超市有孩子在地下打滾哭要買玩具,

或者看著電視吃著飯還需要別人來喂,說來說去都是不好的習慣造成的,久而久之,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是一個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在學校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服,大小便,回到家裡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都不會做了,這也是習慣的一種,包括我也一樣,看不慣孩子磨蹭,或者看不慣他們做事不完美而急於自己包辦所有的事情,孩子在學校養成的習慣也在我們的包辦中消失了,孩子知道了在學校我是自理的習慣,而回家就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可能父母也有很多的無奈,早上時間匆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壞習慣也是一點一點累積造成的,我們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對孩子負責,讓我們一起養成好習慣!

成就心得體會6

清早,我起床整理床鋪時,突然發現枕邊放著一張摺疊著的白色繪畫紙,上面幾個娟秀的字跡映入眼簾:“親愛的老爸收,女兒親筆”。霎時,我心裡已明白了幾分,急忙開啟信紙,女兒那一句句打動人心的話語讓我潸然淚下……

事情還得從幾天前說起,因一點小事我和老公鬧彆扭,倆人處於冷戰狀態,互不搭理,家裡自然也少了些許歡聲和笑語。(如果家裡真有事了女兒便成為我們中間的傳話筒,傳遞資訊。)我曾和女兒進行交流並試探著問她:“如果爸媽分離,你同意嗎?你會選擇和誰一起生活?”女兒的回答坦誠而肯定:“媽媽,每個人的親生父母都只有一個,你是我喜歡的媽媽,他是我親愛的爸爸,我是你倆的唯一,我不想讓你們分開,更不想讓我們的家失去溫馨和快樂,我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一個幸福的整體!”女兒所言極是呀!看得出孩子對幸福家庭的渴望,之後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後來,我和老公心照不宣,彼此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比較深刻的感悟,在女兒的撮合下,我們倆的火氣已基本消除,並相互交流了看法……

是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是一個孩子成才的搖籃和土壤。創設良好的家庭壞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是每位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曾看到一篇文章這樣寫道:一位成績優秀的女中學生深夜不歸家,有人關心的勸她,她卻蠻有理由的說:“我不想回去,看到那個烏煙瘴氣的家我就煩!和別人在外,有說有笑,輕鬆得很,我不想回去!”有一位學生的家長愛打牌,他怪自己孩子成績差、不爭氣,要求孩子自己認真些、努力些,這孩子說:“你懂什麼,你只知道打牌,懶得理你!”……看到這裡,心裡不由為之一震!是啊,孩子在家裡得不到溫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作為家長我行我素,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天長日久,蒙受著這種洗禮,必定會影響孩子成長的心理因素。久而久之,家中缺少了溫馨氣氛,失去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自由、和諧的發展空間,最終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而毀滅一生。

可見,良好的家庭壞境,易於溝通情感,利於孩子身心健康、茁壯的成長。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家長應在孩子面前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用我們的言行來影響、感染、薰陶孩子,讓他們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培養出他們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他們才有可能在求知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孩子是社會的財富,是祖國的未來,讓我們作家長的盡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成就心得體會7

我從小就有一個夢,而那個夢卻被我深藏在我的心裡,沒有人知道,哪怕是家人還是朋友。我都從不提及。因為我害怕,害怕被人知道,偷走了我的夢。

小時候我想,那個夢的實現將要等到我長大以後。而後來稍稍長大一點,我知道了,為了那個夢,我將要付出我的全部,但是我不知道全部有多少。但是從那一刻起,我就把的肉體贈給上我的靈魂,而我的靈魂一定要是為了那個夢存在。現在長大了,我覺得已經長到了小時候所想的那樣的長大了。但是卻失去的方向。才知道原來現實與想象的距離是那樣的遙遠。遠到比一千光年的距離還要遠。

其實南方的天氣從沒讓我冷到發抖。但是現在我不知道是真的很冷還是其他別的原因,我一直在發抖。控制不了地抖。事情往往是說的時候很容易,但是到了做的時候卻發現是萬般的困難。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在擔心什麼,在害怕什麼。那麼多的不確定真的有那麼難嗎?是進還是退還是徘徊?夢想說:現在要開始我的行程了。可是我的靈魂為什麼會抗議呢?為什麼肉體在發抖呢?也許我害怕失敗,我害怕夢想的破滅,但是一直在說地:不做是不會成功的。卻不能說服自己呢?

只為努力,為自己奮鬥,可是平凡的人總是害怕那麼多的不確定,所以平凡的人那麼多。我想成為神,我不想平凡。可是要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努力的時候而不迷失方向?我不知道除了毅力、恆心和目標以外還需要什麼。我想是沒有人會來告訴我的,只能靠自己了。只可以千萬遍地說,我為了夢想而努力,我為了夢想而奮鬥。我不能看不起自己,卡勒斯說過:上帝是偉大的,我也是偉大。所以我也要說:我和他們是站在同一條線上的。

野心家和成功者,他們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怎樣的艱辛,我不知道。他們是否遭遇過失敗和不幸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非常清楚一點:他們心裡一定是非常堅定而且相信自己的。我知道我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我有我的抱負,我有我的夢想。這些東西別人是不會來幫助我完成了。只能靠我自己,也許在這過程中我會遇到很多的不幸,或是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難道我不去做幸運就會降臨,以後就可以一帆風順。我想不然。

所以我對自己說:不管別人怎樣對我,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只為了夢想而奮鬥。社會是那麼的複雜,如果一個他只是想著他要成功,而忽略了在這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種種。那麼我會笑他是一個痴人,他只是一個小孩子。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他只想到美好的一面,而不去想陰暗的一面,那麼當他走在陰暗裡的時候就會驚慌失措。我想這是阻礙我們成功的絆腳石。必竟社會是人與人的社會,而別人我們是根本不瞭解的,我們最多隻是最清楚我們自己,我們能最信任的也只有我們自己。別人會做什麼?我們不知道,我們能做的就是隨時做好準備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成就心得體會8

30年的光陰,成就了什麼?是歲月積澱的從容不迫氣質,還是生活練就出的鏗鏘玫瑰?

深圳高階研修班“充電”第一個上午,就被李榮華“華姐”充滿激情的團隊建構活動深深吸引。輕鬆、熱烈而富有創意的團隊破冰活動消弭了學員之間的陌生感。“你就是團隊,團隊就是你”、“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讓教育流過學生的身體,成為他的智慧”……活動中,華姐的金句不絕於耳,讓學員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確了團隊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班級管理輕車熟路的華姐,利用輕鬆愉快的遊戲,更向我們傳授了幾個班級管理的殺手鐗——“鼓士氣”、“鼓掌”、“微笑”、“4S”……雖然之前也曾參加過類似的團隊建構活動,但華姐把教育理念融入到每一個活動中,實實在在接地氣!而當得知活力四射的華姐孩子已經30了,我們更是詫異不已,深深被她的活力朝氣、良好心態、緊跟時代所折服!

活動最後,學員們以報數的方式組建了5個學習小組,組內分工,並民主評選出10名班委。華姐也向我們佈置了接下來幾天的學習任務。

相信華姐的教育理念一定會流過我們的身體,成為我們的教育智慧!最後,分享今天的小收穫與大家共勉——

做事的態度——全力以赴,而非盡力而為

做事的形式——創新高效

做事的方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成就心得體會9

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了,回過頭來仔細去想,那些成功的孩子除了具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家長的高度重視和培養外,主要得益於他們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學校教育實際上提供給每個孩子發展的機會是相同的,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最終成就卻完全不一樣呢?對他們來講,最主要的還是良好的心理和習慣。

仔細跟蹤觀察那些優秀的學生,他們的良好心理和習慣表現在:比較強的好勝心,不服輸,競爭心很強;自我約束力很強,堅強的意志力;做事井井有條,具有良好的順序感和次序感; 心裡比較平靜而且冷靜,定力足,不被無關的事務所幹擾;心裡比較單純;生活高度規律;做事具有極強的效率感;比較執著,對事專心致志;比較強的責任心;人際關係比較單純;理想化的人格特徵;富有激情,做事鍥而不捨;對待任何事情要求的標準比較高;講求原則;顧全大局;生活目的明確;具有浪漫情懷;有較好的氣質修養;書生意氣足;心裡內涵比較豐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追求理想;易於被老師所關注;具有較好的成功心理;能夠經常性的體驗成功的效能感和幸福感,心理健康、積極、向上;有些具有較好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有較好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孩子良好心理的形成具有年齡階段性。成功的孩子在關鍵時段都能夠走在同齡人的前面,比如學習,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是一個關鍵期,這時候I必須要不掉隊,正常的發展,極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國中二年級不掉隊,沒有分化,極好的完成學習任務;高中二年級沒有分化,且不斷的進步,因為高二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穩定期和成熟期,那麼,堅持走下去,其人生的結果肯定不會太普通,一般比較優秀。幼兒園、國小至高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和習慣會影響整個人的一生,大學階段只是將所有良好的習慣予以鞏固而已。

成就心得體會10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沒有誰會希望平庸。哪怕那個說他要平庸一生的人也是為了不要平庸,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道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要把言語化為行動呢?是不是覺得很難。對於我來說是這樣的。好,那現在問題出來了。渴望成功,你也知道該怎麼做,但是你不敢去做,那麼你就去做白日夢吧。

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陷餅,天下也沒有白吃的午餐。不把言語化為行動,所謂的成功那只是別的人。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怎麼樣才戰勝自己呢?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們都知道這句話,但是能真正體會這句話的人又有幾個呢?

想一想,我們為什麼不能戰勝自己呢?因為害怕,因為擔心,有時候是為了很久以後才發生的事擔心,有時甚至是為了發生機率很小的事擔心,而有的時候我們卻在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擔心。再想一想,我們要為這些擔心付出我們的多少精力和時間。

再想想,保險公司之所以能日進千鬥。其實那些保險公司的老總們也是看到大多數人的弱點:他們在為很少發生的事擔心。我想如果有一天,人們的這種擔心減少到50%,那我估計將有90%的保險公司將要關閉。如果我們正常人想要戰勝自己,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不要為未來擔憂。那樣自己就能發現其實也沒什麼,現在做了以後再說。要相信不會發生。

我認為要戰勝自己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永遠做自己。不管你看到別人有多大的成就,或是別人有多高的學歷,也不要羨慕別人的漂亮臉蛋和美好身材。這些都只會成為束縛你成長和成功繩索。

愛默生說過:每個人都會有一天會感到嫉妒是無用的,而模仿無異於自殺;因為不論好壞,人只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只有耕種自己的田地,才知道這份能力是什麼。

成敗不在於大小,只在於你是否已竭盡所能。

成就心得體會11

我在通向成功的路口徘徊著,是選擇走過去,還是斷續徘徊?未來路上的那麼多的不確定讓我不斷的猶豫再猶豫。不是我不敢走過去,是因為做什麼事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承載起那麼多。我不知道剛剛長大的我有多少承受能力。我害怕,我是一個多麼沒有安全感的小女孩。

可是夢想,我的夢。沒人知道我的夢,因為那只是一個祕密,既然是一個祕密所以我要好好的保守它,誰也不可以使它破滅,誰也不能夠,這其中也包括我。我一直在思考,我應該怎麼樣去實現我的夢,現在也許就是一個機會,但我不知道我有沒有長大到足夠可以抓住它的時候。所以我猶豫了。

人生就像是做選擇題。一個答案只有25%是對的機率。我知道做選擇題不是我的長項,我的長項是做主觀題。但是選擇題不得不做,不做就連25%的機會也放過了。但是做?我不知道正確答案,而隨隨便便選一個於我來說是多麼的困難,那需要付出的將會是我的一生。所以,我敢拿我的一生做這個選擇題嗎?可是,那個夢於我來說又是多麼多麼的重要,我不要做象牙塔裡的孩子。也許經歷風雨我們會更美麗,但是風雨也會讓我們蒼老得更快。所以人生中的那麼多不確定又再次讓我惶恐了。

我記得曾經就說過了一句話,別人的故事於我們來說那只是單純的故事。只有我們自己的故事那才是生活。故事裡的那份真與誠、辛酸與苦辣才是我們真正品味過的。所以那些口口聲聲說從別人的故事裡,體會到人生的人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那些人不管他們有多老,也還是象牙塔里長不大的孩子。他們可以只能自以為是的批判別人,可是他們知道他們有權利嗎?那只是一些自大的傢伙罷了。

好與不好,有什麼通用的定律嗎?我想是沒有的,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分數就是了;對於一個商人來說錢就是了;而對於一個平庸的人來說,好與不好在他們的心中又是怎麼樣的定律呢?我想我現在也是一個平庸的人,我自己也想不通,道不清。也許老師教過我們,但是當我們發現老師教給我的東西根本不足夠養活自己時,是否也會產生懷疑。必竟有的老師也只不過是個孩子。他們只有告訴我們說成功是要努力和付出代價的,但是要怎麼樣具體去努力和付出代價卻沒有告訴我們。是啊,努力、付出代價誰都會說,我們都習以為常了。可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有誰真正地告訴過我們怎麼樣去做。說,誰都會;而做,又有幾個會呢?

勇敢地走過去,以後的事以後再說。雖然我是一個很惜命的人,但是我現在連死也不怕了,那還要怕什麼呢?可是心中的兩個小人總是在打架,自己的身體也在發抖。我到底有多勇敢,我自己也不清楚。走過去也許容易,但是當踏上無間道後就根本沒有還身的可能。曾經的海誓山盟現在顯得是那樣的蒼白

成就心得體會12

那次,我們學校舉行了桂賓老師的《感恩成就未來》大型演講會。回憶起那一聲聲雄健渾厚、洪亮有力的吶喊,回憶起那一個個感人肺腑、動人心絃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當桂賓老師用他那高亢激昂的聲音,聲情並茂地演講時,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是激動,還是悔恨?這些應該都有!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把我們送去讀書,讓我們吃好穿好。他們為了我們,會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嫌父母嘮叨,嫌父母嚴格,甚至有時會跟他們頂嘴。當我們氣憤填膺時,你有沒有注意到父母在房間裡嚶嚶哭泣呢?此時,你又會不會感到有些愧疚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意,更何況我們人!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我們應該懷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去感謝那給我們生命的人,去感謝那給我們關懷的人,去感謝那愛我們勝過愛自己的人,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

這次講座落下了帷幕,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動。父愛如山,承載我們生命的時時刻刻;母愛似水,浸透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請敬愛和關心我們的父母吧!

成就心得體會13

今天聽了專家的講座,深有感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家長要多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收拾習慣、就餐習慣、閱讀習慣等等。明確不同時期孩子有不同的敏感事務。要針對孩子不同時期,培養相適應的好習慣,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

我對孩子收拾習慣的養成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包括玩具、圖書的收拾,自己的鞋襪、衣服的整理。還有就餐習慣的培養,引導孩子自己擺放收拾碗筷等,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家長要有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意識。越早培養好習慣越能促進孩子成長,家長樹立給孩子培養好習慣的信心很重要。

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而且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引導孩子的閱讀興趣。開始的時候,可能孩子不太願意,跟孩子平等溝通後,讓孩子積極主動去做,鼓勵比批評更重要,但是要把握好度。而且主要是我們家長也要在尊重的前提下遵循孩子發展規律的情況下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好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作息習慣、交流習慣、飲食習慣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父母的榜樣作用。所以我們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細節的陪伴,還要更多的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心靈的成長,用心陪伴孩子。明確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慢慢來養成,不能操之過急。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從我做起,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處處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成就心得體會14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馬寨一中實施感恩教育已經僅十三個年頭,學校從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材。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如何實現感恩教育的規範化與效能提升”,發言稱不上,我只是想談談自己對感恩教育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理解。

申校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目前學校在感恩活動中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缺乏理念引領,二是缺乏活動創新。理念層面學校通過鄒越老師的團隊等對師生進行了一系列培訓和學習,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領作用。我想重點談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校感恩教育活動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馬寨一中的感恩教育在各個方面已經做得相當成功,我想能不能在學校做好感恩教育的同時帶動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例如:哪些家庭的感恩教育做的相當好的,可以請這些家長和孩子一起向全校師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還可以改編成劇本、小品演出,製成感恩小視訊、電影、電視等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討論等形式,澄清與抵制各種消極的、錯誤的道德意識,正確認識自身不足。激勵學生不斷反思現狀,設計未來的價值理想,讓學生在這種不斷的“獲得”、“反思”、“設計”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生成,從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二、呼籲感恩教育“鏈條化”。

感恩教育各校都在做,各個階段都在做,有的做得紮實有效,有的只不過是在課堂或者小範圍內做了一些碎片化的、不夠系統的感恩教育活動,這是學校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現如今我們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大學生小時候學知識,大學生活學禮儀。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小就樹立一種感恩情懷。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世界各族人民都應該具有的最基本常識,感恩教育不僅僅是所有學校的事,更是一個民族乃至世界的大事。所以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幼兒、國小就得常抓不懈,並且還要將感恩教育活動作為鏈條式的教育模式推廣到每一所學校,讓感恩教育在學校與學校之間起到無縫對接。

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齊美爾在《忠誠與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獨特之處,不在於回報而在與意識到無法回報。”,既然恩情無法回報,就應當以施恩的形式將恩情傳遞給其他的人,形成一個“感恩之鏈”。有了這個“感恩之鏈”,我們的社會將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圓圈,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成就心得體會15

閒暇時,我也是喜歡讀書的,但是我讀書的時間彈性很大,有時間了讀,沒時間了不讀!我讀書的內容多以內容精彩,情節感人的故事書為主。當我看到於永正說他自己:“沒有書晚上睡不著,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樣。我的專業成長之路就是伴著閱讀、思考與實踐一路摸索,並沒有其他的祕密。

我啊,愛極了當一名國小教師,註定了要當一輩子的讀書人。”這三句話時,才發現自己跟本不會讀書。雖然接下來的日子過得愉快和忙碌,但我還是時時想到這本書。所以最近又把它請出來繼續拜讀。可是這次的閱讀又使我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還使我越來越喜歡看了,因為我發現在書中找到了樂趣,這些樂趣是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有趣和精闢的詞和句。

例如“振聾發聵、德藝雙馨、深智一物,從隱皆變……等等,每次我看到了一些新鮮或者有趣的詞我都會用筆圈氣啦,特別是一些古文,總是那麼深奧,好幾次馬上上網去搜索那些句子的意思。我覺得很好玩。

漸漸的,我開始醉心於書中那一個個閱讀促進教師成長的典型事例,感悟著12位名師的自我追求,聆聽著他們的教育思想,品味著他們真實的教育情懷……12位名師,他們有著自己不同的人生起點,不同的讀書方式,不同的閱讀主張,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經歷和收穫--做一個終身閱讀的踐行者和推動者,有人說: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12位名師的讀書歷程,是他們專業底蘊得以厚實的歷程,是他們插上理想雙翼,在自己喜歡的教育天空執著翱翔的歷程!我敬重堅持“一輩子做個讀書人”,始終抱著從書本中尋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態度去讀書的於永正老師。他痴心語文,卷不離手,讀出思考,讀教結合,學而致用,修煉自我。

也許,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成為“名師”,但一定可成為“明師”:明白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晰學生的需要與困惑,明確教育的旨歸與起點……

TAGS: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