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清華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才智咖 人氣:2.66W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校科級以上幹部的領導藝術、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2017年5月16日至5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清華大學組織的“處科級幹部創新管理能力提升高階研討班”的學習。短短一週的培訓,我深深感受到了清華輝煌的辦學歷史、優美的校園環境、獨特的人文精神、嚴謹的治學風格。

赴清華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清華大學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沃土,又滲透與融合了西方文化,形成了自己優良的傳統,散發出獨特的精神魅力。以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相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清華人。我特別推崇清華獨特的人文精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獨特的校風。大學的核心不僅在於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在於價值觀的塑造。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水灌滿,而是把火點燃”。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園、校友;核心資源為“四學”:學風、學術、學者、學生。

接下來是我短短五天聽課的感受:

《團隊建設》一課我的感受是:團隊精神和遠景價值十分重要,一個團隊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其次要有科學合理實用有效的激勵機制和遊戲規則,最後團隊成員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同能力。《新一屆中央治國理政新方略》一課讓我更加堅信堅定新一屆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思路是非常正確的,具體方略是十分清晰的,實施辦法是積極穩妥的。姜平教授清晰的思路、幽默調侃的語言以及講課特別有激情特別投入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科學認識黨的歷史》一課讓我從不同角度、站在新的高度認識我黨的歷史,對黨在不同時期的路線方針政策有了新的理解,深感“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對新時期如何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有了新的感悟。《領導者言語表達藝術》一課我認識到作為領導者管理者言語溝通的確很重要,老師傳授的演講技巧及常用的模式和套路對我們是有啟發和幫助的。我的感悟是,如果說管理中出了問題百分之八十是溝通方面出了問題,如果說溝通方面出了問題百分之八十是語言溝通出了問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及課程建設》一課我對中西職業教育體系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講授的課程建設思路和模式對我們有參考和借鑑作用,也認識到中國職業教育的優勢和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清華歷史與清華精神》一課使我對清華歷史和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清華精神可以概括為:明恥與自強,獨立與會通,科學與實幹。唐少傑教授知識淵博,像一本大百科全書,同時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觀點,不人云亦云,聽了他的課受益匪淺。《卓越領導力與高效執行力》一課老師有獨特的思維和視覺,語言富有哲理性,也許我不太適應他的講授風格,覺得這門課程深度寬度不夠,結合現實較少。《基於現代職教理念職教老師專業化發展》課程內容豐富,講解詳細,特別是對職業教育的跨界思考有新意,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也有較深入的研究。《行動學習工作坊——主題研究》帶來課堂教學新的思維與方法,有實用價值。《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安全面臨的挑戰》一課,國防大學馬駿教授散打式評書式的授課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值得借鑑,與其說是一堂國防教育課,不如說是一堂思維碰撞與國家博弈的課。善意建議,如果馬教授放下大牌身段,也許效果更好些。

這次到清華學習,如果僅僅是為聽幾堂課未免太膚淺了。學習之餘我多次遊覽清華和北大校園,被中國兩所一流學府的校園環境、人文精神深深吸引。清華、北大如同兩顆奪目的明珠,熠熠生輝,代表著中國大學的形象與榮譽,他們相互呼應、你長我短、揚長示短、取長補短、相較長短。簡要比較北大、清華(也許不客觀不全面不準確):如果說清華是中國的“馬薩諸塞理工學院”(MIT),北大就是中國的哈佛。美國人關於MIT與哈佛的特徵有一則笑話:某公司兩位男士一起出差。他們一個畢業於MIT,一個畢業於哈佛。途中休息時兩人一同上廁所小便。完事後哈佛畢業生仔仔細細洗了半天手,而MIT畢業生不洗手就走了。哈佛畢業生見狀便很神氣地說:“我們哈佛的教育最全面,不僅教授專業知識,而且訓練各種禮儀衛生習慣,比如,上完廁所要洗手。”MIT畢業生答道:“我們MIT只教授最有用最實際的知識。比如,上廁所不把手弄髒。”這段調侃也適合清華、北大。北大強調自由民主兼收幷蓄;清華注重務實嚴謹精益求精。北大人愛問Why?(為什麼);清華人愛問How?(如何)。北大人想法多;清華人辦法多。北大出思想家;清華出科學家。北大人慣用“雖然,但是”;清華人慣用“不但,而且”。北大大多表現為理想主義者;清華大多表現為現實主義者。北大“從大處著眼”;清華從“從小事做起”……有人說:“學科上的區別直接造成了北大與清華迥異的風格。北大追求自由,清華講求法度;北大營造浪漫,而清華尊崇現實;北大欣賞叛逆,而清華遵守規矩;北大像一個瀟灑而不羈的詩人,而清華則像一個儒雅而嚴謹的學者。”

百年清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傳承莘莘學子,我將銘記此次學習經歷,秉持清華“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正身清心,努力在本職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