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孤獨

才智咖 人氣:8.91K

導讀:孤獨,看起來有寂寞還有可憐,有解釋說孤獨是一種圓融的狀態 ,真正的孤獨是高貴的,孤獨者都是思想者,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人類的思想一切都源與此處。然而,我並不全然這麼認為,因為大部分的人害怕孤獨,也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他們產生孤獨,終上所述,孤獨的人終究需要被拯救。
 

如何正確看待孤獨

經典案例:幾乎沒人能在孤獨實驗中堅守3天以上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做過一項孤獨實驗。測試物件是一批僱來的學生。

實驗開始,為了製造出極端的孤獨狀態,實驗者將這些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裡,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護目鏡,以儘可能地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並在他們的袖口處套上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實驗者在每個測試物件的頭下墊上一個充氣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洩以外,測試物件必須24小時都躺在床上,這樣,令測試物件進入一種所有感覺都被剝奪的狀態。

結果,儘管參加測試的報酬很高,卻幾乎沒人能在這項孤獨實驗中堅守3天以上。據說,到第4天時,測試物件會出現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對疼痛敏感及出現幻覺等症狀。

對測試物件來說,最初的8小時好歹還能撐住,之後,就有人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語,表現出煩躁不安。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實驗結束後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也會頻頻出錯,精神無法集中。據說,實驗後要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回到原來的狀態。

這個實驗使我們明白了一點:人的身心要想保持正常,就需要不斷地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有些職業,如跑長途的司機,經常處於輕微的感覺剝奪狀態,他們有時會看見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從而引發事故。當那些家在高層住宅裡的專職主婦在毫無聲響的房間裡獨處時,會突然感覺到強烈的不安,這也是感覺剝奪狀態下的孤獨感帶來的。
 

孤獨的產生原因:

1.情感缺乏

在一切成熟的人際關係中,都免不了失望的成分。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面對失望。但為什麼有人做不到呢?心理治療師莫·勒阿在巴黎主持一家心理咖啡館,她解釋說 :“罪魁禍首就是這句抱怨:‘沒人喜歡我’。”在她看來,這樣的抱怨總是來自那些童年時期缺乏愛,或至少覺得沒有得到足夠愛的人。她認為:“沒有哪家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可惜有很多父母並不懂得如何表達他們的愛。”
 

2.溺愛

那麼溺愛呢?“被溺愛的孩子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有人寵護著。成年之後,他們會向別人成倍地索求,覺得人人都該對他好。”他們對愛的無度索求和永不滿足,往往嚇跑身邊的人。當然,毫不奇怪,其他人的這種反應更是讓他們確信:“沒人喜歡我!”
 

3.自戀

不習慣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歸罪於他人,怪別人沒有對自己付出更多,這就會形成惡性迴圈。勒巴斯蒂認為:“他們對一切的解釋都是從自己出發的。”在這種自我中心的背後,隱藏著深深的自我陶醉和過度敏感。艾麗·昂貝則認為,對他們來說,被人愛總意味著:“最受寵愛”。她說:“他們尋求的不是愛,而是最愛。”為了保護自己,這種人往往不自覺地將自己的遭遇歸咎於人,就像勒巴斯蒂所說:“跟自責相比,責怪他人不愛自己當然更為容易。”
 

4.缺乏自信

抱怨“沒人喜歡我”的人永遠需要更多的讚美來肯定自己。這種對愛的依戀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莫·勒阿認為:“如果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支援和肯定,那他們就能順利地構建自我,而不需要他人額外的肯定。”


        孤獨型別分析:

日本心理學家箱崎總一認為,孤獨,是性格決定的。他將容易產生孤獨性格的人分為12類:
 

1.立即反抗型。這種人採取利己的方式進行自我防衛,會形成攻擊性格,令周圍的人厭惡,而走上孤獨之路。
 

2.寄生型。這類人老於世故,物慾強,且不擇手段。
 

3.情緒易變型。這種人情緒大起大落,易得罪朋友,最終使自己陷於孤獨。
 

4.評論家型。對事物一知半解卻妄加品評,為他人恥笑,悲劇因此而生。
 

5.瞑想型。這類人離群孤居,總是沉溺於自我封閉的思索中,其孤獨感最強。
 

6.不平不滿型。對一切都不滿意,始終扮演著消極的妨害者角色,為孤獨所困。
 

7.獨樂型。喜歡賣弄自己,為表現自已,不惜傷害他人,最終令眾人反感,陷自己於孤獨。
 

8.善於計算型。斤斤計較,處處考慮個人得失,但計算力太強卻難免造成障礙,而阻塞了自己的路。
 

9.張狂型。這種人貌似看破紅塵,實際是自我催眠,與四周環境形成對立,而陷入孤獨。
 

10.固執規則型。太拘泥於形式和習慣,不善變通,令人敬而遠之。
 

11.溺愛寵物型。無法或不善於在人際關係中滿足,退而在自養的小動物上尋找樂趣。
 

12.自我美化型。一個人自我美化的傾向越強,其孤獨心理也就越強。
 

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孤獨都無益。孤獨感的人在思想上、行為上的體現,大致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消極的孤獨,是為失助、孤寂、渴望理解、渴望知己等情緒所困擾的情感體驗。

大部分的孤獨者都受到孤獨的困擾,他們開始害怕接觸害怕社會,開始逃避自己的心將自己囚困起來,只是他們越孤獨就越害怕孤獨。他們更需要陽光更需要交流,他們也希望有人能伸手把他們解救。
 

而另一種是積極的孤獨,是不打擾他人,自我判斷、自己冷靜探討人生前途時的必要狀態。

這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真正孤獨,是想完成某一人生追求的人必須通過的考驗。耐得住這種孤獨,化孤獨為動力,才能取得成就。這部分的人極為少數,當他們需找到真正的孤獨,那已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他們開始享受這種狀態但不代表他們拒絕交流。
 

孤獨感的存在:

處在陌生、封閉、孤立和不和諧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中,正常人通常可以忍受,不會產生孤獨感。但有孤獨心理問題的人,只要處在這種環境裡,孤獨感必定油然而生,哪怕時間很短;另一種是生活模式突然改變,如下崗、退休等,也會因失落和不習慣而感到異常孤獨;此外,當自卑、膽怯等消極情緒襲來時,孤獨感往往也會隨之產生。

心理正常的人有時也會產生孤獨感,但一般不會有傷感、抑鬱、煩惱等明顯的消極情緒體驗。

孤獨不像孤僻那樣屬於人格缺陷,而只是一種鬱悶無助的異常心理體驗。他們通常渴望人際交往,在交際中行為正常,不會給人怪異的感覺。


        編者總結:孤獨並不可怕,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孤獨。一方面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避免產生嚴重的孤獨心理;另一方面是對孤獨患者的愛心,要多給予他們幫助不要施以冷言冷語以及帶著有色眼鏡。值得注意的是,當你為了某種目的而敢於孤獨主動孤獨,那麼在此也恭喜你,你的孤獨到了一種境界你成為了孤獨的思考者。但是切記,這並不等於拒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