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與別人交心

才智咖 人氣:1.02W

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快,自己也越來越看不清人心,總是沒有辦法與別人交心?其實我們要如何才能與別人交心呢?

如何才能與別人交心

  

一座玻璃的屋子,困住無助的少女,隔著透明牆體,看見少女在呼喊,聽不到任何的聲音。有人上前讓少女出去,也有有人四處張望,敲敲打打,但終歸無人聽清,旁人搖頭離去,只將少女獨留屋中,眼淚墮落,雙手發紅,頹然坐下,抱頭絕望……

這是經常盤旋在我腦海的畫面,每次的出現,都會令我唏噓、惆悵。

張茶說自己是因為抑鬱來的,這位年青的女孩子,見人會時時帶著微笑,畢業幾年,換了幾個城市,在每個團隊都受大夥喜歡,工作也受認可。“我在哪個地方都呆不久”,張茶收起了笑容,就顯出迷茫,“我很擅於讓周圍人覺得親切,可就像隔著玻璃一樣,我不會讓他們看到我內心。”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聽到這句,我心中響起咚的一聲,我想我敲到了多的一層玻璃。

你是否也有這樣時候,人群中保持著姿態優雅,時時微笑和善可親,但當遠離人群之時,才能觸及自己內心深深的傷感,周圍的的人越多,可以交心的人越少。或者也看過很多書,從中瞭解各種箴言,但時間越久,總歸越會覺得孤獨,而這孤獨似乎只有自己才懂。

或在生活當中,你深受朋友信任,常有朋友對你傾訴,卻無人懂得你的心酸。當他們將酸鹹苦辣完全向你展示,當他們將紛紛擾擾及時地向你傾訴,而你誠心全力幫著他們分析,提供出你最好的忠告,看著朋友心滿意足的離去,你總能感到欣慰,但隱約之間會有些失落。

而當你有心事出現,你卻找不到出口,或許朋友壓根不信,你也會為那所擾。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有感覺,內心深處有些東西正在淤積,越來越重,而在人我之間,似乎總有些東西像是玻璃凝結,時時清晰感到。

無人可懂,無跡可尋,無能為力。

張茶點頭,這兩種自己都有,所以才會更加糾結,但又不敢跟人能講,說起來怕是做作。

而與我的訪談開始,是一聲聲悠悠的長嘆、陣陣的沉默,間或丟擲一兩句感慨。有的沉默並不需要多說,我只要靜靜聽著,然後話語就像是突然開閘,足足講了好幾次來訪,童年、戀愛,碰壁、委曲、教訓、有的沒的。

直說到有一天她突然立身坐起,長舒一口氣,整個人放鬆下來,直視我問,你怎麼看?

每次來訪者與我開始工作,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何要來找我?大多數的來訪者通常會說到自己碰到什麼問題,出現哪些困擾。是的,我會用心記住,這是來訪者找我的重要原因。

我堅信我的來訪者足夠智慧,碰到的問題,也必定使用自己全力,我不會比來訪者更聰明,因此我若去出主意,或者急於武斷分析,未見得比來訪者自己高明。

於是我會問自己,那我們的來訪有何作為?

當很多努力已經採用但作用不佳的時候,往往所受影響的,很可能已不是之前所看見的範疇。自己面臨的心理課題,多半需要深入內心,尤其之前沒有關注得到的一面。

當我面對一個人,被中間玻璃牆一般隔閡時,我知道盲目分析未無太大作用, 以直接指令的方式,來打破玻璃牆的動作,不但無用而且無禮,會讓牆內之人開始抵抗,這牆原本就用於抵抗。

所以我屏息靜聽,保持對這玻璃之牆全然的尊重,對這牆構建精巧的欣賞,在我靜默點頭的同時,我用全身心去感知,真正站在對方世界,放下自己的動意,單純的理解這人。

唯若如此,我方可進入牆內,只帶尊重與單純的目光;也唯若如此,此人才可相信,原本以厚牆保護的東西,世上也能有人傾聽,可能主動探出牆外。

只有當探身牆外,與世界真實接觸的時候,人對在牆外世界的規則探索,才會更有意義。此時我們再來回頭,看看以往與他人互動之間的種種,又可以做出何種嘗試,或許此時,你可以考慮這樣幾個可能。

越是堅硬的外殼,保護的越是柔軟之處,理解自己所要保護的部份,並且嘗試去呵護。

人的心理會採用各種方式保護自己,這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會覺得奇怪,但心理保護有時候可以強大到連自己都會哄過,也即所謂潛意識壓抑。這時需要更深度的覺察,尤其是重新審視那些平時習以為常的習慣,或許其中藏有不一樣東西。

有時,自我覺察常會陷入迷障,而在人際互動中突發而至的情緒,往往會值得反覆梳理與思索,人的盲區在他人的視角探照下更可能會出現一角,此時的.人已不再如牆中那般恐懼,能夠接受。

再次瞭解自己正在保護什麼,讓自己主動直接去呵護嘗試,而非只得日益增長的外殼。

習慣於接受他人的交心,也得注意保持適度邊界。當你習慣於單向傾聽他人交人,旁人未必是惡意,但也未必理解中間所需能量消耗,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會使得你內心耗竭。

或許當你意識到此,你可在與朋友相處之時,時時瞭解自己實際容量,尊重自己的限度,在將超限之時,謝絕再度扮演知心人的角色。

你或許會擔心在朋友心中的位置消失,但超載後果一定遠大於此,保持適度的邊界,對自己是尊重,一樣是對朋友也是尊重。你或許會擔心朋友失去幫助,但實際每個人的潛力都會平等,未必你的謝絕會導致朋友無路可走,大多數情況下,那更可能使朋友中斷一種不良迴圈,激發他們採用不一樣的方式。

若平常躲在內心與人保持距離,可有意表現真實感受來嘗試突破。

習慣於微笑著迴避,躲在玻璃之下看這世界,之後你可開始嘗試冒險自行走出,主動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與人表述,有時可以適度表示自己不悅,或者意見的不一致。一開始,可能會讓自己承受壓力,或許旁人也會一時不太習慣,你可能擔心自己激怒他人,但這仍值得一試。你可考慮一點一滴嘗試,你會看到他人未必如你所想那麼容易激惹,甚至可能反過來,周圍的人會因更瞭解你,而主動為你留出空間。

張茶這兩者都有,因此她不光面臨邊界與突破的把握,還時常因兩者轉換時機而困惑,我能感受這對於她的困難,但我一樣能感受她內心的堅持與不放棄。

有天會談尾聲,她站起身來,彷彿漫不經心突然記起,前兩天,自己做了幾道菜,在家款待幾位同事。

聽完我很激動,之前她說從不請人去家,也寧可時時感覺孤獨。

見我一楞,張茶會心一笑,飄然而去。

TAGS: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