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心理舒適區的方法

才智咖 人氣:2.79W

心理舒適區是指人們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那麼擴大心理舒適區的方法又有什麼呢?

擴大心理舒適區的方法

  

1. 什麼是心理舒適區?

維基百科對心理舒適區的定義是這樣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你的舒適區是一個你人為構想出來的一個讓你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舒服的感覺的邊界。(From a psychological standpoint your comfor zone is an artificial mental boundary within which you maintain a sense of security and out of which you experience great discomfort.)

用更通俗的話說,你的心理舒適區就是讓你覺得放鬆,沒有壓力,並且不會引起你的焦慮的心理邊界。最簡單的舒適區的例子就是我們的習慣,比如你習慣性的回到家就把電腦開啟開始看美劇(我真的沒有說我自己...),習慣性的在每天早上起來刷牙,習慣性的每天給女朋友打電話等等。而離開舒適區的例子也非常簡單,比如你今天開車回家結果發現車在雪天沒辦法啟動,你早上發現自己的鬧鐘沒有響或者你每天早餐要喝的牛奶沒有了,這些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心理舒適區本身並沒有什麼錯,我們通常都希望自己可以保持很放鬆,很舒服的狀態。但有時候我們發現,如果沒有走出舒適區的勇氣和方法,我們很可能被困在一個我們已經不想在其中的情形中無法走出來。一段我們習慣了但卻覺得毫無愛意的關係,一份我們習慣了但卻找不到自己價值感的工作或者一個我們已經養成但是卻在降低我們生活品質的習慣(比如每天回家看美劇),所有這些如果我們想要去改變,就要學習去突破我們的心理舒適區。

2. 心理舒適區,成長區和恐懼區(comfortable zone, growth zone and panic zone)

先別急著把自己推出你的心理舒適區,因為你有可能拔苗助長!心理學家把我們在應對任何情況下的心理狀態大概分為三種:舒適區(comfortable zone),成長區(growth zone)和恐懼區(panic zone)。

如果說呆在舒適區是讓我們非常舒服毫無壓力的狀態,那麼在成長區的我們就是讓自己剛剛踏出舒適區一些,但是我們又可以通過學習來適應的區域。所有的學習都必須在成長區完成,因為如果你push自己過猛,你很有可能把自己推入恐懼區,在恐懼區裡的你因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於應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所以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學習。

當然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呆在成長區裡,那麼我們怎麼辨別什麼是自己的成長區呢?先拿學游泳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我剛開始學游泳的時候,我在1.2米的池子裡學習如何漂浮,我覺得能在水上漂起來就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這時候在1.2米的游泳池裡漂浮就是我的成長區(因為我原來連漂都不會!);可是大概過了2個小時,當我發現我已經開始可以自如的漂在水上並且可以輕鬆的起來呼吸的時候,我開始覺得僅僅是漂在水上有點無聊,這時候我就進入了舒適區;而如果此時把我扔到2.2米的深水區讓我游泳,那麼我一定會立刻恐慌的在水裡掙扎,那麼在2.2米的深水區游泳對於那時剛剛學會在1.2米的水裡漂浮的我來說就是恐懼區了!

所以其實你判斷的依據很簡單,當你發現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覺得有點無聊或者太熟悉了的時候,你很可能是在自己的舒適區;而當你發現你緊張的不能自已並且完全無法集中精力時,你基本就在自己的恐懼區了;在成長區的感覺是最好的,你覺得好奇,新鮮並且能非常享受的學習新的東西,這時候你就進入了另一個狀態--心流(Flow)。心流是由美國心理學家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提出的,只是一種我們全神貫注於所做的事情而進入一種忘我的非常享受的狀態。而在成長區的我們,其實就是進入了一種flow的狀態。

3. 成長區(growth zone)和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前蘇聯的心理學家Lev Vygotsky在他生命的最後10年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主要是為了區分學習者在有幫助的情況下和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的區別。最近發展區指的是學習者找一個比自己技能更高的老師或者同輩,來指導自己,以此可以讓自己學習進步的一個區域。

再拿游泳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我現在學會了蛙泳,那麼我想開始學習另一種新的泳姿,比如自由泳。如果沒有一個會自由泳的人教我,我可能永遠都學不會,而如果有人耐心的一步步引導我,告訴練習打腿,手臂划水和換氣的技巧,我就能慢慢學會自由泳。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最近發展區(請見下圖)

相信智慧的你應該已經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要擴大自己的舒適區,首先在做的就是讓自己進入成長區,並且如果我們可以得到在我們要學習的東西上比我們做的更好的人的幫助,我們就可以進入最近發展區來進一步的延伸自己的`舒適區。

4. 如何擴大你的舒適區?

所以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擴大自己的舒適區呢?

改變一個你一直以來都想改變的習慣或者嘗試一個你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東西。

它可能是每天把你上班回到家看美劇或者韓劇的時間改成讀一本你一直想讀的書,或者是把早上你起床翻看微信的時間改成聽15分鐘英語;它可以是去接觸你一直想接觸卻沒有勇氣的一個讓你神往的領域(比如心理學,哈哈),或者是參加一個你特別想參加的community(我知道北京真的無所不有,英文演講,即興表演,繪畫舞蹈雕塑藝術,IT程式設計人工智慧,幾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去找一個讓你怦然心動的改變,然後開始踏出你的舒適區吧!

從你的role model身上尋找你最想培養的品質。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跟大家提到了role model的作用。其實很簡單,我希望擁有Barbara Fredrickson身上的堅持不懈和好奇,那麼我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培養我的grit(可以理解為堅持不懈),比如從每天做15分鐘的慈心禪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開始。

從small win開始。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避免逼迫自己太狠而進入到我們的恐懼區。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今年特別讓我怦然心動的目標是讀完我想看的42本書。那麼如果我開始的時候讓自己每天沉浸在書的海洋裡,在第一個星期每天讀上12個小時,也許我能讀完3本書,但是你覺得我可能會堅持下去嗎?基本不可能!為什麼?因為我把自己逼得太狠以至於我已經進入了自己的恐懼區,對讀書這件事情心生厭惡了!正確的做法是我根據自己的能力(每週讀一本)去合理的規劃自己的目標,先從每天我可以接受的量開始。比如每天讀15分鐘,然後當閱讀15分鐘成了已經成了我的舒適區之後,再逐漸增加到20分鐘,30分鐘,1個小時。我相信所有健身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你想練出肌肉,那麼重要的不是你一次能做多少個,而是你能堅持下去,並且逐漸提高難度,每次只增加到比你現有水平多一點點的你能接受的水平。

找一個你的私人教練(your personal coach)。

當然我這裡所說的不僅僅侷限於體育相關的活動。為了讓自己可以在你想要達到的目標上時時都保持在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個這方面的專家來教你。如果你希望能更好的管理你的時間,那麼你就應該把你的困惑跟一個比你管理時間管理的更好的人交流,讓她告訴你如何去做的更好;如果你的目標是說英語可以像美國人一樣流利,那麼你可能需要一個已經把英語說成native speaker的中國人做教練,不斷的糾正你的發音和改進你現在的學習方法。不要問我怎麼找,我想聰明的你一定找得到!

5. 怦然心動的目標:擴大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能不斷的成長和挑戰昨天的自己。我知道這個夢想沒有終點,因為我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算是真正的“成熟”了或者已經完全“自我實現”了。但我知道,所有我選擇了擴大自己的心理舒適區而不是呆在裡面的抉擇,都是我生命中非常不錯的決策。

2009年我幾乎放棄了自己學習了4年的土木工程,開始對積極心理學進行探索,儘管土木工程在當時可以說是我的舒適區;

2011年我只身來到北京,幾乎身無分文,我忐忑著把自己土木工程的研究生的簡歷投給了託福培訓機構,雖然開始是恐懼區但慢慢開始進入我的成長區,然後我開始了為期一年的託福教師生涯;

2013年的一天我本來非常想睡覺,但我還是選擇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了北京大學的一個英語沙龍,由此萌生了自己開設英語沙龍的想法,才有了今天的奇蹟英語沙龍;

2014年7月我本可以安靜的讀著書,拿到我的學位去大學裡當講師,但再一次的,我選擇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創業,於是有了現在朋友們看到的繁榮成長工作坊(FlourishingParty)。

我相信走出心理舒適區的你,會遇到那個讓你怦然心動的自己。

你甚至會訝異到:我從來沒想過自己,也可以如此綻放!

向生命的未知和無數可能性致敬:分享讓你怦然心動的目標和讓你怦然心動的自己的模樣!你可以用語音在我們的公眾微信上留言,可以在我們的公眾平臺用文字回覆,也可以選擇傳送郵件到: 來跟我們分享讓你怦然心動的目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