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

才智咖 人氣:6.54K

可從如下方面幫助國小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

(一)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制訂切實可行的 學習目標

我們的家長和教師都較為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認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實際上,過高的要求,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儘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但在教師和家長的眼裡,他們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教師和家長不僅不從自身的角度來反思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反而認為是孩子在思想上沒有重視起來,只有通過反反覆覆的思想教育才能奏效。為了引起孩子思想上的重視,教師引經據典給學生大談 學習的重要性,家長痛心疾首地和孩子進行大清算──在孩子身上他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代價。對於這些做法,如果不考慮其良苦用心,說是精神虐待一點兒也不過分。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只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在制訂學習目標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要搞一言堂,全由教師或者家長說了算。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往往有過高估計自己孩子 學習能力 的傾向。誰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學習能力上存在個別差異,這是一種客觀事實,我們必須接受這種現實。還有,在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監督者角色,更多的應該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種意義上,精神支援比單純的物質支援更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有的家長常犯這樣的錯誤:認為自己在學習、生活條件上以最高規格來滿足孩子,對孩子的學習也就擁有了發號施令的絕對權利,這與其說是在培養、教育孩子,倒不如說是在和孩子進行一種交易。到最後,可能還是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二)培養挫折的承受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因此,我們不是怎樣設法減少孩子可能遇到的挫折情境,而是幫助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和心態去對待困難和挫折。首先要摒棄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錯誤思想。我們雖然常常將 失敗是成功之母 這句話掛在嘴邊,實際上卻仍以成敗論英雄,尤其是在學習成績上。如果考試成績好,不但有父母給予的各種物質上的獎勵,還有教師給予的表揚和青睞。一旦考試成績不好,不但要挨父母的白眼,還要接受教師毫不留情的批評。這就無形之中讓孩子意識到,只有成功才能受到別人的認可,一旦失敗就意味著不可救藥。對於失敗的過度恐懼,常常導致考試焦慮,甚至考試恐懼。不但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是如此,即使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同樣深受其苦。曾經有一個學習成績一向很好的國小生向心理熱線訴說自己的苦惱。

他說別看自己因為成績好而受到教師、父母的寵愛,就以為他過得很開心,其實,他過得也很辛苦,因為在父母和教師的眼裡,自己已經是成功的代名詞了,失敗是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的。為此,他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維護自己的形象;如不然,一旦稍有差錯,責備就接踵而來。小小年紀就揹負著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現毛病就不足為奇了。對待挫折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夠對挫折進行正確的歸因。有的孩子對於挫折的歸因總是傾向於外界或者他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久而久之,很容易養成推卸責任、怨天尤人的不良習慣。

 (三)培養情緒調控能力

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助於國小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有益於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國小生之間發生人際關係的衝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好衝動的國小生尤其是如此。因此,教師要及時抓住機會,教會國小生一些簡單易行的情緒調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對於那些情緒容易衝動的同學,可以讓他請一個穩重的同學在自己情緒衝動前提醒自己;在感覺到壓力太大的時候,可以通過寫日記、談心的方法來舒緩壓力;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可以聽聽音樂,散散步。國小生掌握了一些具體的情緒調控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四)悅納自我

悅納自我是建立在客觀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的。對於一個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人來說,很難做到悅納自我。因為悅納自我,就是能夠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任何人自身都存在著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點,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是人要 不斷學習 、不斷提高自我素質的內在需要。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並不意味著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視而不見,聽之任之,而是在承認自己存在不足和缺點的前提下,採取積極的行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點。不能悅納自我的人容易變得自暴自棄或者形成強烈的自卑感。要讓國小生能夠悅納自己,一方面是自身要具備自我反思評價的能力。與他人的比較的目的不是給自己貼上一個像我是差生我是一個不受大家喜歡的人之類的標籤。而是要通過比較,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尋找以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家長和教師要正確評價孩子。有的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唯成績論,至於其他方面的.長處、優點則被完全忽略。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拿周圍諸多人優點的集大成來進行說教,比如說xxx的學習比你好,xxx的書法比你好,xxx的鋼琴水平比你好等。孩子聽到這些話後,可能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反正努力也沒有用,索性放棄算了。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學習好的那個同學可能體育不如你的孩子,書法好的那個同學可能學習不如你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家長和教師,不只是給孩子挑刺,而是給孩子一個認識自己的角度,通過這個角度既能夠看到閃光點也能夠看到不足之處,對於任何方面都不存在盲區。

(五)學會人際交往

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支援和重視,因此不可避免要與他人進行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所以,讓國小生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應該讓國小生認識到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彼此的權利和責任,要平等對待對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他人。其次,要樂於與他人交往,能夠與同伴合作,能夠與教師和家長溝通、交換意見。同時,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需要,還要關心他人的需要,懂得體諒他人。再次,要讓國小生有正確的溝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態度,能夠寬以待人,真誠地讚美他人,也能夠接受善意的批評。最後,要讓國小生在人際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獨立和完整。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模式,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能夠適當遷就別人,隨和的態度在人際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這種遷就是有限度的,隨和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更不等於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六)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國小階段是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著手也是發展國小生品德最有效的方法。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首先,要制訂具體細緻的行為規範。由於國小生的道德認識有限,對於許多事情還不能作出是非、善惡的判斷,因此必須依靠具體的行為規範來加以引導。有許多國小生之所以犯錯誤,並不是他們故意去犯錯誤,而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因此,當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不要只是用大道理來批評教育孩子,而是要告訴他們究竟錯在哪裡,這樣才不至於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其次,在行為規範執行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國小生由於自制力差,常常會不由自主地違反行為規範,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緒,經過幾次耐心示範,他們就會自覺遵守行為規範。對行為規範的執行不但要嚴格,而且還要做到公平。有的教師因為是成績好的學生違反了行為規範就手下留情、網開一面。這樣做固然是給個別同學留了面子,但卻降低了教師在大部分學生中的威信,不利於以後工作的開展。再次,要樹立榜樣。樹立榜樣也是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樹立榜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而不是在學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因此,我們樹立榜樣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尋找那些高、大、全的人物,我們完全可以在學生能夠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樹立榜樣,這樣學生更能找到學習的切人點。總之,為使國小生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就必須從實際出發,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國小心理 健康教育 指導綱要》,有針對性地普及心理 健康知識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 國小生心理健康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