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資料

才智咖 人氣:2.89W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資料 ,歡迎閱讀。

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資料

一、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國小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國小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為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國小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國小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國小生跳樓自殺、厭學、孤僻……許多極端的事例表明,現在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今年六一兒童節到來之前,南京團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監測中心,聯合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有關專家組織了一次國小生心理健康的抽樣調查,涉及南京10所國小。結果表明,大部分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國小生為17.92%,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4.01%。

82.08%國小生心理健康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法,對拉薩路國小、太陽城國小、高淳陽江中心國小、六合區實驗國小等10所國小的302名1~6年級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由學生的班主任和家長共同填寫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

從結果上看,國小生總體心理狀況較好,心理健康的國小生佔82.08%;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國小生為17.92%,其中輕度以上即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4.01%,說明出現心理問題的國小生多數為輕度心理障礙,只要及時發現並予以矯正就可恢復健康。

“學習障礙”排在首位

調查中發現,許多國小生雖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有30.8%的學生在至少一個分量表上存在問題,即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者適應不良,按問題的集中程度排列依次為: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性格缺陷、行為障礙、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品德缺陷和特種障礙。

心理健康女生好於男生

進一步從不同人群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看,將國小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齡、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班隊幹部與非班隊幹部、身體健康與患病、不同成績水平分類,調查對於每一類人群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詳細分析。

【抽樣結果】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男生,心理健康偏離檢出率(以下簡稱為檢出率)分別為7.62%和10.27%。

【專家分析】從性格上看,女孩有親和力,適應社會能力強;男孩問題多一些,現代家庭中很多父親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父親榜樣力量的缺位讓男孩性格容易出現偏差。

【抽樣結果】11~13歲年齡段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最顯著,檢出率為18.24%,厭學情緒和焦慮情緒得分最高;其次是6~7歲年齡段,檢出率為18.03%,在學習障礙和社會適應障礙得分最高;問題最少的是8~10歲年齡段的國小生。

【專家分析】11~13歲是人生的第二個成長高峰,這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認識,過渡時期容易不適應;6~7歲的孩子正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幼兒園偏重玩,而進入國小看重知識的學習,所以這個年齡段孩子出現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習上的不適應。

【抽樣結果】養育方式溫和、民主的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檢出率低,為9.72%~16.83%。被家庭忽視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最嚴重。

【專家分析】適當嚴厲的教育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不大,而過分嚴厲或過分寬鬆、溺愛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高樓孤獨症”逼近孩子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憂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樣普遍,而兒童心理衛生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心理門診常接診學生病人

據瞭解,這兩年南京幾家大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均接診了不少學生病人,有的學生出現了不敢和同學、老師交往,不願上學,時常恐懼害怕等症狀;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點點挫折就會灰心喪氣。專家稱,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的發病率還在上升。

讓孩子遠離“高樓孤獨症”

心理專家介紹,城市中越來越多的高樓,也讓孩子們缺乏心理溝通和感情交流,引起焦慮、抑鬱等症狀的少年兒童明顯增多,這種“高樓孤獨症”的心理疾病,正日漸成為大城市的常見現象,由於高樓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範圍,孩子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快樂,他們中一些人習慣通過電話和網路與同齡人進行不見面的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心理障礙。專家呼籲,讓孩子遠離心理問題,關鍵還是在父母。家長應有意識地為子女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條件。同時,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激發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態。

二、 應對國小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為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為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為,可採取以下方法

1、 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國小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預設。我們只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 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