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拒絕帶來的傷害

才智咖 人氣:6.25K

拒絕不止在情感上受挫,同時身體上也會感到相應的不適。當我們遇到拒絕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拒絕帶來的傷害呢?

如何應對拒絕帶來的傷害

  

一、一個實驗告訴我們拒絕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請想象一下,你和兩名陌生人坐在等候室中。其中一個人看到桌上放著一個球,就把它拿起來,扔給另一個人,那個人微笑著,看了看球,又把球扔給了你。讓我們假設,你扔球和接球的能力都足以完成這項任務。你把球扔回給第一個人,他又迅速把球扔給第二個人,但是,接下來,第二個人沒有把球扔給你,而是扔還給了第一個人,這意味著你被排除出了遊戲。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有什麼感覺?你的感情是否會受到傷害?此事能否影響你的情緒?你的自尊心會受到何種影響?

大多數人會嗤之以鼻:“兩個陌生人在等候室和我扔一個愚蠢的球,這有什麼大不了的!誰會在乎?”但是,當心理學家進行實際調查時,卻發現人們的確在乎,而且,在乎的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實際上,扔球場景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心理學實驗,兩名“陌生人”是研究人員扮演的,扔完第一輪或第二輪球之後,他們故意讓“被試者”(他以為他們都在等待參加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實驗)出局。幾十例實驗結果表明,被排除出扔球遊戲之後,人們會體驗到顯著的感情痛苦。

我們繼續看,如果一位被試者在參加了通過電腦進行的扔球實驗(被稱為“虛擬球實驗”)之後,即使科學家告訴他,剛才的扔球遊戲是故意設計的,他並不是真的被拒絕了,他的痛苦感覺也不會有多大的緩解。不過,頑強的科學家們並不甘心接受這樣的結果,於是,他們告訴其他實驗組的被試者,拒絕他們的人是三K黨成員,因為科學家認為,如果拒絕你的人是你所輕視的,你受到的傷害可能會少一些。然而,被試者的痛苦感並沒有減少。科學家們甚至試過將虛擬球換成虛擬炸彈,能夠隨機“炸死”持有它的人,但當兩名陌生人拒絕將虛擬炸彈扔給被試者的時候,被試者仍然會感到同樣的痛苦。

相比於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數拒絕,這些研究結果為什麼值得我們注意?因為在扔球遊戲中,被兩名陌生人排除在外,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拒絕。如果連這種瑣碎的小事都會引起尖銳的情緒痛苦(情緒低落甚至自尊下降),我們就能認識到真正意義上的拒絕通常會帶來何種痛苦。所以,被約會物件拒絕、被解僱或者發現我們的朋友揹著我們見面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健康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事實上,將被拒絕的感受和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所有負面情緒區分開的東西,正是被拒絕所引發的痛苦的程度。在遭到顯著程度的拒絕之後,我們常常將隨之而來的情緒痛苦形容為肚子上捱了一拳或者胸口被捅了一刀。當然,很少有人真的被刺中過胸部。然而,當心理學家請人們將遭到拒絕的痛苦與身體上的痛苦進行比較時,他們會將遭到拒絕的痛苦程度與自然分娩或者癌症治療的痛苦相提並論!

二、被拒絕後你是不是會這樣……

1.被拒絕的體驗讓我們運用合理的邏輯清楚思考其他問題的能力下降。例如,只是要求被試者回想起他們遭到拒絕和排斥的經歷,在接下來的智商測試、短期記憶測試、推理和決策能力測試中,他們的分數都會大幅走低。與戀愛有關的拒絕在擾亂我們的大腦、損害我們的判斷方面特別有效。即使我們的戀愛關係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開始,我們也能感受到被拒絕的那種痛苦。

2.拒絕往往引發憤怒,讓我們有攻擊性的衝動,如十分想要擊打什麼東西,特別是在那些拒絕我們的人面前做這些事,但有時也會在旁觀者面前發洩一番。有很多無辜的路人就見證了剛剛遭到拒絕的人打壞門板、重擊牆壁的情景。即使是最無關緊要的拒絕,也會導致最具攻擊性的舉動。例如,在參加過虛擬扔球實驗之後,如果允許被試者向其他無辜的參與者傳送令人不愉快的白噪音的話(事先告訴被試者,這些參與者對實驗並不知情),與沒有遭到拒絕的人相比,他們傳送的噪音更響、持續時間更長。

遺憾的是,對於拒絕引起的憤怒,我們傾向於以更為消極的方式加以抑制。反覆遭到嚴重的拒絕,會誘發傷害程度遠超上文提到的白噪音的攻擊行為。2001年,美國外科醫生聯盟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比起參與幫派、貧困或使用藥物,社會排斥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受到排斥的感覺是情侶間暴力行為的極大誘因。許多暴力事件是由嫉妒、對不忠的懷疑導致的,它們與遭受排斥的情緒密切相關。科學家們研究了男性殺死妻子的551個案例,發現幾乎一半是因為分居或即將分居導致的。實際上,事後,這些謀殺妻子的男性常會承認,他們無法應付自己遭受拒絕的感覺。

對15起校園槍擊案件的研究(包括1999年的科倫拜恩高中悲劇,當時兩個學生開槍殺死了12名同學,1名老師)表明,其中的13起案件的肇事者遭到過同學的嚴重拒絕和排斥。在多起案件中,槍手的特定襲擊目標是那些曾經欺侮、嘲笑或拒絕過他們的人,往往首先被射殺的就是這些人。

3.經歷深刻或反覆的拒絕,對我們的自尊極其有害。事實上,即使是回憶起過去曾經遭受的拒絕,也足以讓你的自我價值感暫時下降,自尊也會隨之降低。而且,我們常會通過自我批判進一步拉低已經跌落的自尊心。雖然這種迴應方式十分常見,但很容易在原來就遭受拒絕的基礎上造成心理傷害,並且形成“感染”,以至於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造成真正的破壞性影響。戀愛方面的拒絕特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自我批判,很多人會花費大量時間分析他們在語言和行為方面的各種細節,絕望地尋找所謂的“起關鍵作用的錯誤舉動”(例如,“我為什麼要等這麼長時間才給她打電話?”“我不應該喝最後那次酒!”或者“也許向她展示我收藏的埃爾默-法德內褲為時過早”)。通過增加不必要的、極不準確的自責,只能加深我們已經感覺到的痛苦,進一步損害我們已經受傷的自尊。受到拒絕的傷害已然夠大——我們不需要再在傷口上撒鹽,或者在我們已經跌倒的自尊上再踢一腳。

4.拒絕還讓我們感受不到被他人接受,我們找不到歸屬感,好像是一個孤兒沒有家一般。如果我們的歸屬感在較長的時間內沒有得到滿足——要麼因為我們遭到了拒絕,要麼因為我們缺少建立支援性關係的機會——的話,就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而有害的影響。

三、這樣做,拒絕不能傷害我

療法A:與自我批判爭辯

我們經常為了搞清楚“什麼地方出了錯”而過分誇大自身的責任,或者因此變得過於喜歡自我批判。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從我們的性格、外貌或者舉止方面挑毛病,只能加劇我們當下的痛苦,加深情緒的傷口,推遲傷勢的痊癒。因此,在評估受到拒絕時自己所起的作用時,我們還是應該持論中肯,善待自己,不要執著於任何錯誤或缺點。

1.列出(以書面的形式)你對於被拒絕一事產生的各種消極或自我批判的想法。

2.針對不同的拒絕情境,使用一下“反駁”自我批判的方法,結合各種可能的方式,駁倒你列出的所有自我批判的想法。

3.當你產生自我批判的想法時,一定要立即全面和清楚地在心中闡明你的反駁。

療法B:恢復你的自我價值

減輕拒絕的傷害、修補自信和恢復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提醒自己我們的性格中那些別人認為有價值或者讓人滿意的方面(即使那些拒絕我們的人並不認可)。例如,我曾共事過的一位有吸引力的年輕女士,每當她被男性拒絕或排斥,就會對著穿衣鏡打量一下自己,然後大聲說:“不,這不怨你,你看起來棒極了!”

1.列一張書面清單,寫出你認為自己最有價值的五個性格、特點或品性,儘量涉及一些和你被拒絕有關的方面。一定要花時間仔細思考你的重要品質(例如,如果你是被追求物件拒絕,那麼,你可以列出自己的相關優點:有愛心、忠誠、善於傾聽、體貼和可靠等等)。

2.按照各種品行的`重要性為其排序。

3.選擇前三項中的兩項,針對每一項寫一篇短文(一兩段即可),涵蓋以下幾點:

為什麼這種品行對你來說具有重要性?

這種品行是如何影響你的人生的?

它為什麼是你的自我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療法C:修補社交感受

雖然拒絕的刺痛可以讓我們在接觸人群時猶豫不前,但我們要努力克服這些恐懼,向我們的社交網路尋求支援,找到其他方式來重新建立社交歸屬感。社交支援能夠緩解各種壓力,尤其是在你遭受拒絕之後,它顯得特別有價值。它能夠立刻提醒我們自己的重要性,從而幫助我們恢復受傷的歸屬感。

1.尋找更好的歸屬關係:我們對歸屬感的需求是可以置換的,這意味著,新的關係能夠在心理層面取代已經結束的舊有關係的位置,在它們更適合我們的個性和興趣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鑑於遭到排斥和拒絕是如此的痛苦,我們不妨多多考慮自己的追求物件、社交圈子、朋友或僱主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的個性、興趣、生活方式或職業。

2.享受“社交零食”:與那些能提供社交支援和歸屬感的人聯絡固然很好,然而,我們未必總能找到他們。在電影《荒島餘生》裡,查克·諾蘭(湯姆·漢克斯飾)就獨自被困在一個孤島上4年,在此期間,為了填補社交飢餓,他只能看著女朋友凱莉的照片,還大聲對著一隻他命名為“威爾遜”的排球講話,結果這隻排球成了他心愛的伴侶。這好比在我們無法完全吃飽的時候,哪怕吃點零食也可以勉強充飢,聊勝於無,在我們感到被拒絕、排斥或孤獨的時候,把重要的情感聯絡當作零食吃下去,也能夠緩解“社交飢餓”。

科學家們發現,在遭到拒絕後,我們所愛的人的照片是最有營養的“零食”。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把親人或名人的照片放到自己的辦公桌上,然後按照實驗要求清楚地回想自己過去被嚴重拒絕的經歷,結果,那些桌子上放了名人照片的人,心情大幅下跌,而放置親人照片的人的情緒則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照片不是唯一有營養價值的社交零食。其他實驗證明,僅僅是回想那些積極的關係或溫馨的互動,就足以讓我們減輕被拒絕的痛苦。此外,還可以閱讀有意義的電子郵件或信件、觀看親人朋友的視訊,或者從有價值的紀念品那裡獲取營養。

療法D:自我脫敏

那些打過自我推銷電話(如打給潛在僱主自我推薦或者請人為慈善機構捐助)的人,都知道打最初幾個電話的時候有多困難。聽到對方說“不,謝謝”,然後在你耳旁掛掉電話,是非常令人不愉快的經歷。然而,有時候,當你打到第五個或者第六個電話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不覺得這些迴應是針對你個人的了,我們會聳聳肩,無所謂地繼續打下去。演員和音樂家們也有同樣的經歷,如果一個演員很少參加試鏡,被拒絕後可能會很痛苦,但那些每週都試鏡的人,會很容易就接受這種拒絕。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一個叫做“脫敏”的心理過程。我們越是接觸那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情況,越會感到習慣,結果就會覺得不那麼困擾。當然,這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不過,當涉及邀請別人出門約會、給潛在僱主打求職電話、申請實習或教育機會、交新朋友時,試著進行自我脫敏是很有益處的。

TAGS: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