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戀愛恐懼症

才智咖 人氣:1.94W

有的人害怕去開始一段感情或是在戀愛的時候患得患失,其實這也是戀愛恐懼症的表現。下面的文章是關於戀愛恐懼症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如何消除戀愛恐懼症

戀愛恐懼症的表現有哪些呢?

怕愛上別人

有些戀愛恐懼症患者由於對自身十分不自信,因此,他很怕自己深深的愛上別人別人卻不會以同樣的感情對自己,這種現象戀愛恐懼症患者往往十分不能接受。怕被拒絕

怕被拒絕

有戀愛恐懼症的人就算深深的愛上了對方,也不敢有所表示,因為他害怕對方會拒絕自己,而且由此而反感自己,這樣的想法讓戀愛恐懼症患者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和恐慌中,他們往往寧可單戀也不願向對方表白。歸根究底還是對自身的一種不自信。

怕失去自由

選擇了戀愛或是婚姻那絕對意味著失去了以往的自由之身,你就開始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了。可是,有些極其追求獨立和自由的人往往會受不了,陷入一種戀愛恐懼,寧可不戀愛。

怕傷害別人

健康網內容頁正文下方左側廣告

怕自己失去一顆愛自由的心,怕戀愛後,就再也回不到以前,怕自己愛對方比對方愛自己還多。

怎樣消除對戀愛的恐懼症

1、愛情是一種朝三暮四的變化不定的情感,他狂熱衝動,時高時低,忽冷忽熱,把我們繫於一髮之上。愛情不過是一種瘋狂的慾望,越是躲避的東西越要追求。 愛情是以快感為目的,一旦佔有了,就不再珍惜。

2、執子之手,白頭偕老。 愛是用心的體悟、用心的經營、用心的承受。愛就是一個“半”字,有“伴”,人就不孤單、心就不孤獨。 愛 主要是看你怎麼去對待它了,平平淡淡的愛才是真,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去計較愛情的浪漫和很多種的愛情方式,這個每個人的去愛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貪心了,會失去難得的真愛。

相關閱讀:

  戀愛恐懼症這樣消除

“我生來值得被愛”

現在請你想象一下,想象一個也許是在意識層面一下,深深缺乏自我價值感的人。這個人覺得她/他不可愛,不是一個值得別人持久的愛慕的人。同時,這個人非常的渴望愛,追求愛情,並且希望和夢想著找到愛。讓我們首先想象一下他是一位男士。他找到了一個他很在乎的女人,她看起來也很在乎他,他們非常快樂、興奮並且幸福—在一段時間裡看起來他的夢想被實現了。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信仰像定時炸彈般,在他們開始相愛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倒計時:他內心深處那個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信仰。

這個炸彈促使他開始破壞自己的親密關係。他可以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去破壞。他可能無休止的要女朋友告訴他“我愛你”;他可能變得佔有慾過分強烈或者過分嫉妒;他可能在行為上表現的非常殘忍來試探她的“真心”;他可能說一些自我詆譭的話然後期待她來糾正;他可能一遍又一遍的告訴她:我配不上你;他可能告訴她說沒有女人是值得信任的,所有女人都那麼輕浮;他可能找無數的理由來批評她,然後在她拒絕他之前先拒絕她;他可能試圖通過控制或者操縱的方式讓她覺得內疚,試圖以此來讓她跟自己捆綁在一起;他可能變得沉默、迴避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讓她無法穿越;過了一段時間,也許她受夠了,她精疲力竭了,他已經徹底的消耗了她。於是她離開了。他覺得被拋棄、沮喪、崩潰,但實際上這種感覺是非常棒的!因為他終於被證明是對的了!“你看,世界就是我想象的這個樣子!我本來就不值得被愛,這次我又對了!”被拋棄是痛苦的,但是知道了這個世界的“真理”的感覺是非常令人欣慰的。這就是他的自我實現效應(self-fulfillingprophecy)。

讓我們再假設,儘管他非常“努力”,但還是沒有把她趕走。也許她就是相信他,看到了他的潛質。她繼續呆在他身邊,她繼續每天告訴他,她有多愛他。不管他做了什麼,她都更加投入的對他。她就是跟他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不同,她就是不明白他是一個“不值得別人愛”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她就給他製造了一個困境:她讓他對於現實的理解產生了困惑。他需要一個解決方案。然後他就有了解決方案—他決定他不愛她了,或者他告訴自己說:我對她厭倦了,或者他在別處“找到了愛情”,或者他告訴自己他對愛情沒有興趣。其實什麼理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我不值得被愛,所以沒有人可以愛我。

當然了,分手也許不一定是最終的結果,他也許願意容許這段感情繼續,只要他和他的伴侶都感覺到不幸福。這是他可以妥協的結果,只要跟對方在一起就像單身一樣或者比單身更痛苦。

讓我們再來考慮另一種情況,這次我們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個女性。這個女性覺得男人不可能會選擇她而不是其他的女人。但同時,作為一個人,她非常渴望愛情。那麼當她找到了愛情的時候,她通常會怎麼做呢?她也許會把自己的缺點拿來跟其他女人的優點比較;或者正好相反她會用非常膚淺的理由讓自己覺得高人一等,而拒絕承認自己的不安全感;她可能不停的指著其他很有吸引力的女性讓男朋友看,然後觀察他的反應;她可能用她的懷疑和猜忌來折磨他;她可能鼓勵他去尋找外遇,然後告訴他這樣也許對他好並且她不介意。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她會製造情形讓自己的男朋友愛上別的女人。這,也是她的自我實現效應(self-fulfillingprophecy)。

當然了,她很痛苦,她感到很孤獨。但是她的情況讓她得到了用語言無法描述的快感。因為她創造了一件自己“早就預料到了”的事件,她感覺自己掌握著這個世界的“真理”。

最後我想跟朋友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我剛來北京的第一年就創辦了一個自己的奇蹟英語沙龍,並在沙龍裡認識了一個比我們年長的“歐巴”。歐巴那個時候年芳40,本科清華大學畢業,在美國的著名高校讀了碩士,英語超級棒,月收入我不清楚但是應該很多,因為非北京人的他在北京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著3套自己的房子。怎麼看他都是一個“鑽石王老五”的型別,但是卻從來沒有結過婚並且單身。我開始還覺得有些奇怪,但是後來就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在我們有一期討論愛情的英語沙龍裡,歐巴語出驚人:我覺得女人們都很勢力,她們只看重錢,所以我不相信任何女人。當時我能夠感受到自己強烈的想從他身邊走開的衝動—他渴望跟女人建立聯絡,但是在女人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認定她們在拒絕他並且已經開始怨恨她們的拒絕。後來有一次他跟我們分享一首他喜歡的英文情歌,我能夠看出他是多麼的渴望愛情,但同時又是多麼的孤單。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總是能找到各種理由證明自己的是“對的”。

當我們寧願選擇讓自己“正確”而不是選擇快樂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對自己的人生有一種掌控感,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但是當我們的自我認知是:“我不值得被別人愛”並且我們在潛意識裡需要證明自己的是“對的”時,這種對生命的掌控感就很可怕。掌控感是指我們明白這個世界的現實是如何運作的,我們能夠相對準確的預測我們行為的結果。

當我們試圖讓這個世界的現實符合自己的認知而不是讓自己的認知符合這個世界的現實時,悲劇就發生了;當我們無意識的操作著我們的關係,讓它來符合自己的認識時,悲劇就發生了;當我們寧願自己是在掌控中的、是“對的”,而不願選擇幸福時,悲劇就發生了。如果我們有著自己並沒有意識到的消極的自我認知,如果我們在潛意識裡有著自我破壞的信念,我們就始終是它們的囚徒。

只要當我們意識到這些自我破壞的信念時,我們才有了改變我們行為的力量。

所以當我們回頭審視自己的親密關係史時,如果我們發現它是一連串的失望,沮喪和被拒絕的`血淚辛酸史,我們也許就該問問自己:我是不是覺得被別人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還是覺得它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奇蹟?或者不可能持續?

親密關係的第一步需要我們相信自己與生俱來值得被愛的本質。那些在親密關係中最幸福的人往往是那些可以在其中接受愛的人。但是能接受到愛的前提,是我們愛自己,是我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那些愛自己的人並不覺得別人愛自己是一件多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他們能夠容許別人愛自己,他們的愛是輕鬆並且優雅的。

我的幸福恐懼症

我想最後講一個故事給親愛的你,這是一個我需要鼓起很大勇氣來分享的故事,因為這是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從我開始瞭解到自尊這個心理學概念開始,我便知道自尊(self-esteem)分成兩個維度,用最簡單明瞭的話解釋,就是自信(self-confidence)和自我尊重(self-respect)。很多人都會告訴我說:Joy,你是一個很自信的人。我的確也很自信,並且一度以為自己是一個非常高自尊的人。因為幾乎沒有事情是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而事實也證明了我幾乎可以做到任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是我在自尊的另一個維度—自我尊重上,卻沒有那麼的底氣十足。自我尊重其實就是我們上文中提到的,覺得自己值得被尊重值得被愛的能力。如果你問我:Joy,你覺得你尊重自己嗎?我會毫不猶豫的說:那當然了。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我在意識層面裡並沒有覺得自己不可愛或者不值得被愛。

直到我開始回想自己在喜歡的異性面前的表現。

我記得國中的時候,我又帥學習成績又好的男同桌每天對我唱著“真的愛你”時,我不是臉紅心跳的接納或者是很開心,而是幾乎很凶的告訴他“去死”;我記得高中的時候我暗戀過班上一個很會畫畫的男孩子,但是當他終於機緣巧合的被調到坐在我後面的位置並且天天找我搭訕時,我竟然不是很開心的享受而是慌張的找到老師去調整座位;我記得大學裡有喜歡的男孩子跟我表白,我的感受是很沉重很負擔,而絲毫感覺不到單純的被喜歡的美好;我記得之前每每遇到自己有好感的異性時,我總會下意識的告訴自己:他不會喜歡我的。這些,都是我自我破壞(self-sabotaging)的表現

同樣,我發現自己以前也很難接受別人給予的愛。即使是我付出了很多,在對方全心全意的對我表達著感激或者是愛意是,我感到就老老實實、輕輕鬆鬆的接納是那麼的困難。所以當別人說:“Joy,我好感激你/我好愛你/我好為你驕傲”時,我都並不能好好地享受這份愛。

後來我開始慢慢接納自己的這種緊張和焦慮,接納自己想要去破壞幸福的衝動並且不按照我的衝動去行為,我才開始跟這種“幸福恐懼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