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籍:《20幾歲,你為什麼害怕來不及》

才智咖 人氣:2.22W

本站給大家推薦一本十分不錯的心理學書籍,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學書籍:《20幾歲,你為什麼害怕來不及》

《20幾歲,你為什麼害怕來不及》

林夏薩摩,本名夏婷婷。簡書紅人、簽約作者,多個雜誌公眾號特邀作者。2015年多篇熱文被公眾號瘋狂轉載。在這本書裡,作者直接將話題聚焦於“20出頭的年輕人所面臨社會競爭壓力而感到的焦慮和惶恐”這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下文選自《20幾歲,你為什麼害怕來不及》,黑天鵝圖書(ID:htebook)出品。如需轉載請保留本行及以上圖書相關完整資訊。

  別再拿迷茫說事了,只是急功近利罷了

人什麼時候最容易迷茫?

是完成了某個特殊階段的任務和程序,開始一段全新的旅途時最迷茫。

為什麼?

因為著急,渴望成功,渴望擁有很多東西,但由於各種侷限所致,卻一眼望不到結果。

  1

6月底,微博上一個朋友H給我發私信,他說:“我是今年的考生,大學聯考失利了,沒有考上本科,只能勉強上個專科。現在很迷茫,你能給我一點建議嗎……”

我很快給他回信息:“大學聯考失利,你有兩種選擇:一、填一所你分數能達到的相對好一點的學校,到大學裡面再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能,畢竟大學聯考不是唯一的一條路;二、真的不甘心的話,可以選擇復讀,大不了‘二戰’。無論如何,你都有兩種選擇,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就好。”

他說:“其實,道理我都明白,但我就是很茫然。”

我說:“那是因為截止日期還沒到,你還有時間糾結、迷茫,等真的到了結局註定的時候,你就不會這樣想了。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其實,我特別能理解在復讀的道路上迷茫、掙扎的學生,因為我也曾經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剛開始復讀的時候,我也很痛苦、很糾結,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參加一場賭局,不知道最後的結局是喜是悲。但慶幸的是,我是一個願賭服輸的人,當我分析完利弊以後,就開始靜下心複習了,那個時候,我告訴自己,再努力一次,如果還是失敗,那我就認了。一時落後於人,並不代表一輩子都會落後於人。

他又問:“所以,你的意思是,該來的總會來,到時間了,你的態度自然會改變?”

我說:“對的。舉個例子,考試時最後幾個大題你不會做,你在教室裡坐著心急如焚,但是考試結束鈴聲一響,卷子收上去以後,你就不急了,因為已經沒意義了。你現在無法選擇,是因為還沒到你的交卷時間。”

過了好一會兒,他回了一個微笑的表情:“這個比喻很恰當。我準備復讀了……”

我以為他想通了。

20天后,我又收到了他的私信:“又是我,還記得我吧。我去學校復讀了,適應了一段時間,以前一直活在自己的節奏裡,現在到了一種緊張的環境當中,很不適應,我想要改變自己。可是又覺得好無力,生活好艱難,每天都在思考人生和懷疑人生,不知道這樣下去有什麼意義……”

我說:“復讀的話壓力肯定很大,但是你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那就調整好心態好好地走下去吧。總之,凡事抱最好的期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他說:“我覺得我現在簡直是苟且活著!心理壓力好大,任何人開導我都沒用!怎麼辦?好無助!改變真的那麼難嗎!我也想徹底地改變自己,可是好像很困難!”

他似乎情緒很激動,後面的每一句話末尾用的都是感嘆號,我給他回信:“努力,相信且坦然。不論結局如何,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就好。”

後來他又發了很多條資訊,但我沒有再回復。

因為我知道,大道理其實他都懂,該說的話我也都說了,剩下的只能靠他自己了。

人有的時候很喜歡明知故問和多此一舉,很多問題,明明已經在腦海裡翻來覆去地思量,有了答案,卻遲遲不願意去行動。只等著自己想好的答案從別人嘴裡說出,似乎這樣才有勇氣開始行動,但是真的到了聽話的人,說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卻又像一隻小烏龜一樣縮回自己的殼裡,不願走出來,不願行動,繼續迷茫、糾結的這個程序了。

  2

另外一個朋友M,1993年的,今年本科畢業。

大學四年,他也算是學校裡面的風雲人物了,可是領完畢業證的那一瞬間,整個人都虛脫了,只剩下無限的迷茫。大學裡,國家級獎學金、三好學生、班長、學生會、輪滑社團、出國交換都經歷了,學習、戀愛、打工、旅遊,一樣沒落下。可是到了今天,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似乎一點意義都沒有。

他說,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那種勝券在握的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有迷茫的時候。現在站在十字路口,卻不知道眼睛該往哪裡看,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邁出步伐。

人什麼時候最容易迷茫?

是完成了某個特殊階段的任務和程序,開始一段全新的旅途時最迷茫。

為什麼?

因為著急,渴望成功,渴望擁有很多東西,但由於各種侷限所致,卻一眼望不到結果。

剛開始復讀,還沒有用心努力過,就恨不得把時間軸往前撥,縮短自己苦逼學習的過程,希望趕快迎來第二次大學聯考——“二戰成功”,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但現實中,複習的過程是沒有辦法直接跳過的,所以迷茫。

今年剛進入大學,還沒有適應從高中生角色到大學生角色的轉換,自己什麼都還不懂,但看著學生會和社團的那些學長、學姐們春風得意,再低頭看看自己似乎一無是處,於是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像他們一樣指揮八方、威風凜凜。總覺得別人那才是青春,自己卻只有大學,好迷茫。

剛畢業從象牙塔走入社會,參加工作,還沒能完全適應職場快節奏的真槍實彈,卻眼巴巴地看著身邊那些主管、總監、經理們領著不菲的薪水,享受著優渥的福利和待遇,難免心生羨慕。反觀自己,不過是個初出茅廬、身無長物的菜鳥,深深墜入這種落差感帶來的深淵中,四周一片漆黑。感覺自己看不到以後的路,很茫然,很害怕。

這樣的心路歷程,我們並不陌生,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心情。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一段又一段的旅途組成的,“迷茫”的心路歷程在每個特殊的階段都會有,很正常。我們都曾那麼迫切地想要改變自己並不滿意的現狀,卻因實現過程艱難、耗時、耗力、有很多不確定性,而深陷來不及的恐懼中無法自拔。所以,我們疲憊、痛苦、迷茫、不安。

我們口口聲聲地說自己迷茫,但事實上,迷茫只不過是膚淺的表象,迷茫背後隱藏的是我們恨不得一步登天的野心和急功近利。

可我們並不想讓別人看穿自己的目標和野心,於是我們用“迷茫”這樣流行的形容詞加以粉飾。但諷刺的是,原本只是一個迷惑他人的障眼法,最後卻把自己真的拖進了“迷茫”的旋渦。

陷進旋渦裡苦苦掙扎的我們,忘記了正是無意義的迷茫、痛苦,消耗了原本可以用心做事、改變現狀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正確的應對方式是,等“迷茫”這個程序結束以後,我們要趕緊進入下一個程序——“行動和思考”,而不是繼續停留在原地踏步糾結。

就像H,與其浪費時間繼續迷茫下去,倒不如調整心態,用心複習備考。只要復讀這一年他夠認真、夠踏實,所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掌握了,最後正常發揮,相信結果不會太差的,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再迷茫。

而看似履歷豐富、綜合能力很強的M也會迷茫,是因為他過去四年的精力和興趣點太過分散,一下子無法聚焦,找不到自己的目標。既然這樣,那就停下來,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嚮往的、能做的'、不能做的通通羅列出來,重新排列組合,我相信,聰明如他,一定能憑著這些蛛絲馬跡,指引自己找出新的方向。

  3

一般來說,兩類人最容易迷茫,有目標的和沒有目標的。

對於有目標的人來說,迷茫大致分為兩種情況:

一、明知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但是自己跟目標之間的差距比較大,不知道怎麼辦,所以迷茫;二、清楚目標是什麼,也知道該怎麼做去實現目標,可知道了不代表能做到,每一個目標從確立到實現都有一段距離,在行走這段距離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受迷茫的煎熬。

第一種情況的人,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自己搞不定,那就請教高人,這個高人可以是思想較為成熟或閱歷較深的朋友、老師領導、父母等。

第二種情況的人,應該學會將頭腦清空,眼睛盯著目標,手上專注做事,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莫名的迷茫了。一直忙碌做事情的人,是很少會迷茫的,因為他們沒那個閒工夫。有的時候,我們迷茫,是因為我們太閒了,所以自尋煩惱。

對於沒有目標的人,迷茫大致也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舊的目標已經完成,新的還沒想好,人生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每逢當年年底和新年伊始,總會無端生出許多煩惱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原因;

二、嘴上說沒有目標、很茫然,其實潛意識裡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出於種種原因,卻沒有大膽地承認,說出自己的目標。

對於第一種情況,也許需要的只是多一點時間的思考來幫助自己找到答案。如果不知道如何思考,那麼不妨從人生目標、職業目標、生活目標、感情目標上,分類發散進行思考,也許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對於第二種情況,我想可能需要的只是多一點的勇氣、多一點的肯定。

年輕人感到迷茫,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僅是平凡的我們迷茫,今天在江湖上叱吒風雲的那些大佬們也曾經跟我們一樣,都逃不過迷茫的20歲。馮侖在《行在寬處》裡有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說20幾歲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扮演的是一個候補隊員的角色,甚至可能連候補隊員都不是,只是一個足球愛好者;到了30歲,你就混成了一個候補隊員,到了40歲,就差不多可以上場踢球了。

我們不一定真的要等到40歲才能一展滿腔抱負,但只要我們熬過了容易迷茫、挫敗、困窘、一無所有的20歲,相信好的事情很快就會發生的。

不要過早地放棄自己,不要浪費過多的精力在無意義的糾結和迷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