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的心理學經典故事:“囚犯二難”遊戲-誰都贏不了

才智咖 人氣:4.86K

“囚犯二難”遊戲——誰都贏不了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經典故事:“囚犯二難”遊戲-誰都贏不了

一位心理學家叫來兩個大學生志願者,要求他們做一個叫做“囚犯二難”的遊戲:

兩名嫌犯被扣留起來,分開羈押。地方檢察官確信他們犯下一樁罪案,但沒有足夠的證據起訴他們。他對兩個人中的每一個說,如果沒有人招認,他就從輕判決,每人服刑一年;如果一個招認,另一個不招認,招認方將得到特別處理(只判半年),另一方則從重判罰,肯定不少於20年監禁;如果兩個人同時招認,他就會請求寬大處理,各判8年。

由於1號囚犯不能與2號囚犯共同討論方案,他只能對各種可能性進行想象。如果他招認,2號不招認,則他(1號)只服刑半年,這是所能得到的最好待遇,而2號則被判20年,這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壞結果。但1號知道,這樣做非常冒險。如果他和2號都招了,那麼每個人都要服刑8年。因而,最好的結果就是不招認。如果他不招,2號也不招,則每人只服刑一年,結果不算太壞。但是,如果他不招,2號卻招了——則2號只判半年,他卻得服刑20年!

顯然,理性思維無法幫助兩名囚犯,除非他們彼此信任對方,相信他會做出對兩人都有利的選擇。如果兩人中的`任何一個基於害怕或貪心而做出選擇,則雙方都將失敗。但是,除非兩人都確信另一方將做出同樣的選擇,否則,在雙方均有利的基礎上做出選擇將毫無意義。志願者就這樣進行選擇,結果的數字根據條件和研究者的指令隨意更變。(有利於雙方的結局只是偶然出現。)

三十多年來,許多研究者對“囚犯二難”選擇進行過各種形式的試驗,以研究信任、合作及產生這些東西的條件和相反條件。

另一位心理學家先後對20多對志願者進行了測試,結果如下:兩個都招認的,5對;一個招認,另一個不招認的,5對;兩個都不招認的,10對。經過測算,這40個志願者共獲刑期202.5年,人均刑期5.06年。本來,只要他們採取信任、合作的態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每個人只需服滿一年的刑期即可。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每個人竟平均獲得5年多的刑期。這個結果反映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即人與人之間缺乏起碼的信任與合作,不願意作出起碼的一點點犧牲。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兩個同時都不招認的只有一半。另外20人事後坦言,他們把各種可能的結果事先都想得很清楚,就是因為想得很清楚,才做出如此選擇:因為對雙方最好的結果是不招認,他們均以為對方會為穩妥起見,選擇不招認,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選擇招認,以使自己的刑期更短。正是雙方均懷這種陰暗心理,結果反而加長刑期了。

現在,一些單位和部門已經開始利用“囚犯二難”遊戲招聘人才,通過這個簡單的遊戲,考察被引進人員是否具有起碼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這個遊戲也給了我們寶貴的人生啟示:當我們個人的命運和他人的命運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該怎樣做出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