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窺者的心理

才智咖 人氣:2.08W

 偷窺者的心理一:

偷窺者的心理

實際上,在現代社會的大眾娛樂工業面前,偷窺早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誠然,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鏡頭下,習慣了面對電梯、小區、馬路、地鐵站、銀行、酒店、醫院上的那些可惡的監控攝像頭……

這些,我們已經忍受。但我們不能夠接受的是,卻是在更多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我們被別人惡意地偷窺。尤其在校園這種相對純淨的土壤裡,被人肆意偷窺到,簡直不能忍受。

其實,偷窺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從心理學角度講,偷窺來源於人類天生的好奇心,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偷窺心理。但作為理性的人,我們一般都受到社會公德與良心的制約,把窺私慾控制在適當的尺度之下。

具體到個人來講,偷窺行為很可能是性心理變態:窺視異性下部、裸體,或他人性活動。他們一般都是人格沒有健全、成熟,慾望被深深壓制的人,或者是早些時候心理受到過一定觸發事件刺激的人。而他們也大多自卑、壓抑、人際交往存在一定的盲區,所以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來宣洩情感。

實際上,偷窺事件頻頻發生,也是和我國傳統文化所形成的強大心理慣性作用有關。慾望越是被禁閉,人便越是壓抑;同樣,“窺視”被禁閉的越多,偷窺的慾望便越強。

對於偷窺,還有一個很大的助手,就是商家。為了提高雜誌的銷量、電視的收視率、電影的票房、產品的銷量,總之,商家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他們往往會找來裝性感或暴露的女性為他們代言,在宣傳自己的產品的同時,也助長了人們偷窺的慾望。

那麼,怎樣才能控制住自己偷窺?

對於個人而言,當然是要培養自己健康健全的人格,多參加娛樂和體育活動,減輕性壓抑,多與女生交流,減輕對於異性的`性好奇和性焦慮。如果自我調適後仍然難以自拔,則十分有必要接受專門的心理治療。

而對於社會而言,讓“偷窺”現象消失,無疑是一種奢望。畢竟,“只要人格還沒有成熟,人們就還會熱衷於窺探別人的隱私;只要還有慾望被深深壓抑的人,就會有人挖空心思地揭露別人的隱私,藉著別人的隱私,宣洩自身的慾望;只要人性還存在著缺陷,窺探隱私的喜好,就永遠不會結束。”

偷窺者的心理二:

有些人說:“你偷看我洗澡,你變態。”其實,並非所有的偷窺都可以給它貼上變態的標籤。因為從研究來看:影響這種行為的因素還包括性格、年齡、青春期衝動等。另外,有些偷窺者自卑感強,對生活失望,情緒和性方面存在壓抑,個人慾望無法通過正常途徑來滿足,或者人際交往不良,也會導致其偷窺現象的出現。

我國傳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根深蒂固的觀念裡,“性”,“偷窺”仍然非常敏感,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偷窺慾望卻在寬鬆的環境下迅速膨脹,慾望的被禁並不等於慾望的消失,它們被壓抑著,始終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出路,“窺視”的禁忌越多,偷窺的慾望便越強,人們就越折騰,你看看現在很多祕密網站的流行就恰好證明了這一點。豔照門為什麼反應如此之大,有一點就是緣於被禁效應。越是被禁止的東西,就越會引發人們的好奇心。

心理學還認為:導致偷窺有的是因為偶然的窺陰行為與手淫相結合的不良影響,以後通過手淫的反覆加強而固定下來,而不良視覺刺激和接觸色情材料也是導致偷窺的重要原因,幼年時受到不良視覺性誘惑影響或不良的性經歷,使性心理髮育過程受阻也會導致偷窺。

在偷窺的興奮和刺激感之後,很多人內心會自罪自責,這緣於內心的道德感作祟,我們每個人內心對道德的需求或多或少差別各異。一般來說:偷窺之後,有強烈自責和內疚感的人,內心對道德的需求比較多,這種人在成長環境中受到約束的可能性要大些。一個家庭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從來不談性,或對性有很強的排斥和批判性是很危險的一個訊號,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內心會有對性的不恰當認知。那麼一旦偷窺的行為有意或者無意的產生之後,內心衝突也就越激烈。

當然,反覆地偷窺有時候還可能是一種強迫行為,在強迫和反強迫之間苦惱不已。另外,從家庭治療的角度看:偷窺者的行為或許不是孤立事件,實際上反映了一種病態的家庭關係,他們可能對家人或伴侶有很多未能宣洩的負性情緒,或早已被關係不睦的父母標定為“問題孩子”,從而引發更多的怨憤以及反社會行為(例如偷窺)。

其實,偷窺是人的本能慾望和倫理禁忌之間的拉鋸戰,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的拉鋸戰中尋找著自己的心理位置,有的人如同蜻蜓點水般淺嘗輒止,有些人卻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當然,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偷窺應該是被禁忌的,因為它侵犯了人們的隱私,而隱私卻是人存在的需要和象徵,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從心理學來看:雖然偷窺沒有肢體與語言的直接欺凌,但是卻彷彿盜走了人們內心存在的安全感,讓人們陷入焦慮與恐慌之中。

但是在可見的未來,要讓偷窺現象消失或許還有些不切合實際。因為人格的成熟度、壓抑的慾望、人性的弱點這些東西沒有消失的話,那麼偷窺還會在江湖上大行其道。

TAGS:偷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