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學看點

才智咖 人氣:4.2K

心理引言:《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有關人性、心靈、希望和人生的電影。影片主要通過一個被害入獄的銀行家的心路歷程變化,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渴望自由生活、救贖內心而不墮落的一種思想。電影雖說是上個年代的,但是卻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有很多人將其當做勵志影片,看了一遍又一遍。讓筆者最為震撼和感到的是男主角從排汙管道中爬出來後仰天大笑,很多人渴望自由,卻不敢逃離監獄,是因為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於外面,而在於內心!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學看點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要演員: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鮑勃·岡頓

影片簡介: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年代較老的電影,但它的經典和意味深長卻不因年代久遠而頹廢。《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暢銷書作家斯蒂芬• 金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改編成電影的,其思想性、人物特性和劇情故事讓觀眾一看再看。影片主要講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妻子出軌被殺而自己被陷害入獄,在肖申克監獄裡讓他重新感悟人生,獲得了心靈的救贖,最後抱著對自己嚮往的生活信念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從排汙管道成功越獄,開啟了他新的人生。

人物簡介:

安迪,電影的主角,職業銀行家,被陷害入肖申克監獄,用其智慧瞞天過海,最後成功越獄告別了十多年的監獄生活,重獲新生。(蒂姆·羅賓斯飾)

瑞德,男二,安迪的好朋友,電影裡很多獨白聽過瑞德的口講訴了安迪的心聲。(摩根·弗里曼飾)

若頓,肖申克監獄典獄長,利用安迪幫他洗黑錢,卻被安迪用聰明才智拉了下馬,最後開槍自殺。(鮑勃·岡頓)

心理學看點:人性 自由 自我成長 勵志

心靈咖啡推薦理由: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有關人性、心靈、希望和人生的電影。影片主要通過一個被害入獄的銀行家的心路歷程變化,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渴望自由生活、救贖內心而不墮落的一種思想。電影雖說是上個年代的,但是卻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有很多人將其當做勵志影片,看了一遍又一遍。讓筆者最為震撼和感到的是男主角從排汙管道中爬出來後仰天大笑,很多人渴望自由,卻不敢逃離監獄,是因為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於外面,而在於內心!

影評與心理分析: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心靈越獄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救贖;一個真正的人的誕生;一個自由的人的新生。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安迪的自我救贖之路,不僅影響了瑞德,也影響了整個肖申克監獄:安迪鍥而不捨地要求、籌錢、志願工作,建起了監獄圖書館,給監獄裡那些永無身體的自由的可能性的人們一個機會去獲得心靈的自由。光明透過書頁照亮了監獄裡艱深的黑暗,自由之風偶爾掠過監獄狹小陰暗的天空,讓身在獄牆中的人們可以短暫地感受下心靈的自由。

安迪在監獄裡苦苦挖掘,在由高高的獄牆所圍建的真實的監獄裡,在防範森嚴、獄警殘忍、資訊匱乏的監獄裡因為希望而堅持活著、因為希望而在漫長的黑夜裡一寸寸地掘進著。我們雖然生活在世界中,看似自由,其實也是在另一種“監獄”裡:人格的監獄、模式化反應的監獄、思維的監獄、社會規範的監獄。只要我們的心沒有“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我們就不是自由的、解脫的。只要我們做不到“不將焦點集中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逍遙自在’”。我們就是處在各種各樣的監獄之中。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裡,當他憑自己的專業和智慧幫自己和“同事們”贏得片刻閒暇,看著“同事們”喝著啤酒,潛入播音室播放音樂時的情態,則一點兒也不像是在監獄裡:他的心靈是自由的。讓我突然想起了美國心理衛生運動領袖比爾斯,曾經寫過一本《自由之心》,讓無數頹廢沉淪的人再次燃起了對生活和人生的'希望!安迪的心靈越獄就是獲得自由之心的過程。

安迪的自我救贖起因是什麼呢?片中有句臺詞說:“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活,要麼趕著去死。”安迪是銀行的副總裁,年紀輕輕爬到副總裁之位,說明他入獄之前就生活在另一個監獄裡:工作。他埋頭工作之中、努力奮鬥向上爬,卻忘記了生活、忘記了妻子、忘記了愛。他不是“忙於生活”,就是“趕著去死”。若安迪一直生活在工作的監獄裡,身心的救贖,還會發生嗎?!

親密關係中的衝突,強烈的負面情緒,在盛怒之下買醉,掙扎於“to be or not to be”?!這些無形的要素構成了安迪在現實生活中的獄牆。安迪在工作的“監獄”中,自然與妻子是疏離的,妻子的出軌,也就不再是一個人的錯了。而之所以叫《肖申克的救贖》,是安迪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對妻子的死,是需要負一大部分責任的——向內看,看到自己對生命的責任,就是救贖。

若安迪不經過肖申克煉獄一般的淬鍊,他的一生,可能會耗竭在工作的“監獄”中。

從這個角度來說,救贖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電影讓安迪的一生戲劇性更強、衝突更強。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戲劇性和衝突呢!善加利用,就是救贖。從這個角度來說,苦難是一份包裝醜陋的禮物!包裝雖然簡單醜陋,卻實實在在是生命送的一份大禮!

若不從痛苦中覺醒,我們的心就會處於各種各樣的牢籠,而不自知。

無論我們身在何種監獄之中,不要忘記了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希望在於,我們每個人至少都可以成為堅強的人。

生活中何嘗不是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呢。很多人的生活是一天重複一天,一年重複一年,每次遇到同一件事,都會怒火萬丈,從7歲一直到70歲。

若我們內在沒有力量去享受自由,自由也會殺死人。

擁有的人往往看不到所擁有的事物的美好,更不知道去珍惜:50年之後,老布終於自由了,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過自由的日子,在牆上留下“Brooks was here”,自殺了。瑞德在從“體制化”中被釋放的時候,抬起頭,就看到老布的留言。若不是安迪給他的希望,瑞德也會步老布的後塵:用死亡給自己營造一個永遠的體制化的監獄。

我們需要內在的力量去享受自由——這句話值得深思。各位父母,若包辦代替孩子的生活,就是把孩子禁錮在某種“體制”中,當我們不得不撒手的時候,這種漫無邊際的自由,也許會殺了孩子。

“Brooks was here”,老布曾經在這裡。“I am here”,“我在這裡”。監獄是一種限制,對那些沒有力量的人來說,監獄也是一種“保護”。老布留戀監獄,希望呆在監獄裡老死,而不是來到摸不著邊際的社會之中。所以,他希望一直待在肖申克監獄,無法做自己,做自由的自己。

父母們若整天想著如何保護孩子,有時候一不小心,保護就變成“監獄”。智慧的父母明知孩子會跌跤,還要讓他找尋自己的道路。因為他們知道,一不小心,父母的愛就會變成孩子的牢籠。

安迪和老布相比,他走過了自我救贖的漫漫長路——20年。完成了老布根本無力去邁上的一個艱難的旅程。因為在安迪的心裡,“有些東西是關不住的”。

安迪給瑞德留下的錢和信,讓瑞德發現了指月之指和手指後面的月亮,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生,他“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徵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祕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此時,希望對於瑞德再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了,而是前方一汪像夢一樣碧藍的海水,是一方吹拂著溫暖海風的自由的天空。

“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那個義大利娘們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著不說為妙。我像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自由,不在外面,在心裡。

內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脫的。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於解脫狀態。”感覺到自由與美是生命的真義所在。自由與美,是心靈的營養,是意識的營養。沒有什麼可以捆綁一個人自由的意志和心靈,當心靈飛得夠高,再遙遠的時空也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