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從型人格的可愛與可悲

才智咖 人氣:3.07W

那天一個朋友在微信上與我海聊一番,他認為自己屬於"順從型人格",有時候會很苦惱,因為順從型人格的人群很多時候在生活中找不到情緒的發洩點,時常感覺很憋悶。我其實很能想象他的感受,身邊的順從型人格的其實朋友佔有一定比例,然而作為旁觀者來說順從型人格反而往往是最受大眾歡迎的一類性格,他們溫和、不咋呼、給人幾乎0壓力、永遠善於傾聽、很少尖銳地質疑他人、很“聽話”、甚至得罪了他們也不可怕,因為他們是“不怎麼愛生氣的”人。

順從型人格的可愛與可悲

順從型人格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形成的順從型人格多半是天生的性格使然,順從和服從周圍的人和環境是很本能的意願,因而大多數時候也很坦然接受自己的性格;但生活中能遇到的順從型人格更多的是被動形成的性格,即從小所接受的來自父母、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形成一種近乎於本能的認知,即,順從的性格才是"對"的性格。其中來自父母的影響是最大最"致命"的。我一直非常認定的一個事實便是,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與童年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的,父母的影響是絕對驚人的,孩子會在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地培養影響之下,形成於父母非常相近相似亦或是截然相反的性格特點。

順從型人格的孩子,可能從小父母都很強勢,在嚴格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必須幻化出一個柔軟的性格來才能與父母更好地和平共處;而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父母本身就是生活中的老好人,秉承"吃虧是福"的處世原則,孩子從小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被影響成善於順從的乖孩子。

順從型人格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往往頗受歡迎,但自己卻常常陷入自己營造的壓抑困境中。那些形容他們的一系列美麗形容詞:善良、無私、慷慨、謙卑、聖潔、高貴,等等,有時卻成了外界賦予他們的道德標籤,成了一種變相的束縛。甚至在很多時候,順從的人信奉這些詞彙並不是因為它們是真正的理想,而是一種潛意識裡的交易:只要慷慨大方、充滿愛心,就會得到命運的青睞和他人的善待。而這也正是順從型人格的人們最深感糾結與抓狂的地方:他們隱隱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偽善因素,但"善良"的他們深知,人不能不善良,因而當面對赤裸裸的人性醜陋面時,他們完全做不到正視。他們會在痛苦中對自己失望,而且也會因為順從的性格而無法找到合適的情緒宣洩渠道,從而導致了愈發說不清道不楚的憋屈之感。

順從型的人往往渴望依附於強人,喜歡和獨立型人格的人群成為朋友或是發展成戀人,這樣能使他們從獨立的人身上獲得能量,同時間接享受權力。這種關係常常發展成為一種病態性的依賴關係,加重了順從者的困難。一旦他們全身心投入的這份情感使他們失望,就會帶來嚴重幻滅,甚至毀滅。這種表面的專一是絕望而不是人格整合的'表現,並不值得讚美。同類情況還有:男人們會為了野心捨棄一切,包括尊嚴;女人們除了愛,可以對生活一無所求;父母把全部興趣都投到孩子身上。這些都給人一種全身心投入的感覺。但他們實際上只是在追求一種幻象,認為這種幻象能解決他們的內心衝突。

描述了這麼多極端的順從型人格的人群特質,其實我們很多非順從型人格的人群身上也含有服從型的性格成分,或多或少。簡單來說,順從型的性格就是我們所說的"收"的性格,比較緊繃、放不開,反之則是"放"的性格。我的那位朋友跟我說他有時候會感覺受夠了自己的收,想要放開了活,尤其是作為男性,渴望更多一些的"狼性"。這些都是性格反思、性格調整和性格救贖的表現,我替他高興。當一個人的主導性格在很多時候已經讓自己產生不悅的感覺時,應該有努力做出調整的自覺意識。

但,僅針對收與放的話題,我不禁會問,放相比收,就更"爽",更"高階"嗎?若是換做5年前的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對,放開來的生活,就是更爽更高階。我喜歡不羈的狀態,那種放開的、輕盈的模式,讓我感覺很高傲,很自我陶醉。但現在的我,不再如是認為。

在經歷了因為放而渴望更放,更更放,而對現實不滿導致的情緒泥潭之後,我發現只有收的模式能讓我恢復平靜,重獲快樂。能強大而自主地收回自己的性格,操控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很爽的狀態模式,這裡指的並不是思想上的禁錮與不自由,思想和思緒應當是絕對自由的,但支撐這一切的根基,即我們的人格質地,應當是厚重而收斂的。

我對那位朋友如是說道,所有不滿足於順從型性格或人格的人群,大概都會經歷從收到放的過程,但這其中還會有一定比例的更優人群則會再經歷,從放再到收的狀態,即,收----放----收,這樣的遞進模式,才應該是一個更完美的性格蛻變。第一個收是被動的,而第二個收則是自主的。

所以你若問我,是收的性格好還是放的性格好,我會回問你,你指哪個階段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