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探析

才智咖 人氣:2.87W

積極心理學:平衡生活的四邊形

積極心理學探析

一粒種子發芽了,它原本飽滿的身軀變得乾癟,而讓幼小的胚芽長成大樹。表面上看,這粒種子毀滅了,可是被犧牲掉的種子卻繼續活在樹的身上,活在樹的枝椏、花朵和果實上。

嚴厲地對待“懶人”,可能因為視角太狹隘

積極心理治療的創始人,德國諾斯拉特·佩塞斯基安(Nossrat Peseschkian)博士很喜歡用“種子的故事”向他的病人傳達這樣一種“積極”的觀念,即:任何問題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只要你的視角足夠全面,就能從困頓中看出希望。

這裡“積極”(positive)的概念源於拉丁文的positum,原意是“實際存在的”,“原本的”,“給定的”。簡單地說,就是看到事情的全貌,好的、壞的、正面的、負面的,全部。遺憾的是,生活中的事情並不像種子發芽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儘管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其實十分片面,我們自己卻常常堅信無懈可擊。結果只能是無可避免地困在問題之中,看不見改變的可能。

比如,一位因為嚴重頭疼而接受治療的母親。她堅持認為“勤勞”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美德,是絕對的好;因此,她無法接受自己上國小的兒子竟然不知進取,甘願做一個“可恥的懶惰者”!經過各種努力無效的她,最終陷入無能為力的僵局。

而佩博士針對她的第一步治療,就是幫助她認識到:事情並不像她想象的那樣絕對糟糕。實際上,勤勞同時也意味著“為了達到目的,保持較長時間,讓人疲勞的行為方式”,而懶惰卻體現了“在成就要求面前懂得知難而退”的.另一種能力。勤勞者總是十分嚴厲地對待“懶人”,只是因為他們的視角太過狹隘。

追求的目標常常只是我們需要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們總是固執地堅持,類似勤奮、守時、高效這樣的特質就是百分百的正確,以至於理所應當地忽視了它們可能的危害?積極心理治療認為,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常常不夠全面,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太多文化環境的影響。不知不覺中,我們不加選擇地吸收了家長老師等教育者傳達的觀念,努力追求那些好像全社會都在追求的東西。

然而,這些追求的目標常常只是我們需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佩博士在他的跨文化研究中發現:相同的情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產生截然相反的心理感受。比如說,在東方,臥病在床的病人通常是眾人關注的中心,如果他的親戚朋友不來探望,他就會感到被忽視和淡忘;但在西方,如果有人生病,他/她更喜歡一個人清清靜靜地呆在自己家裡,太多的探望是一種帶有壓力的社會監督。

再比如,由於西方社會更強調追求成就,而東方社會更看重個人在集體中的角色,所以,歐美人的抑鬱症主要是因為缺乏交往,溫暖和關愛,而東方人抑鬱的原因更多是因為人們對必須承擔的社會義務和關係感到不堪重負。

平衡生活的四邊形

對比東西方的文化和傳統,佩博士發現:儘管每一個個人的問題千差萬別,但作為一個整體,人們都需要平衡地關注自身生活的4個主要領域,即身體、成就、人際和精神生活。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會盡量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地分配到各個領域,而不是顧此失彼。

這就是積極心理治療的整體性概念。如果一個人不能保持自己的4個生活領域處於均勢,過分關注發展某一個領域,或是過分忽視某一個領域,失衡的生活就會製造出各種心理衝突,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紊亂,甚至疾病。

佩博士經常要求他的求助者畫出一個二維座標圖,在4個方向上分別標出身體、成就、人際和精神生活4個指標,再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計算出自己在各個領域上花費的精神和心力能夠換算成100分中的多少分,然後標在座標軸上連成一個四邊形。

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畫出的四邊形,應該是一個飽滿的理想正菱形。

身心問題的出現,提示我們需要做出調整

在失衡的四邊形中,最常見的是“工作狂型”,即:除了成就座標上拉出一個長長的尖角之外,其他3個座標上的得分都少得可憐。通常,這類平衡圖的作者並不是不願意“去幹點別的”,而是不知道除了“努力工作”和“成就”之外,還有什麼能讓自己幸福。

上文中那個勤勞的母親就是這樣。在她12歲的時候,父親意外去世。一夜之間,家庭的經濟負擔一大半壓到了她這個長女身上。而當時她所面對最急迫的問題,就是錢,她只有勤奮工作掙回足夠的錢才能讓家人幸福。遺憾的是,她卻因此在成長中只學會了“努力工作”,而現在她的頭疼和兒子的不聽話,都是因為她忽視了對生活中其他領域的關注。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生活出現了問題,也不應該簡單追求將“不好的的東西”生硬地從身上剝離、剷除,而是要通過露出水面的問題,看出自己整體生活的失衡所在,從而找到調整體方向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