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積極心理學為基準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才智咖 人氣:2.16W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以積極心理學為基準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伴隨著心理學日臻成熟,並且由於高校大學生心理事件逐漸增多,大部分的學校均開設心理健康教學這門課程。通過積極心理學的開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還可以使其健康成長起來。本文主要通過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有效的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提高大學生的抗壓能力。

一、當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當今社會有很多“90後”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都比較弱,特別是抗壓能力明顯不強。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挫折給71.8%的學生帶來心理陰影,對挫折產生牴觸心理;5.0%的學生認為自己會一蹶不振;僅有9.5%的學生願意吸取教訓從頭開始。除此之外,現在“90”後的孩子都是在資訊高度發達的環境中成長的,人際交往主要採取電話、簡訊、QQ、微信等方式來進行,很少使用聚會、信件等傳統的溝通方式。目前只有少部分的人可以接受並且採用這種傳統的交友的方式。

但是,大部分的學生缺乏安全感,導致無處傾訴心中的想法,因此極易產生寂寞和空虛的心理。同時,有些學生性格偏激,由於一點小事就想不開,進而出現一些比較極端的行為,例如:深圳某大學大三學生李某因在學校犯了過錯,由於承受不了教師嚴厲的批評,走上跳樓的極端道路,結束了19個春秋生命。再如,南京某高校大學生因網戀受到挫折後割腕自殺等。根據以上這些案例可知,良好的心態對於人生髮展具有關鍵性作用。可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對陌生環境的牴觸心理

目前,少部分的學生由於性格孤僻,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導致在生活交流方面比較膽怯,對日常生活很多事情產生各種牴觸的心理。例如:某高校學生劉某,自進入大學開始,就覺得自己和同學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總是覺得自己與其他同學有距離感,甚至有時連食堂吃飯都不情願去,常常將自己關在宿舍裡面。時間長了,他開始害怕面對同學、害怕上課以及不敢面對老師,對學習產生厭惡感。後來被醫生診斷為社交障礙。近年來,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在老人和父母的寵愛中長大,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比較少。可見,目前很多高校學生都存在著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不知道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將他人的給予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對於付出的概念比較欠缺,在社交技巧方面較欠缺。

部分大學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理解以及支援別人,因此現在人際交往中與他人發生矛盾的機率比較大,這樣出現矛盾又沒有處理技巧,就容易產心理困擾。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當重視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正確引導孩子交往技巧。家長不光要教會孩子交到朋友,還要指導孩子在與朋友交往時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友情,這些都是需要家長來監督協助完成的。另外,父母不能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要讓孩子明白,在和朋友交往的時候必須平等相處,不能一味的索取這是孩子必須要明白的道理。

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片面化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及實踐性。有一則對北京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大學健康教育中,儘管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輔導的主要課程,但是該門課程在高校未受到學生的歡迎。

究其原因在於,該門課程開展活動少、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等情況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較片面化和抽象化。一些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學計劃中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專業的學科教學模式完全一致,根據課表上課,到期末還會進行考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根據教學材料傳統的進行備課,在課堂上老師會很詳細的給學生分析心理學知識,雖然知識的系統性很強,但是缺少了應用性,忽視培養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片面化只會增加學生心理負擔,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有偏差,大學設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的是從實際出發,應該根據學生現實心理需要為起點,增強課程的實效性、針對性以及實踐性。

二、將積極心理理念融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培養大學生的耐挫能力

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會一帆風順、沒有挫折,大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或者挫折。最近幾年,大學生輕生的案列屢屢出現,社會各界都比較關注。根據資料調查顯示,98.9%的學生輕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心理問題造成的。所以,在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的同時,必須要培養大學生的耐挫能力。為了能夠讓大學生養成適應社會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而且要告訴學生要直面困難,面對挫折時要敢於面對不能一味地逃避,更要正視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培養學生在考慮問題時,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奮鬥目標;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所有事情,積極開展一些關於提升耐挫能力的培訓,糾正學生逃避困難的心理。

2.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態

心態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因素。在當今社會,時代的進步與科學技術都在不斷的發展,各種渠道的資訊都影響著大學生群體心理素質,大學生面臨著各種競爭帶來的壓力,從而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為了能應對這樣的社會現狀,大學生應該具備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引導大學生培養積極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積極心理學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疾病、心理問題,更是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狀態和自信心。

3.構建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有利於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而且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學提倡的人性觀和主客關係對高校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有較大的關係,所以,高校應當改善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強化培訓來促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使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在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師生之間要打造一個和諧融洽的氛圍,可從以下三點著手:第一,教師要學會如何尊重學生。每個人的價值觀念都是不同的,所以想法也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明白該如何完整的去接受他們。第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就必須做到以理服人、相信學生,要會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第三,教師要理解學生,換位思考,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還要去體驗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第四,老師要積極地關心學生。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老師積極的關心將會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指導以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