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3W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歡迎閱讀。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積極心理學是對傳統心理學的補充,該學派注重人的積極情緒和潛能優勢的開發。這與以生為本、注重學生髮展、促進學生幸福的現代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一直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側重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心理危機干預方面,注重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和培養的方面較少。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試圖構建發展性積極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簡述

積極心理學思潮興起於世紀之初,先驅馬丁?塞利格曼指出,積極心理學是揭示人類優勢和促進個體其積極機能的應用科學。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為主要內容,並致力於科學地探索如何締造個體的幸福生活與和諧美好的社會。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情緒狀態與過程、積極認知狀態與過程和積極行為。

培養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積極情緒的培養對個體心理健康起著核心作用,積極情緒可以增加個體的心理資源。心理資源又稱心理能量,它主要用來支撐一個人產生或進行名種有意識的心理活動以及外在行為。積極情緒首先可以讓我們感覺良好,讓人感覺到輕鬆愉快。二是其可以擴建認知領域的功能,擴充套件注意思維的多樣性,可以改變思維的內容,將壞的想法改成好的想法;還可改變思維的廣度或邊界,拓寬我們的視野。三是可以改善人們對挫折及失敗的認知,提高抵抗壓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從消極狀態中的復原力。四是可以讓人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給個體帶來最好的狀態。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一)積極的教學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社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調整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但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偏離了總體目標,把工作重心集中在了調整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上,以預防和干預心理問題為中心,這也造成了學生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誤解和牴觸,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發現和解決心理問題的,不願意配合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活動。

積極心理學角度使教學目標更全面,更人文。它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價值取向。積極心理學將目標迴歸,不止重視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還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潛能,積極意志品質,積極情感體驗等。

正因為目標歸宗,也意味著高校心理學健康教育者的視角要發生變化。教育者要建立積極的人性觀和價值觀,關注學生的積極面,幫助學生開放積極心理潛能。側重於發展性和促進性,幫助學生找尋優勢,合理運用優勢,提高自我價值。引導學生關愛自我、關心他人,發展積極情感,投入社會生活,提高主觀幸福感。

(二)積極的教育內容

積極心理學的教育內容一般分為兩大方面。

一是培養大學生的積極體驗。積極體驗是積極心理學中的微觀層次,但卻是夯實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讓學生對過去的經歷進行積極建構,獲得生活滿意度。提高學生對現在所從事學習或者工作的投入度,使其產生更多的興趣、滿足、愉快等積極情緒。還要注意對學生希望品質的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應對挫折,鍛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使學生對未來和理想充滿希望。

二是塑造大學生的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學視野中主要通過對人格的分析來喚起人們的積極力量,從而幫助個體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積極人格的塑造是積極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和保障。在教育中,努力使學生能夠客觀評價自我、接納自我,正確面對現實,積極應對挫折。可通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各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來培養積極人格特質。自尊教育是其中之一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體系

(一)構建積極的心理評估體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即是通過測評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篩查出有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訪談干預追蹤,並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不難看出,這種評估角度為問題導向,以鑑別心理問題和障礙為主,僅注重心理問題的預防干預,忽略了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發現與培養。因此,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樹立積極的心理評估理念,加入積極心理品質的測評,加入正面指標,瞭解學生積極心理反應,如積極體驗、積極情緒、積極認知、積極的人際關係、創造性思維品質、主觀幸福感等,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和潛能,令每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二)完善積極心理學理念的課程建設

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應注入積極心理學理念和內容。以發展和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機能為根本,激發學生內在積極潛能,幫助學生構建和諧心態和樂觀的人生態度。課程設計上,可借鑑國外成功案例。國外積極心理學課程著重於引導學生髮現並運用自身的性格優勢,提高學生的幸福體驗,如著名的哈佛大學心理公開課――《幸福課》。課程構成上,包括理解並解釋幸福和主觀幸福感、如何增進主觀幸福感,如何培養樂觀心態,如何利用積極環境的力量,如何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等。課程內容選擇上,要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選擇與大學生關係密切的案例、熱點,以積極心理學角度解析,避免過度關注消極問題與案例。

(三)開展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形式豐富、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方面,以學生心理社團為依託,開展多樣的心理活動,比如探討時下熱點和大學生關注問題的心理沙龍、展示青春風采的心理微電影大賽、5?25心理文化節等。或者以積極心理品質,如感恩、希望、創造力、生命力、專注等主題開展心理活動。再者,定期展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傳授積極心理學理論和積極心理學品質培養方法。組織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團體心理輔導,增強學生積極心理體驗,讓學生儘快適應新生活新挑戰,學會人際交往技巧,培養積極的情緒體驗,正確應對壓力與挫折等。此外,構建積極的校園心理氛圍也十分重要,可以通過組織心理知識競賽、做好心理保健知識宣傳,利用好線上陣地進行宣傳,使積極心理學滲透入校園文化環境中。最後,聯動家庭共同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心理氛圍。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讓其充分了解孩子心理健康狀況,並有效引導家長開展心理健康輔導,通過積極和正向觀念引導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

(四)積極心理學導向的心理諮詢

傳統心理諮詢注重心理問題的消除和修復,諮詢師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問題”,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諮詢勢必會對學生產生消極暗示,並不利於學生的發掘自身的力量解決問題。而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治療不是修復受損部分,而是培育人?積極的正向力量,把注意力放在挖掘和發展來訪者的各種能力上。該理論秉承積極的人性觀,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積極心理品質,都有巨大的心理潛能。心理諮詢應調動這些積極潛能,發展積極品質。

積極心理學導向的心理諮詢,可通過一系列的干預訓練策略來增進個體的積極情感,識別併發揮個體的品格優勢。首先應建立積極的諮訪關係,諮詢師真誠地對待來訪者,充分共情,對學生無條件積極關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諮詢,應將學生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發揮學生正向的或積極的潛能,如幸福感、自主、樂觀、智慧、創造力等。在諮詢過程中,運用直覺與想象,運用故事作為諮詢師與學生的媒介,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消極因素得到抑制,積極力量得到培育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