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7W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準:

經驗標準,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準,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斷;

統計學標準,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自身行為標準,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準。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三、大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認知

大學生對自我的不良認知主要表現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幾種:

(1)我這麼矮,別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長得不漂亮,肯定沒有人喜歡我;

(3)別人有幾項比我強,我就只有認輸了;

(4)我什麼愛好也沒有,也沒長處,真是沒用;

(5)我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

(6)我表達能力不好,別人都不怎麼和我說話,我人際交往不行;

自卑有兩種表現: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於機遇,把失敗歸因於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誇大他人的優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四、大學生的情緒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者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

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現在的大學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要自己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的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的發揮你自已的潛力。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衝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二:

摘 要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高等學校大學生要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我們要從當前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入手,分析了將其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必要性,同時闡述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資訊社會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不僅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而且社會成員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社會上心理疾病的患者也與日俱增.大學生作為一個承載社會和家長較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不僅要有廣博而精深的知識,而且還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更是明顯地高於其他同齡群體.

當今社會,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幸福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關於什麼是心理健康,國外學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範,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慧,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因此,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不僅關係著自己的將來,還關係到祖國的將來和發展。

擁有一個良好的心裡健康至關重要。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係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瞭解什麼是心理健康,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有重要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總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維,行為標準,人性的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應。

大學生自我意識認識

作為一個大學生,所謂的自我意識認識,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要認識自我。

1、生理自我,對自身生理狀態的認識。比如身高,體重,身材,容貌,身體的痛苦,飢餓等等。

2、社會自我,對自己周圍的客觀事物等的認識等等。如和同學朋友的關係等等,自己在社會中處於的地位等。

3、心裡自我,對自身心裡狀態的評價和認識。如能力,知識,個性,喜好,氣質,情緒,理念等。

健全的自我意識應該是積極統一的自我意識,是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者的協調一致。也就是說,把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合理地統一起來。大學生培養健全的自我意識,應該客觀地認識自我。

客觀正確地認識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識和修養自我意識的基礎。德國著名作家約翰 保羅曾說過:“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自己。”我國也有一句古話:“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智力、能力、個性以及在社會、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一個較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就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就能協調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提高自己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

客觀地認識自己,首先要全面深刻地瞭解自我。大學生不但要了解自己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自己的才能、理想、人生觀、價值觀等。這就需要大學生努力拓寬生活範圍,增加生活經驗,以適當的參照系來了解自己。這種瞭解,一是通過將自己與社會上其他人,尤其是與自己條件相類似的人作比較來了解自己,如大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二是通過社會上其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了解自己;三是通過對自己活動成果的社會效應來了解自己,如大學生的學業成績、綜合考評成績等。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時刻謹記“責任,榮譽,國家。”時刻鍛鍊自己,充實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時刻為保衛祖國而做好準備。

 大學生如何認識和控制情緒

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

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要慢慢學會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並不是說要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壓抑"並不能改變消極的情緒,反而使它們在內心深處沉積下來。當它們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以破壞性的方式爆發出來,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

作為一個大學生,在大學這個進入社會的的準備區裡,如何學會試著學會認識和控制情緒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大學生學習與人際戀愛關係的認識人類是一種群體生物,幾乎是沒有人能離開他人自己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所以正向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人格因素至關重要,不良的人格特徵或人格缺陷容易給對方以不良的評價、不愉快的感受和不安全感,從而影響人際交往。常見的人格缺陷有:自私自利、為人虛偽、不尊重人、報復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苛求別人、過分自卑,驕傲自滿、孤獨固執等。這些人格缺陷嚴重影響同學們之間的交往。因此,大學生不斷完善人格非常重要。

對大學生來說,人際交往的能力欠缺也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原因之一。

一、 平等原則

平等就意味著相互尊重。尋求尊重是人們的一種需要。同學間交往的目的主要是在於共同完成大學的學習任務,這就規定了彼此應在人格上平等和學習上互助,並且主動了解、關心同學。蘇霍姆林斯曾經指出,不要去挫傷別人心中最敏感的東西----自尊心。

 二、相容原則

相容表現在對交往同學的理解、關懷和喜愛上。人際交往中經常會發生矛盾,有的是因為認識水平不同,有的因性格脾氣不同,也有的是因為習慣愛好不好等等,相互之間會造成一定的誤會。雙方如果能以容忍的態度對待別人,就可以避免很多衝突。

 三、互利原則

古人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互利原則要求我們在際交往中,瞭解對方的價值觀傾向,多關心、幫助他,並保持對方的得大於失,從而維持和發展與他人的良好關係。

 四、信用原則

信用指一個人誠實、不相欺、守諾言,從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在人際交往中,與守信用的人交往有一種安全感,與言而無信的人交往內心充滿焦慮和懷疑。對每一個立志成才的大人學生來說,守信用使你的形象更添光彩。

在學習上,我覺得我們要擺脫那種上了大學就是解放了的想法,應該把大學當作第二片戰場,不要認為大學就是談談戀愛啊,打打遊戲呀什麼的,而應該繼續發揚大學聯考時的精神,努力的看看書,學學習什麼的,這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大學生職業規劃

作為大學生,我們即將踏入社會,為祖國出力。但人和人不同,我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才能,有各自所擅長的領域,也就產生出每個人的職業的不同化。通過自我認知、專業和職業的深入剖析,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人生進行了職業規劃,並列出具體行動方案,希望對在校大學生有參考價值。

還記得有那麼一句話:地球要做的事---旋轉;江河要做的事---奔流;青年要做的事---前進.有時候,我們會遇到挫折,四處碰壁,甚至覺得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所謂的理想猶似水花鏡月,我們對人生的天馬行空的承諾和執著,甚至經不起現實風雨的輕輕一擊變灰飛煙滅.於是,年輕的我們迷茫,彷徨;我們自怨自艾,玩世不恭;我們感嘆命運不公,現實殘酷;我們甚至學會了放縱自己;可當再回首,風風雨雨依然,坎坎坷坷依舊,太陽依舊朝升暮落,滾滾江水依然逝者如斯,我們除了在自欺欺人的藉口和理由中虛度年華外,一無所獲,一無所成。 所以我們不能逃避,更不能放棄,相反我們要拿出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同時也要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別人行我也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