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5W

摘要: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隨著社會高節奏地發展,人們所承擔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而且尤其是一直被父母呵護的大學生們,進入大學這個新的環境後,遠離了家庭和原來熟悉的環境,他們失去了原來的多向受寵的心理環境。人際交往中優勢地位的喪失,很容易產生不順心、不溫暖、不合群的失寵心理。加之學業與未來前途的渺茫帶來的困惑與壓力,使大學生們更加不會處理兩者的關係。閉鎖性與強烈交往願望的矛盾更增加了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難度。本文將在這裡分析心理壓力的產生,剖析人際交往的竅門,並試圖解決困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壓力;人際交往

正文:

古人對21世紀的預言是我們將會擁有汽車,飛機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愜意,更加舒適,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歷史,我們更有時間去結識朋友,分享生活。但是,相反的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

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的風風雨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並解決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諮詢百科全書》具體地描述了能夠體現心理健康的幾個標誌,包括:

①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個等級。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低下或弱智的人,不僅不能正常地生活與工作,有的甚至不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們不能說他們是健康人。正常的智力是維持人的基本認知能力和處理各種資訊的能力的基礎,因此它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誌。

②情緒穩定、積極

情緒穩定與積極是心理健康的又一個重要的標誌,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和意味著機體功能的協調。如果一個人喜怒無常,長期情緒低落,或者一經非正常刺激就顯示出情緒反應激烈並難以控制,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事實上,許多心理異常或心理疾病都與情緒有關,如: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等等。情緒積極能夠保證個體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夠抵禦不良情緒的過度反應,從而保持心理健康。在人的心理活動過程(認知、情緒與情感、個性)中,情緒是最活躍和最易受到外界刺激影響的心理因素,因此,情緒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標誌。

③思想與行為協調統一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治療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④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於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取各種各樣的資訊,人際交往是人們獲取社會資訊的重要渠道,良好的人際交往可以幫助個體獲取必要的社會資訊,從而能夠積極地形成自己的社會知覺與社會評價,進而形成自己的社會價值觀。一個人的社會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⑤良好的適應能力

對生活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標誌的動力性因素。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變的環境中,人必須能夠在變換了的環境中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認知和行為方式,才能夠很好的適應環境,保持心理健康。

二﹑壓力與管理

生活中人人都會感到壓力,但不同的人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有所不同,同時,同樣的壓力作用於不同的人身上時所引起的反應也可能不同。壓力對人的影響效果還取決於個體應對壓力的方式與能力。我們常常遇到的壓力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憂壓,即對人的影響是積極的;另一類是劣壓,即對人產生消極的影響。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是消極的,許多研究都證明,優壓可以提高人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效率,而劣壓則會損害人的健康和影響人的工作效率,長期處於劣壓的狀態,人的機體內會產生很多危害健康的因素,甚至導致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飲食失調、潰瘍、糖尿病、精神沮喪、抑鬱症等。

當人處於壓力情境時,壓力刺激會引起機體的適應性反應,這些反應被稱為是“全身適應症候群”,這個反應過程分為三個階段:警覺反應期、抵抗期、衰竭期。警覺反應期是個體對壓力的性質進行確認、評估的過程;抵抗期則是調動自己的資源來應對壓力的過程;當壓力長時間不能被減輕或消除時,人們對壓力的反應會變得麻木,同時身心感到疲憊,這是一種消極的保護性反應。在壓力管理過程中,抵抗期是我們積極應對壓力的最佳時期。而在警覺期,對壓力的確認和評估決定著下一步應對壓力的方式和效果。因此,對壓力本身的分析是壓力管理中的重要步驟,這包括對壓力的來源、個體對壓力的反應和壓力產生的根源等。

(一)壓力產生的根源

個性根源:個性上過分追求完美、過度服從、過分執著的人往往容易產生過高的壓力。

社會根源:那些缺乏人際支援、想法不切實際、身體緊張、情緒壓抑、忽略自己的需要、感官刺激過度的人容易產生壓力。

(二)壓力管理

1.感受和覺察壓力

從對人的影響的程度上將,壓力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稍微多的壓力可引發紛亂的情緒;

較大的壓力帶來軀體的各種不適;

過大的壓力會出現意識縮窄,對環境反應遲鈍,心身處在崩潰的邊緣。

2.保持軀體與精神的平衡

人體是一個身體、心理、社會等屬性互動影響的統一體。當我們感到頭痛、腸胃不適、疲乏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焦慮,懷疑自己是太累了?感冒了?還是工作壓力太大了? 身心互動影響就是指,當我們身體某一方面發生疾病時,另一方面也常常會受到影響,很少有一種病是純粹身體方面的活心理方面的。保持軀體與精神的平衡就是要有意識地感知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態,積極調整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是兩者之間的互動影響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對身體狀態的感知可以通過醫學體檢、體適能測試與評價等方法來實現。而對自我心理狀態的感知與評價則通常是被忽略的。有許多情緒、心理狀態自評量表對自我心理狀態感知能有所幫助,另外可以在每天工作完成之後,或參加完一次活動之後,對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反應進行一下反思。長期這樣做,對了解自我心理狀態和保持心理健康很有好處。

3.掌握必要的心理技能

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幫助我們在特定情況下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這些技能包括:心理放鬆的技術(自我暗示放鬆、漸進放鬆、自生訓練等);生物反饋技術;冥想;系統脫敏等。

4.時間管理

把自己一天中的活動按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在固定的時間做既定的事,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於工作完不成或任務壓力始終作用於自己的精神而產生壓力。

(三)壓力測試

你有心理壓力嗎,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處理心理壓力的能力嗎?在下面的測驗中找出最接近你實際生活的一種情況,如果沒有經歷過這類事情,可選擇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種。

1,生日,婚禮……,免不了花錢。

A 你不想在這類場合出現,以免花錢買禮物;

B 儘管不少花錢,可在各種場合,你還是樂天選擇小巧而特別的禮物;

C 只在對你很重要的場合送禮;

2,你的自行車與別人的車相撞,你不得不與對方約個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A 這件事引起的焦慮和不安使你失眠;

B 這並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情中的一件,你會在問題解決後,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以便儘快忘掉那不愉快的事;

C 開始時你不去管它,只要在解決問題的那一天到來時再想辦法應付它;

3,你的傢俱或電器由於水管破裂被損壞了,而且發現你的財產保險不能完全彌補損失。

A 你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險公司;

B 開始自己修復傢俱;

C 考慮撤銷保險,並向有關事務機關投訴;

4,你由於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鄰居發生了爭執,卻沒能解決任何問題。

A 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輕鬆一下,忘掉這件事;

B 準備到對方單位告他;

C 通過散步或看一場電影來平息怒氣;

5,當今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經常發生口角。

A 每當這個時候,你盡力放鬆自己,保持沉默,不去爭執;

B 你和朋友談論這事,使你的觀點和感情得到理解;

C 尋求機會,心平氣和地與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談心,看如何擺脫由於日常生活壓力而引起的爭吵;

6,一個你所愛的親密朋友準備與別人結婚了,對你來說這是個巨大的不幸。

A 你逃避現實,使用權自己相信這不可能發生,因此沒必要擔心,於是仍然樂觀地抱希望;

B 決定不去擔憂,因為還有時間去改變這個“事實”;

C 決定向你所愛的人提出你的觀點,表明你的態度,嚴肅地向她(他)說明不該這樣的理由;

7,每個人都承受物價上漲所帶來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壓力,你更擔心食品價格上漲。

A 儘管價格上漲,你仍拒絕改變飲食習慣,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錢;

B 每看到物價上漲,你怒氣會大增,但不管怎麼樣還要買,甚至拼命搶購,擔心還會再漲;

C 設法少花錢,制定出一個營養而又實惠的信食譜;

8,終於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們認識並被賦予一項重要工作。

A 你考慮放棄這次機會,因為工作量太大;

B 你開始懷疑自己能否承擔這個重任;

C 分析這項工作對你的要求,併為從事這一工作做各方面的準備;

9,你猜想你的房租或一些其它的月支付會增加。

A 每天急於收信,以便從朋友那裡早點確認上漲的資訊,只有沒信時才有所放鬆;

B 決定不被這次漲價嚇倒,你計劃怎麼樣應付這種情況,如換房、採取節約措施等;

C 你覺得每個人都處在同樣的狀態中,因此逃避現實,被動等待,認為自己總會應付得了;

10,你的一個非常親近的人在一場事故中受了重傷,你從電話裡得到了這個訊息。

A 努力壓抑自己的感情,因為你還要把這一訊息告訴其它朋友和親戚;

B 你結束通話電話,哭起來,讓悲痛盡情發洩出來,使心裡好受一些;

C 去醫務室向醫生要一些鎮靜劑,幫助你度過以後幾小時;

11,每個節假日,家裡總為去探望雙方的父母而發生激烈爭吵。

A 你制定了一個嚴格的5年計劃,要求在節假日輪流探望雙方父母;

B 決定在重要的假期與自己最喜歡的家庭成員一起度過,而在不太重要的假期邀請其他人;

C 決定做最“公平”的事,根本不與家裡老人、親戚一起度假,這樣麻煩最少;

12,有一天你突然感覺不舒服。

A 讀一些有慶醫學的書,進行自我診斷,自我治療;

B 鼓起勇氣,告訴家裡人,並去醫院看病,希望得到醫生幫助;

C 拖著不去看病,認為自己最終會好起來;

13,你最小的孩子離開家走入社會,這意味著家裡只剩下你和你丈夫(或妻子)。

A 與朋友談論家中的這一變化,看他們是怎麼應付這一變化所帶來的各種不適應的狀況;

B 儘可能地幫助別人併為自己尋求新的興趣愛好;

C 想告訴孩子們,希望他們多在家裡呆一段時間陪陪自己。

問題1——3:A=3,B=1,C=2;

問題4——8:A=3,B=2,C=1;

問題9——13:A=2,B=1,C=3。

總分越低,說明你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強。如果得分為21或更少,那麼你很會處理問題,心理壓力不大,或許還可教其他人如何平靜下來,減少心理壓力,如果21分以上,說明心理壓力過大。

三﹑什麼是人際交往?

1. 人際交往能力的含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絡和對外界資訊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

2. 人際交往能力的種類:

(1)表達理解能力 表達理解能力意味著一個人是否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

(2)人際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以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如內外向等)有極大的關係,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

(3)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四﹑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人際交往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1)人際關係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物件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一般說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迴圈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2)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

處於青年發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調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洩。

(3)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精神生活

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說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併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2.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

(1)人際交往是交流資訊、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現代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量之大,資訊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資訊和利用資訊的要求,隨著資訊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通過人際交往,我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資訊和成果,使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想。

(2) 人際交往是個體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人際交往,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自己對別人的認識。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彼此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中認識了對方。同時,又從對方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中認識了自己。交往面越寬,交往越深,對對方的認識越完整,對自己的認識也就越深刻。只有對他人的認識全面,對自己認識深刻,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情、關懷和幫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實現。

(3)人際交往是一個集體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際交往是協調一個集體關係、形成集體合力的紐帶。而一個良好的集體,能促進青年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如正義感、同情心、樂觀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愛的`人際關係中成長起來的。良好的人際關係還能夠增進學生集體的凝聚力,成為集體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互動。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積極向上的,反之,不利於個體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五﹑如何改進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1.充分了解大學校園人際關係的特點。

從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天起,與人相處的物件和特點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物件和含義比較狹窄,只是友誼或親密關係的一種拓展。此外,那時的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例如,我們可以只跟自己喜歡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為了大學生,住到校園的集體宿舍裡,我們就不能再僅憑個人好惡與人交往了。對於集體中的每一員,無論喜歡與否,我們都要每天面對,都要與其相處。所以,不僅要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還要與自己不喜歡的人保持友好的關係。這是大學校園人際關係的一個突出特點。另外,在大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新特點還表現在不能僅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還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別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歡的。因而,在彼此之間發生衝突或不協調時,就不能僅僅指責和埋怨對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諒解和彼此的適應。這就是說,大學生必須逐漸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逐漸學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獨立、協調的新的人際關係。

2.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養。

常聽到有同學講:"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歡同他交流",的確,一個品質好、能力強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長的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人們欣賞他的品格、才能,因而願意與之接近,成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強人際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與他人相處,就應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華,表現自己的特長,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華不斷提高。人們喜歡真誠、熱情、友好的人,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對個性品質一般評價最高的是真誠,評價最低的是虛偽。在我國大學生中選擇朋友,首先考慮的是個性品質,願與成熟、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際交往在心理上總是以彼此滿意或不滿意、喜歡或厭惡等情緒反映為特徵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須注意情感的相悅性。一般說來,人們總是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對真誠評價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賞識、喜愛,得到好的評價,就會由於受到稱讚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衝突,達到情感相悅,為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讚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發現別人的可貴之處,如果你能仔細觀察,多注意別人,就會發現任何人都有值得讚美的地方,並且肯定和表揚別人的長處,此舉將會給自身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