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建設問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6W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建設問題論文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積極心理學,如其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塞裡格曼所倡導的那樣,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它打破了既往偏向重視治療和改善負面情緒的觀念和做法,轉而重視個人積極樂觀情緒、積極意義及內在動機等特質。積極心理學把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和美德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作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美好生活。

從積極心理學出發,我們可以營造一種能夠促使學生的積極本性生長髮育的環境,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和影響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在快樂和成功中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自覺成長。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構建

葉瀾教授認為,“生命自覺”是人對價值性生命的自覺訴求,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以達到的一種高階水平,它不僅使人在與外部世界溝通、實踐中具有主動性,而且對自我的發展具有主動性。 擁有“生命自覺”的人,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總是充滿進取精神,具有大局意識,善於為他人著想,能“對他人生命自覺”。以培養人的生命自覺為目的的教育,是使人走向自由、自主發展的教育,能使人在有限的世界中勃發生命活力。 []

濱海國小自建校之日起,便確立了“珍視童年價值,培育生命自覺”的辦學理念,著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情懷、開闊視野、自覺精神、合作能力”的人。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生命自覺”班級建設,旨在通過建設一個具有正確的人生信仰、濃厚的學習風氣、良好的班級紀律、同學間團結友愛、和諧相處的班集體,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尊重、誠信、責任”的品質,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積極心理學強調,教育並不只是讓學生糾正錯誤、改造問題、克服缺點,而是要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並在實踐中擴充套件和培育這些品質。我們始終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想辦法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尊重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內心的自豪感。

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公約既是“生活育人、制度育人”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化解思想教育“言傳”脫離“身教”難題的重要抓手,還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與自我教育,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渠道,這源自班級公約所秉持的'人人平等、自由意志、義務責任、誠實信用、對話協作等契約理念。

濱海國小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推進“生命自覺”理念的構建,是建立在師生共同成長需要基礎上的順勢而為,整個班級公約的形成過程,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自主參與班級公約的制定,每一條班級公約都要經過學生的討論與認可,以此形成全體同學約定俗成的規章,便於學生自覺遵守。比如,一年級某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瞭如下公約:“你拍一我拍一,學校建成不容易。你拍二我拍二,團結友愛好夥伴。你拍三我拍三,保持安靜記心間。你拍四我拍四,牆壁不能亂寫字。你拍五我拍五,值日不能太馬虎。 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樓梯要靠右。你拍七我拍七,垃圾分類不亂棄。你拍八我拍八,愛護桌椅要常擦。你拍九我拍九,節約用水齊動手。你拍十我拍十,環境大家來保持。”這樣的班級公約,符合學生心理需求,條文不多,內容簡明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學生當然樂於執行和遵守。

設定班級小管家。濱海國小的“班級小管家”由學校大隊部組織少先隊員產生,其任務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管理心愛的班級。每個班設定文明協調員、衛生督察員、圖書管理員等職位,涵蓋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學生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通過班級小管家管理體制,每個學生都承擔了管理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人人都參與管理,人人都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此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推動他們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新的發展。

 2.營造積極的班級環境文化氛圍

積極心理學主張培養組織成員的愉悅、興趣、自豪和滿足等積極情緒。因為這些情緒不僅能使個人精神狀態改觀,還能給整個組織帶來變化,從而有助於組織的興旺和發展。將這一原理運用到“生命自覺”班級建設中,就要努力營造積極融洽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成長的環境。

濱海國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文化的設計,包括選擇班級象徵物、班徽、班級口號,甚至班級服裝的設計,也由學生共同完成。此外,學生還共同參與制定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如“值日班長責任制度”(每天設班長一人,具體負責當天的行為規範等常規事務),還配套推行“班幹輪換制”(班幹、組長、科代表每學期調整一次,可民主選舉,也可毛遂自薦)。如此,通過營造積極民主的班級文化氛圍,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

3.在集體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經驗是在環境中體現出來的,而好的環境能夠塑造積極的品質。因此,積極心理學提倡,組織要努力創造一個能夠促進個體積極品質和正面思考的環境,通過集體影響個人,提升個體的動機和目標。對於學生而言,生命歷程中生動、有趣、令人興奮的集體活動,不僅能在當時獲得不同尋常的體驗,還有可能成為成長中難以忘懷的記憶。

濱海國小獨具特色的“校長主講—主題班會—學生心得—家長參與”四段式“國旗下的課堂”,引發了同學們自覺反思自己的行為。週一下午班會課上,各班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討論校長的講話,聯絡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一年一度的“七色童年,繽紛夢想”繽紛節系列活動,以班級學生全體參與為宗旨,讓每個學生都有了上臺展示的機會,讓孩子們學會表達自己,欣賞別人,培育陽光、自信、包容的個性;父親俱樂部則針對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父親缺位,父愛缺失的現實,以班級家長為單位,倡議廣大父親參與到班級管理與家庭教育中來,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俱樂部活動,如父子詩歌朗誦會、父子氣象觀測、父子同放風箏、父子登山活動等。

三、“生命自覺”班級量化考核與評價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原則,因此,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自覺”班級考評體系更注重質性評價。質性評價是對整個教學過程作出真實、完整價值判斷的評價模式,具有重視評價過程中的生成價值、強調評價的真實性、尊重學生個性等特點。相較於量化評價,質性評價更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由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關注個體生命的成長。我們認為,“生命自覺”班級的評價,應強調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真實的觀察與描述,才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學生的成長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注重多元評價,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

傳統的評價多是教師評學生的線性評價模式,評價主體單一,而且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主體之一的“學生”始終處於被評價的地位。質性評價倡導多元主體的評價模式,消解了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對立狀態,作為評價物件的教師和學生同時也是評價主體。

在“生命自覺”班級評價過程中,評價的主體是學生,作為考評指導員的班主任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將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評。班主任則從旁指導,對評價過程進行監控,引導學生不斷成長。班主任還注意組織學生開展互評,讓他們互相提醒,互相學習。放手讓學生操作評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學生對自我、他人的責任意識,也有利於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此外,主動參與評價顯然更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形成正確的認識,這既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也是生命自覺最為基本的前提。

2.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成長

“生命自覺”班級評價不是以預定的目標、標準為導向來評價物件的,而是將評價焦點由結果轉向過程,用動態的視角研究評價過程中的各種發展變化, 努力改變以往將評價活動看作是對教學目標達成程度進行檢驗的狹隘思維。

“生命自覺”班級評價強調診斷、重人、重發展的質性評價,作為評價主體的教師,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的教育者,他們除了精心設計、精確定義“生命自覺”班級量化考核指標外,更關注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思維訓練、行為養成,得到了怎樣的生命成長。

在教育創造中豐富、完善自我,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自覺提升,是教育事業賦予每一位教師的最高價值。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自覺”班級建設嘗試,既優化了學校的育人環境,更喚醒了學生的生命意識。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將不斷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