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機制的應用分析

才智咖 人氣:1.09W

引言: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小編整理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機制的應用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機制的應用分析

摘要:我們要認真分析接受機制中各要素之間的關係,確保它們之間的協作執行,並在實際情況中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培養心理健康、積極樂觀的大學生,讓健康的學生更健康。

關鍵字: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梗概】

崔智媛,系某班學生,於2010年9月入學,在入學後不久因患有股骨頭壞死而免修體育,因此有些自卑;在2010年10月因競選宿管會成員落榜而揚言跳樓;在新生的一次信教排查中得知該生信仰基督教,並且在隨後的一年裡發現她經常將門反鎖,在教室裡一個人禱告或讀聖經,隨後被發現在教室和宿舍傳教;2011年4月在上語文課前曾與本班女生因搬桌椅而吵架甚至動手,被老師及時制止;2012年3月因宿管老師對她嚴格管理而讓她懷恨在心,經常半夜給宿管老師打騷擾電話,白天卻跟宿管老師關係很好;2012年10月經常住在教會人家裡參與集體禱告,經常與教會人員出遊,與此同時,經常在網上釋出教會資訊並傳播負能量;2013年9月感染肺炎並且股骨頭壞死病情惡化;2013年10月被開灤醫院鑑定為雙相情感障礙,在此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有很大改變,對於學習心裡知道著急但無行動,上課玩手機不聽講,做實訓等著別人幫忙,對於生活仍不能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對身邊的人都多了一份善意。

【案例分析】

回顧和這位學生相處的四年裡,我發現在接受主體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機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傳播者、接受客體、接受主體、接受媒介和接受環境),她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較強,知識接受能力強;在同等層次學生中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缺乏控制力;情緒和心理都不夠穩定;求變求新意識較明顯;比較叛逆化,情緒化。

在接受環境這一要素方面:她受外層的社會環境影響較深,主要來自於教會;家庭對她的影響在接受者的角度上看,她是有選擇的接受,而家庭的情緒變化對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她的舅舅(她一直都很敬佩的人)對她的看法很重要。在接受媒介方面,只是注重了和學生的溝通,忽略了學生的反饋,也忽略了創新心理輔導的形式,導致該生因其選擇性接受教育內容而達不到輔導的效果或者效果不明顯,但是在該生的心理問題上我一直堅持打長久戰,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問題造成的後果,併為恢復病情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接受客體方面,我比較注重對她在認知結構和觀念以及現實的契合程度上的心理輔導,但是忽略了現實的深度和她將這些資訊內化為自己觀念的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作為傳播者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

【解決方案】

1. 創新心理輔導形式。

馬克思曾經說過:“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為了讓接受者最大程度的接受我們傳播的資訊,我們應該為她營造不同的接受內層環境,在輔導她本人的同時,開展一系列有關的講座或主題班會,也許老師的說法她一時不能接受,但是朋友或同學的做法或看法也許很容易讓她產生共鳴;利用網路對其觀點進行及時的點評或者提出參考意見,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換位思考,深入理解接受者的需要。

接受機制的動力主要來源於接受主題的需要,我們要從各方面瞭解接受者的需求,她每提出一個問題,不一定是直接的或者出於別的目的,因此,我們要在尊重她的基礎上,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思考怎樣回答,用他們的話為他們解決思想問題。其次,要利用好接受環境,及時瞭解學生對待家長、朋友和身邊陌生人的態度,以及處事的方法,這樣有利於更好的理解接受者產生需要的原因,便於我們解決她的心理問題。

3. 做好接受環境,尤其是中間層以及內層的協調工作。

接受環境的中間層包括接受者通過人際交流或偶然機遇所接觸到的環境;內層環境為與接受者有著直接、穩定的現實聯絡的環境,即家庭。由於內層環境使接受者通過親身經歷而產生感性經驗,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信念的形成於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做好該生心理工作的同時,做好家長以及她身邊朋友的工作,尤其是她的宿舍舍友們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她周邊的環境發出資訊,有利於她接納資訊並且內化,從而改變態度影響行為。

4. 寬容接受錯誤,給足時間思考。

我們要給他們機會甚至創造機會讓他們犯小錯誤(不會對其生命或人生產生致命打擊的錯誤),教訓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加工機制,大學生在資訊加工過程中選擇增刪了不同的資訊,她會對某些問題產生錯誤的理解,因而做出錯誤的舉動,或者是自制力不足,這些都是有情可原的。但是他們一定要為這些小錯誤付出代價,這樣才有利於他們思考,而我們要給他們時間去消化教訓帶來的理性經驗,從而改變做事的態度和方法。

5. 認真觀察接受者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輔導方案。

由於每個人接受的資訊深度不同,要在一段時間內觀察學生的舉動,以檢查心理輔導的效果。當出現否定反饋資訊的時候,要及時找同學談話,瞭解她不接受的心理,尤其要注意逆反心理和無所謂的態度,查清原因,從而糾正錯誤的接納資訊,以免產生過激行為。同時,我們也要注重肯定的反饋資訊,及時調整心理教育的策略。

6. 建立激勵機制,讓學生更好的自律。

通過建立有效的可執行的獎罰刺激,直接刺激強化行為,或者通過樹立具有可行性的參照物發揮典型示範作用,間接刺激學生,讓他們建立自己的目標,利用目標導向機制,讓他們主動吸納和消化資訊,從而保證教育效果。

7. 及時諮詢專業心理人員。

由於我本身的非專業性,給心理疏導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當出現棘手的問題時往往因缺乏專業性而導致效果不好,因此我要及時與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和學習,讓她更加對你信服,從而有利於學生心理教育的開展。

【經驗啟示】

1.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機制的執行過程,一名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個長久的循序漸進的執行機制,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對待一名學生的很多問題要有耐心和信心的幫助他們解決好,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及時根據反饋資訊調整輔導方案。

2. 根據接受機制中的各要素反映在每位同學的不同問題和特點,我們要逐一的認真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根據情況使用不同的心理疏導策略,有效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3. 由於教育者在傳播活動時選擇資訊的不同、形式的不同以及發出資訊的效果不同,導致受教育者在接受活動時所接納的資訊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強制學生馬上接受我們的觀點,應該利用好接受環境對接受者的影響,採用多種形式促使學生接納更深層次的資訊,達到心理的質變,從而改變行為和態度。

4. 由於傳播者在整個機制中起到了至關重大的作用,因此,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及時充電,用專業的心理知識和技巧去輔導我們的學生,讓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我們要認真分析接受機制中各要素之間的關係,確保它們之間的協作執行,並在實際情況中運用適當的策略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培養心理健康、積極樂觀的大學生,讓健康的學生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