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制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6W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淺析法制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析法制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現出許多新的問題。如何更好地塑造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課題。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只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有機整合才能真正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規範大學生行為。然而,兩者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進一步地論證,整合的路徑也需要更為深入地探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和綜合性的教育活動,應充分依據教育規律並結合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在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大學生在心理髮展和塑造方面呈現出許多新的問題,這也給高校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依據大學生特有的心理活動和形成特點,瞭解大學生心理髮展的新問題和新趨勢,開展更為深入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問題,並據此進行更為有效的教育和教學活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的一門基礎公共課程,雖然該課程能夠按照教育部的規劃要求有序開展,但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針對性教育不足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具有普遍性,而缺少針對性教育。普遍性的教育活動主要是使大學生了解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把握心理學的認知規律,懂得心理學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大學生能夠利用心理學的一般知識瞭解自己的心理活動以及由心理活動引發的行為結果。同時,也能夠理解他人的心理變化和行為方式,從而更好地與他人交往並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然而,普遍性的教育活動在規範大學生行為方面有所不足,尚不能有效地針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幫助其建立是非觀念和行為規範。對此,針對性教育可以有效彌補普遍性教育的不足,能夠針對大學生心理活動的具體問題提供思想引導,併為其指明具體的行為方式。更為重要的是,針對性教育能夠在普遍性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建立世界觀和方法論,避免大學生因心理問題給他人和社會造成的惡果。

(二)社會實踐體驗缺乏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著重課堂教學,而缺少社會實踐體驗。[1]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採用的主要方式,其優點是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和條件下將本學科的主要知識傳授給學生們,便於學生們快速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然而,課堂教學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能幫助學生們熟練地使用心理學的分析方法和自我調節方法,也不能幫助學生們客觀體驗因心理問題給他人和社會造成惡果後的感受。對此,社會實踐體驗環節能夠更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有利於幫助學生們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其本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和掌握心理學實用技能。同時,社會實踐體驗環節的教學還有利於幫助學生們採用社會視角看問題和分析問題,從而結合課本知識進一步矯正自己的思想觀點和行為方式。

(三)學科交叉式教學缺失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僅強調心理學知識的講授,而缺少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式教學。[2]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有助於學生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調節,能夠幫助學生們在提升自我修養的基礎上成為和諧社會的一員。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採用引導性教育的柔性手段,對於學生們的偏激心理和異常行為也多采取疏導和緩解的方式。由於其勸導力和約束力不強,因而不能對心理異常並可能採取過激行為的學生起到強有力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對此,法制教育能夠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予以有效彌補。法制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們懂得自身權利和義務的範圍,瞭解自身行為的合理邊界,知曉錯誤行為可能遭受的懲罰後果,從而理性地調整思想意識並規範自身行為。因此,法制教育應當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法制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穩步推進,社會變化日益加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多元化和複雜化的趨勢,並已超出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教學和研究範圍。大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及造成的社會惡劣影響已經不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所能獨立解決和應對的。為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成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思維健全、身心健康和具有法制意識的高層次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教育環節。法制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理性思維

法制教育能夠促進大學生理性思考問題,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當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個人主義較強,遇到問題時往往個人的主觀感受會影響其理性的思維與判斷,不能客觀地認識問題的本質並且理性地處理問題。對此,法制教育可以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講解和宣傳,使大學生在面對疑難問題和思想困惑時能夠理性分析問題,並藉助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定推測自身行為可能導致的行為後果,從而增強大學生遵紀守法和依法辦事的思想理念。法制教育能夠通過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政治意識,能夠降低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個人主義,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個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發展。

(二)加強行為規範

法制教育能夠規範大學生的日常行為,有效緩解個人與社會的衝突。當前,大學生的違法違紀行為日益增多,所造成的社會惡劣影響也在逐漸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淡漠,缺乏對國家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對社會道德的尊重之感。對此,法制教育可以在幫助大學生構建思想理論體系的同時確立法律信仰,並能夠在此基礎上為大學生提供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要求的行為準則。通過法律知識的講授使大學生知曉個人權利的邊界,和對國家和社會應承擔的義務範圍。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權利,也沒有不受規範的行為。大學生作為國家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應當更好地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行使個人的權利。

(三)提升綜合素養

法制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較大提高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當前,大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學生們對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這樣的培養環境下,學生們雖然有可能成為某方面的專業技能人才,但法律知識的欠缺很可能導致其對社會的貢獻降低,甚至成為社會發展的負能量。尤其是當學生們錯誤地將學到的一技之長用於違法犯罪時,不僅對其個人會造成難以承受的後果,對於社會來說也會造成較大的人才損失。對此,法制教育能夠較大程度地將專業人才引導到正確的發展道路上,通過強化法制思想和規範行為的手段,為大學生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法制教育也有利於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使學生們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達到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3]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在教學育人方面各有側重,兩者的交叉研究與教學對於提升大學生綜合心理健康素質和培養複合型人才至關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根據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新變化,積極主動地轉變教學思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現的問題。

(一)思想感悟與行為規則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強調促進學生自我的思想感悟,而法制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行為規則意識,兩者結合有利於由內而外地培養大學生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心理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其採取的主要手段是心理指導和輔導。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的方案,從而使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幫助下能夠正確面對自身心理問題,從而在外界干預下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促使大學生自我思想的感悟,並從內心深處進行思想的轉變,而不涉及對學生外在行為的指導和改變。與此相對應,法制教育能夠在法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行為規則的教育,其採取的主要手段是通過法制思想的傳播和法律規範的學習,進而指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行為規則。基於上述分析,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有利於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思想健全和行為規範的優秀人才。

(二)內在調節與外在約束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想的內在調節,而法制教育強調對學生行為的外在約束,兩者結合有利於由內而外的調節和規範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是通過心理學來分析大學生產生心理疾病的根源,探尋影響心理疾病產生和發展的因素,進而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實現大學生心理的內在調節。對於有心理異常傾向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雖然能夠幫助其提高整體心理素質,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但對其異常行為的約束力度則略顯不足。與此相對應,法制教育不僅能夠告訴學生們如何理性地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威懾作用,即如果學生們不能夠按照法律規定的行為規則行事,則將會受到法律的懲處。這種警示和威懾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按照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做出理性的行為。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們不僅應重視對大學生心理的內在調節,還應重視對大學生行為的外在約束。只有將兩者有效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三)自我發展與社會和諧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和個人發展,而法制教育強調學生的自我行為規範和社會和諧,兩者結合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採取心理疏導和心理調節方法,使大學生能夠正確面對心理問題,在心理健康知識的輔助下排除心理障礙,重塑健康心理狀態。通過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大學生通常能夠實現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能夠正確地面對和理解所遇到的問題或挫折,從而實現自我超越和良性發展。[4]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是強調個體的心理狀態分析和心理健康發展,而在個體與社會和諧相處的方式和規則方面略有不足。對此,法制教育能夠更好地彌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從而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正確理解和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係。這是因為,法制教育通過法律意識的培養和行為規則的確立,為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提供了指導思想和處事原則。基於此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礎上,大學生通過自我心理調整,並在法律規範的指導和約束下,完全能夠做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外在行為,從而真正實現自我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完美結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整合的路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整合應注重系統化和體系化,在明確兩者之間差異的同時加強兩者之間的內在銜接和外在配合,最終實現二者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協調一致。

(一)教學理念和目標的重構

基於上文分析,單純地通過教授心理健康知識並不能完全培養出心理健康並且行為規範的人才。為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首先對當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進行重新構建。具體的講,就是在整體教學思想和原則的構建方面強調由內而外的全面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同時將預防和消除心理問題與確立行為規則的教學目標有機結合。只有在此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大學生對自我情緒的控制,自我人格的完善和自我行為的規範。

(二)教學體系和內容的制定

為更好地貫徹新型教學理念和實現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體系和內容的制定方面,應將心理健康培養與法制思維培養的教學重點有機結合。科學合理設計的教學體系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和目標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可安排在前期階段講授,使學生們能夠在理解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這也有利於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和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法制教育方面的內容可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之後,其目的是使學生們在正確的心理意識下能夠採取符合法律的行為行事,或者即便存在心理問題也能夠在法律思想和原則的要求下放棄實施異常行為或者是反社會行為。當然,教學內容安排也可以結合具體知識點進行更為合理的制定。

(三)實踐規劃和環節的設計

單純的課堂教學和簡單的書本知識講授永遠是單薄和不足的,只有充分地結合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講解,才真正能夠使學生們理解知識的含義和問題的重要性。[5]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外應增設實踐教學環節,為學生們增添更多的具體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從而實現培養具有綜合素質能力大學生的目標。在實踐規劃和環節的設計上,教學工作者應將心理健康體驗和依法行事鍛鍊的教學重點有機結合。在實踐地點的選擇上,可將醫院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心理治療診所、法律諮詢中心、律師事務所、人民法院等列為教學實踐基地。學生們通過在這些地方學習和鍛鍊,應當能夠切身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夠感悟到因心理因素導致的違法事件給當事人及社會造成的危害後果的嚴重性。在教學時間的設計方面,教學工作者可在每一個重點章節講完之後,組織學生們就相關問題進行實踐體驗和調查。當然,教學工作者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安排實踐體驗和調查活動。

(四)師資結構和配置的安排

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多由心理學專業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由於其專業背景的侷限性致使這種師資配置很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整合。這是因為,法制教育並非是單純的介紹書本知識,而應理論聯絡實際,結合具體案例講解法律專業知識,使學生們充分理解法制思想和法律原則的內涵。因此,只有法律專業的教師才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其中的知識,解讀法律規範的深意。所以,在師資結構建設和配置的安排方面,應將心理健康專業和法學專業的教學人員進行科學搭配,並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規劃合理安排相關專業人員進行教學活動。同時,不同專業的教師應當積極配合,相互協調,更好地將教學計劃落實到實處,從而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五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整合勢在必行,只有充分地將兩者結合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心理健康和行為規範的高素質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需要真正認識到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處,並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整合並不是將兩個專業的書本知識簡單地融合,並在課堂上通過灌輸式的方法予以講授。兩者的整合應是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聯絡具體實踐經驗進行感悟式的理解。同時,兩者的結合還應注意心理疏導與外在約束的配合,使學生們由內而外地調整心理狀態和規範自身行為。只有如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真正實現促進學生自身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江立成,魏婷.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3):1-6.

[2]張元洪,孔慶娜.論新形式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2):134-136.

[3]陳新星.以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152-156.

[4]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30(2):485-488.

[5]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