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可能讓你更容易失敗

才智咖 人氣:9.26K

你會習慣有備無患嗎?但其實有備無患可能讓你更容易失敗。下面有備無患可能讓你更容易失敗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有備無患可能讓你更容易失敗

  

我的驗光師曾經告訴我,從事研究工作可能會讓眼睛難受。當你不是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你就是在雙眼盯著資料,或是在一臺閃爍著的顯示器前琢磨著程式碼。我有戴隱形眼鏡,但她勸我在上班時把眼鏡帶去作為後備,以防累壞我的眼睛。

可是幾年前,我注意到了一個現象:當我記得把眼鏡帶去的時候,我總是需要用到眼鏡。到了午餐時間,我的眼睛就已經疲勞了。不過,當我把眼鏡留在床頭櫃上的時候,我卻不曾感到有必要脫下隱形眼鏡。當我注意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簡直是恍然大悟了。

後備計劃就像我的眼鏡一樣,可能對我們的動機和行為產生意想不到的怪異影響。

這幾年來,我和蘇黎世大學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德拉·弗利恩德(Alexandra Freund)合作,分析一個後備計劃(又稱B計劃)如何影響我們追求目標的方式。我們的核心論點是:即使人們不曾使用自己的後備計劃,後備計劃也會改變人們追求目標的方式。

換句話說,後備計劃並不是惰性的:你的錦囊妙計也會影響你使用你的A計劃的方式。這種效應可以有正面影響。一個後備計劃可能讓你更有信心面對艱難的目標。

然而,後備計劃也有可能阻礙你追求你的目標。光是設計這些後備計劃,就需要消耗一些本可用來使A計劃更完善的資源。決定是否使用後備計劃,或者什麼時候使用後備計劃,可能會讓你分心。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後備計劃可能是一個簡單,也許卻又不合時宜的出路。一個後備計劃反而可能導致你的失敗。

不過,既然後備計劃是為了緩衝失敗的後果,那麼後備計劃又怎麼會導致失敗呢?

想象一下,你正在尋找工作。你的錢不夠用,因此你的目標就是在這個月期間找到一份新工作。你的A計劃是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你很清楚,要使這家公司聘請你,將會是個挑戰,於是你就做了個後備計劃:找一份銀行的工作。你這個銀行界的後備計劃,將會幫助還是破壞你在這個月找到工作的機會?

為了瞭解後備計劃的'影響,我們必須意識到,不是所有後備計劃都是一樣的。

“應變”後備計劃是以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為基礎:要是A計劃行不通的話,我就會使用B計劃。因此,上面這位求職者可能會完全專注在取得科技公司的這份工作上面,要是失敗了,才去向銀行應徵工作。這樣的應變後備計劃將會減少潛在的成本。

另一種後備計劃,即“冗餘”後備計劃,則是截然不同的。人們會為了獲取最大的潛在利益而開發這些計劃。冗餘後備計劃的意思是:一個人利用A計劃努力邁向目標,同時積極地權衡A計劃或B計劃之間,利用何者將會最有可能取得成功。

對我們的求職者來說,由於他不確定哪一份工作將會最適合他,他就要同時為兩份工作準備資料、練習演示。要是自己在科技公司面試時遇到挫折的話,他就會更傾向轉向B計劃。這位求職者可能會心想:“我在銀行的機會可能比較好。我最好還是專注在銀行那裡吧,然後告訴科技公司,我已經撤回了我的申請。”

應變計劃的主要缺點,也是它的主要優點:它只有在主要計劃可能失敗的情況下才會被啟用。在某些方面上,這對當事人是有利的。一個人不需要積極權衡A計劃或B計劃的利弊,因此不會分心。他們只不過是在A計劃失敗了的時候以B計劃代替A計劃。然而,要是期限來得太晚,或是完全不存在的話,使用應變後備計劃可能會適得其反。

要善用應變後備計劃,就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限制A計劃帶來的損失。對我們這位求職者來說,假如他從科技公司那裡得到壞訊息,之後卻沒有足夠時間“換檔”,那麼即使有了後備計劃,也是沒有用的。

冗餘後備計劃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挑戰。實行這些後備計劃,需要付出更昂貴的代價。一個人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積極地在權衡A計劃和B計劃之間的利弊,以決定改變計劃的理想時刻,或者決定維持原計劃。

冗餘後備計劃有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特性。在最好的情況下,你有了一個設想周到的替代方案,讓你在對的時刻加以利用,從而提高你成功的機會。在最壞的情況下,你可能反而陷入了猶豫不決的泥沼中,或者太早或太晚改變計劃,或者把那麼多精力花在後備計劃中,使得你達成首要目標的機會被破壞了。

對這位求職者來說,積極地權衡科技公司和銀行這兩個選擇,可能導致他兩場面試都準備得不充足,結果落得必須尋找某個C計劃。

那麼,什麼才是優良的後備計劃?使用後備計劃的最好方法又是什麼?

我們的研究表明,後備計劃會改變人們追求目標的方式,有時還會造成不良影響。當你在考慮自己的B計劃時,你也要考慮你的B計劃如何影響你的A計劃。你的後備計劃,到底是支援著你的安全網,還是阻礙你實現目標的破壞性投資?

TAGS: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