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幹忙“早退”因心理俱疲

才智咖 人氣:1.56W

當下,很多基幹忙“早退”,只因心理俱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心理資訊吧。

基幹忙“早退”因心理俱疲

  基幹忙“早退”因心理俱疲

時下,延遲退休是社會熱議話題。國務院日前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

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卻有一些年齡並不算大的“局辦委”或鄉鎮“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員向上級打報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務員50歲(或50多歲)以上可退居二線、享受比在職時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請“早退”,成為“休而不退”的“散吏”。

《瞭望》新聞週刊調查發現,上述現象的出現,與機構改革、利益嬗變、“為官不易”、能力不濟等因素息息相關,對幹部隊伍建設帶來的影響十分微妙。

五十來歲加錢“早退”

去年以來,湖南省雙峰縣近百名黨員幹部及公務員遞交了自願提前退休或退出領導崗位的申請。

雙峰縣委組織部部長陳群告訴本刊記者,在機構改革的背景下,縣裡按照相關規定,允許年滿50歲、工作年限滿20年的黨員幹部自願提前退出領導崗位或自願提前退休。

在湖南,雙峰縣這種安排並非個案,一些地方早已悄然實施。而岳陽縣等地,也在徵求幹部意見著手安排“早退”。

“縣政府的初步意向是提倡年滿53歲的副科及正科幹部退休騰位。除工資福利照發,另給予每年2萬元至3萬元經費補償,名為調研和督辦工作經費。但這只是初步意向,縣裡還在徵求意見。”湘北某縣一位幹部說。

在一個開通“早退渠道”的縣,截至3月初,自願提前退休的科局“一把手”有十多位,平均年齡55歲左右,其中包括縣教育局、交通局、物價局、司法局、檔案局、水利局、房產局、安監局等的“一把手”及縣委某部一位常務副部長、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等。據悉,當地組織部門按程式核查、批准了相關申請。凡是被批准提早退休的幹部的工資待遇可以提高一級發放,具體待遇當地人社部門正在測算中。

機構撤了有人“疲”了

湖南某縣一位組織部門幹部坦言,用“待遇換位子”意在消化冗員,實屬無奈之舉。該縣合併鄉鎮、合併縣直機關等,撤銷或撤併的正科級單位14個,幹部人多職數少,實在無法安排。不採取措施,提拔年輕有才幹部也會變成一句空話。

在推出相關“早退”政策後,相關縣域一些單位領導幹部的響應熱度很高,一些人甚至催著組織部門趕緊為其辦理提早退休手續,“一天也不想耽擱”。

有申請早退的幹部感嘆,在基層“權力不大責任大”,身心俱疲希望提前退休輕鬆輕鬆。一位幹部對本刊記者說:“我在交通局局長的位子上幹了8年,這個位子一點岔子都不能出,一出問題就事關人命。我心臟不好,真的好累。如今,我更看重健康和家庭,這次局裡有5名公務員和我一起申請提早退休。”

還有幹部則表示,自己工作幾十年,該拿的榮譽都拿了,該得的獎都得了,提前退居二線工資待遇一分不少還有提高,醫療保障也不缺,機會實在難得。

另有幹部說,自從當上領導幹部,平時工作太忙,而在崗學習、培訓的機會太少,導致工作能力難以提高,跟不上形勢。

在一些推出“早退”政策的地方,三四十歲的幹部心理變化也十分微妙。

有的`年輕幹部覺得,在這種政策背景下,幹部職業生涯真是“人生苦短”,提拔晉升“時不我待”;而有些40歲以上幹部,覺得自己一下子“未老先衰”,認為相關政策讓這個年齡段的人失去了晉升的“想象空間”。“工作熱情、積極性什麼的都無所謂了,未來最重要的是不得罪人,不做錯事,平平安安熬到50歲‘早退’。”

在崗抓教育早退抓管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認為,對於基層幹部提早退休政策要一分為二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方面,一些50歲以上幹部覺得提拔無望,身在崗、心已遠,不如提早退休。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用“提早退休”來消化機構合併後多出來的幹部,為年輕幹部“騰位子”等,這在基層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這只是權宜之策,並非長久之計。況且,“未老先退”的舉動可能對當地幹部群體造成影響,產生跟風效應。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周孝正認為,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與基層機構改革配套的提前退休是可以理解的。但對提前退休的幹部需加強監督管理,以免他們雖遠離官場,卻仍利用以前的人脈關係等“軟資源”謀私利。

受訪專家建議,組織部門和社保部門應針對幹部提前退休出臺相關規定,不宜一禁了之,也不能無原則放開。另一方面,要加強在崗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還有受訪者認為,退居二線的幹部不能閒置,要把他們組織起來,或充當智庫,或承擔調研,或負責某一項具體工作推進等,讓這個組織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人力資源群體能夠繼續發揮“餘熱”,儘量減少吃財政飯的“閒人群”和“散人群”。

TAGS:早退 基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