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優等生的心理問題解析

才智咖 人氣:5.49K

導讀:可能大部分人都認為只有差等生才會有心理問題,其實不然,優等生也心理問題,如果調解不好可能會從優等生變為差等生。因此,優等生的家長們可要注意啦,一定要幫助優等生及時清掃心理問題。下文詳細分析了高二優等生的心理問題,並提出了對策,希望可以引起相關家長的注意。

高二優等生的心理問題解析

中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重要階段,每個學生都可能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心理障礙,我們所說的“好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同樣需要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全面關心、精心培養和刻意的摔打。

長期以來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為便於因材施教,我們通常把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後進生”三類。在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大都認為“中等生”有潛力可挖,“後進生”令人頭疼,往往習慣於關注弱勢群體,只把學習有困難,成績靠後或紀律不好的學生作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的主體物件。對“優等生”則另眼相待。殊不知,“優等生”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的“隱患”。?

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曾發生一個令世人震驚的事件:中國公派學生盧剛槍殺中國留學生山林華和自己的博士導師等四位美國教授之後自殺。究其這位28歲青年博士的殺機:嫉恨山林華的才華超越自己;誤以為自己的導師和教授偏袒。追溯盧剛的成長軌跡:從小聰明過人,學習上一帆風順。出國前就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的高才生。“精英人才”的盧剛常被捧著、護著,以至造就了極端個人的自我中心、唯我獨尊、高人一等、病態的好勝心等人格特徵,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之路。盧剛這樣的個性特徵,絕不是一時形成的,其根源只能從他在青少年時代的成長中去尋找。?

中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重要階段,每個學生都可能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心理障礙,我們所說的“好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同樣需要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全面關心、精心培養和刻意的摔打。

一、優秀生的心理失衡

筆者現任龍山中學高二物理班班主任,本班幾乎聚集了全年級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通過本科的教學及對優等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所關注和探析,筆者發現這些學生除了具有學生的普通的心理特徵以外,還從以下幾個方面產生顯著的趨同感:

1.自居、自傲心理

優等生一般素質好,聰明伶俐,理解能力強,思維敏捷,因而會憑藉自己的天賦和某方面的成績而感到自我滿足。他們習慣了聽讚揚、受獎勵的環境,加之由於光環效應,老師、家長對他們也多采取放任放心的態度,導致這種不客觀的學生評價,很可能使他們形成唯我獨尊的心理障礙。常常表現為不喜歡參加集體勞動,不願正視自身的不足,自命不凡。在集體中往往表現出爭強好勝,倔強不服輸等心態。如果不能正確對這些心態加以調控,就會變成盲目自傲,處事簡單粗暴,看不起其他同學,聽不進別人善意的勸告,即使對老師也會表現出傲慢無禮,品頭論足。我所在的班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班學生A是個有點數學天賦的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每次考試數學成績卻並不見得很理想。他的卷面特點是難題能得分,常規題則卻經常丟分。後來在通過他交上來的週記瞭解到,原來他覺得課本太簡單了,簡直是小菜一碟,自傲自居的心理可見一斑。而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據我的觀察和其他各科任老師的反映,像他這種輕視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全面掌握,甚至流露出厭煩的情緒的情況在我班的尖子生中並不鮮見。又如,筆者曾對本校部分教師進行了調查,其中60%以上的教師認為許多優等生平時和教師相遇,常表現出對避而遠之或低頭視而不見的態度。相反,極大多數一般學生在相遇時卻能尊敬地叫你一聲“老師”。而不少老師更反映,學生畢業離校後,這種情況尤為突出。這也充分說明了“優等生”往往自視過高,甚至不把老師放在眼裡。

2.虛榮心理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的發育日趨成熟,而心理上成人感也過早出現,當他們稍有成功時就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加之現在家庭多獨生子女,可以說普遍受到長輩的寵愛。因而虛榮心理較為普遍,優等生更甚。由於在學校里老師對優等生過分信任和偏愛,許多榮譽總與他們有緣,很受同學的羨慕,在學生群體中享有較高的威信。致使他們產生一種優越感,甚至有點飄飄然。但由於他們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不能正確估價自己,有時會“打腫臉充胖子”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這樣在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上就會產生片面性,特別是當外界評價超過自己的實際時,就會形成虛榮心理。而一旦老師或同學指出其不足或錯誤,又表現得非常敏感,不是虛心改正,而是固執已見。有些學生心裡總想著:我是尖子班的學生,哪怕在班裡倒數,也比其它班的尖子優秀。這種“鳳尾好過雞頭”的虛榮心理在優等生中就不少見,甚至導致有些學生為能進入物理班而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寧願放棄自己的優勢科目和興趣所在,選擇進入他們心中的尖子班。據我在教學教育過程中的進一步瞭解,我班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存在這樣的心理。又如一些報上登載的優等生未考上理想的學校而輕生的悲劇,很顯然是優等生虛榮心在作祟的結果。

3.挫敗心理

長期以來社會對優等生方方面面尤其是學習成績的期望值比較高,而優等生在學習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旦受到挫折,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往往會受到指責。不少優等生通常因為不能正視挫折而引發大的情緒波動。強烈的挫敗感甚至會使他們一蹶不振。曾有這樣一個案例,17歲男生B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好,平時性格也很活潑,到了某市一重點高中後仍一直保持年級前二名的驕人成績,並擔任班上的學習委員職務。然而在一次暑假期末考試中由於發揮失常,只考了年級第十名,沒想到學生B竟突然出現老師和同學時時刻刻在議論他成績不好的幻覺,並由此引發了精神分裂症。不能正視挫折,不能正確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更加劇了學生的這種心理。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應對症下藥幫助優等生克服對他們產生不良影響的消極心理。

二優等生的輔導對策

尖子生學習成績優異,但不能“一俊遮百醜”。在鼓勵保持學習上的競爭姿態和上進好勝的同時,要創造條件和環境,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規範他們的行為意識。

1、堅持以德為先,“響鼓要用重錘敲”的指導思想

對優等生的培養要用高標準、嚴要求,決不能只看到優點,偏袒缺點。更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優等生的唯一尺度,從而在“一俊遮百醜”的思想影響下,在他們入團、評先等方面放鬆品德上的要求。要經常提醒他們以人之長比己之短,督促他們向更高的目標攀登。《中國教育報》曾經刊登了一位“優等生”C的文章:《老師,批評我一次吧!》,文章說:“一天早上,我由於貪睡而遲到。我想,第一節課正好是班主任的課,非挨批評不可。我硬著頭皮走進了教室,同學們向我投來並不難猜測的目光,還發出嘀咕聲:‘班長也有遲到的時候’。‘不要嚷嚷了,C同學遲到是有客觀原因的,他是因為去探望生病的同學來晚了一會兒。’老師的話壓住了同學們的議論……”這位“好學生”就是這樣在班主任老師的庇護下生活和學習的,最終使他的學習成績一降再降。後來,他在自我醒悟之後,從內心深處發出了“老師,批評我一次吧!”的呼聲。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班主任在培養優等生過程中深思的問題。

2、不斷激勵,彌補挫折

當優等生在心理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出現心理挫折的時候,班主任應給以真誠的鼓勵,使他們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旺盛鬥志,引導他們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進。相反,如果優等生在某些方面遇到了暫時的挫折和失敗,班主任如果不去為他們創造、提供良好的補償機遇,他們也許就此一蹶不振,這無異於在扼殺他們的智慧。反之,班主任若能及時地為他們創造條件,滿足他們的補償心理,優等生就可能沿著偶然失敗——再次表現——表現成功——自信心增強——不懈努力的良性迴圈軌道前進。就能使之經常保持心理上的'積極狀態,就能帶來“一馬當先,萬馬奔騰”的教育效果。

3、消除嫉妒心理,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

如文章開頭案例所述,優等生一方面具有較強的願望,另一方面,由於教育不當,可能會產生嫉妒心理。班主任要引導他們對嫉妒心理有一種正確的認識,敢於解剖這一心理現象,並能認識它的危害。西方哲人孟德斯鳩說過:當一個人缺乏某種才能的時候,以藐視這種才能作為補償。所以要告誡學生,別的同學某方面比自己好,不能嫉妒,而應該看到自己的差距,奮起直追,刻苦努力,趕上和超過他們才是正確的行為。班主任在疏導中,要注意語言的針對性、啟發性、情感性、激勵性,才能達到使優等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在班級中造成一種團結互助,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和正確的競爭意識。當代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尤其是優等生),無時無刻不處於競爭的氛圍之中。在競爭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班主任要引導他們能經得起成功和失敗的考驗。在成功和勝利面前,冷靜下來,看到不足,看到新的競爭的艱鉅性,要做好迎接下一步挑戰的心理準備。引導他們在失敗和落後的情況下,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和採取有效措施,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逐步培養起積極向上的競賽意識。

4、要培養尖子生抗挫進取能力

老師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創造情境,使優等生感受挫折,培養他們的抗挫能力。使他們具有頑強的意志品質,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勇氣。要給他們製造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讓他們去面對,教育他們正視挫折,勇敢面對。如有的尖子生,對體育競技活動不重視,我就想辦法讓他參與,感受失敗。而對有的自以為是,驕傲的尖子生可以讓他做些奧數的題目,讓他感受困難和挫折,然後教育他如何對待失敗。適當的時候也要創設難易適度的情境,讓尖子生在感受挫折後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知道科學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的深刻涵義。如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哥德巴赫猜想,介紹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在條件簡陋、人員缺少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最後取得了世界矚目的驕人成就。使學生從榜樣那裡吸取營養,鍛鍊自己的意志品質。

可見,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尤其是對優等生心理問題的探析絕對不容忽視,培養高分低能、有人格缺陷的人材不是我們的希望,對優等群體中的學生,作為班主任要避免受“光環效應”的影響。在幫助他們增長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人格健全教育,使優等群體中的學生真正成為德才均“出類拔萃”者。